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爐村位於萬里大別山東部的一條餘脈附近,這裡靠近天柱峰。故老相傳,東漢末年著名的道學家兼幻術師左慈曾在這裡修道煉丹,丹爐村的名字便是由此而來。
這一天,村裡來了一個陌生人。
“死老頭子,明明說好了一起到天柱峰采地氣,卻把我一個人扔在半路上,給我套上這麼一層銅疙瘩,還好意思讓我今晚午夜之前在山頂匯合,修道之人連點起碼的同情心都沒有!”
說話的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一身風塵僕僕,卻難掩他丰神俊逸、器宇軒昂,尤其是一雙明亮的眸子,閃爍着星辰般的光芒。
他的衣着普普通通,格外吸引眼球的,是他手腕、腳腕處帶着的四隻青銅色護具。
這套護具極爲古樸,其上還鑄有八卦圖案,邊緣處有卡槽,似乎還能繼續向上拼接,只是看不出任何接口的痕跡,不知怎樣才能解下。
少年行走如風,只是踩在泥地上會留下深深的腳印,完全不像他這種體型的人能夠有的重量。
時值正午,日頭正毒,村子裡人很少,少年走的口乾舌燥、喉嚨冒煙,見旁邊有一戶人家大敞着街門,裡面似有人聲傳來,他略一沉吟,輕輕走了進去。
“請問有人在嗎,能不能討碗水喝?”少年走進院裡,衝屋裡喊道。
時候不大,一箇中年婦女從屋裡走出來,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驚奇道:“你家大人呢?怎麼就你自己,大熱天的,快進屋坐坐。”
少年衝這婦女甜甜一笑,乖巧地回道:“謝謝嬸嬸。”
這是一間大瓦房,裡面冰箱、彩電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看上去是戶殷實人家。
少年一口氣喝光了婦女爲他端來的一大杯涼開水,抹了抹嘴,這纔回答她之前的問題。
“我是和師父一起來的,我們倆分頭行動,他先去天柱峰了,我稍晚些再去。”
婦女並不是很在意少年口中的師父是誰,只是奇道:“你要從這裡走去天柱峰?那可不近,最好還是先住一晚,明早有順風車,讓他捎你一段纔好。”
少年無父無母,聽了這婦女的話心頭一熱,趕忙道:“沒關係,我來這裡就是爲了歷練,就算走夜路也沒有關係。”
這婦女似乎有心事,眼睛不時往一個掛着厚厚簾子的房間看去,有一搭沒一搭的問道:“那你叫什麼名字呀,你家大人的電話是多少,我打電話讓他們來接你。”
這裡雖然位置偏僻,但好歹算是在一個旅遊風景區附近,村裡偶爾也會有遊客出現,對此她早已見慣不怪。
少年順着她的目光也看向了那個屋子,答道:“我叫馬看山,我師父他不會用手機。”
婦女終於起了疑心,又好好看了他兩眼,追問道:“你師父是做什麼的?”
少年驕傲道:“我師父是茅山……”
“這下糟了!這下糟了!”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一個突然闖進來的男人打斷。
這是一個典型的農民,手腳關節粗大,皮膚黝黑,褲腿上還沾着幾點泥星。
見屋裡多了個陌生的小孩,他將詢問的目光投向那個婦女。
“大海他爹,不礙事,他就是路過喝口水的。怎麼樣,白鶴觀的張天師請到了嗎?”
婦女急匆匆的解釋道。
來人並沒有把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孩放在心裡,神態慌張:“糟了糟了,張天師今天早上匆匆忙忙出了門,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回來!”
“啥!”
婦女聞言大驚失色,手中剛接過馬看山喝過水的杯子一下掉到地上,摔了個粉碎。
“這……這……我那苦命的兒!嗚嗚……”
聞言,婦女竟然掩面痛哭了起來。
這漢子也唉聲嘆氣,滿臉懊悔,地上打碎的杯子竟然一時沒人去管。
馬看山仔細看了看他們二人的氣色,見他們倆印堂晦暗,眼白中有幾縷黑瘴籠罩,心中便明白了幾分。
他剛想說話,就聽布簾後的房間裡傳來一個懶洋洋地聲音:“娘,是俺爹回來了嗎?給俺治肚子的醫生找到了沒?俺還是餓,給俺拿點東西吃。”
聽聲音,應該是個十幾歲的小男孩,只是聲音有氣無力,像是大病未愈一樣。
“是你爹回來了,醫生沒空,要過幾天才來,娘這就給你炒個雞蛋去。”婦女一邊抹着眼淚,一邊向屋外的廚房走去。
“大叔,你們找道士幹什麼?”堂屋裡只剩下馬看山和那中年漢子,他便輕輕開口問道。
漢子看上去就極爲忠厚老實,這會兒急火攻心,也願意找個人倒倒苦水,更何況對方是個不會久留的外鄉人,就更沒有什麼好顧忌的了。
“唉,別提了,俺家裡走了撞客,這不,正要請山上的天師來給看看,可誰知……唉!”
漢子連連嘆氣,一五一十的把發生的事情說給了馬看山聽。
原來,這戶人家姓牛,還有一個14歲的兒子,名叫牛小海,長得壯壯實實,打孃胎裡出來就沒生過什麼大病。
可就在前幾天,他和村裡其他幾個放暑假的孩子去後山摘野梅子給他爹泡酒,誰成想回來以後當天晚上就發了高燒。
村子裡倒是有一家小診所,折騰了半夜,藥水打了不少,可就是不見好。
天亮後,牛小海的燒倒是退了,可接着就喊肚子餓,要吃飯。
當孃的還以爲孩子這是病好了,高興地要命,馬上就給他端上了早飯。
可是,他在吃了5個雞蛋、2個玉米麪饃饃,接着又喝了1大碗疙瘩湯後還是喊餓。
他爹孃知道自己孩子的飯量,往日裡,一天可能都吃不上這麼多東西,可見孩子餓得厲害,也是心疼的要命,便又給了他幾個雞蛋。
可隨後,詭異的事情就發生了。
小海依舊不斷喊餓,一天裡吃的東西,比以往全家人吃的都要多,但他吃的越多身體消瘦得也越厲害。
不僅如此,他還開始怕光,讓他爹孃把窗戶用掛曆糊死,還在門上掛了塊厚厚的門簾。
村裡有個德高望重的老人家,早年間走南闖北,也是號人物。
他在得知了小海的情況後,立即斷定這是走了撞客,趕快去請山上白鶴觀的張天師出馬,否則孩子就得活活撐死。
走了撞客是當地民間俗語,它還有另一個說法,就是鬼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