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袁祖銘冤魂不散

就在這時,叛軍正準備進攻的時候,突然國民革命軍後面的炮兵陣地萬炮齊發,向黔軍陣地猛烈炮擊,看到足足上百門大炮齊發,看到叛軍陣地燃起一堆堆火焰,孫三娃他們大驚失色,有的竟然捂住自己耳朵。

炮彈足足打了1個鐘頭,就在這時,在數十里開外,在左右兩邊,突然響起陣陣喊殺聲。

谷正名看到這個場面,指着對方陣地道:各位兄弟,老子剛纔忘記告訴大家,川軍弟兄,哦,國民革命軍的弟兄,足足開來了兩個師,正從左右兩邊夾擊叛軍呢?

兄弟們,王團長命令弟兄們出擊,爲死難弟兄報仇。

衆人一聽,紛紛找到步槍,找到手榴彈,挺起步槍,向前面衝去。

袁祖銘現在已經團團轉轉,這兩天雖然感到異樣,但周圍沒有發現大規模敵情,並且按照自己判斷,川軍入黔,至少還要等上4,5天,本來打定主意,若是三天後還是不能攻破觀音巖、貓貓坡,自己就乾脆退到湘西。

誰知道今天一早,川黔聯軍居然集中了上百門大炮猛轟,在第一輪炮擊後,袁祖銘就頗爲詫異,如此猛烈的火力,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川軍主力已經趕到,現在正對自己猛攻。

期間雖然派出通訊員前往聯繫各部,但是到現在,只有旅長張春圃,團長何厚光趕到,其他的,如竇居仁,等了半個時辰也沒有等到

袁祖銘在房子裡面來回打着轉,指着國民革命軍炮兵陣地,吼道:川黔聯軍如此猛烈炮擊我部,爲何我軍炮兵不還擊?

何厚光搖頭道:總司令,經過十餘天激戰,我們20多門大炮,炮彈基本打光了,現在怎麼還擊啊?總司令,現在形勢不妙,我們還是撤退吧,大家撤往湘西,保存實力啊。

袁祖銘長嘆道:何團長啊,每次征戰,我袁祖銘無不一馬當先,難道今日竟然學一個縮頭烏龜,抱頭鼠竄?

何厚光分辨道:總司令,如今大勢已去,如此猛烈的炮火,說明川軍已經入黔參戰,總司令,以我們黔地積弱,怎麼能夠與川軍作戰啊?

袁祖銘不顧,來回度着步子,就在這時,對面陣地上炮聲停止,從四面八方響起一陣陣喊殺聲。

袁祖銘大驚,一把拿起望遠鏡,看見川黔聯軍紛紛躍出陣地,相面猛衝,而與此相反,由於大家被剛纔那一番炮擊震得心驚肉跳,再加上缺少彈藥,雖然個別戰士極爲勇猛,但是前沿陣地迅速被攻破。

袁祖銘大怒,一把拿起手槍,躍上一匹戰馬,率領督戰隊前往督戰。

在接連殺死數名連長後,一些叛軍士兵見後退無望,竟然舉起手,等待川黔聯軍收留。

看到這裡,袁祖銘氣得鼻子歪歪的,自己所帶的軍隊,怎麼今天如此熊樣,差點從馬上跌落下來。

而正在這時,一個參謀興匆匆跑來,報告道:就在炮擊開始後,在左右兩個方向,上萬川軍突然殺出,夾擊叛軍。

在兩翼雖然佈置了一定部隊,但也僅僅稍作防範,如此怎能抵擋上萬川軍士兵,如此兩翼陣地連連被攻破,叛軍敗局一定。

袁祖銘滿臉卡白,何厚光勸誡道:總司令,我們還可以投奔北洋,我們還可以投奔北洋諸部啊。

當即指揮警衛營奪路而逃。

貴州地無三尺平,在逃跑的時候,大家只能向幾個方向逃跑,失去建制的各部紛紛奪路而逃,如此造成前方道路堵塞,造成逃跑的困難

由於何應欽、谷正倫等人都爲黔人,道路熟悉,特別是那個何應欽,爲了報妻舅被殺之仇,更是連連督令前線各部奮勇殺敵,追擊殺害王文華的兇手袁祖銘、何厚光、張克明。

如此更造成袁祖銘等人逃跑的困難,大家剛剛趕到貴定縣城,還沒有休息片刻,追軍就已經殺到。

警衛營長張克明咬了咬牙,說道:總司令,你率部逃命啊,我,我在這裡抵擋一陣。

袁祖銘倒吸一口氣,當即與何厚光一道,化完妝後,帶着一個警衛班向東逃跑。

如此到清靜了半天,在11月19號,周圍不但有偵騎出現,11月20號,大家剛剛趕到餘慶縣,就看到一隊騎兵追上,雙方發生激戰,警衛班大部被打死打傷。

在這天下午,對面軍中一陣騷動,片刻何應欽趕到陣前,指着袁祖銘罵道:惡賊,王電輪待你不薄,你爲何竟然要加害於他?

