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潮水一般的平行推進!
一來克羅斯與莫德里奇經常優先選擇同壓力較小的後衛保持聯繫,導致球隊打出了比巴薩略高的回傳佔比(14.73%對14.01%),31.66%的向前傳球佔比則是西甲最低的。
二來球隊也會因此缺乏在危險地帶的滲透性傳球,畢竟克羅斯和莫德里奇會因此被侷限於中後場,且這套4-3-3陣型並沒有留給哈梅斯什麼位置,頻繁穿過對手防線的smart pass基本無從奢望。
三來,這種鞏固控球權的思路,本質上帶有一點“在相對更安全的後方開闢戰場”的意味,後場自己人多、有助於傳球接應這不假,然而一旦丟球,所造成的結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事實上即便在這最巔峰的一季,皇馬的中後場傳遞也遠沒有那麼穩,球隊儘管每分鐘淨防守時間失去球權頻率是相當體面的西甲第3低;但高達17.20%的失去球權發生在後場,佔比卻是西甲第10高的。類似下圖這種中後場自己給自己挖坑的情況並不少見。
截止到目前爲止,皇馬這種傳控推進方式似乎並無太多威脅性可言,然而這種慢節奏推進既非一次進攻的所有組成部分;亦非進攻體系的唯一類型。
皇馬也正是依憑推進後的強勢表現,以及更多元化的進攻套路,整季狂轟106球。
此處不得不提及,齊達內強調傳控卻絕不癡迷此道,球隊該簡單直接時毫不含糊。
smart pass更多向邊路傳遞的確導致中路滲透無從談起,但皇馬似乎也根本不在乎有沒有中路滲透,反正當時正值BBC巔峰尾聲,無論怎麼擺,多數情況下傳中都是足夠仰仗的常規武器。
球隊每1.45分鐘淨控球時間即貢獻一次傳中,頻率高居西甲第2;而36.10%的傳中準確率同樣是聯賽第2高的。
以傳中這種相對簡單的方式維繫進攻,最大的好處自然是極其容易積累相對比較靠譜的射門——儘管這些射門很難不受干擾,但卻至少距離球門足夠近。
16-17賽季,皇馬每1.98分鐘淨控球時間便形成一次射門,頻率吊打西甲所有球隊;且因射門區域多集中於小禁區附近,好歹能通過距離提升進球概率,每次射門預期進球數高達0.128,僅次於MSN領銜的巴薩。
最終靠着次數迭加,球隊場均預期進球數堪堪與巴薩持平,實際進球數略少,更多是因爲巴薩方面射門把握更高而已(真實射門得分率巴薩0.058,皇馬0.041)。
當然,皇馬多年來實際上從未放棄推崇傳中的“優良傳統”,這也是其前場配置天然決定的合理陣地戰方案。
那爲何16-17賽季的傳中,要比之後兩季靠譜的多?
