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一六)

bookmark

不過這個怎麼說呢,有不過,那麼真可以說,北方異族和大漢的兩路諸侯,他們想法還有不同,那是。如果說北方異族純粹就是心性,覺得己方都如此倒黴了,那麼顯然,也不會說讓大漢好過。這個就是他們的想法,是啊。可以說在對方那兒出來瘟疫了,那麼怎麼北方異族都得說把瘟疫給整到大漢來,那樣兒他們才能說是心理平衡點兒,沒錯。可馬超還有曹操

你能說後者是個奸雄,確實有和北方異族一樣兒的想法,那都正常。但是前者,那絕對不是說爲了平衡什麼的。可以說大漢要真也有瘟疫了,先北方異族的,那麼馬超肯定想方設法,都把瘟疫給傳播到北方異族地盤兒上去。這個不爲了別的,就只爲了能讓他們的實力損失

這個在他看來,確實就是根本了,沒錯。在其人那兒來說,是必須要那麼做,真是少不了啊。所以說大漢一旦說先有了瘟疫,那麼顯然,北方異族也會有,那就只是時間問題罷了。而後者地盤兒上出來了瘟疫,一樣兒前者也會有,真也是時間問題罷了,是啊。所以說這個

其實都是,都正常,是啊。因此,其實馬超還有曹操,他們是想北方異族出來瘟疫,可別傳播到大漢地界來,那樣兒怎麼都是好。但是顯然,從人心、人性的角度來說,不太可能。就北方異族,他們那個性格作風,自己倒黴,也不會讓大漢好過,那是。沒有說千日防賊的,至少大漢這邊兒,真心還防範不住啊,沒錯。就像己方這邊兒瘟疫了,那麼北方異族同樣兒

是防範不住,早晚是必傳播到他們地盤兒上,不錯。所以說這個事兒肯定也是,那沒錯。所以這個其實都是,雖說雙方想法還有不同,那不假,可結果,其實都想着己方這邊兒有瘟疫了,那麼對方也必須有,這個纔是。想法不同,那正常,可最後結果,做法卻都一樣兒

那也是。北方異族是自己不好,也讓大漢不好,心裡平衡。而大漢這邊兒,馬超更主要是想着北方異族損失、倒是曹操,他卻有和北方異族一樣兒的想法,那是。不過其人也是,依舊是想了,是讓北方異族損失更多,這個肯定有啊,那沒錯。畢竟這個已經算是大是大非了

畢竟和北方異族,那算是有很大的關係了,是啊。如果說大漢這兒先出來瘟疫,曹操肯定想辦法說讓北方異族那兒也傳染上,那是。而且還得說,是讓他們損失更大,和馬超涼州軍學。但是他更多的原因是什麼,其人自己清楚,真的。而且瞭解曹操的,那肯定也知道。可以說自己主公當然不會說就沒有馬超那樣兒的想法,可更多的呢,那還得說是心裡的想法

不是讓北方異族損失更多佔據這個更多原因,他們覺得是自己主公心裡的不平衡導致的,那也正常。但是不管如何,這個他和馬超都沒區別,只要說大漢這邊兒先流行了瘟疫,那麼他們二話不說,就得想辦法讓北方異族那兒也傳染上。別說是他們,哪怕就是孫策,他也沒

和兩人想法有什麼大區別,那是。只是其人其勢力都不在北方,所以哪怕就算是再想,可也幫不上多少忙,是啊。因此,這個肯定還得說是看馬超和曹操、看涼州軍與兗州軍的,那是一點兒沒錯。有他們兩大主力在,基本上也是沒大問題。就說把瘟疫傳播到北方異族地盤兒那兒,那真是可以。所以說這個也是彼此彼此了,那確實。因此,這個事兒也是,大家都

一樣兒。確實,如今北方異族已經開始做了,要把瘟疫給傳播到大漢的地界。所以以前馬超還有曹操,他們想法還是簡單,確實也是沒思考到人心、人性上面,至少如今來看,大漢地界肯定也會流行瘟疫的,不過就是嚴重不嚴重的問題罷了。想來有着馬超還有曹操、涼州軍與兗州軍那麼防範,說實話,大漢地方的瘟疫,哪怕是傳播過來了,應該也沒那麼嚴重吧

至少應該比北方異族那兒要輕。畢竟那地方,就單獨涼州軍細作有多少?真心不少,北方異族一樣兒在大漢地界有他們自己的細作,可那人真心少啊,一點兒不假。並且馬超也好、是曹操也罷,他們在細作管理上面,尤其是對北方異族的細作,發現就嚴厲打擊,一點兒都

沒錯。可以說他們對北方異族的細作,那從來都是非常狠,甚至都超過了對敵軍細作,是啊。因此,這個三路諸侯,都那麼狠心,試問北方異族的細作,在大漢怎麼可能有那麼多?是啊,沒多少,那真不錯。所以說這個彼此的細作數量,怎麼都是不對等的,大漢在北方異