此時袁祖銘已經受傷,親信何厚光也已經戰死,仰望着天空,袁祖銘長嘆道:何敬之,大家心知肚明,那個王電輪可曾經厚待於我?

王文華一介文人,自護國戰爭以來,每場惡仗,大仗都是我袁祖銘打的,而王文華則躲在後面享清福。

在大仗之後,他對我多方猜忌,立馬奪取我兵權。

如此難道就是你口中所說的厚待嗎?

看到周圍士兵一片默然,何應欽大怒,怒斥道:這是狡辯,即使王電輪對你有所猜忌,但是你也不應該派刺客殺害他啊?

袁祖銘搖頭道:何敬之,事前鄧漢祥多次勸誡我起兵反對劉顯世,反對王文華,我可一直猶豫,不忍下手。

可那個王文華,竟然對我猜忌日漸加深。這次在你等回師貴陽倒劉顯世,竟然強迫我與他到上海治病。大家想想,那個王文華連親舅舅就敢加害,何況我這樣一個外人乎?

如此我也是迫不得已,纔派刺客刺殺他於長沙,才督率舊部啊

何應欽搖頭道:狗賊,即使你萬般狡辯,也難以贖你罪之萬一啊,你自盡吧,如此還有一個全屍。

袁祖銘沒有辦法,仰望長天,說道:這個世道,怎麼會如此呢?我好狠啊,我好痛啊。我即使做了鬼,也會冤魂不散啊。

當即大笑三聲,吞槍自盡。

如此,楊森率軍迅速收復銅仁,平定了黔軍內亂。

看到名震一時的袁祖銘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裡兵敗自殺,唐繼堯不得不下令滇軍退出安順,撤往曲靖。

而本來力不從心的長江上游司令吳光新、陝西督軍陳樹藩也下令停戰休兵。

人在武鳴陸公館的陸榮廷,雖然感到頗爲詫異,不過還是暗自慶幸,在這場紛爭中,自己畢竟沒有出兵。

在上海租界裡面,雖然官場失意,孫文這兩天則顯得異常興奮。

在4年前,23歲的英文秘書宋慶齡女士衝破重建思想的桎梏,成爲孫文先生的妻子後,笑容就長久的停留在孫文先生臉上。

去年,雖然遭到桂系軍閥排擠,遭到非常國會中國民黨議員的背叛,孫文先生被迫辭去護法軍政府大元帥的職務,坐上開往上海的輪船,在租界裡面當起了愚公。

偉人就是偉人,在宋慶齡女士細心照料下,半生漂泊的孫文現在才感到家的溫暖,才感到男人有的時候也需要一個港灣。

這一年半下來,孫文感到感到從來沒有現在過得舒適,舒適生活不僅僅指生活上的便利,更多的,是思想方面。

去年以桂係爲首的西南軍閥背叛,國民黨議員的背叛,讓孫文先生感到非常受傷,非常難過。

過去雖然多次提到過三民主義,但從來沒有寫一篇鉅著來詳細闡述自己的思想。

經過認真總結經驗,孫文先生決定將自己思想,自己的抱負寫在《建國大綱》、《建國方略》裡面,如此避免大家再叫自己孫大炮,如此衆人才會感受到自己的理想,熱忱

帶着新婚的妻子,每天不是與新婚妻子商議需要收集那些資料,就是伏在案上,寫《建國大綱》,《建國方略》。

現在《建國大綱》、《建國方略》已經完成修訂,心中的喜悅,可想而知。

也是天道酬勤,就是在自己這兩本鉅著完成的日子,從貴州傳來消息,革命志士王文華、盧燾等人發動民八事變,驅逐保守的劉顯世。

當時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孫文可是興奮了兩天,但隨後,黔軍領袖王文華被刺殺於長沙,袁祖銘起而發動叛亂,黔軍爆發內亂。