首要原因在於前場配置足夠豐富。
彼時貝爾並未完全失寵,整季首發尚有17次首發,替補席上又有莫拉塔強力馳援,加之C羅延續強勢表現,皇馬在對手禁區內並不缺人,甚至巴斯克斯、哈梅斯也都有一定的禁區內搶點意識,最終皇馬雖在禁區內觸球排行榜最前端被隔壁的MSN壓制,但卻有多達6人入圍前30榜單,延續搶點資源的能力可謂西甲無雙。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貝爾並沒有像上賽季那般“放飛自我”,齊達內似乎還真有這個本事,能讓貝爾踏踏實實減少持球、到禁區內搶點。
這裡貼幾個皇馬傳中搶點的動圖,大家重點看看傳中瞬間,皇馬在禁區內囤積了多少兵力。
邊路傳中時,莫拉塔與C羅同時搶點。
伊斯科分邊後立即進入禁區內搶點,卡瓦哈爾傳中時,禁區內貝爾、伊斯科搶前點,C羅搶後點。
達尼洛傳中時,皇馬在對手小禁區附近形成3人搶點。
上面這種集團式的搶點衝鋒在製造多個接應點的同時,也使得進攻變得相對更加靈活。一方面,一名邊鋒在外圍持球傳中時,禁區內仍舊可以保證接應人數,皇馬因此確保多點開花,當家射手C羅之外,賽季貢獻5球以上的竟多達7人。
C羅像下圖這樣拉邊傳中時,貝爾適時切入、莫拉塔堅決搶前點,都可以保證門前的接應點足夠多。
另一方面,集團式衝鋒使得搶點時可以時不時玩出一些諸如“後點球員繞道搶前點”的小套路,此舉頗有點類似於籃球裡利用掩護的無球跑位,當然前提是在禁區內得集中足夠多的兵力,才能出現“掩護”的可能。
注意最後進去的哈梅斯,是從禁區靠右的區域,繞了個圈,拋到了靠進球的左側,搶前點得手的。而盯防他的伊涅斯塔,恰恰就是被另外兩名搶點的皇馬球員吸引了注意力。沒有集團式的搶點,這種跑位根本不可能存在。
當然,皇馬自身的空中優勢,在西甲範圍內也確實巨大。
球隊整季打出53.02%的超高爭頂成功率,排在西甲第1之餘,其領先第2的優勢,相當於第2到第10之間的差距,完全是鶴立雞羣般的存在。
有了這個底氣,意味着一旦集團衝鋒形成,對手極有可能根本分不清誰是盯防的重點。
運動戰尚且好說,畢竟防搶點時着力照顧C羅總是不錯的。
然而定位球時,皇馬中後場參與搶點,情況就會變得極爲複雜——當季拉莫斯定位球頻繁救主,媒體一個勁宣揚什麼“大心臟”,卻多少忽略了,皇馬本就是一支定位球進攻極其可怕的球隊——球隊30.49%的定位球進攻都能最終形成射門,質量之高排在西甲第4。
此外,上文所說的那種集團式衝鋒下的小套路,顯然在定位球進攻中會因投入兵力更多,而更容易施展。
帶着這個思路再去看拉莫斯的幾個絕殺,不難發現隊友的“掩護”至關重要。
拉莫斯爭頂之前,很明顯貝爾幫他做了一道掩護。
皇馬集團式衝鋒,爭頂人數甚至遠多於防守方巴薩,其實這球拉莫斯就算頂不到,後續的C羅也基本上是在沒有任何防守干擾的情況下爭頂。
拉莫斯爭頂前,瓦拉內先向前點移動,幫他帶走了一個防守人;接着C羅又幫他擋住了一個防守人,拉莫斯觸球前幾乎沒有身體對抗。
不過,陣地戰硬鑿終歸是一種相對低效的進攻方式,儘管多數情況下所有球隊都不得不訴諸此道解決問題。
齊達內自身並不排斥一些相對更簡單、直接的套路,球隊快攻縱未恢復穆里尼奧時代的快打旋風水準,7.14%的反擊佔比“僅僅”排名西甲第3;但可怕之處在於,31.63%的反擊都能最終形成射門,質量吊打西甲其他所有球隊。
像下面這種潮水一般的平行推進,在16-17賽季執行的非常到位。
必須注意的是,當時的皇馬陣中雖沒有頂級前場持球推進人,但中場卻不乏善於持球單幹解決對手逼搶者;球隊雖進攻端持球對抗並不頻繁(頻率西甲第14),但貴在44.85%的成功率高居西甲第1。
