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神幾早知會出現這種情況,聽言只是淡淡說道:“好。”
然後他又說道:“第二組附加賽,勝者李嫣然,積分加一,負者魏生球,積分減一。”
聽了宣判,李嫣然對魏生球笑道:“多謝球哥承讓。”
魏生球笑道:“然妹何須客氣。”
邊說着,他讓風吹動自己的法袍,迎着一縷燦爛的陽光,在那擺動風姿,看上去無比的瀟灑。
衆人見狀,無不被魏生球的風度所折服,紛紛讚道:“二少爺果然無愧我們青石鎮第一少年修士,風采無人可及也!”
臺上二人說完幾句話,下了擂臺,各回各位。
至此,這屆魏氏大比的所有比鬥全部結束,黃鐵蛋和李嫣然皆取得十一分並列第一,其他還有八人名列前十之位,元珠米和魏生球則被踢出十人名單。
魏神幾說道:“此屆魏氏大比所有的比鬥結束,接下來由魏家主宣佈大比結束。”
魏神奇說道:“非常感謝各位鄉民前來觀看魏氏大比,多謝所有的比鬥選手,本修宣佈,此屆魏氏大比結束,衆鄉民可以離場了。”
鄉民們聽言,開始離開演武場,這一衆鄉民數量很多,他們在治安弟子的指揮之下,有序的離開演武場,然後過了府前橋,各自散去。
清場完畢,魏神奇這纔對電得水拱拱手說道:“多謝電家主賞臉,蒞臨寒府做客,在下已派人安排小宴,請電家主痛飲。”
電得水說道:“魏基友客氣,在下卻之不恭。”
隨即,魏神奇對魏神風說道:“四弟,你招待電家主去會客廳,我隨後即至。”
魏神風說道:“小弟遵命。”
他轉頭對電得水說道:“電家主,這邊有請。”
電得水說道:“魏四爺客氣。”
二人說完套話,一齊向主樓旁邊的會客廳去了。
之後,魏神奇對在場的所有選手說道:“好了,接下來,是發放獎品的時間,排名前五十的選手,現在可以跟着裁判組去領獎品了,其他選手則退散吧。”
這其實是每屆大比固有規矩,只有取得一定名次的選手纔有獎品發放,其他選手則只能空手而歸。
這屆大比,名次在五十名之後的選手,聽言只得失望的離開演武場。
象皮蝦也名落孫山,離開前,他找黃鐵蛋說道:“鐵蛋,我先出去,在府前橋頭等你,看看你能領到什麼好獎品?”
黃鐵蛋說道:“那還用說嘛,以我大比第一名的身份,那必須是一件高級法寶哩!”
象皮蝦說道:“真的假的?法寶這麼珍貴之物,人家捨得拿出來嗎?”
黃鐵蛋說道:“你真是呆子,你有所不知,這不馬上就到了招靈大會了嘛,你想想,魏氏爲了迎合招靈大會,這獎品能寒磣嗎?”
象皮蝦說道:“是嗎?算了,等會看看就知道,不跟你廢話,我先走了,記住了,我在橋頭等你!”
見象皮蝦如此依依不捨,有如情侶離別一般,黃鐵蛋頓感惡寒,連忙喝道:“紫菜蘿蔔大蛤蟆,麻麻溜溜滾蛋吧你,噁心死我了!”
過一會,象皮蝦總算是離開了演武場。
這時,魏神奇說道:“前五十名的選手,可以去領獎品了。”
他說完,朝會客廳去了。
衆選手聽言,紛紛說道:“是,多謝魏家主。”
魏神幾說道:“好了,大家跟本修來。”
衆人齊道:“小修遵命。”
於是,衆人跟着魏神幾等人,朝儲物院而去。
儲物院是魏氏儲存物資之地,它分成多個院落,其中之一叫做“信手樓”,那裡正是存放大比獎品之處。衆人排着隊列到了信手樓,又在魏神幾等人的命令下,在信手樓前的小廣場排好隊列。
這個隊列有五十人,其中四十九人是內門弟子和本族弟子,唯有一人是外門弟子,那就是黃鐵蛋。
這屆大比的內門弟子和本族弟子是五十人,他們的實力稍高於外門弟子,毫無疑問的說,取得前五十名的,必定是他們,其他的所有外門弟子,則是來湊數的,是來當陪襯的,是不可能取得前五十名的,外門弟子是大比陪襯,他們重在參與。
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來了個黃鐵蛋,打破了大家的預想,衆人萬萬沒想到,黃鐵蛋不僅取得了前五十名,更是總積分達到十一,和李嫣然同列第一名。
對此,衆內門選手很是不爽,有意無意的將黃鐵蛋孤立起來。
黃鐵蛋不以爲意,一個人跟在隊伍最後面,一路晃晃悠悠跟到了信手樓。
到了信手樓前小廣場之後,衆人又在魏神幾的命令下排成整齊的幾列。黃鐵蛋排最後一列最後一名。
魏神幾說道:“好了,等會本修點名,叫到誰,誰就進去領獎品,明白嗎?”
邊說着,他用手一指身後的信手樓,其意是說,獎品在信手樓裡放着。
衆人聽言,齊聲回道:“小修明白。”
魏神幾說道:“首先是李嫣然,黃鐵蛋,你二人進去。”
黃鐵蛋從末位出了隊列,先向魏神幾行個脩敬禮,然後說道:“小修領命。”
說完,他朝信手樓大廳去了。
李嫣然也向魏神幾行個脩敬禮,然後說道:“小修遵命。”
說完,她跟在黃鐵蛋後面,也朝大廳去了。
黃鐵蛋進了大廳,就見裡面正中央有一個大大的石臺,石臺後面有一人,坐在一張高高的交椅之上。
這人是個男性老修,他身材矮小,相貌普通,鬚髮皆白,穿一身灰色法袍。這老修是一名魏氏長老叫“林甲龜”,他是儲物院的倉長,專門負責管理整個儲物院。魏氏大比發放獎品之事十分重大,林甲龜做爲倉長,當然要在此坐鎮。
林甲龜見黃鐵蛋進來,似笑非笑的看了黃鐵蛋一眼,然後又坐在交椅上假寐,並未開口說話。
黃鐵蛋是魏氏外門弟子,也是青石鎮的農民,他在青石鎮種植靈木,收穫所得,一部分要上交給魏氏,還有一部分做爲稅務先上交給魏氏,再由魏氏轉而上交給青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