正在自己目瞪口呆的時候,唯一宣誓就任的護法軍政府元帥、四川督軍楊興發電報向自己報告後,宣佈支持盧燾就任黔軍總司令,宣佈派兵協助盧燾平叛。

如此貴州內戰再起,孫文着急的看着這一新形勢,默默的爲革命軍隊祈禱。

也許是祈禱起了作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袁祖銘兵敗自殺,黔軍內亂平息。

就是在昨天,謝持匆匆趕來,將楊興決定組建國民革命軍,決定就任川黔巡閱使的電報遞過來,希望孫文批准。

孫文拿着電報,搖頭道:謝慧生啊,這個楊興頗爲奇怪,明知道我孫文對其不能有任何節制作用,常常將這些東西拿給我批准,這是不是有點掩耳盜鈴啊。

謝持搖頭道:大元帥,或者是爲了所謂的名正言順吧。自從先生辭去大元帥職務後,這個楊興竟然堅持自己護法軍政府元帥的職務。

拿着筆,孫文陷入一片沉思道:謝慧生,你說這個字,我到底是批還是不批呢?

謝慧生顯得左右爲難,在楊庶堪回到四川后,可是將駐粵辦主任的職銜讓給他擔任哦,雖然這個職位沒有什麼實權,但這兩年下月,四川財政廳可是準時打付辦公經費哦。

長嘆一口氣,說道:先生啊,這,這實在難辦啊。不論怎麼說,這個楊興還算一個革命者,雖然另立中國人民黨,但種種行爲,與先生所提倡的革命宗旨不矛盾啊,也是支持先生的幹才啊。

但另外一方面,先生,胡漢民他們說楊興有自立門戶,未來恐成尾大不掉之勢也不是沒有道理啊

。先生,你看他楊興成立中國人民黨,不是自立門戶嗎?

他楊興不但有地盤,有錢,有槍,有人,而且還拼湊出一套理論,比如故去所提的和諧社會,經濟三步走,政治三步走,國家主義。

通過西拼東湊,楊興年齡輕輕,竟然系統的拼湊出一套社會理論呢?

這幾年下來,再加上搞土地改革,反黑運動,經濟建設頗有成效,儼然成爲繼先生之後,革命領袖亦。

旁邊英文秘書,夫人宋慶齡說道:胡先生,那個胡展堂、汪兆銘二人,他們難道也不想成爲先生之後的革命領袖嗎?這幾年下來,他們打擊異己難道少了嗎?

這個楊興,還蠻有一點自由競爭意思,畢竟是通過自身努力,逐漸成爲革命幹才。

孫文露出淡淡的笑容,拍了拍宋慶齡的肩膀,笑道:夫人所言不錯,人終究咬死嘛。清朝龔自珍不是說了嗎,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嘛。

這個楊興,現在畢竟年輕,現在還不到三十歲嘛,我們要好生培養啊。

夫人,你看這樣可以不,讓人將我寫的《建國大綱》、《建國方略》抄一份,讓人送給楊興。

還有,謝持啊,等下請陳竟存(陳炯明)、胡展堂、汪兆銘等人過府一舒,楊興在川黔兩省搞得如火如荼,我們也不能讓其專美啊。

我決定廢除中國革命黨,重組中國國民黨。

在福建不是有2萬多粵軍嗎?我們看看,雙方如何配合,到時候以驅逐陸榮廷,恢復廣東革命大本營啊。

謝持大喜道:先生,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到時候先生督師從兩廣北伐,楊興率領川黔聯軍出川相應,如此恢復辛亥革命態勢,指日可待啊。