球隊有些反擊,其實很大程度上是靠中場莫德里奇和科瓦契奇兩名克羅地亞人的個人持球擺脫,實現的第一步。
比如科瓦契奇的推進。
此外,中後場強大的傳球能力,使得皇馬可以在後場通過長傳直接發動進攻,這一點自阿隆索加盟以來就從未改變。
球隊每分鐘淨控球時間嘗試1.95次長傳排在西甲第10,作爲一支傳控能力相當強、短傳極多的球隊,這已經是相當另類的排名;難得的是,高頻率的長傳並未影響長傳質量,皇馬長傳成功率高達63.82%,排名西甲第1——前5名中的其他球隊。
長傳頻率同皇馬都有着檔次差距。
事實上在那個賽季,皇馬不止一次從長傳中直接收穫回報。
當季歐冠決賽之前,皇馬與尤文被稱作矛與盾的對決,無論是否是單純從其累計得失球數上看出的結果,都至少是一個正確的判斷。
事實上,若非MSN組合火力太猛,齊達內又在賽季中期大幅輪換,皇馬斬獲聯賽進球第一併非不可能。 這是一支雖缺乏持球大神,但卻極爲善於堆砌射門數的球隊。
當然,這種進攻模式天然需要保證大量兵力投入進攻,相應的,防守也就會存在隱患。
事實上他們在防守端的表現,也確實不如進攻方面亮眼。
防守:沒有爆發的隱患
客觀講,16-17賽季皇馬說是歷年最強,也仍舊存在攻守失衡的情況。
球隊進攻端進球如麻,防守卻多少有些拖後腿。
整季38輪打下來,皇馬丟球41個,西甲第4少的排位看起來還算湊合,但相較於身前的馬競(27)、比利亞雷亞爾(33)和巴薩(37)仍舊差距比較明顯(尤其前兩檔)。
數據上看,他們防守端的問題仍舊非常多。
這些問題在這樣一個成功的賽季最多隻能算“隱患”,但集中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隨後兩季,皇馬果然開啓“後防坑爹”模式。
其實外界動輒罵後衛,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近年來皇馬後衛無論自身狀態如何,回追時都還是不遺餘力,也正因爲此,除了洛佩特吉時代對手反擊太過頻繁之外,多數時間皇馬都能將對手的射門環境限制到一個比較差的範圍內。
16-17賽季,這個現象體現的尤爲明顯,皇馬對手每次射門預期進球數0.096爲西甲第4低,加之納瓦斯勉強及格的發揮(“阻止對手射門得分率”0.80%),皇馬好歹將對手的“真實射門得分率”限制到0.015,是西甲第5低的。
考慮到控球率高的球隊,通常會因在前場屯集重兵,導致後場空虛,從而放給對手好的射門機會,皇馬能夠將對手的射門環境逼到“較差”一檔,已經算是非常難得了。
那麼爲什麼他們的丟球數更多?原因很簡單——他們實在不該在如此高的控球率加持下,放給對手這麼多射門次數——球隊每2.73分鐘淨防守時間即放給對手一次射門,被射門頻率是西甲第9高的。
對手射門環境、射門質量再差,一而再再而三的累積,最終也總能敲開你的大門。
具體問題出在哪?
皇馬採取了一種相當割裂的防守策略——他們確實很強調前場逼搶,也確實能從中獲得收益。
問題在於,皇馬的逼搶似乎僅僅發生在前場,換句話說,對手一旦把球打過皇馬第一道防線,進入中場之後經常是一片通途,齊達內或出於對手下球員瞭解,或出於整體戰術考量,看起來壓根就沒考慮中場跟着前場一起上去搶。
你只看上面兩張圖,甚至很難看出皇馬奪回球權的頻率不過是每分鐘淨防守時間2.83次,這僅僅是西甲第8的水準。
奪回球權總數偏低,也使得球隊在前場奪回球權的超高佔比(17.88%,西甲第2高)變得有些蒼白無力。
最要命的是皇馬中場奪回球權的佔比,猜猜多少?
