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李自成克寧武關,前後死將士七萬餘人,傷亡慘重,逆賊已經下令屠城了”
“陛下,逆賊李自成已經抵達居庸關,監軍太監杜之秩、總兵唐通不戰而降,同時,劉芳亮率領南路軍,東出固關後,真定太守邱茂華、遊擊謝素福出降,大學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
“陛下,逆賊李自成已經過了昌平,抵達沙河了”
不斷進來彙報的,說話的是一名宮裝太監,聲音尖細,四肢觸地,語氣顫顫。
“朕……知道了,唐通、邱茂華、謝素福廢物也,還有李建泰,他受朝廷俸祿,不戰而降,好好一座保定城就被逆賊輕易佔領,真是我大明的恥辱啊”說話的坐在一張花團錦簇的龍牀上,但是空曠的大殿只有三五個宮女,以及觸地跪拜的太監。
“命高碑店守軍務必堅守,朕自有重賞,西直門那邊堅守城門,我已安排吳三桂進京,逆賊李自成指日可擒,曹公公,你先下去吧”
被稱爲曹公公的太監再三跪拜,倒退數十步,走出了大殿,大殿上書寫着“乾清宮”三個大字。
“陛下,逆賊李自成已經攻克高碑店”
“陛下,逆賊李自成用紅衣大炮炮轟西直門,眼看西直門是守不住了”
“陛下,平則門、彰義門也都被破了”
“陛下……”
深夜,被稱爲曹公公的太監打開了外城的一座城門,“廣寧門”三個大字在刀槍映射和火把的照耀下格外的醒目。
騎着戰馬和林立刀槍的隊伍依次通過廣寧門進入了這座數百年的皇城。
“陛下,曹公公也是爲您考慮,避免這皇宮生靈塗炭。此番我受闖王委託前來,只不過是告訴陛下,闖王並無稱帝之野望,只要求議割西北一帶奉爲真正的闖王,並且犒賞百萬大軍,然後闖王當立足河南,只要陛下諭旨一下,闖王即可作爲朝廷助力,剿滅各地反賊,並且幫助陛下攻打遼東的藩王皇太極。
只是闖王有個小小的要求,雖然爲陛下臣子,但是並不奉詔和入朝覲見,希望陛下寬宏恩准”依然是“乾清宮”,不過這時候宮裡爲數不多的大臣圍着一個太監,太監反而有些趾高氣揚的樣子。
一個太監尖着嗓子站了出來:
“杜勳,還有曹化淳,你們都是食朝廷俸祿之人,怎麼可以認賊作父,反而逼迫陛下,逆賊闖王兵臨城下,無視君臣之道,這是大逆之罪,竟然還想讓陛下封王,這是何等的狂妄,何等的大逆不道啊!
陛下,我明朝祖訓,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我王承恩誓死守衛陛下,與陛下共同守衛這巍巍皇城”
看着大殿中已經毫無秩序交頭接耳的大臣們,高高在上身着龍袍的那個人看看杜勳,又看看王承恩,環視諸臣開口道:
“諸位大臣,有何良策啊?李自成是真的想在河南稱王?還是貪戀這大好的龍都城和朕的江山?朕覺得封爲闖王也無不可,諸位以爲呢?”
鴉雀無聲。大臣們沒有一個人說話。更沒有一個人敢於直視這高高在上的君王。
“你們,你們,你們……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你們就是這樣爲君分憂的,我不是亡國的君主,你們都是亡國的臣子。一批飯桶!飯桶啊!!!李自成這個逆賊,欺我大明無人吶”龍牀上的男人咆哮,摔掉龍袍,然後轉身回了後宮。
“太子和皇子們已經出城了吧?”龍牀上的天子披頭散髮,對着身邊的太監問道。
“都已經化妝成平民,走密道出城了”太監回答。
“我大明的血脈不能斷”天子仰天長嘯,“周皇后,你是國母,理當陪朕殉國,你有何話說?”
