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樸和傅募率領着騎兵如旋風一般,狂飆突進,很快地就迫近了晉軍戰陣,不過他們驚異地發現,晉軍並沒有排出步兵的方陣,而是排出了戰車的戰陣。
這種戰車,蜀軍絲毫都不陌生,正是蜀軍步兵所使用的偏廂車,儘管有些一差別,但還是大同小異的。
馬隆從小就喜歡搞研究發明革新創造,這一點倒很象馬鈞,儘管馬隆是兗州東平人,和出身在扶風馬家的馬鈞風馬牛不相及,不過做爲這個時代比較有名的兵器革新家,二馬的名聲確實很大,馬隆從小就對馬鈞很崇拜,對馬鈞的各項發明創不釋手。
當劉淵在幷州起兵叛亂之時,遠在兗州的馬隆就懷有一顆憂國之心,胡人的強大在於騎兵的厲害,如何有效地抵禦胡人的騎兵,是擺在晉軍面前的一個巨大的難題。
馬隆當時也只是兗州的武猛從事,只是一個四百石的小官,按理說這樣的大事本不是他該考慮的,不過喜歡鑽研的馬隆還是從前人的創造之中,研發了對付騎兵的武器——偏廂車。
當然,這在之前,劉胤已經在河西戰場上改進創造出新的偏廂車,並投入了實際的應用,大破河西鮮卑禿髮樹機能。但消息的閉塞並沒有讓馬隆知曉此事,他也更沒有機會看到蜀軍的偏廂車實物,馬隆將他所有的精力都孜孜不倦地投入到了偏廂車的改進和研發之中。
直到後來劉胤的偏廂車在冀州戰場上運用,馬隆才知曉劉胤早已先他一步研發出了偏廂車,這讓馬隆不禁很懊喪。當然馬隆的這個懊喪並不是因爲劉胤先研製出了偏廂車,畢竟這個時代也沒有什麼專利可言,馬隆沮喪的原因是因爲他很清楚偏廂車的威力,而蜀軍搶先掌握這種武器,對晉國騎兵的打擊是很大的。
馬隆不知道的是,其實劉胤這個偏廂車就是跟着他偷學的,歷史上馬隆搞出偏廂車來,對付的目標也正是禿髮樹機能。當時晉軍已經是屢戰屢敗,四位刺史都掛了,就連賈充都嚇得腿軟,死活不敢到涼州去,找了個和司馬炎結兒女親家的機會推託了。禿髮樹機能在涼州是塵囂甚上,無人能擋。
這個時候,馬隆臨危受命,只率着自己招募來的三千五百勇士便踏上了西征之路,在許多人看來,馬隆這是自取滅亡,連續八個月毫無音訊之後,就連一度支持馬隆的司馬炎也動搖了,認爲馬隆已經是全軍覆滅了。
但隨後從涼州傳來的消息卻是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鏡,馬隆就是憑藉着這三千五百人,千里奔襲,大破河西鮮卑,逼得禿髮樹機能走投無路,最後被降晉的胡人所殺。
馬隆之所以成功地平定禿髮樹機能,所倚仗的秘密武器就是偏廂車,他依照諸葛亮生前的發明革新改進了偏廂車,在行軍的途中,用偏廂車護住步兵,有效地阻截住了鮮卑騎兵的衝擊,同時在車後佈置有大量的弓箭手。這些弓箭手全部都是馬隆特意招募來的精壯之士,馬隆在招募時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必須能拉得開兩石的強弓和十二石的弩。這些弓箭手箭無虛發,鮮卑人的每一次進攻都傷亡慘重,馬隆行軍千里,斬敵數萬,徹底地消滅了禿髮樹機能。
當然這一世劉胤的轉世不再讓馬隆再有大顯身手的機會,而劉胤也正是依靠着盜用馬隆的創意,才得以平定禿髮樹機能的叛亂,也讓馬隆的偏廂車真正投入到戰場,晚上了好幾年。
馬隆在青州與匈奴人作戰之時,倒也使用過偏廂車,不過數量極爲的有限,並未形成規模應用。
後來馬隆就任討逆副都督以後,參與到對蜀作戰之中,蜀國騎兵的強大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面對戰力不輸於胡人的蜀國騎兵,馬隆又萌生了大規模建造偏廂車的念頭。
建造偏廂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木料,鐵器,工匠等等,所需極爲龐大,馬隆沒有權限調用這麼多的物資,只能是和司馬駿商議。
知曉蜀軍擁有偏廂車之後,司馬駿便同意了馬隆的請求,大量地建造起偏廂車來。
有了司馬駿的支持,馬隆纔有機會大建偏廂車。
馬隆的偏廂車和蜀軍的偏廂車稍有不同,劉胤所研發出來的偏廂車一體結構,爲單邊設計,馬隆的偏廂車則是活動的,車上的偏廂可以拆卸,儘管比起劉胤的偏廂車來,馬氏偏廂車有堅固程度上稍有不如,但在機動的性能上,卻是略勝一籌的。
由於廂體可以移動可以拆卸,馬隆的偏廂車便可以靈活地佈陣,廂體位置也可以左右移動,偏廂車在不用改變方向的情況下,可以兩面使用。
不過建造這麼多的偏廂車所需時間也比較長,直到文鴦和司馬駿敗亡之時,馬隆的偏廂車都沒有投入到實戰之中。當然進入幷州的文鴦和司馬駿也用不上偏廂車,偏廂車對付騎兵是一絕,但對付步兵,卻未必那麼的好用。
這次馬隆奉命鎮守清河平原,而來犯的蜀軍則全部是騎兵,這讓馬隆很是興奮,看來自己的發明革新終於有了用武之地,終於可以在戰場上露臉了。
馬隆將主戰場選擇在界橋,一來這裡曾是袁紹公孫瓚交戰的舞臺,二來界橋背倚磐河,地勢平坦,正是偏廂車大好的用武之地,當年袁紹在這兒打敗了公孫瓚,一舉奠定了拿下黃河以北的基礎,馬隆此次就是想着欲借界橋這塊福地,一舉打敗蜀國的騎兵,徹底地扭轉整個冀州的形勢。
聽到蜀軍騎兵大舉南下,直撲界橋而來的消息,馬隆立刻下令祭出偏廂車陣,在界橋南面十里處擺開了陣勢,迎擊蜀軍的騎兵。
偏廂車一輛接一輛地密佈在晉軍步兵的陣前,構成一道環形的防禦陣地,在偏廂車的後面,無數的弓箭手援弓以待,準備着大開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