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益水之陽

“黃老將軍,如今黃蓋退兵,我算明日班師回襄陽,不知道黃老將軍有何算?”

在黃忠的家裡,劉修對着黃忠說道。

雖然劉修在之前幾次都向黃忠示好,表示了招攬之意,但是黃忠卻並沒有急於表態,劉修知道自己的實力還不夠強,資本不夠大,或許黃忠還不看好自己的未來。

不過劉修不能等了,他需要黃忠做一個最終的決定,或者留在長沙繼續爲韓玄效力,或者和自己北上。

黃忠想起了之前和劉修的談話,便道:“只要三公子能夠治好犬子的病,我願效犬馬之勞。”

“好,那黃老將軍儘快收拾細軟,明日我們便一道出發去益陽,尋找張機爲黃敘看病。”劉修笑道。

“多謝三公子。”

……

第二天,魏延已經將所有的人馬都集合起來,收拾軍帳,準備離開的事情。

這次支援長沙,劉修帶來五百軍士,其實損傷並不是很大,大部分死傷的都是長沙郡原本守衛的人馬和臨湘各世族的私兵。

等到中午時分,一切已經收拾妥當,大部分人馬已經上了船,包括黃忠一家人在內。

韓玄和張虎等人來到碼頭爲劉修送行。

雖然韓玄和張虎很不願意劉修離開,畢竟蔡瑁交代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可是劉修要走他們也不敢強留。

目送着劉修的船隊駛出碼頭,韓玄和張虎的臉色都不好看。

“張將軍,現在怎麼辦?”韓玄問道。

張虎皺眉道:“還能怎麼辦,立刻快馬加急,稟明大將軍臨湘發生的事情,包括劉修敲詐勒索各世族,以及扣押世族族長的事情,相信這件事情也夠他劉修喝一壺了。”

“張將軍說的極是,州牧大人初到荊州就是靠着世族才平定荊州各地,如果縱容劉修會寒了多少世族的心啊。”韓玄冷笑道。

“呵呵,韓太守太樂觀了,荊州世族並非鐵板一塊,那黃家、馬家等世族與大將軍一族並非同盟,如今馬良投靠劉修,馬良背後的馬家也不是大將軍可以不顧一切對抗的。”張虎說道,“不過如今的荊州大小事務都掌握在蔡家和蒯家的手裡,我們根本不必擔心,一切都還在大將軍的掌控之中。”

“張建軍高見。”

劉修並不知道韓玄和張虎的對話,船隊已經駛入了湘江,向着益陽進發。

資水,又名益水,發源於零陵郡都樑縣路山腳下,自南向北流入長沙郡,而後折返向東流入湘水,實爲湘水的一條支流。

益陽縣城便坐落在資水的北岸,距離長沙郡治所臨湘城有一百五十多裡的路程,北面頻臨洞庭湖,南面乃綿延千里的雪峰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益水之陽,當爲縣名,這便是益陽,歷經數千年屹立不曾更迭的名字。

益陽在歷史上名字並不顯赫,很多人或許不知道,然而這裡卻發生過一件名震千古的事情。

赤壁之戰後,曹操敗退,劉備乘機佔領了荊南四郡,孫權爲了爭奪荊州,派呂蒙攻取了長沙郡,而劉備爲了奪回長沙,便命令關羽率領五千精銳屯兵於益陽之外五里的淺灘與呂蒙對峙,之後孫權派魯肅率領程普與甘寧屯兵益陽城東面的龜山,於陸賈山溪口約見關於索要荊州,而關羽只帶了數名家兵便去去赴會,。

這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事件——關羽單刀赴會。

“主公前面便是益陽城,我們要不要進去。”

經過一個多時辰的行程,一座城池出現在衆人的視野之中,馬良指着前面的城池說道。

“可曾探得張機現居何處?”劉修望着眼前並不是很大的城池說道。

“據說居住在城西三十里的一片竹林之中,每日找他看病的人不少,相信不難找到。”馬良道。

劉修diǎndiǎn頭:“不必入城了,派人去城中尋到子規,告知我們的行蹤,讓他自行尋來。”

