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素來如此,城牆被攻破對士氣的打擊是致命的,接下來基本上就是一邊倒的潰敗。
此刻洛陽北門突然打開,成千上萬的兵馬從中衝出,然後迅速向着西邊奔馳而去。
這些兵馬全都是董卓麾下的西涼軍,在這場作戰的時候,他命令洛陽的部隊嚴防死守,而一旦城破,他就迅速帶着嫡系的人馬逃出洛陽去往長安……順帶將天子也劫持到長安去。
在成千上萬的軍隊中,有着數十家華貴的馬車,董卓就乘坐在馬車之上,漢獻帝劉協自然也被劫持在隔壁一間馬車上面,武將張遼正親自看守他……天子是董卓掌控朝政最大的依仗,此次逃離洛陽,他自然會將天子帶在身邊,繼續以他的名號操控朝政。
按照之前的安排,蕭秋雨帶領着騎軍立刻銜尾追擊了過去。而袁紹本人麼,他卻沒有繼續追擊的慾望,繼續指揮着麾下的主力部隊在洛陽城內廝殺。
對於袁紹來說,董卓逃不逃並不重要,天子是否被他劫走也不重要,此間的關鍵在於“傳國玉璽”,這個小小的玉璽雖然是個死物,但代表着皇權的正統性和合法性。
正統的皇帝漢少帝劉辯被董卓廢了,而如今的天子漢獻帝劉協則是被董卓擁立的,故而願意承認劉協爲天子的人極少……所以董卓纔會決心冒天下之大不韙殺了漢少帝。
漢少帝死了之後,大家不認漢獻帝也得認了,包括曹操召集十八路諸侯起兵,也是僞造的漢獻帝的矯詔,以漢獻帝的名義出兵勤王的。
在封建時代,儒家思想數百年的教化下,天子的正統性和威嚴極高,絕對不容悖逆。
但是攻破洛陽後,這糟糕的局面就可以化解了,既然董卓能廢立皇帝,他袁紹自然也能……皇室數百年來開枝散葉,宗族子弟數不勝數,既然如今已經攻破了洛陽城,隨便找一個旁支,然後冊封他爲皇帝就行了。
對於袁紹來說,與其費勁力氣去從董卓手裡搶奪漢獻帝,倒不如儘快把傳國玉璽搶到手,然後已玉璽爲憑證,再冊立一個新的傀儡皇帝。
董卓爲人殘暴瘋狂,利用手中的傀儡皇帝禍亂朝綱,故而比起董卓立的傀儡,大家恐怕更願意承認他袁紹立的傀儡。
更何況袁紹如果握有傳國玉璽,那他所立的皇帝恐怕正統性和合法性都要強很多。
在歷史上,袁紹在進行虎牢關之戰前,就已經打算擁立劉虞當皇帝,並以他的名義征討董卓……但因爲大家以勤王的名義聚在一起,法理上難以接受另立皇帝,以及受到太多諸侯的反對,最後劉虞自己又不願意當皇帝,故而只能作罷。
在攻入洛陽王宮後,袁紹立刻按照曹操所說去往了宮殿南邊的那處枯井裡,在,然而井中空空如也。
雖然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傳國玉璽的確是在這個枯井裡,但是這個世界明顯有了偏差,如今的傳國玉璽牢牢地窩在漢獻帝劉協手中,他甚至以此爲條件來讓蕭秋雨爲他做任務。
……
蕭秋雨率領的部隊完完全全是騎兵,全力奔馳的話,速度是十分快的,但是蕭秋雨卻命令士兵下馬後牽着馬走路,慢悠悠地掉在董卓的大軍後面……並不奮力追趕他們,但卻始終盯在後面,不讓對方逃出自己的偵查範圍。
在歷史劇裡,普遍描寫騎兵出發時候騎着戰馬趕路,但真實歷史上,騎兵趕路的時候都是下馬牽着馬走的,主要是爲了節省馬力……如若一直騎着馬趕路,人的重量和鎧甲的重量施加在戰馬身上,數個時辰後,馬都快累垮了。
一般情況下只有趕時間纔會急行軍,那時候騎兵們甚至在幾匹戰馬之間來回換騎,讓它們分頭休息。
董卓帶在身邊的西涼軍中大多數只是步兵,加上攜帶者不少輜重糧食和從皇宮中掠奪來的金銀珠寶,所以他們行軍速度比有馬匹運貨的蕭秋雨較慢,正常情況下,很容易就追趕上他們。
只是蕭秋雨刻意壓制着行軍的速度,上萬的騎兵就這樣吊在西涼軍身後,始終保持着數十里的範圍,避免和西涼軍起正面衝突。
……
董卓也搞不懂對方的用意,但它們只是掉在後面,總好過沖上來廝殺一場;既然蕭秋雨不主動進攻,董卓自然也沒有興趣回過頭去攻擊蕭秋雨。
到了晚上,天色已經完全昏暗了,這個時代沒有霓虹燈,抹黑走路十分不方便,而且西涼軍也趕路大半天,早已是人困馬乏,於是他們開始埋鍋造飯,士兵在地面上紮起了一個又一個的營帳,蕭秋雨見狀也命令士兵停下紮營,在這裡烹飪休息。
雙方軍隊紮營保持着足夠遠的安全距離,董卓派出大量的偵查騎兵,仔細地盯着對方,生怕對方選擇半夜來襲營……而蕭秋雨這邊也是一樣的,他派出了整整六十隊輕騎兵,每一隊十個人,負責偵查一個區域,一旦發現敵人的異動立刻進行彙報。
當董卓擔憂蕭秋雨夜襲的時候,蕭秋雨也在擔憂董卓軍會來夜襲。這情況印證了一句俗語,麻桿打狼,兩頭害怕。
其實歸根結底,雙方都不願意爆發衝突,董卓從西涼帶過來的部隊在虎牢關一役中傷亡慘重,已經經受不起幾次損失了;而蕭秋雨也不願意立刻和董卓起衝突,他要耐心地等,等到時機成熟再發動雷霆一擊。
雙方就這樣詭異地保持着平靜,兩支軍隊一前一後地在大地上穿行着,誰也不主動向對付發起進攻,這樣一個走一個跟地持續了三天。
董卓實在是猜不透對方的用意,這天傍晚,他忍不住詢問麾下的李儒:「李儒,你怎麼看,這隻部隊到底是和用意?」
李儒沉吟片刻,道:「袁紹的兵馬依舊在洛陽鏖戰,如果我沒猜錯,現在洛陽的殘兵敗將基本上已經投降了,只是時日尚短,大多數人離心離德,袁紹一定不會放心,必然會以重兵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