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間五行齊備,故而稀薄的靈氣雖多爲無屬性的,但也有一些靈氣,在五行屬性上會有些許偏頗。
祭酒境的修士修行之時,就是按照既定的順序,吐納天地中單一屬性的靈氣淬鍊自己體內的法力。
最終,待到法力五行齊備,便可以嘗試着凝練出了一口獨屬於自己的真元了。
修行界有句古話叫做:真元練出之日,真人得證之時。
真人之所以叫真人,跟這口真元關係不淺。
唯有比法力更勝一籌的真元才能將本命符籙打熬的不朽、不磨。
而唯有本命符籙的脫變,才能讓走這條道路的修士,變得更加長壽、更加強大。
“爲何長老你介紹四通四法兩禁忌之時,總是將兩門禁忌法撇開?
難道,這兩門禁忌法有什麼大疏漏?”
宿老金青智商在線,王禹的智商也沒掉線,自金青話裡,王禹聽出了一點問題。
“疏漏?非也非也?這兩門禁忌法正如其名,本就是兩個禁忌。
小天機術、小因果術的名稱很直接,它們的效用也很直接。
一者學成之後,真的可測天機變化。
小到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到王朝更迭扶龍爭鼎,都逃不過天機大成者的眼睛。
不過,每一個修成了小天機術的人,基本上都沒能得到善終。
天機不可泄露這句話,靈驗的很。
小因果術從某方面來講,並不比小天機術差,甚至,只論功效奇特的話,還要強上一線。
出生是因,滅亡是果。
生生死死,皆是因果。
這門功法大成者,可以撥弄因果、扭轉乾坤。
讓人不知不覺中死於無形,是最基本的一個功效。
使得人無緣無故相親相愛白首不分離、亦或者上一秒還在稱兄道弟下一秒就反目成仇,纔算高深一點的運用。
我茅山凡是修成這門禁忌法的先輩們,基本各個都晚景淒涼孤僻無比。
那些先輩們臨終之前,更是不約而同的齊齊留下了:此法當作爲禁忌,不可令任何人修習的禁令。
所以,你小子是別巴望着學這兩門禁忌法了。
它們本來就不因該出現在天地中。”
金青的話解開了王禹的疑惑。
雖然很想把四通四法兩禁忌全都學會湊個齊整,一舉達成連茅山開派祖師都能達到的成就。
可金青的話卻給王禹潑了一頭冷水。
這兩門禁忌法,看樣子他除非是直接當上茅山派的掌門人,不然鐵定是接觸不到了。
可以茅山目前的情況來看,就算他一舉幹掉了石堅,這掌門的位置也輪不到他來坐。
有緣無分啊!
推測出兩禁忌短時間內,自己不可能上手以後,王禹調整了自己原定的目標。
他王禹雖然心大貪全,但也不是那種爲了心中的貪慾不顧一切之人。
既然有緣無分,那就暫且放下吧!
做出放手的決定以後,王禹不在猶豫,向金青道人行了一禮後,便自顧自的在石塔第一層中,挑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道經研讀起來。
因爲心中掛念七日後開啓的傳承,他此次研讀道經只講究一個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憑藉着強大的神魂將手中的道經記下以後,他便會更換新的道經繼續研讀。
如此態度,讓一直未曾離去的金青道人不由得點了點頭。
今時不同往日,若是往昔有茅山弟子敢在他面前研讀道經時,來個囫圇吞棗,他保準會將來人打出藏經閣。
不求甚解可不是什麼褒義詞。
這種做事馬虎不走心的弟子,看的就讓人生厭。
可在大劫即將來臨,時間極爲緊迫的情況下,能夠快速記下各種道經的弟子纔是好弟子啊!
雖然用腦袋記下的道經再重新着墨於紙上的時候,會被各種曲解刪改。
可在傳承有與無之間,只要是個人都知道該如何選擇。
三日,王禹踏足了第二層。
法師境的他精氣神充沛的不像話。
三日不眠不休,藏經閣一層裡絕大部分道經、道藏都被他印入了腦海。
石塔第二層雖然佔地面積並不比第一層小上分毫,可這一層收藏的道經、道藏卻比第一層少上一大半。
僅用了兩日,王禹便熟背了絕大部分道藏經典。
藏經閣第三層更加空曠,這一層裡多爲各種道藏孤本、拓本。
有心之下,僅僅一日,他便踏足藏經閣第四層。
第七日,看着第四層那堪比第一層的書籍儲藏量,王禹愣住了。
搞什麼鬼?
道經、道藏因爲多爲長篇鉅著每一本都是大部頭,所以裡面經常有水字數的地方。
這纔有了藏經閣第一層那滿眼都是書的儲藏量。
可從第四層開始,藏經閣收藏的不都是茅山道術嗎?
茅山道術知識要是能有這般體量,什麼龍虎山、皁閣山的,早就該被一腳踢到陰涼處了吧!
新時代爲什麼要搞九年義務教育,爲什麼要弄填鴨式教育。
還不是因爲這樣一來,學子們的基數會變得龐大無比,在基數龐大的情況下,只要有心,真正的天才是可以輕而易舉脫穎而出的。
茅山第四層的道法體量在王禹眼中,就有些類似於後世的龐大的學子數量。
看着這滿層都與道術有關的書籍,王禹對於茅山爲何一直都被龍虎山壓上一頭感到不解。
有如龐大的知識儲備,再加上茅山廣收徒的策略,怎麼看也是茅山出高手的機率比較大啊!
懷帶着疑問,思量一下傳承開啓的時間。
王禹有心先去第五層,將四通四法中,未曾修行過的三門道法先學了再說的念頭。
事有輕重緩急,第四層這龐大的道法儲備確實讓他心動。
可金青道人說的沒錯,他的當務之急就是突破到祭酒境。
貪心小了一些的王禹對於自己學全四通四法後,勾勒出的本命符籙是什麼樣子的,還是很好奇的。
就在王禹動身向第五層走去之時,數日未曾出現的金青道人忽然出現在王禹的感知之中。
“小子,我看你前幾日還肯按部就班的學習道經、道藏。
怎麼今日到學習道法之時,就準備一步登天了?
根基不牢地動山搖這句話,千鶴跟林九沒跟你說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