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命令,衆人只好照做。
而巴森替因爲感謝李斯在匈奴單于面前爲他美言,所以李斯提出的要求,巴森替欣然同意。
在巴森替看來,這是讓大秦退兵最合算的買賣了。
所以,自然是要將稱臣上供的貢品交到對方軍營裡面。
一切按照李斯的計劃進行着。
巴森替護送稱臣上供的貢品,在往大秦軍營的途中,果真被狼眼攔截。
“你想謀反?”巴森替冷聲質問,他揚起手掌,身後的騎兵立即做出衝陣仗勢。
狼眼對巴森替早就心懷恨意,當初若不是這個巴森替,今天做上匈奴單于位子還不知道是誰呢?
他偏頭,目光挪向身後的騎兵精銳,揚起手。
這手一旦揮下,兩支軍隊必然要拼殺衝陣。
這時,狼眼身邊的謀士查合臺立即阻止道:“首領,現在與巴森替開戰,您謀反的罪名就會成立,到那時候,匈奴就會發生內戰,最終受益便是大秦了。”
“我們任務是截殺大秦使團,迫使秦國皇帝和匈奴單于開戰,到那時候,他們一旦開戰,首領便可率大軍攻下瓦爾堡,成爲新單于。”
聽到查合臺的分析,狼眼這才冷靜星下來。
他看着那麼多稱臣上供的貢品,心在滴血。
“大匈奴國,竟然跟秦國稱臣,實在是丟人。”狼眼氣吼道。
狼眼有多麼生氣,查合臺是看在眼裡的,他繼續安慰道:“首領,小不忍則亂大謀。”
“只要等到匈奴單于失去人心的時候,我們就順着匈奴民衆的意,將他從匈奴單于的位置上趕下來。”
“當務之急,是要挑起秦國跟匈奴只見的仇恨,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爲了大局,狼眼只能嚥下這口氣。他咬牙切齒道:“等到我坐上了單于的位子,一定揮軍南下,攻入咸陽,生擒扶蘇。”
無奈之下,狼眼只好讓自己的軍隊給巴森替的大軍讓路。
......
兩天後,駐紮在匈奴南境的秦國大軍。
主帳中,斥候來報!
“蒙大將軍,韓信將軍,巴森替率五萬大軍朝我方軍營而來。”
“知道了。”
蒙恬擺了擺手,示意斥候退下。
蒙恬和韓信都清楚,巴森替來的目的是做什麼。
焱妃,掩日,玄問,六劍奴騎馬先一步到秦軍大營。
掩日向蒙恬和韓信說明了情況,在得到匈奴稱臣上供的貢品後,立即吩咐大軍回撤。
巴森替見大秦守信,心滿意足,這下可以回去交差了。
他率領五萬大軍也返回瓦爾堡。
遠在咸陽的扶蘇彷彿預見了這一切的發生,他能儘快收到匈奴稱臣上供的五倍貢品,已經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接下來的事情,還是要看李斯。
若是李斯運氣好,那麼剩下的五倍貢品也是能夠帶回,倘若運氣差點,那麼李斯和使團也將葬送在異國他鄉。
扶蘇知道,這是李斯的選擇。
大秦從匈奴那邊得到五萬頭牛,十萬頭羊,五十萬金,五十箱瓷器瑪瑙,奴隸一萬五千人。
這些貢品並沒有運往咸陽,扶蘇的命令是將五十萬金和五十箱瓷器瑪瑙,一萬五千人奴隸全部送往東郡,給蕭何用。
五萬頭牛和十萬頭羊則是分給各個郡縣的貧困農民。
糧食的產量總是上不去,沒辦法養活那麼多人,想要讓人口上去,就必須有足夠的食物。
扶蘇從戶部那邊得知,大秦的人口目前也就一千五百萬左右,十五萬頭牛羊分給全國,平均一百人才能分到一隻牛或羊,在平均一下,每人大概可以分到一斤左右的牛肉或羊肉。
扶蘇認爲這纔是真正的給天下人好處。
天下人需要食物,就給到他們食物,雖然每人一斤肉,卻是少。
但生活在底層的人,一年能吃到一斤肉,已經很幸運了。
家有三五口人,便能得到三五斤肉。
扶蘇想讓天下人都嚐嚐匈奴國產的牛羊肉的味道,特別下令,分到手的牛羊肉,不許賣,只許自己吃。
此舉,天下人對扶蘇的尊重和認可,又上升了一個臺階。
就連昔日那些蠢蠢欲動的六國餘孽,都安靜了下來,沒有誰再去造謠說二世皇帝的壞話。
因爲老百姓從皇帝那裡得到了好處,自然擁戴他。
扶蘇此舉,諸子百家中,無一不爲之稱讚。
按照人口分配,牛羊肉的美味,也包含軍中,每位銳士可賞吃一斤牛羊肉。
通過李斯的努力,扶蘇暫時穩定了秦國的內在,他開始爲李斯擔憂。
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要到了,匈奴國內民怨沸騰,都囔囔着要斬殺李斯。
原來,是狼眼手下的謀士查合臺故意放出消息,把匈奴單于向大秦稱臣上供的貢品數量說了出來,牧民們當然氣憤不已。
他們一開始以爲,這是擊敗大秦軍隊而捐贈的軍費,現在知道真相了,都對匈奴單于大失所望。
李斯和使團的人感覺苗頭不對,匈奴國境內,已經有不少牧民開始暗中支持狼眼。
雖然狼眼燒死掠奪,名聲不是很好聽,但至少不會向秦國稱臣上供,而且貢品的數量令匈奴牧民心在滴血。
匈奴單于沒想到消息還是泄露出去了,他爲了安撫瓦爾堡的民衆,命人搭建了一個臺子。
瓦爾堡的民衆對於向秦國稱臣上供的這件事情完全不知情,他們憤怒的擁擠到瓦爾堡,想要討個說話。
匈奴單于知道,自己手裡雖然有大軍,但衆怒難犯,在李斯的建議下,方纔決定出面來平息瓦爾堡民衆的怒火。
匈奴單于上臺後,下方的民衆立即安靜了下來。
他也放聲豪言道:“我作爲匈奴單于,絕對沒有向秦國稱臣,我這麼做,你們以爲我是爲了自己嗎?”
“你們不想想,大秦的四十萬大軍是怎麼撤退的?我們沒費一兵一卒,他們退去。”
“是因爲大秦二世皇帝與我們和談,不想兩國之間繼續有戰爭,不想再看到你們身邊的親人一個個充軍,充軍後死去。”
“按照匈奴人的傳統,誰佔領了那片土地,就是誰的。”
“一個月前,大秦的四十萬大軍佔領了匈奴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