孫文頷首沉思片刻,對謝持、宋慶齡說道:謝慧生,你替我發一個電文,表示一下祝賀吧。還有,到時候你與夫人一起,給楊興寫一封私人信件,希望其未來多多爲革命大計着想。

第266章 少年中國學會第39章 兵變第549站牛蘭間諜事件第73章 以訛傳訛第92章 按潮涌動第9章 野外拉練1第640章 大發展第441章 謀劃東北第526章 小日本的陰謀第537章 開闢新戰場第491章 給苦果子吃第264章 民主科學實業和諧社會第351章 廣東造船業第12章 夜遇土匪第725章 烏魯木齊協議第275章 各懷心思參加國民革命第315章 我也有生活秘書了第681章 元首優待條例第17章 反夜襲戰第700章 戰略大轟炸第353章 勇士號飛機第92章 按潮涌動第157章 通電反滇第90章 傻並瘋幹着第173章 五老七賢第358章 孫文還朝第621章 抗倭鋤奸大隊第449章 司法問題迴歸司法解決第291章 龍雲的煩惱第681章 元首優待條例第42章 駐防川北第730章 轟炸石油城-巴庫第103章 反應(2)第19章 鏖戰第319章 第二次粵桂戰爭第620章 劉麻子起義第179章 禍不單行第556章 慘烈的滿洲里第353章 勇士號飛機第680章 關鍵在戰爭潛力第163章 川督空缺第675章 教訓中國猴子第211章 議會激辯減租減息第719章 一切爲了前線第595章 上等兵東條英機第592章 本莊繁的應對第235章 籌建合川鋼鐵聯合公司第192章 看在蔡督情誼份上第458章 大打抑或小打?第670章 新絲綢之路論壇第412章 死守不退第748章 和平協議第457章 川省緣何墮落?第6章 走馬上任炮兵連第661章 陸軍生存手冊第85章 從自行車起步第11章 野外拉練3第49章 嘉陵絲綢公司第605章 大敗聯合艦隊第689章 坦克對抗演練第41章 討價還價第550章 強盜的憤怒第677章 抓捕間諜第414章 革命精神第229章 中國人民黨第438章 寧漢之爭第343章 強渡三水第545章 罷黜張漢卿第612章 悲憤的民衆第280章 民用訓練槍第430章 直取大位?第597章 四平城下第328章 密謀第209章 議會亂象第382章 唐生智束手第147章 一船絲運出,一船白銀歸第174章 金錢鼠尾第339章 民生汽車第311章 圖謀甘肅第605章 大敗聯合艦隊第632章 鬱悶的斯大林第376章 楊宇霆漢奸?第357章 抓捕陳廉伯第112章 拖入決戰第548章 賣國者王正廷第305章 攻破宜昌第510章 再見陸小曼第333章 艱難的總理人選第448章 模範家庭第310章 國民銀行--央行雛形第742章 朱可夫的選擇第577章 多難興邦第176章 整軍備戰第668章 曲折的陳紹寬第673章 經濟發展的秘密第681章 決定在運輸線第547章 田中義一的野心第120 章 激戰王陵基第78章 工業促和諧第474章 各懷心思
第266章 少年中國學會第39章 兵變第549站牛蘭間諜事件第73章 以訛傳訛第92章 按潮涌動第9章 野外拉練1第640章 大發展第441章 謀劃東北第526章 小日本的陰謀第537章 開闢新戰場第491章 給苦果子吃第264章 民主科學實業和諧社會第351章 廣東造船業第12章 夜遇土匪第725章 烏魯木齊協議第275章 各懷心思參加國民革命第315章 我也有生活秘書了第681章 元首優待條例第17章 反夜襲戰第700章 戰略大轟炸第353章 勇士號飛機第92章 按潮涌動第157章 通電反滇第90章 傻並瘋幹着第173章 五老七賢第358章 孫文還朝第621章 抗倭鋤奸大隊第449章 司法問題迴歸司法解決第291章 龍雲的煩惱第681章 元首優待條例第42章 駐防川北第730章 轟炸石油城-巴庫第103章 反應(2)第19章 鏖戰第319章 第二次粵桂戰爭第620章 劉麻子起義第179章 禍不單行第556章 慘烈的滿洲里第353章 勇士號飛機第680章 關鍵在戰爭潛力第163章 川督空缺第675章 教訓中國猴子第211章 議會激辯減租減息第719章 一切爲了前線第595章 上等兵東條英機第592章 本莊繁的應對第235章 籌建合川鋼鐵聯合公司第192章 看在蔡督情誼份上第458章 大打抑或小打?第670章 新絲綢之路論壇第412章 死守不退第748章 和平協議第457章 川省緣何墮落?第6章 走馬上任炮兵連第661章 陸軍生存手冊第85章 從自行車起步第11章 野外拉練3第49章 嘉陵絲綢公司第605章 大敗聯合艦隊第689章 坦克對抗演練第41章 討價還價第550章 強盜的憤怒第677章 抓捕間諜第414章 革命精神第229章 中國人民黨第438章 寧漢之爭第343章 強渡三水第545章 罷黜張漢卿第612章 悲憤的民衆第280章 民用訓練槍第430章 直取大位?第597章 四平城下第328章 密謀第209章 議會亂象第382章 唐生智束手第147章 一船絲運出,一船白銀歸第174章 金錢鼠尾第339章 民生汽車第311章 圖謀甘肅第605章 大敗聯合艦隊第632章 鬱悶的斯大林第376章 楊宇霆漢奸?第357章 抓捕陳廉伯第112章 拖入決戰第548章 賣國者王正廷第305章 攻破宜昌第510章 再見陸小曼第333章 艱難的總理人選第448章 模範家庭第310章 國民銀行--央行雛形第742章 朱可夫的選擇第577章 多難興邦第176章 整軍備戰第668章 曲折的陳紹寬第673章 經濟發展的秘密第681章 決定在運輸線第547章 田中義一的野心第120 章 激戰王陵基第78章 工業促和諧第474章 各懷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