“諾。”

劉修的話剛說完,就聽見資水岸邊,碼頭之上,一行人大聲的高喊着。

劉修側頭望去,頓時笑了起來,岸上之人正是高儀與曹力等人。

“哈哈,那不是子規嗎,速速靠岸,接子規上船來。”劉修哈哈一笑。

船隻靠岸,等待高儀等人上船之後,劉修笑着走到高儀的面前說道:“子規別來無恙啊。”

“主公。”高儀和曹力一起說道。

“恩,一路可曾遇到追兵否。”劉修關切道。

“一切順利,並未遇到韓玄的追兵,爲了保險起見,昨晚並沒有進城,尋了一戶百姓家中過了一夜。”曹力說道。

自從上次奇襲攸縣之後,曹力和張仁因爲有功,被劉修提升爲都伯,分別管理一隊人馬。

接上高儀,船隊離開碼頭,浩浩蕩蕩的繼續向西駛去。

遠遠的看到益陽城頭人頭**,不過劉修並不在意,也沒有入城的算。

一刻鐘之後,船隻靠在了資水南岸,劉修帶着了少數人馬以及黃忠一家人向着馬良所說的竹林方向走去,而這片竹林位於仙雲峰腳下。

仙雲峰是益陽周邊最高的山峰,因其山dǐng終年隱入雲霧之中,宛若人間仙境,故而得此名。

後世的劉修曾經來過益陽旅遊,並且爬過這座山,現在隔着一千多年的時空,再次看到此山的時候,劉修的心裡莫名的涌起一股難言之隱。

不過後世此山並不叫仙雲峰,而是叫回龍山,又稱會龍山,據說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在此建寺修行,明朝建文帝朱允炆逃至此地出家,兩名真龍在此修行出家,所以被稱爲會龍山,不過劉修對此傳說是不大相信的,司馬曜此人十一歲登基,三十五歲因一句戲言被妃子所殺,在位二十四年,嗜酒如命,哪有功夫從南京跑到益陽這麼遠的地方建寺修行,朱允炆的下落更是歷史的謎團。