族地盤兒上的細作多,而對方在大漢地界的細作少,這個也是。這個也確實,彼此需要還有所不同,畢竟北方異族實力在那兒擺着呢,他們不會去想大漢那邊兒還來主動進攻。對方想法那不過就是想着找到什麼機會,那是。如果說有好機會的話,他們不會說不大舉南下,那肯定是。但是沒有好機會的啊,確實就得說是蟄伏了,沒錯。這個人之常情,都正常,那

是。很多也算是從大漢漢人那兒學到了不少,是啊。不過北方異族也知道,己方學到了漢人的一些皮毛,但是精髓的東西,學不到啊……北方異族確實和南邊兒的異族、異國都不同,但是有一點是差不多的。那就是他們嘴上不會多說,但是在心裡卻也都承認、認可,漢人有

地方,那是絕對超過己方的,沒錯。這個超過了己方的,那不是總體實力。這個己方實力,用騎兵大舉南下,這個大漢那邊兒的實力就不如。但是必須承認,漢人有着謀略,有頂級謀士,己方卻沒有。漢人會種田,己方人就不怎麼會、不擅長那個。就只是會放牧、逐水草而

居,和漢人的文明比,那確實還差……畢竟人家會種田,只要不是大旱乾旱、不是大蝗災,那麼就沒太大問題,是啊。至少比己方這個草原,其實要保靠不少。畢竟漢人種田,這個比己方就只靠着水還有草,那是強不少,真的。雖說都可以說是靠老天吃飯,但是人家漢人,動手能力更強,己方的族人確實是不成了。當然了,不管如何,這個己方也沒說就放棄放牧

去種田什麼的,那絕對沒有。沒有一點兒,在草原這得天獨厚的條件,要說不好好利用的話,那都不對了,是啊。所以說這個肯定也是,必須利用起來啊,沒錯、不放牧什麼的,那也不可能啊。結果都放牧了,也就沒種田的了。確實不是一個沒有,實在也是太少了,那沒

錯。和漢人怎麼都是不能比啊。己方族人都是放牧的,確實沒幾個種田的。所以漢人種田肯定比己方強、比己方厲害。那麼同樣兒,己方放牧也是超過了對方,那都不錯。漢人在放牧這上面和己方比,確實也是比不了比不上,那是。己方放牧就是比漢人強很多,那都不錯。漢人擅長種田,這個己方是不行。而己方擅長放牧,這個漢人也是不行。所以說雙方都是各

有擅長的。不過這個說起來,並非就是能一下說比較什麼的。至少己方這邊兒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而北方異族確實也想了,如果說漢人也有一片草原的話,就憑他們的本事來說,不說放牧超過己方,至少不會說現在這樣兒就是了。可以說他們不會說就比己方差多少,那是。但是如果說給己方土地、良田的話,這個己方最後依舊卻是不如漢人會種田,是啊。其

實北方異族不是說就一點兒不懂,至少他們也知道,就己方地盤兒上,也是有良田的。只是己方以放牧爲生,沒必要去開墾良田,那是。有那人力物力,確實不如說多放牧了,是啊。開墾土地什麼的,那真是不需要啊。如今就只有那麼些土地,其實都足夠了,真的。所以說

北方異族不是什麼都不懂,只是和漢人一比的話,他們確實,不會說去開墾良田種田。就只是放牧了,要說北方異族的地界,確實有未開墾的良田,一點兒沒錯。比如一千八百多年後的東北平原,那就是在北方異族的地盤兒。他們也知道,己方這兒也有良田,不過不會去

開墾,是啊。所以也看得出來,北方異族和漢人,怎麼都不同。可以說漢人看到了良田,那最後怎麼都得說想辦法給開墾出來,那是。但是北方異族是一點兒都沒有,那也不錯。就漢人會、而他們卻不會。這個很大不同,是啊。可以說還得是漢人,畢竟不會讓土地,尤其是良田荒廢了,真的。至於說北方異族,讓他們放牧,那確實是可以。但是種田就算了,也

是。漢人的話,不擅長放牧,這個可以說是和種田相比。漢人是不擅長放牧,也沒有草原啊,那是。所以說漢人從其他方面,那也是發展了,比如說養殖方面,就從這上來說,那絕對也是首屈一指的,沒錯。北方異族是擅長放牧那不假,可漢人也有養殖,這個是可以養活

家畜的,哪怕說沒有草原也一樣兒。所以就從這上來說,北方異族不是說就比漢人有更大優勢,當然了,有草原就代表了有馬、戰馬,這個大漢地方比不了。出產戰馬的就三個州:涼州、幷州還有幽州,就這三個地方有戰馬。其他地方不是沒有馬,可那不是戰馬,說是駑

馬,那還差不多。那種馬,反正拉個東西、當勞動力沒問題,作爲家畜可以。但是要上戰場,真心不好使。那和戰馬一比,可不就是駑馬嗎,沒錯。而且除了涼州、幷州還有幽州之外的大漢其他州,能產馬匹的,其實也沒多少,真的。所以說這個產量也不行、質量更不行了。因此,要說戰馬,那就得是涼州軍涼州所產的戰馬。然後如今來看,就是幽州的戰馬

