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_第一章(二)

“我進川時聽人說,四川可以隨便佔地種田蓋屋……”

“嗨喲,我的老哥子,種地是啥子營生,辛苦不說,如今官府稅多如牛毛。世上有幾個瓜娃子(傻瓜)種地!你有了銀子不若在城裡買房子開鋪子做生意,當個財主,享享清福,該多好呀。”

“這個……”老祖宗心活了。

“老哥子,你不曉得你的白布爲啥賣得這麼好?就是因爲今年夏天這兒時疫大盛,城裡死了許多人,都搶着白布做孝袍孝帳呢。沿江街上鋪子死了好幾百號人,已經空了半條街。你呀花點兒碎銀子就可買一棟大屋,開個鋪子。包你發財。”吳三講得唾沫星子亂飛。

“不,不,這兒有時疫,我得趕緊走。”老祖宗嚇壞了,連忙擺着手掙脫想溜走。

“哎喲,老哥子,時疫都過了,那是夏末秋初的事情,現在已是秋涼了,人都精神了,沒有疫症了。放心吧……”吳三耐心地勸道。

老祖宗將信將疑,又問了問路過的人,慢慢放下心來,經吳三從中掇合去沿江街買下了一棟足足有十間屋子的大房子,準備開家店子。

這天一大清早,老祖宗剛從新買來的大房子中出來,看見滿街擺滿了大籮筐,裡面裝的全是穀子玉米。老祖宗一問才知道,原來城裡有七家糧行。時疫來時有五家糧行老闆死了,餘下兩家糧行老闆見機趁此壓價,所以行情大跌。老祖宗心中大喜,忙兌出銀錢,只用半天時間收購了近三百擔上等穀子玉米囤在自家房裡。等到糧行的人找來論理時,他已經收完了。糧行的人也無可奈何。

捱到第二年春天,谷價大漲,已是收購價三倍了。老祖宗用最快的速度把穀子玉米賣了精光。等那兩家糧行老闆帶人準備找老祖宗算賬時錢老太爺站在門口對老祖宗說:“小子,你幹得不錯。本老爺有個四孫女,年方十六。打算許給你做正室,如何?”

“謝太爺!”老祖宗納頭便拜。兩家糧行老闆吐出舌頭收不回去了。

自從成了錢家的孫女婿,老祖宗越發了得,生意越做越大:開了十六家店鋪,有錢莊、糧行、綢緞莊、飯店、油坊、磨坊……。

到了晚年,老祖宗的家財已經超過了錢家。雖然財源滾滾而來,可是人丁卻不旺,自從娶了錢家四孫女,後來他又娶了三個小妾卻都生的是女兒。直到他滿了花甲,討了第四房小老婆纔給他生了兒子。

老祖宗從自己老岳丈那兒知道僅僅有商店作坊錢莊的人在當時叫商戶,其子孫無法參加科舉,不能成爲秀才舉人進士,也就斷了仕途。光有錢沒有勢,只是個土財主,在這個世上只有個受氣的份兒。所以兒子四歲,他就讓兒子讀書識字,還特意給兒子請了個曾經中過舉人的老學究當老師。又在涪陵縣與長壽縣交界的龍溪河兩岸廣置田產,且修了個大宅,舉家遷去居住。兒子十四歲就讓他參加縣試,考了個秀才。隔年讓兒子娶了錢家的玄孫女。

老祖宗去世時,已經八十有三了。那年兒子已經中舉了,正準備進京考進士呢。錢家四孫女雖說早已過世,小錢玄孫女已經掌了家啦。她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不讓孃家染指自己家的事情。雖說丈夫中了舉人,進士卻落了第,一輩子沒做官,可是三個兒子卻個個成了舉人和進士,有的做了京官,有的做了知府。家裡生意也越做越大。晏家儼然成了兩縣首富。

此後晏家出了一位撫臺、兩位道臺、四位知府、七位知縣,在當地那真是赫赫有名的大族名門。晏煥成已是老祖宗的第九代孫了。晏煥成的父親曾經做過兩任知縣、一任知府,因爲得罪了上司,只好在五十歲那年告老回鄉了。晏煥成有兩位兄長,都是正室夫人生的。老大中了進士,正在京城候補呢。老二跑到上海經商去了,據說已經當了洋行的買辦。煥成的老爹回鄉後在龍溪河東岸的丘陵一帶買下了四、五百擔田地,蓋了一處大宅子。那年他從重慶娶回來一個十六歲的小姑娘,第二年就生下了晏煥成,下人都稱他三少爺。晏煥成十七歲那年,老爹因霍亂去世了。老爹的正室夫人如何容得下自己丈夫娶的這位偏房呢。她叫來如狼似虎的奴僕,把晏煥成母子攆出了宅門,並且告訴母子說:“把高家灣的二十擔田、十八擔土拿去吧,再給你們一頭水牯牛和二十吊大錢,晏家再不欠你們的啦!”

