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始來 奔向
無始去
荷一肩幻夢
系一肩相思
沉重的腳步在紅塵之海上游
嘆息 歡呼
只是肺葉的同時波動
沒有人是真正的勝利者
紅顏從光年的地平線上擦過
連一點的聲息也不留
白髮便這樣蒼老了
歡呼便這樣凋謝了
一
讀完這首詩的時候,歐陽鋒沉默了,菸蒂在他的手指間爭相成灰。
林茹受閨友之託,給其準備要與之絕交且久無音訊的男友寫封。林茹是極認真的女孩子。認真的林茹想了好幾天,以謀求妥當的措詞,只爲免傷那個她並不認識的男孩兒。
終於,根據閨友留下的那封落款爲“歐陽鋒”的信,林茹寫了一紙委婉的絕交信寄了出去。
歐陽,你好
冒昧打擾,請諒!
蓮妹妹常念及你的《秋中思絲》中的一句話:初次的傷痛總是由含淚的微笑來完成;初航的人生總是在酸甜苦辣的波濤中顛簸前行。
對了,該自我介紹一下,我是蓮妹妹來新疆後的第一個朋友,也是最好的朋友。蓮妹妹早已經不在原來的單位了,她走了。她讓我一定告訴你,她已經不是蓮妹妹了,她說她已經有新的名字了,她的新名字叫菲菲。告訴你這些,很抱歉。但蓮妹妹交待,無論如何也要讓你知道。
非常想告訴你她的具體情況,但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蓮妹妹特意交待過,我也只能說抱歉了。我唯一能夠告訴你的是,蓮妹妹去了阿拉木圖。
摘你《秋中思絲》這句作別吧:擡起頭,仰望星空,星子總是幽幽地眨眼;天籟總是在夜深人靜時低低歌唱。我深信,翌日黎明,太陽必定會執著地升起!
預祝:週末愉快!
菲菲之閨友:林茹
1991年1月17日
時隔兩個月,林茹剛剛手忙腳亂地拎着大包小包,攙扶文新出院回了家。快遞員按響了門鈴。望着這陌生的地址,陌生的字跡,林茹茫然不知所措。跟快遞員再三覈實後,林茹收下了信。
林茹姑娘:
您好,冒昧攪擾,先行致歉!於我來說,一九九零年已是一個遙遠的時間概念了。生活中太多的際遇已訓練並培養了我的適應能力,我活得還可以,儘管還有許多的不順遂。
能收到尊駕您的來信,實在是一種意料之外的榮幸,奈何我一年多來,除偶爾寫幾張明信片之外,已不再碰筆,字拙文丑,難入慧眼,慚愧之至!承蒙指點,鄙人領受,多謝。蓮妹能得你這樣的忠友,可謂是大幸吧?
蓮妹不在了,洪峰也就消失了。若遇故人,敬請代爲問候!
恭祝
冬安
歐陽鋒
1991年3月30日
信還末讀完,林茹手心裡便冒出絲絲寒氣,字裡行間的挖苦與嘲諷如針,扎得人心疼。也難怪,這個有着一雙水樣純淨眼睛的女孩子,如她姣美的玉容一樣,整個人剔透地清寧,好像自己存在的所有含義就是爲了身邊的人能有一個清清寧寧地生活氛圍。不論她這一刻多疲憊,只要你有不順心的事,她總會一臉恬笑及時出現在你面前,任你如何沮喪如何頹廢,見了這恬淡安寧地笑,也不忍失望無望絕望,反倒會覺得世界就這麼簡單,事情就這麼簡單,會覺得自己原來渾身有的是勁,會覺得沒什麼事能擋得住。這當然是略帶誇張的題外話了。不過憑此當明瞭,林茹實在是個好心腸的女孩子,像童話裡的小公主似的。那個叫什麼歐陽鋒的也真是混,怎麼就這樣不分青紅皁白地刺人家呢?林茹還不是爲了朋友?何其無辜?菲菲和那個歐陽鋒既是多年同窗又是多年的老街坊,菲菲臨走特意強調一定要說清楚,別這樣不明不白地擱淺,不就是怕誤了人家嗎?
林茹細細搜尋記憶中的那封信的蛛絲馬跡,似乎的確是有些不妥,最重要的,這事該是菲菲自己跟人家說纔是正理。可是——唉,擱誰誰都受不了,相戀多年的女友斷然分手,卻不給理由,而且分手的話還是由另一個不相干的人說出口!帶着一份莫名的歉疚,林茹擱下手邊的事,給歐陽鋒寫了一封致歉信。當然,述到這裡,筆者自己也無法理解,爲什麼要回信?爲什麼又要道歉?以現在的年輕人看來:這有什麼啊?簡直是太客氣了呢。但是,林茹回信了,而且是多多少少是有點“贖罪”的心態。
我們還是看看這位清秀窈窕如英國人在《羣芳圖》之類的書中畫的那種美人魚一樣的女孩子,寫下了一封怎麼樣的信爲好友爲自己減壓。
歐陽,您好
沒料到思來想去,最終卻還是不小心傷着了你,我萬分抱歉!除了讓這枚郵票帶給您一聲“Sorry”之外,我實在想不出有什麼更好的法子來彌補我的過失。
歐陽,過去的事已經是過去了,那麼,就讓它無蹤無跡地過去,好嗎?相信常在大海邊踏浪的您不會如茫茫戈壁上的我一樣不諳情理,是我的錯,詞不達意,年輕地不懂,所以冒犯了您,但絕不是有意的。請您一定要相信,請您接受我的歉意!
最後預祝
好夢與您同在
菲菲之閨友:林茹
寫完最後一個字,林茹怔怔地望着窗外,望着厚厚窗簾遮蔽着什麼也望不見的沉沉地黑夜。在她冥思之際,筆者不妨先把微距鏡頭拉向這沉靜地人兒。柔和的燈光將她輪廓分明的剪影貼到雪白的壁上,與這靜謐的午夜如此和諧,明淨地肌膚像瑞蚨祥的絲緞,黑色瀑布從雪白底色的肩頭流瀉而下,飽滿的額,水亮水亮的眼,眸子如稚子。兩道整整齊齊的葉眉,活泛如宗師級的工筆畫。 滿月樣的臉,潔如玉、飽滿適度的臉頰,像晨曦微顯時帶露的玫瑰一樣鮮活。就在這張臉上,長長的睫毛從近乎透明的眼瞼下面投射出交混的光影,微微彎曲的頸項是那樣纖巧。 側影曲線之柔婉如晨風微雨中一棵秀頎的小白楊。這是一個不折不扣出水芙蓉樣任天然去雕飾的女孩。
如此一位國色天香地女孩子,該是什麼職業呢?是不是一如她本人一樣充滿詩意?其實不然,她是紡織廠一個普普通通的修呢女工。修呢,也就是把半成品的布匹中遺漏的經緯用同等質料的紗縫補起來,同時還要兼顧清除初加工時留在布面的各種有礙美觀的紗線接頭毛粒什麼的。這是一項非常耗神耗人的工程。幾乎第天有十四五個小時,她都在日光燈地上下輝映中拉過那長長長長得望不到盡頭的呢料。
此刻,筆者還是願意將走遠了的思緒拉回來,拉回到這滲透峭峭春寒地靜夜。她佇立的姿影如一座精雕細琢的塑像,順着她如癡如醉的目光,訝異極了,攤在她手邊的竟然是一本《黃帝內經》——這可是戰國時期的醫學宗著!這是怎麼樣地一個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