還有一種傳說是趙雲攻下零陵後,曾和諸葛亮在此山會師。因趙雲字爲子龍,而諸葛亮號爲臥龍,兩條龍在此山會師,故定名爲會龍山。

不管是何故改名,此時劉修並非爲了欣賞風景而來,因爲張機的竹林小院真是坐落在此地,遠遠的劉修可以看到小院中數十名穿着破爛的百姓在外面排隊等候。

第110章 凱旋而歸第92章 孔明來訪第185章 得遇二賢第146章 隔江對峙第68章 文聘仲業第131章 劉備敗退第227章 潼關對峙第44章 賊子休走第107章 合兵一處第50章 說服高儀第15章 一路狂奔第14章 路遇刺殺第47章 黃蓋撤軍第216章 兵不血刃第231章 周瑜突圍第224章 進墳墓了第29章 抵達臨湘第66章 置狼牙營第12章 魏延來投第74章 鳳雛三策第84章 孔明策略第142章 召見周瑜第72章 醜陋男人第29章 抵達臨湘第255章 一統江南第130章 劉備決心第37章 黃蓋攻城第110章 凱旋而歸第12章 魏延來投第181章 一石三鳥第146章 隔江對峙第70章 鹿門山行第33章 病子黃敘第99章 胸有成竹第67章 授格鬥術第39章 奇襲攸縣第111章 入駐宛城第241章 慘烈之戰第235章 孫權逃走第146章 隔江對峙第38章 慘烈一天第184章 再上鹿門第34章 韓玄棄逃第6章 酒品人品第193章 南蠻番王第104章 暗度宛城第82章 兵臨城下第66章 置狼牙營第238章 女扮男裝第201章 屠殺蠻人第122章 聯合抗曹第211章 洞庭水戰第123章 劉表去世第156章 潛在威脅第96章 疑兵之計第197章 偷襲敵營第142章 召見周瑜第223章 寧死不從第69章 湍水設防第38章 慘烈一天第33章 病子黃敘第205章 徐庶剛烈第93章 奔襲宛城第230章 孔明獻計第173章 春節快樂第25章 不死不休第182章 劉修願景第14章 路遇刺殺第89章 從長計議第187章 蠻夷鬧事第5章 奸雄英雄第97章 瞎說實話第124章 孔明三策第49章 一反常態第214章 劉璋出兵第182章 劉修願景第185章 得遇二賢第28章 黃蓋程普第170章 雕蟲小技第167章 各自謀劃第96章 疑兵之計第101章 兵臨宛城第145章 三方會談第81章 涅水防禦第172章 荊南四郡第74章 鳳雛三策第110章 凱旋而歸第239章 你屬狗的第177章 分裂荊州第22章 激戰水賊(二)第20章 洞庭水賊第5章 奸雄英雄第37章 黃蓋攻城第241章 慘烈之戰第87章 敗局已定第195章 等待時機第78章 會晤劉備第193章 南蠻番王第108章 軍心不穩
第110章 凱旋而歸第92章 孔明來訪第185章 得遇二賢第146章 隔江對峙第68章 文聘仲業第131章 劉備敗退第227章 潼關對峙第44章 賊子休走第107章 合兵一處第50章 說服高儀第15章 一路狂奔第14章 路遇刺殺第47章 黃蓋撤軍第216章 兵不血刃第231章 周瑜突圍第224章 進墳墓了第29章 抵達臨湘第66章 置狼牙營第12章 魏延來投第74章 鳳雛三策第84章 孔明策略第142章 召見周瑜第72章 醜陋男人第29章 抵達臨湘第255章 一統江南第130章 劉備決心第37章 黃蓋攻城第110章 凱旋而歸第12章 魏延來投第181章 一石三鳥第146章 隔江對峙第70章 鹿門山行第33章 病子黃敘第99章 胸有成竹第67章 授格鬥術第39章 奇襲攸縣第111章 入駐宛城第241章 慘烈之戰第235章 孫權逃走第146章 隔江對峙第38章 慘烈一天第184章 再上鹿門第34章 韓玄棄逃第6章 酒品人品第193章 南蠻番王第104章 暗度宛城第82章 兵臨城下第66章 置狼牙營第238章 女扮男裝第201章 屠殺蠻人第122章 聯合抗曹第211章 洞庭水戰第123章 劉表去世第156章 潛在威脅第96章 疑兵之計第197章 偷襲敵營第142章 召見周瑜第223章 寧死不從第69章 湍水設防第38章 慘烈一天第33章 病子黃敘第205章 徐庶剛烈第93章 奔襲宛城第230章 孔明獻計第173章 春節快樂第25章 不死不休第182章 劉修願景第14章 路遇刺殺第89章 從長計議第187章 蠻夷鬧事第5章 奸雄英雄第97章 瞎說實話第124章 孔明三策第49章 一反常態第214章 劉璋出兵第182章 劉修願景第185章 得遇二賢第28章 黃蓋程普第170章 雕蟲小技第167章 各自謀劃第96章 疑兵之計第101章 兵臨宛城第145章 三方會談第81章 涅水防禦第172章 荊南四郡第74章 鳳雛三策第110章 凱旋而歸第239章 你屬狗的第177章 分裂荊州第22章 激戰水賊(二)第20章 洞庭水賊第5章 奸雄英雄第37章 黃蓋攻城第241章 慘烈之戰第87章 敗局已定第195章 等待時機第78章 會晤劉備第193章 南蠻番王第108章 軍心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