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

bookmark

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

國藩行前,再召直隸總督李鴻章,道:天津教案、江馬遇刺、左公剿茴三事併發,少荃以爲,孰爲緊要?

李鴻章道:啓稟恩師,天津教案,恩師業已釐定是非,少荃只須蕭規曹隨,賺一便宜。兩江地大物博,恩師至,一切迎刃而解。惟西疆邊陲,已被賊匪阿古柏侵佔五載;英、俄二夷,攛掇其後,亦是虎視眈眈。然甘隴之茴亂,左公久拖不決;鴻章以爲,長此以往,西疆凶多吉少。

曾國藩道:少荃差矣!左宗棠在,西疆無恙。左宗棠督兵十載,竟無一絲一毫之貪跡;爲國盡忠,以左宗棠爲冠,大清國幸有左宗棠也。

李鴻章道:惟此次西北剿匪,左公甚是踟躕。

曾國藩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左部糧餉不繼,徒乎奈何!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當今世上,兵戰造詣,超越左宗棠者,寥寥無幾。劉銘傳後來居上,亦乃曠世難逢之帥才,然其不甘人下,故易退難進。

李鴻章道:恩師所言極是,劉省三兵戰得方,恃才而傲,愈發桀驁不馴。吾必再行督催,促其砥礪奮進。劉部現置無事之地,徒耗光陰,恩師可否言說一二,調其於左公麾下,以效死力。

曾國藩道:不可!人以羣聚物以類分,左宗棠平生惟一信服之人,胡林翼也;二公縱談闊步,氣豪萬夫,狂謂世人皆無才;縱如駱秉章者,左宗棠尚且以傀儡呼之。劉省三才氣無雙,然性情孤傲;左、劉共處,冰火不相容也。再者,世上哪有什麼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衆不嫉,爾與左彼此相輕、互相制衡,方可相安無事;倘若擰作一股,禍患自生。

李鴻章道:恩師金玉良言,鴻章必當銘記。

曾國藩道:當初金陵得克,吾擅裁湘勇,本意將心傾付明月;奈何五六年來,備受挫辱;吾數十萬湘楚健兒今若雄峙江表,安有江馬遇刺之齷齪事情。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自古一理;吾湘之前車,爾淮之後轍也。

1870年12月12日,曾國藩遊移三月,終抵金陵,赴任首日,怒斥安徽學政殷兆鏞:爾主持鄉試,妄以《若刺褐夫》做題,蠱惑學子,詆譭疆圻重臣,爾知罪乎?

殷兆鏞道:鄉試事關國家人才選拔,萬千諸事,皆可作題,卑職決無影射之意,懇請曾大人明鑑。

曾國藩道;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刺殺王侯將相,如刺殺一布衣白丁;爾借題發揮,誤人子弟,實屬可恨!待吾奏請聖上,褫爾職治爾罪,看爾如何逍遙。速傳本督令,即日起,有關前馬督遇刺一案,無有確鑿證據,膽敢再言漁色負友、通茴賣國、買兇行刺者,嚴懲不怠!

是夜,曾國藩私會江寧布政使梅啓照,師生禮畢,梅啓照道:馬新貽遇刺一案,想必恩師已有定論。

曾國藩道:平心而論,馬新貽確屬良吏能臣。於公於私,吾應秉公辦案,爲馬大人昭雪沉冤。然此案玄機重重,一着不慎,兵燹復起於江南。

梅啓照道:恩師所言極是,滿將魁玉、漕督張之萬隱而不發,亦爲此故。

曾國藩道:想當年,發、捻交乘,馬新貽追隨袁甲三,力保臨淮,堅守蒙城,厥功甚偉;爾後擢任督撫,持躬清慎,治防井井,所在有聲。然近年以來,其卻不諳時務,一味標新立異;《周易》革卦曰:大人虎變,小人革面,君子豹變;馬大人之君子豹變,終不敵仇家挾嫌報復也。

梅啓照道:恩師高見,恩師一錘定音,江南復熙熙而攘攘,吾大清之福也。

曾國藩道:江案錯綜複雜,二滿漢重臣半年不得其解,吾何許人也,安敢一錘定音!世間萬事自有因果報應,筱巖兄且隨吾漫步江南,靜候兩宮訓示。

曾國藩赴任月餘,杳無確音,慈禧太后心憂。

太常寺少卿王家碧上疏:江蘇巡撫丁日昌之子被案,應規馬新貽查辦,請託不行,致有此變。

恭親王奕訢怒斥王家碧牽強附會。

慈禧太后道:前兩江總督馬新貽遇刺一案,熬審半載,並無確音,坊間卻有漁色負友、通茴賣國、買兇行刺、挾嫌報復四音聒噪。

慈安太后道:這買兇行刺,又有丁日昌買兇、湘將黃翼升買兇、反洋教者買兇等三種傳言。

慈禧太后道:煌煌大國,如此任由謠傳,成何體統!務必遴選一得力大員,會同曾國藩,周密審辦,儘早結案。

奕訢道:啓稟皇上、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刑部尚書鄭敦謹清廉公正,升堂斷案無不精通;鄭至江南,大有裨益。

慈禧太后道:速傳諭旨,着再派鄭敦謹馳驛前往江寧,會同曾國藩將全案人證,詳細研鞫,究出實在情形,從嚴懲辦,以申國法。鄭敦謹隨帶司員,刑部滿郎中伊勒通阿、刑部漢郎中顏士璋,着一併馳驛,與候補道孫衣言、袁保慶一道,鹹與會審。鄭敦謹南下之前,務必進宮陛見。

1871年1月7日,刑部尚書鄭敦謹應召入宮。

慈禧太后道:聽聞爾爲官清廉、鐵面無私,升堂斷案無所不能;前兩江總督馬新貽遇刺一案,能否究出實在情形,得一確音,嚴懲兇犯,祭奠亡人,銷案歸檔。

鄭敦謹道:啓稟皇上、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微臣必當明察秋毫,定將此案審個水落石出。

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五十六章 石達開虎口拔牙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三十五章 賴漢英西征南昌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1)第六十一章 曾國藩執守江西第八十四章 石達開興兵攻浙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二十六章 曾國藩坐觀浙滅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1)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十二章 陳化成以身殉國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玉成大戰掛車河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額爾金火燒圓明園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2)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5)第四十七章 塔齊布力挽狂瀾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2)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五十四章 秦日綱田家鎮慘敗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三十三章 向榮、琦善南北分營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七十四章 陳玉成旱地拔蔥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