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意外之喜
童飛將戰國四大名將全數召喚出來,最後一個召喚到的是王翦。聽完系統的介紹,童飛知道王翦省年時候就跟在秦始皇身邊,一生征戰,爲秦國統一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自然知道這種人纔不可多得,必須要讓其人盡其用,才能不枉系統的擡愛和關照。
“叮……經系統檢測,發現王翦攜帶單項數據超過80點的人物出世,主人是否要聽取出世人物介紹?”
“哈哈,終於又攜帶出來一個人物了,到底是誰呢?嗯,若不出所料,應當是他的兒子王賁吧。”童飛想着美夢,若是把他兒子帶出來,那就賺大發了。他讓系統快快播報攜帶人物。
“叮……王翦攜帶出世人物爲戰國名將,其子王賁,王賁武力94,統率95,智力82,政務56,植入身份爲王翦的弟弟,正隨同王翦一起在護衛軍中效力,請主人注意發現人才。”
果然,王翦把他兒子帶出來了,這真是太好了。這對父子在戰場上可謂配合得天衣無縫,可不是尋常將帥組合能與其相比。
“叮……王賁人物介紹:王賁,字典武,頻陽東鄉人,秦朝著名將領,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王翦之子、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秦始皇二十一年,秦王政派遣王賁率領軍隊攻打楚國。 王賁大敗楚軍 ,奪取楚國十幾座城池。秦始皇二十二年,王賁率軍攻打魏國,引黃河之水灌淹魏國都城大梁。同年三月,大梁城毀垣塌,魏國國君魏王假請求投降,秦軍殺死魏王假,滅亡魏國 ,取得魏國的全部土地。秦始皇二十五年,秦王政大舉興兵,派王賁與李信率軍攻打燕國的遼東,王賁與李信奪取遼東,俘獲燕王喜 ,滅亡燕國。 同年,王賁回軍攻打代地,俘虜趙國殘餘勢力的領導者代王趙嘉,徹底消滅趙國。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齊國國君齊王建派兵守衛齊國西部邊界,不與秦國通使往來。於是,秦王政派王賁與李信率軍從燕國的南面攻打齊國,齊王建聽從國相後勝的計策,不與秦軍抵抗,帶着軍隊投降秦國,秦軍俘虜齊王建 ,滅亡齊國 ,自此秦國統一六國。王賁因功受封通武侯。公元前219年,隨秦始皇東巡。其後事蹟不詳。”
果然是虎父無犬子,王賁不負名將之後的名望,與其父一同掃平六國,爲秦始皇統一了天下。
能得此父子二人,童飛之勢真是如日中天。
“叮……王翦攜帶出世人物之二爲戰國名將李信,李信武力94.3,統率90,智力80,政務39,植入身份爲護衛軍士卒,與王賁一起跟隨王翦,請主人注意發現人才。”
“哦,王翦把他的另一名大將也帶來了,真是太好了。”這下童飛暗暗有些吃驚,心想這王翦也太強大了,帶出兒子不說,還把另一個助手帶出來了。
“叮……李信人物介紹:李信,字有成,槐里人,戰國末期秦國名將。李信在滅燕國之戰中立有大功。後領兵二十萬攻打楚國,先是一路凱歌,後被楚將項燕大敗。李信年輕時強壯勇敢 ,是秦國少壯派中較有爲的顯赫人物,同時也是秦王政十分信任的年輕將領之一。秦王政十九年,秦國俘虜韓王安、滅亡韓國後,秦王政派王翦率領數十萬大軍逼近漳水、鄴城,李信則出兵太原、雲中,與王翦軍隊共同包圍趙軍,並一舉攻破趙國。秦王政二十一年,李信率領先遣部隊最先抵達易水河畔,以輕裝騎兵突進大敗燕太子丹,迫使燕太子丹逃入燕都薊城堅守。不久,王翦率領大軍抵達並攻克薊城,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退保遼東,李信率軍緊追不捨。燕太子丹逃到衍水,當時李信帶着數千士兵追擊燕太子丹到衍水。此時燕王喜派人斬殺燕太子丹,並將其首級獻給秦國。秦王政二十二年,李信率軍攻打平輿,蒙恬率軍攻打寢丘,大敗楚軍。李信接着乘勝攻克鄢郢,隨即率領部隊向西進軍,要與蒙恬在城父會師。當時楚國將領項燕率領楚軍乘機積蓄力量,尾隨跟蹤追擊李信軍隊,連續三天三夜不曾停息,結果大敗李信的部隊,攻入兩個軍營,殺死七名都尉,李信軍大敗而逃。”
“秦王政二十五年,李信隨王賁攻取遼東,俘虜燕王喜,燕國滅亡。秦王政二十六年,李信與王翦之子王賁率軍從燕國向南進攻齊國,突然攻入都城臨淄,齊國國民中沒有敢於抵抗的。秦國派人誘降齊王,約定封給他五百里的土地,齊王於是投降,齊國亡。”
李信的征戰生涯中的一個敗筆就是代替王翦伐楚,被項燕打得大敗而逃。不過,作爲一個將領,只要使用得當,他定是一個驍勇善戰的猛將。
王翦帶來意外帶來的禮物,童飛可是真心喜歡。
猛將,誰會嫌多?
