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南張北胡

bookmark

“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含珠鱗施,玩好寶貸,鐘鼎壺濫,輿馬衣被戈劍,不可勝數,諸養生之具,無不從者。”“奸人聞之,傳以相告,上雖以嚴威重罪禁之,猶不可止。”

——《呂氏春秋·節葬》

我中華幾千年的文明,所積何厚也。故自古有權貴之人,生則穿金戴銀,死則含珠玉衣,此乃盜墓之源也。

盜墓史於何時,已不可考,但至少可以上溯到戰國時期。《史記·遊俠列傳》中便記載着大俠郭解,也曾從事過盜墓這一行業。更早一點,在《莊子·外物》中甚至描述了當時盜墓者的技術:“按其鬢,壓其顪,儒以金椎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這分明說的是盜墓者取死者口中所含之珠的手法嘛!可見在戰國時,盜墓就是一種相當盛行的發家手段了。

幾千年的發展傳承,盜墓行內門分四支,是爲:摸金門、搬山門、卸嶺門、發丘門。又被稱爲: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發丘將軍。四門各有所長,涇渭分明,就是市井傳誦的:“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了。

四大倒斗門派流傳久遠,各有自己的一套規矩。像新興的那些無門無派的盜墓者,比如長沙“土夫子”之流,是入不得行家法眼的。

我便出自摸金校尉一門。年輕放蕩,仗着祖傳的一點本事,便視天下英雄如無物,不敬鬼神,發墳掘冢,升棺發財,倒闖下了好大的名聲,現在想來,慚愧不已!

聲名最盛時,我與胡八一那小子並稱“南張北胡”,在行內風頭一時無兩。這說的倒不是我們的活動範圍,只是恰巧那幾年電視里正熱播金大俠的《射鵰英雄傳》,其中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深入人心,於是我倆便有了這南張北胡的匪號了。

人啊,年紀一大,腿腳就不靈便了,升棺發財的事早幹不動了,真是不服老也不行。不過話說回來,這發丘掘冢的事做得多了,也有點膩味了。想這些年來,什麼糉子鬼怪沒見識過,什麼奇陣玄冢沒挖過,什麼巫蠱異術沒遭遇過……。到得老來,一切一切都比不上含飴弄孫之樂。只有我那些個傳人,還以“南張門下士”爲號,不時在外面闖蕩。

不時回想起那些個歲月,雖然艱難困苦,隨時有生命之險,不過所見者多,這輩子也算沒有白活了。

真的是老了,年輕時事情總在我腦海來閃現出來,和林愛國、胡八一、王凱旋、大金牙他們一起冒險的日子總是那麼讓人懷念。想當年,我們一起飲酒放歌時,常說這日子刺激快活,一輩子都忘不了!是啊,這種日子自然是不會忘,又怎麼忘得了。

不過年紀大了,記性就不好了!最近常回憶,但總想不起來當時我們是在哪喝的酒,是西藏?雲南?蒙古?還是乾脆就在北京東四的那家火鍋店?

實在想不起來了,真怕過一陣,連年輕時候的冒險經歷,加上祖傳的手藝一起給忘個一乾二淨,那就不好了!趁現在我記得還算清楚,給大家講講,免得日子久了,我們這些盜墓者的故事也給深埋到墓裡頭,那這玩笑就開大了!

故事便從那個動盪的年月講起……

第20章 天星石第5章 密林小村第13章 暗流第23章 驚變·沉沒第14章 染血的香菸第31章 撥雲見日第28章 凌煙畫柱第12章 千載悲哀第8章 水洞兇魚第32章 鵲巢鳩佔第27章 曲徑通幽第6章 深夜叩棺第7章 屍斑鬼洞第8章 險死還生第34章 富貴險中求第33章 沉沙梅老第22章 蓮花落第9章 真是條好腿啊第34章 琥珀少女第38章 鐵棒喇嘛第20章 昔日重來第25章 是耶非耶第4章 蓄勢待發第20章 昔日重來第39章 血蝠妖蛾第36章 焰舞第15章 秋後算賬第37章 神傳巫法第19章 事了拂衣第30章 大衍陣圖第34章 香巴拉並不遙遠第9章 人心叵測第3章 風華正茂第38章 鐵棒喇嘛第40章 智伏酸屍第19章 血之吻第7章 屍斑鬼洞第22章 風水大局第15章 秋後算賬第12章 聚散第13章 毛烏素沙漠第9章 真是條好腿啊第5章 雛鷹初展翅第7章 燈滅驚魂第36章 天崩第20章 天星石第9章 人心叵測第27章 曲徑通幽第40章 智伏酸屍第15章 秋後算賬第11章 人俑第13章 毛烏素沙漠第2章 半面銅鏡第29章 百步迷魂第34章 富貴險中求第22章 蓮花落第20章 天星石第4章 蓄勢待發第36章 天崩第36章 焰舞第21章 銅槨豎棺第21章 銅槨豎棺第31章 撥雲見日第34章 琥珀少女第30章 大衍陣圖第21章 會師京都第30章 風雨欲來第1章 不速之客第7章 屍斑鬼洞第20章 昔日重來第30章 大衍陣圖第30章 風雨欲來第17章 過去的,永不再第38章 鐵棒喇嘛第19章 事了拂衣第25章 是耶非耶第5章 密林小村第29章 千年孤獨第3章 地仙之墓第17章 幽城鬼影第6章 洞魚,我愛你!第5章 密林小村第18章 長恨幻世第32章 鵲巢鳩佔第23章 驚變·沉沒第13章 毛烏素沙漠第41章 滿載而歸第36章 驚現怪物第35章 一路走好第34章 香巴拉並不遙遠第10章 歸來第29章 百步迷魂第10章 山腹鬼影第16章 戰魂鬼聲第16章 戰魂鬼聲第39章 血蝠妖蛾第37章 神傳巫法第8章 水洞兇魚第44章 同行聚首第41章 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