幷州戰馬不是不行,但是如今來看,馬超和涼州軍把戰馬產出的質和量都放到涼州了,而幷州的話,反正在戰馬這個事兒事兒,這些年沒管那麼多。而曹操兗州軍,他們實在是缺戰馬,所以後來居上,幽州實際超過了幷州。在質量上面,超過了點兒,那都沒錯。所以現在

在大漢戰馬質量的排名,第一一直都是涼州,這個基本也是不會改變了。而第二就是曹操兗州軍的幽州,超過了幷州,也不容易。最後自然是幷州了,就那麼三大產戰馬的州,涼州軍有三分之二,而兗州軍也有三分之一啊,就只有江東軍,什麼都沒有,確實這個也是差距

沒錯。畢竟江東軍屬於一直都缺戰馬,那是一點兒沒錯。以前的話,和幽州諸侯有交易,和公孫瓚、公孫度,之後和袁紹還有公孫度加上北方異族,他們都有戰馬的交易。不過之後孫策還有江東軍不和北方異族交易了,而袁紹的幽州也被兗州軍奪去,之後遼東公孫氏也被滅,孫策和江東軍,他們就只剩下了和曹操兗州軍交易戰馬。和馬超涼州軍,反正正規的渠

道,江東軍是得不到什麼好戰馬的,都不如幽州出產的。而他們確實,可以從世家大族、豪強地主還有富商巨賈那兒買些涼州的戰馬,可孫策還有江東軍,都捨不得那錢,太貴了,真的。而且那些勢力也不一定賣,除了富商巨賈之外,就世家大族還有豪強地主,他們可都

不怎麼賣戰馬,尤其是涼州產的。因此,孫策和江東軍,他們沒有戰馬產地,確實就只能說靠着曹操兗州軍幽州的戰馬了,那都沒錯。1603381054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三七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第五十九章 涼州軍決戰聯軍第四五九章 召士卒孟起訓話停更一天 對不住大家第四五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三)第二一六章 再遭擒蠻軍再敗第八六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二)第四二〇章 州牧府宴請衆將第五八二章 孫伯符戰呂奉先第四四三章 趙雲城頭說雷銅第一七七章 南蠻再戰禺同山第九七七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一)第六四五章 兗州江東攻臨湘第二九二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六)第十八章 蘄春城二馬相商(續)第五六九章 郭嘉請教賈文和第七七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五十三)第三九〇章 欲離開馬超召衆第三三八章 銀坑洞得見三老(完)第八四三章 劉備帶兵赴泉陵第九九五章 聯軍大戰西陵城第七〇〇章 殺雞儆猴迫世家(續)第一二四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第二六七章 漢軍大戰羌兵(完)第五七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五)第四九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〇)第九六〇章 孫劉商議進兵事(續)第四九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〇)第三八四章 賈詡一計破雄關(完)第一四六章 馬孟起再宴衆人第六六五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五)第三三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五)第九七三章 霍峻半途遇聯軍第六十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五)第六九三章 趙子龍到達真定(續)第二四二章 出兵再戰三江城(續)第三五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七)第八八〇章 別衆人劉文告辭第三〇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四十)第七二四章 戰後涼州軍漢軍第六十一章 爲情而動與美有約第五三九章 酉陽城留下範強第五九〇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七)第六〇六章 顏良罵陣鬥徐晃第五一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五)第八二二章 離臨湘聯軍北上第二五八章 孟達雷銅擒敵將第八三九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五)第三三七章 銀坑洞得見三老(續)第四九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九)第九十章 孟起算計獨眼龍第五十二章 糜府內重大發現第一四六章 廣宗城三方聚首第四四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六)第二一九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二)第四六三章 奔成都有人獻城第一七五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二)第七九一章 孫叔弼戰黃漢升(續)第五一一章 找士卒指認信使第五七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七)第一九七章 馬超楊鋒促合作第七一八章 馬趙拜訪張飛燕第四九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百)第二四四章 馬孟起遊說大才(上)第六四三章 兗州軍進攻雒陽第五六三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續)第六三二章 涼州軍襲敵軍營第二〇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五)第三六二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九)第六六六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六)第七五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八)第三五二章 曹孟德處置徐晃(續)第八九六章 涼州軍四攻樊城第四七四章 漢軍信使返武陵第二九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二)第八五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第五六四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二十)第一四九章 李文優當衆道分析第三六一章 除董卓四人密議第七八七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九)第三五八章 孟起聚衆議對敵第七八六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八)第十章 行路上父女獲救第五二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〇)第三三三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第三八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五)第四十二章 武安國拜主馬超第八六二章 涼州軍奇襲襄陽第九九九章 聯軍大戰西陵城(完)第八二四章 馬超出招滅守將(一)第六五〇章 孟起拍板謀晉陽第六二五章 涼州江東戰羅縣(二)第九五八章 蘄春城聯軍終破第三五九章 李肅遊說呂奉先(續)第八〇四章 江夏書信至江陵第二六八章 謀士計破燒當(一)第四二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一)第四七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七)第三八一章 涼州軍大戰陽平第五六八章 遇災害衆人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