“叮……召喚完成,主人現有召喚點675點,主人是否要繼續進行召喚?”
“繼續召喚,用100點召喚點直接召喚。”這一下,童飛倒是希望召出一個政務人才來。
他現在武將已經夠用,可政務人才遠遠不夠,使用起來捉襟見肘。
“叮……系統用100點召喚值召喚……召喚成功,系統爲主人召喚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徐達,徐達武力95,統率96,智力90,政務79,植入身份爲護衛軍頭目,請主人注意發現人才。”
徐達?歷史上唯一一個由南打到北的軍事統帥,他也出世了,這可真是繼續王賁、李信之後的又一個驚喜。
他本來以爲前面召喚出的人太厲害,後面就不會有很牛的人,誰知道召喚出來的意然是大明的開國元帥。
“叮……徐達人物介紹: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徐達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以爲左相國。二十七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徵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治。洪武元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以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爲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爲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爲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徐元帥是個農民出身的軍事天才,自幼習武,練得一身好功夫。他一生驍勇有謀,戰功及築邊皆功勞顯赫,被朱元璋譽爲‘萬里長城’。他話語較少而思慮精深,在軍中,軍令一旦發出便不改變。各位將領遵奉其令都凜然畏懼,而在太祖面前則恭敬謹慎像不敢講話一樣。善於安撫將士,與下級同甘共苦,將士無不感激他的恩德願意報效盡力,因此,兵鋒所向無不克敵制勝。更能嚴格約束部隊,所攻克大都會二處,省會三處,府城縣城一百餘處,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戰亂之苦。
“徐達軍事生涯中最突出的就是率師東片和統兵北伐,其主要成就在於,至正二十八年徐達揮師由山東向河南進軍,攻佔汴梁。4月,自虎牢關西進,在塔兒灣一舉擊潰託音特穆爾所率元軍5萬,迫使元樑土阿魯溫於洛陽投降。隨後,徐達、常遇春分兵攻佔嵩、許、陳、汝諸州。潼關守將李思齊、張思道聞風齊關四逃。徐達等派兵進駐潼關,並西進佔領華州。5月,朱元璋抵汴梁督戰,與渚將商討下一步作戰計劃。徐達根據元廷外援已絕的軍事形勢,建議乘勢直取元都,朱元璋表示同意。7月,徐達率軍自中灤渡黃河,攻佔衛輝、彰德、磁州,轉向臨清,會合山東各路明軍,沿運河繼續北進,在河西務、通州擊敗元軍萬餘人,進逼大都。元順帝聽到消息,在至正二十八年二十七日的夜裡率領妻兒及妃嬪、侍從偷偷地開了大都的建德門,向着居庸關的方向逃去,逃往‘上都’。8月2日,明軍佔領大都,元統治被推翻。元王朝至此滅亡。”
“徐達在征討北元的戰爭中同樣所向披靡,卻有一次敗績。洪武五年發兵徵擴廓。徐達作爲徵虜大將軍進取中路,左副將軍李文忠從東路進攻,徵西將軍馮勝從西路進攻,各率領五萬騎奇兵出塞。徐達中路輕敵冒進,初戰不利,傷亡數萬人。朱元璋因爲徐達功勞大,並不過問。李文忠軍亦不利,不久撤軍。只有馮勝統軍獲全勝。”
徐達在征討北元中的這一次失敗,是因爲出奇地輕敵冒進,與他往常謹慎的作風衝突,這個中原由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
勝敗乃兵家常事,徐達自不比白起、吳起、孫武之流做到一生不嘗敗績,他的那次失敗對他的整體軍事實力的評判沒有太多的影響。
最難能可貴的是這麼功高的戰將再面臨漠北之戰時的失敗,並沒有自暴自棄或一蹶不振,盡全力將損失降到最低,保全大軍主力安全帶回塞內,後來更是積極修訂防禦戰術,在北平和蒙古長期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