“我死不足惜,只可惜平日你不聽我的勸告,袁崇煥、孫傳庭,哪個不是良將忠臣,哪個不是護國的將軍?到如今整個朝廷上下無可用之人啊,你也是罪人啊,我們在南龍都還有一個家,還有一個家啊,只是哀家不能陪朕去了”周皇后淚如雨下,持着一朵白綾去了。
“張皇后……”
“陛下,不勞你費心,我也去了”
“長平公主,你才15歲,昭仁公主,你也才6歲,願生生世世莫生帝王家”說着話,手起劍落,兩個公主便倒在了地上。
“陛下,沒有人來了,不要敲了,朝中大臣或者降了,或者早已經死於亂軍之中,曹化淳、杜勳他們兩個賊子已經帶領逆賊進了內城,我們也趕緊走吧,化化妝,想辦法出城,留得青山在,我們在南龍都,還有一幫大臣在等着陛下親臨呢”
“承恩啊,你也說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我也是太祖的子孫,怎可以臨陣脫逃,怎可以把這大好的江山送給賊子,怎可以讓逆賊當面羞辱???皇后和公主都已經去了,死則死矣,又有何懼?我去地下和他們相見,又有何苦???”被稱爲陛下的男子扔下鼓槌,雙手間似有血跡閃現,背景下隱約可見“景陽殿”三個大字。
“陛下,王承恩願陪陛下走完這最後一段路,陛下要降,我願畢生伺候陛下,陛下要死,我願陪陛下百死不辭”
“承恩,陪我上煤山吧,記得穿的體面一點,不要失了我們皇家的體統”龍袍上渾身是血,那個從龍椅和龍牀上下來的男人,再也沒有平時的威嚴,而是滿滿的命運的無奈。
火光,火光,火光中,煤山上的老槐樹剛剛纔冒綠芽,海棠樹也剛剛開始有一點春天的色彩,但是在火光和廝殺中,在一個太監和一個皇帝解下長袍的絲綢腰帶,系成繩結的那一刻,這片皇城又要換新的主人。
隨着火光和煤山上兩個男人把頭伸進繩結,場景又變了——
“多少年了,還是沒有朱允炆的消息,我這個侄兒難道就真的死於當年的靖難之中了嗎?還是真的出家爲僧了?”說話的是一個身着龍袍,身材高大的男子。
“陛下,這都十年了,無論是九州諸地,還是三寶去西洋諸國,都再也不見朱允炆的消息,而您的威名已經四海鹹服,這萬里江山已經歸屬陛下所有,一個小小的朱允炆又有何懼?”說話的是一個穿着黑衣的僧人。
“少師大人請勿多禮,朕雖然以靖難、清君側的名義起兵,但是父皇畢竟傳位於朱允炆,而且朱允炆畢竟是長子長孫,先太子又深受父皇寵愛。一旦朱允炆野火燒不盡,朕擔心這天下又起刀兵,朕難免有些焦慮”
“呵呵,陛下天子之資,民間細事無不究之,更知民間疾苦,必成千古一帝,靖難大功告成,也是天命使然。而無論朱允炆是生是死,也都無關大局了”黑衣僧人說道。
“少師大人現如今不願再入朝堂,朕也無話可說,《永樂大典》既以修成,少師大人願青燈古佛爲伴,朕許之,只是寺廟生活難免清苦,委屈少師大人了”被稱爲陛下的男子面對着黑衣僧人,態度很是誠懇。
“道衍自幼清苦,粗茶淡飯足矣度日,只是陛下所賜府邸宮女皆爲身外之物,吾已經全部退回內閣或者遣散了,望陛下不要責怪屬下”
“少師大人果然不是凡人,只是朕還有一事不明,照你所說,龍都建立以後,你和劉基封印了龍脈,而且按照劉基的說法,南龍都再無龍脈,南方原本的寶地再也不能出君王,不知是真是假?”
“陛下,鬼神之說自古有之,但帝王當以衆生爲天下,國正天心順,至於龍脈之事、天子氣之說,半真半假,姑妄聽之。吾雖不才,但是也算是對諸子百家略知一二,但是和劉基相比卻是大大不如,劉基之學學究天人,按照劉基的說法,這大好的龍都城和大明的江山必然萬子萬孫,陛下何憂之有?”
“萬子萬孫,願先帝保佑,福澤萬民”
這時候,一個太監急匆匆從殿外趕來:
“陛下,那鄭和三寶從海外諸國又回來了,帶回來無數的珍寶,還有佛祖的舍利,說是要獻給陛下過目,請陛下到“英華殿”一觀”
“那就去看看吧,少師大人,要不要和朕一起去看看”
“陛下,不必了,道衍對黃白之物毫無興趣,先告辭了,下午慶壽寺還有一場法事”黑衣僧人點頭退下。
一個個場景有聲有色,彷彿歷史就在眼前,崔寧一幕幕看去,都是在這舊宮城發生過的百年往事。
按照歷史的紀錄來看,珍妃被投井、順治死後各貝勒爺諸王議會選舉新的皇帝、大明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最後的日子、朱棣從南都移都龍都,包括劉伯溫建立龍都……一樁樁一件件往事如夢如幻。
不過好像是按照時間順序倒着演繹的,真像是一部倒敘的蒙太奇手法的電影,包括後面還有龍都城建設的宏大場景,以及傳說中的劉基建立龍都城的道術,以及一個個城門逐漸連成四九門,龍都城從小到大,以及羣臣朝拜的盛大場面。
崔寧很想看看朱元璋究竟長的是什麼樣子,畢竟按照歷史的說法,朱元璋應該是身具異象的,但是現代歷史和教科書中朱元璋面相實在是不可恭維,想必是清朝故意對前朝帝王的醜化。
但是由於朱元璋建都不是龍都的緣故,包括皇城裡根本沒有帝王的畫像,想必那個年代真正懸掛祖先畫像的地方也不是大殿,大殿一般是先賢的畫像,比如在崔寧的視角中,根本看不到皇帝的畫像,而是孔子、關羽甚至還有民間傳說中的神仙等,想必每個帝王對於天地都有着內心的敬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