話說季歷燕京山被火攻擊,狼狽逃離民居,就在將要走出燕京山時,一隊人馬攔住了周師去路。雙方通名報姓,才知道來者正是燕京戎酋首。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周師將士怒不可遏,殺向燕京戎。
燕京戎哪裡是周師對手,不多時,他們便死傷無數,周師還不放過,他們把之前的怒氣釋放在每一個人身上。直到這對人馬所剩無幾,狼狽逃串。
將士們想要追擊,被季歷攔下。
季歷無心戀戰,命令將士們保存實力,撤出燕京山。將士們殺紅了眼,不肯退兵,想往回殺,再入燕京山,消滅燕京戎。季歷不允,他搖搖頭、捋捋長髮,告訴將士糧草軍需不足,岐邑路途遙遠,供給一時難以到達,倘若繼續征戰,一旦糧草軍需消耗殆盡,將會損失更大。季歷飭令將士莫要戀戰,接受敗局,退出燕京山。
將士們實在不願接受失敗的結果,他們鬧着再入燕京山,消滅戎狄,捕獲酋首。
姬歷對如此勇猛的將士感到歉疚,對衆將說道:“凡攻之道,必先得地勢,順天時,今我錯判地勢,違逆天時,才使衆將受累。過錯全在我一人,今後我定會悉心反省,學習今人,效法古人,研習兵法,重整旗鼓,來日再戰不遲。”人無完人,兵無常勝,將士們理解君主的善意,便跟隨季歷撤出燕京山。
季歷與衆將回眸遠忘,再次看到峰巒疊嶂、森林密佈、山勢險峻的燕京山,心生羞愧。尚不知燕京山戎師藏於何處,便匆匆征伐,匆匆敗退,真是大錯呀!
返回岐邑途中,經過周畿東疆——程邑,季曆命周師駐紮程邑,命令將士們好生休整。
征伐失敗使季歷冷靜了許多,他不再是外界傳頌的常勝將軍,也不必揹負常勝將軍的名頭。燕京山失敗,季歷總結道:此番征戰,路途遙遠,已經超出了岐邑的影響範圍。燕京山地勢險要,周師不熟悉,地利不濟。想當年征伐西落鬼戎,先帝子瞿無條件支持,而今征伐燕京戎,王公貴族對周方多有猜忌,商王雖不言語,卻也不給支持。失去天時地利人和的周師兵敗燕京山也就十分正常了。
季歷並沒有氣餒,他要修正策略,重整旗鼓,準備下次征伐。他要營造程邑,把程邑變成周的軍事中心,營造程邑勢在必行。若再次東征,他定要依靠程邑,取得商王及諸侯的支持。伐燕京戎失敗使季歷從一個年輕氣盛的戰將變成了一個成熟的戰神。
季歷宣佈暫且停止征伐,下令重建程邑,他要把程邑建成周方國的東方陪都,軍事要地。令出即行,程邑內塵土飛揚,一座座宮殿漸漸落成,一片片民居興起。
季歷還下令把城郊畢原建成周的練兵場,這裡曾經是他和程方國軍隊交戰的場地,這裡是他的福地。
…………
再說殷都朝廷,商王子託正在與大臣們商議季歷征伐燕京戎之敗,崇侯大罵:“季歷未經大王允許,就私自進攻他方,屬於入侵,大王應當派王師征伐周季歷。我作爲西部諸侯方國,我願意率崇師征伐周,爲大王分憂。”
王弟梅伯則另有考慮,“季歷失敗並不是壞事,像他之前那樣,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令天下諸侯畏懼,遲早會對大商邦構成威脅。此番敗戰定會讓季歷收斂鋒芒,不敢有二心,對商王更加忠誠。”
鬼侯上前諫言:“周季歷仰仗先王信任,沒有詔命,私下征伐他國,按律當誅,肯請大王派崇侯前往討伐,安定西部。”
王子子羨則上前進諫商王:“不可,崇侯、鬼侯言語不虛,可是,若誅殺季歷,呂梁太行諸戎誰來剿滅?。所以,兒臣認爲,大王可以仿效先王,供給季歷糧草兵器,支持他征伐祝戎。待呂梁諸戎平定,再圖季歷不遲。”
商王子託沉默不言,心裡支持梅伯與鬼侯,他早就想教訓教訓季歷。當年先帝對季歷百般支持,百般厚愛,纔會使他屢立戰功。沒有大商邦支持,他什麼也不是,只能失敗。可是,兒子子羨說的也不無道理,得先穩住季歷,讓他去清剿呂梁山中的戎狄,爲大商邦效力。周與西戎征戰,無論誰輸誰贏,對殷商都不是壞事。倘若季歷完勝,再除掉他不遲。
就在商王慶幸季歷敗戰之時,殷都發生了一件大事,令商廷君臣慌亂一團,暫時忘記了季歷的事。
…………
子託即位三年,殷都大旱,商人的母親河洹水持續斷流,洹水斷流倒不至於影響到殷都的用水,卻影響到了殷都的安全。前回說過,殷都北有洹水、東有黃河、西有太行山,都是殷都的天然屏障。因此,盤庚遷殷時,他根本沒有考慮修築城牆。後世商王也都沒有再修。洹水斷流讓殷都失去了北方屏障,倘若戎狄從北方入侵,可越過近乎乾涸的洹水直抵殷都宮廷。