在四川,人們把能種水稻的田地叫“田”,只能種玉米紅薯的田地叫“土”。地主們把“田”或“土”的計量單位稱之爲擔。在佃給別人時,地主把能收一擔(一百斤糧食)租的“田”“土”叫一擔地(約有一畝大小)。實際上肥沃的一擔租的“田”“土”,可能不及一畝大小、貧瘠的呢,就可能大於一畝。

高家灣當時並沒有人家,僅僅是當初一個姓高的光棍佔了那塊地方,墾出那三、四十擔田地。姓高的光棍隔年娶了個小寡婦,小寡婦帶了一個十多歲的兒子,也就改姓高了。老高死後,這個小高,好吃懶做,敗光了產業。後來轉手賣給了晏家。

晏煥成牽着老牯牛,讓母親騎在老牛背上,一步三回頭,含淚離開了大宅。

“娘,兒子一定要蓋一棟比晏家大宅還大的房子,勝過大哥二哥。讓你比大娘過得更好。”煥成發誓道。

母親苦笑道:“兒啊,不用鬥氣。咱們好好種田,好好過日子。將來你會發達起來的。爲娘是貧苦人家的女兒,吃得苦。不怕的,咱們吃得苦中苦,到後來一定會做人上人的。”

來到高家灣,找了一處平坦處,煥成砍下十來根青槓木,搭了個茅草蓬,和母親安頓了下來。第二天煥成去集市上請來四位石匠,在高家灣座北朝南的坡上開山鑿石,把開出來的青砂岩開成五尺長二尺寬的條石,然後用這些條石砌好房地基礎。基礎共有五尺高,座北朝南,正中九間,兩廂各有三間。正中是堂屋,兩邊是睡房,一共四間。睡房兩邊是糧倉、飯廳、竈間。兩個廂房則是畜牲圈、豬圈和茅房、柴房。在四川,豬圈是有講究的,先在屋內挖一個大深坑,坑四周砌上石塊,塗上三合泥,防止滲水。炕上放一個大木籠,木籠是用直徑十五到二十釐米的園木打眼穿榫而成的,底上鋪上厚厚木板,木板間留出寬寬的空隙,這樣一來豬兒既可在木板上歇息,其排泄物可以流入坑中,木籠大小是依飼養幾頭豬而定。一丈見方,可養兩頭豬。在木籠靠門處而有一個石頭鑿的豬食槽。在木籠靠牆處有兩塊木板搭成的人茅坑。這樣人類的排泄物與豬的混在一起,漚熟之後就可以放到地裡當肥料用。在當地經常有這樣一句笑話:“小心些,當心豬兒拱你的屁股!”

這麼大十五間的宅基用光了二十吊錢。房子的基礎以上的東西還沒影呢。時值開春,煥成只好停下蓋屋的工程,和大牯牛沒日沒夜地放水平田,育苗插秧;把坡上的土翻了個透,種上玉米,又賒了幾十株尺多高的柑桔樹苗載在坡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母親不辭辛苦給他做飯洗衣,還養了兩頭豬。總算到了秋天,收回來四百多擔穀子、三十多擔玉米。

母親對晏煥成說:“煥成,你去汪家灣求求汪大爺,請他幫你把穀子玉米馱到集上去賣了吧。”

晏煥成答應了。一個風清月明的夜晚他來到汪家灣。一進門他拱手作揖道:“汪伯伯,小生晏煥成有禮了!”

汪大爺連忙放下手中水菸袋,上前握住晏煥成的手,說道:“三少爺,何必這麼客氣。用得這麼客氣。”頓了一下,又說道:“只要差個人告知老漢一下,老漢一定前去相幫的。”

“汪伯伯,您畢竟是老前輩,小生如何敢怠慢裝大呢。實在是有事相求的。”晏煥成恭恭敬敬地說道。

“三少爺,有何事,儘管吩咐吧。”