區區37.84%,西甲……倒數第2……
受限於這種糟糕的中場逼搶力度,皇馬在限制對手傳球推進方面簡直堪稱拙劣。
其每分鐘淨放手時間內,會以83.70%的超高傳球成功率,放給對手恐怖的14.93次傳球,兩項數據分別是西甲第2高和第1高。
尤爲糟糕的是,這些傳球中包含大量能夠產生實質性推進的威脅傳球。
皇馬對手的progressive pass頻率(第5)、progressive pass成功率(第10)、smart pass頻率(第4)、smart pass成功率(第9),都進入了西甲前10。
最可怕的是對手向前場三分之一區域的傳球,頻率第9也就罷了,74.10%的成功率居然是西甲第2高的。
這意味着皇馬的中場攔截,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就防守技術動作的運用方式來看,說皇馬潛在有“大爺病”的隱憂並不爲過。
球隊針對持球人的防守對抗成功率明明極高(63.06%,西甲第1),奈何頻率卻僅僅是每分鐘淨防守時間2.58次,尷尬的排在西甲第10位;攔截、切割傳球更是提都不要提——本身你放給對手如此高頻率的傳球,想在干擾就已經很難,最終皇馬只對對手9.78%的傳球構成實質性干擾(即碰到了皮球,無論是否形成攔截),排名……西甲倒數第3……
其實,就皇馬的人員配置來講,出現這一情況完全在預料之內——無論貝爾還是伊斯科首發,皇馬都很難在中場增加一個常設的防守人,3人組成中場防線是常規情況,而這三人中還有一個防守一貫偏軟的克羅斯。這就意味着齊達內再去強調中場逼搶,最終只能直接把後防線暴露給對手。
於是,中場即便有逼搶,也通常是選擇時機,交由卡塞米羅完成——甚至多是同後衛聯合行動,而非克羅斯。
是按照皇馬初始防守站位標註出的兩條防線站位圖,顯然,作爲三中場中靠左一員的克羅斯,其實並沒有出現在自己防區中,最終和拉莫斯夾搶得手的是卡塞米羅。
但要注意,卡塞米羅的防區其實不在這裡,爲了實現這次夾搶,卡塞米羅等於是帶着莫德里奇向有球一側移動,皇馬在中場中路實際上是漏人了的。你說這樣的逼搶,怎麼敢頻繁使用?
無可否認,這樣的防守一遇強敵將極爲危險,而皇馬也確實吃了不少虧——尤其要考慮到,他們這條防線是經常因邊後衛插上助攻而缺人的,中場防守不利的問題也必然因此被放大。
已經足夠說明齊達內爲什麼不讓中場逼搶了——前場逼了沒逼下來,中場再逼直接給自己整體站位都搞亂了。
其實皇馬已經儘量增加防守人數,中場此時是4人而非3人站位,然而中場仍舊沒能來得及切斷拉基蒂奇的接球路線,這就是逼搶必然承擔的風險。
而後拉基蒂奇向前分球,納喬斷球失敗——注意,理論上此時應該是拉莫斯和納喬夾擊內馬爾,但拉莫斯根本沒法到中路補防——由於馬塞洛沒回來,拉莫斯不得已跟着套邊的蘇亞雷斯走,因而無瑕幫助納喬。
中場3人防守形同虛設,根本無法覆蓋邊路空當,伊涅斯塔幾乎是瞄着傳。
馬塞洛插上助攻回防不及,拉莫斯糾結於到底是去中間幫忙,還是幫馬塞洛接管套邊的蘇亞雷斯,猶豫之間蘇亞雷斯已經搶點成功了。
好消息是,齊達內自身是深刻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在很多硬仗中,他會勒令一名邊鋒回撤,加上莫德里奇彼時身體狀態不錯,跑動能力極佳,總算在多數時候撐起了中場防線的人數。
比如歐冠對陣拜仁時,首發的貝爾就基本保持了防守熱情。
其實這次防守並無太多特殊亮點,基本上就是很典型的4-4平行站位的正常收效,之所以把它拿出來,是爲了說明當時齊達內的防守安排。
貼兩張靜態圖,大家注意貝爾的回撤,以及皇馬防守體系的整體移動。
當然,在如今的巴爾韋德嶄露頭角之前,齊達內其實始終缺乏真正解決中場防守問題的籌碼——克羅斯和莫德里奇搭檔,所能寄望的只有莫德里奇拼了老命來回防守。
但齊達內卻始終不缺乏在邊路進行改良的重要棋子——盧卡斯·巴斯克斯能夠長期在羣星雲集的皇馬立足,防守端的投入可謂居功至偉。
極端情況下,齊達內甚至會讓巴斯克斯回撤到後衛線上,玩出一套5-3站位的保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