商王問計衆臣,大臣或諫言遷都,或諫言修築城牆。長子子羨更爲大膽,諫言先遷都沬邑,在沬邑修築城牆,有大臣稱讚,如此可一勞永逸。太史卻說,自盤庚遷都以來,歷代商王都不敢遷都,就算先帝武乙,往來居住於洹北、沬邑,終不敢提及遷都。
遷都與修築城牆成本太高,週期太長,商王子託沉默不語。須臾,商王把目光轉向巫官。
巫官連忙開口說道:“殷都初創始,商都大旱,帝天乙以自身爲犧牲,桑林祈雨,而後天降甘露。臣肯請大王效仿先帝天乙。”
商王聞聽,不覺心中一驚,什麼意思?面目卻絲毫沒有顯現。
只見巫官繼續說道:“大王當效仿先帝天乙躬身雩祭求雨,以緩解殷都旱災,充盈洹水。”
此諫正合商王心意,祈雨簡單迅速,耗資微小。商王即刻准奏,命令巫官設壇,商王要親自雩祭祈雨。
雩祭時辰已到,田野上,巫師擊鼓祈禱,祈禱上天保佑,遍降甘霖。聞鼓聲,八名巫女循聲跳起雩舞。商王子託也上臺同舞,他們翩翩起舞,帶着一種悲涼的美,時而吁嗟祈雨,時而高呼降雨。
臺下悄然。大臣們默默地在心中祈禱,求上蒼降雨,緩解災情。雩舞結束,八名童女面帶悲傷,臺下騷動不定。有人上臺,將巫師投入薪火之中,火焰頓時猛串,火光耀眼,發出滋滋聲響。
焚巫燎祭是商代祈雨的最高辦法,巫師是連同上帝和人間的使者,巫師借濃煙上天,祈求上帝同情蒼生,普降甘霖。
焚巫祈雨並沒有讓洹河充盈,卻迎來戎狄的再次入侵。殷商王畿西邊,有餘吾戎和無皋戎聯合伺機侵佔子姓方國黎方。餘吾戎和無皋戎合稱餘無戎。
黎方是盤庚遷殷後,分封給他的堂叔文魁的子姓侯爵方國。位於今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太行山腹地。
商王子託一方面下令派遣王師前往禦敵,另一方面下詔書命令季歷東征,消滅餘無戎,並且詔令畿輔各方傾力支持季歷伐戎。
子託即位四年,季歷從程邑,征伐餘吾戎與無皋戎,此番征伐,周師絲毫不見敗軍餒氣,吸取燕京戎失敗教訓,不再魯莽進攻。季曆命大部隊駐紮山下,先派一小部分軍隊入山打探,等到餘吾兵力從東南而下,入侵商畿,與王師交戰。此時的餘吾戎都邑內部空虛,季歷率大軍從西面抄其後路,迅速佔領都城。
餘吾戎首領倉皇逃出都城,直奔無皋戎都邑上地,上地位於今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季歷追趕至上地城下,怎奈守備森嚴,久攻不下。季曆命令兵分兩路,一部分人馬包圍上地,等待城民飢餓造反,起來推翻君主。他親自率主力清除其他城邑的餘吾戎,餘吾戎不敵周師,西遷茅津,成爲茅戎。
上地成了一座孤立無援的孤城,城內大亂,無皋戎酋首逃跑,周師佔領了上地。當週師離開上地,黎方君主命令黎師,佔領上地,上帝成了黎人的城邑。
征伐結束,已是次年,季歷向商王報捷,獻上俘虜與戰利品。商王子託大喜,嘉封季歷爲牧師,專司征伐呂梁山與汾河溼地藏匿的諸戎。商有九儀之命,以正邦國,七命賜國、八命作牧、九命爲伯。周方地位再次提高,居九命之伯僅差一步。周族邁出了興旺昌盛的第四步。君主季歷再不是刀砍戎狄的少年,周亦不是僅有數十里岐邑的蕞爾小國,所有這些除了季歷父子兩代人的努力外,還拜兩代商王所賜,季歷對商王的忠誠已深入骨髓,征伐諸戎亂方,他絲毫不願懈怠。
大片餘無土地及舊臣庶民歸屬殷商,商王子託把部分屬地封於兒子胥餘,國號箕,子爵,子胥餘被尊稱爲箕子,今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封兒子幹於比,今山西省呂梁市汾陽市,後人稱君王爲比干。
季歷大獲全勝返回程邑,命所屬官吏日夜勞作,加緊修築程邑。子託即位五年,程邑全面建成,季歷遷大量周人居於程邑,季歷也把夫人兒子接來,他們長期居住於程邑。
程邑作爲周事實上的新都城,意味着季歷東征更加方便,征伐又使周方疆域繼續東擴。
王公大臣、親商方伯甚爲不解,不知商王何以封季歷爲牧師,爲何對季歷東擴置之不理。
商王子託沉默不語,他需要季歷效力,華夏民族的生門還需要季歷幫助清洗,預知季歷接下來征戰何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