第二部_第二十四章(三)第三部_第二十六章(二)第三部_第九章(一)第一部_第二十五章(二)第一部_第六十九章(二)第三部_第十五章(二)第二部_第十七章(一)第二部_第二十九章(一)第三部_第七章(二)第三部_第四十一章(一)第一部_第三十二章(一)第二部_第十章下(二)第二部_第八章(三)第一部_第八十四章上(二)第一部_第十二章(一)第二部_第三十六章(二)第一部_第八十四章下(一)第三部_第十三章(二)第一部_第四十四章(二)第一部_第六十五章(一)第三部_第三十章(二)第三部_第三十章(二)第一部_第九十一章第三部_第二十章(二)第一部_第八十七章第二部_第四十章下(一)第一部_第六十章(二)第二部_第十五章(二)第一部_第七十五章第三部_第三章下(一)第三部_第十九章(二)第一部_第七十九章(二)第二部_第八章(三)第三部_第二十五章(四)第三部_第六章(二)第三部_第二十五章(一)第三部_第二十二章(三)第一部_第八十七章第三部_第四十二章完結篇(一)第二部_第十九章上(二)第一部_第七十七章第一部_第十二章(三)第三部_第一章(一)第三部_第三章上(二)第一部_第四十九章(一)第一部_第九十七章(二)第一部_第四十章(一)第一部_第十五章(一)第一部_第八十一章(二)第一部_第十三章(一)第一部_第八十一章(二)第一部_第九十四章(二)第一部_第九十六章(二)第二部_第十八章(一)第一部_第五十七章(二)第一部_第六十一章(一)第三部_第二十九章(二)第三部_第十六章(二)第三部_第十三章(一)第二部_第九章上(一)第二部_第十章下(三)第二部_第十章下(二)第三部_第十六章(二)第一部_第五十三章(一)第一部_第九十四章(二)第一部_第八十四章下(一)第二部_第十六章下(二)第二部_第二十七章(一)第一部_第七十六章第三部_第三十七章下(一)第二部_第十六章上(二)第二部_第二十章(一)第二部_第十二章上(二)第一部_第十二章(二)第二部_第二十二章(一)第一部_第七十七章第一部_第四十五章(二)第二部_第三十一章(二)第三部_第七章(一)第一部_第六十二章第二部_第二十四章(一)第二部_第三十八章(二)第二部_第二十九章(二)第二部_第十二章上(二)第三部_第二十章(一)第二部_第三十三章(一)第三部_第九章(二)第二部_第九章下(二)第三部_第三章下(二)第二部_第二十章(二)第二部_第十六章下(三)第一部_第三十八章(一)第一部_第三十五章(一)第一部_第七十三章(一)第三部_第五章(一)第一部_第五章(一)第二部_第十章下(三)第一部_第十三章(一)第三部_第四章(二)第一部_第五十三章(三)
第二部_第二十四章(三)第三部_第二十六章(二)第三部_第九章(一)第一部_第二十五章(二)第一部_第六十九章(二)第三部_第十五章(二)第二部_第十七章(一)第二部_第二十九章(一)第三部_第七章(二)第三部_第四十一章(一)第一部_第三十二章(一)第二部_第十章下(二)第二部_第八章(三)第一部_第八十四章上(二)第一部_第十二章(一)第二部_第三十六章(二)第一部_第八十四章下(一)第三部_第十三章(二)第一部_第四十四章(二)第一部_第六十五章(一)第三部_第三十章(二)第三部_第三十章(二)第一部_第九十一章第三部_第二十章(二)第一部_第八十七章第二部_第四十章下(一)第一部_第六十章(二)第二部_第十五章(二)第一部_第七十五章第三部_第三章下(一)第三部_第十九章(二)第一部_第七十九章(二)第二部_第八章(三)第三部_第二十五章(四)第三部_第六章(二)第三部_第二十五章(一)第三部_第二十二章(三)第一部_第八十七章第三部_第四十二章完結篇(一)第二部_第十九章上(二)第一部_第七十七章第一部_第十二章(三)第三部_第一章(一)第三部_第三章上(二)第一部_第四十九章(一)第一部_第九十七章(二)第一部_第四十章(一)第一部_第十五章(一)第一部_第八十一章(二)第一部_第十三章(一)第一部_第八十一章(二)第一部_第九十四章(二)第一部_第九十六章(二)第二部_第十八章(一)第一部_第五十七章(二)第一部_第六十一章(一)第三部_第二十九章(二)第三部_第十六章(二)第三部_第十三章(一)第二部_第九章上(一)第二部_第十章下(三)第二部_第十章下(二)第三部_第十六章(二)第一部_第五十三章(一)第一部_第九十四章(二)第一部_第八十四章下(一)第二部_第十六章下(二)第二部_第二十七章(一)第一部_第七十六章第三部_第三十七章下(一)第二部_第十六章上(二)第二部_第二十章(一)第二部_第十二章上(二)第一部_第十二章(二)第二部_第二十二章(一)第一部_第七十七章第一部_第四十五章(二)第二部_第三十一章(二)第三部_第七章(一)第一部_第六十二章第二部_第二十四章(一)第二部_第三十八章(二)第二部_第二十九章(二)第二部_第十二章上(二)第三部_第二十章(一)第二部_第三十三章(一)第三部_第九章(二)第二部_第九章下(二)第三部_第三章下(二)第二部_第二十章(二)第二部_第十六章下(三)第一部_第三十八章(一)第一部_第三十五章(一)第一部_第七十三章(一)第三部_第五章(一)第一部_第五章(一)第二部_第十章下(三)第一部_第十三章(一)第三部_第四章(二)第一部_第五十三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