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回 上清宗萬寧宮

李玄陽自太傅去世後,回到大茅峰居住,陸英也隨之回茅山。時值盛夏,山間泉邊卻涼爽宜人,也不失爲避暑佳處。師徒二人每日在竹庵中讀書修道,汲泉烹茶過得逍遙自在。

有天陸英來到上清宗萬寧宮,像往年一般想找幾本書來讀。他今年春起,便未在山中居住,但自幼慣了來此借書,仍然輕車熟路找上萬寧宮藏書檯,擡腳便往裡進。

誰料門口小道士竟然出手阻攔,並言道:“玄師有命,外人一概不準進入藏書檯。”

陸英奇道:“我十餘年來常常到此看書,與你們上清宗同山爲鄰,每有往來。爲何今日卻不許進了?許玄師說的外人定然不包括玄陽真人師徒,你怕是沒聽真切!”

那小道士輕蔑道:“玄師交代了,若是旁的人進去偷雞摸狗,丟兩卷善本古籍倒還是小過。若是誰膽敢放你師徒二人入內,輕則打斷手腳,重則逐出門牆。陸道長還是莫爲難貧道,趕緊移駕他處吧!”

陸英怒氣陡生,沉着臉道:“你這小道士,切勿信口開河,離間了我兩家關係。回頭你們玄師責怪,我卻也不會爲你說話。”

小道士又笑道:“快別在這裝腔作勢了,我是小道士,你比我也大不了多少。不讓進就是不讓進,有種你打翻道爺,踩着我進去。”

陸英見他蠻不講理,心知糾纏也無用,便欲返身離去。誰知此時藏書檯中走出一人,言道:“陸華亭,聽說你近來飛黃騰達,日日在宮中文學館走動。如今不好好在京師伺候陛下,卻跑到我萬寧宮何干?”

陸英轉身,見是上清宗受三洞五雷經籙的真人陶正景,在教中位次僅低於玄師許黃民。他上清宗道士分爲五等,第五等爲三五都功經籙,職比六七品;第四等爲正一盟威經籙,職比四五品;第三等爲五雷經籙,職比三品銜;第二等爲三洞五雷經籙,職比正二品;最上等爲上清大洞經籙,職比正一品,屬玄師真人銜,概不外授。

陸英施禮道:“陶真人,在下只想入內借閱幾本書,如往常慣例,讀完立刻奉還,絕不敢有半點損毀。不知爲何卻被拒之門外,玄師當真有此令嗎?”

陶正景也是嗜書如命之人,放不下情面直接驅趕陸英,支吾道:“近來我藏書檯中丟失了一批重要道藏,是以玄師下令不許外人入內……再者你有皇家典籍可每天研習,還惦記這小小藏書檯幹嗎?要借書自可去文學館借閱。”

陸英笑了笑,不願難爲他這書癡,便施禮告退。走到萬寧宮階下,將要離去之時,有一人上前攔住去路。

陸英擡頭看時,乃是許黃民的外甥諸葛不卞,此人與陸英年齡相仿,從小便在山中修道。其父乃是琅琊諸葛氏遠宗,娶了許黃民姐姐,全家奉道,將兒子送來茅山,希望混個富貴出身。

諸葛不卞攔住陸英,陰笑道:“陸道長,陸侍郎……幾天不見,官也當了,名也揚了,這是衣錦還鄉來了嗎?”

陸英笑道:“我這官不過閒散員外,縱有些許微名,何足掛齒!”

諸葛不卞冷哼一聲,又道:“口氣倒是不小!我上清宗還真沒把你這個什麼狗屁侍郎放在眼裡,你也不用到萬寧宮來臭顯擺!以後再讓我看到你,讓你做不成侍郎做中官!”

陸英本不欲理他,卻忍不住笑出了聲。那諸葛不卞見他嘲笑,立刻火冒三丈,上前兩步就要揪陸英衣領。豈料今日陸華亭早非吳下阿蒙,想也不想,一揮袍袖便將他摔出三五步遠,

一跤跌在地上,四仰八叉躺下來。

諸葛不卞趁勢倒地不起,口中大呼道:“打人啦!野道士打人啦……”

上清宗諸人本來就心內嫉妒陸英,更得了玄師吩咐不許李玄陽師徒進入萬寧宮。如今陸英竟然欺負上門,打了玄師外甥,這還得了。

於是,立刻便有幾十上百名大小道士手持刀槍棍棒,飛奔下階,將他團團圍住。任憑他們辱罵恫嚇,陸英灑然無懼,笑意盈盈立在當地,半句話也欠奉。更把這些道士氣的七竅生煙,要不是玄師嚴禁打鬥互毆,早就上前一頓亂棍加身了。

正僵持間,許黃民身着大紅道袍,內襯黃色中單,手持拂塵,邁着方步走到階前立定。掃視了衆人一眼,威嚴地說道:“何故喧譁?你等個個手持棍棒,意欲何爲?”

諸葛不卞躺在地上喊道:“舅……玄師,這陸華亭當衆行兇,無故私闖我萬寧宮不說,還將徒兒痛毆一番,簡直無法無天!”

許黃民瞥了他一眼,喝道:“腿沒斷就爬起來,成何體統!”

諸葛不卞趕緊一咕嚕起身,顛顛地跑上臺階,立在玄師下方。

許黃民對陸英道:“陸英,本座已下嚴令,你師徒二人不得踏入萬寧宮半步!今日姑且念你初犯,不知者不罪。但你動手打我徒弟,是何道理?”

陸英也不行禮,淡淡道:“我本來要離去,他強攔我道路,還想上前撕扯,我不過正當防備,何時動手打他了?”

許黃民厭惡地皺起眉頭,冷哼一聲。座下徒弟早有人上前質問道:“還敢狡辯,當我上清宗無人嗎?”說着就要揮起木棒砸向陸英。

許黃民制止道:“且慢動手!本座時常教導你們,修道之人須平心靜氣,不可妄動干戈。在這萬寧宮下怎敢輕易傷人?”

言罷,又向陸英道:“陸英,本座也不與你爲難。今日你理虧在先,便向不卞賠個禮,這事就算揭過去了。往後我上清宗與你師徒井水不犯河水,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他上清宗本來想巴結王國寶,借勢攀上皇室兄弟,爲此不惜做出荒唐之舉,稱天子與會稽王皆是神仙降世。誰料當今皇帝與會稽王皆寵幸僧尼,崇信佛教,幾次耗費心機都徒勞無功。

卻不想陸英反而深受器重,又是封官又是伴駕,教他心中如何能平。本來太傅執政時,朝中公卿大多還重道抑佛,他與李玄陽自能和平共處。如今太傅仙逝,道門淪落,僧徒猖獗,許黃民再也不願裝和善,繼續與李玄陽師徒虛與委蛇。

陸英笑道:“在下雖然人微言輕,勢單力孤,但也有一身傲骨。若是錯本在我,賠禮自無妨,但今日過在貴宗,我卻萬萬彎不得腰!”

許黃民微慍道:“你說我上清宗有過?呵呵……看來今日是鐵了心要壓一壓我教威風了,本座念你後學晚輩,原本沒想難爲你。既如此說,本座不得不替令師好好教訓教訓徒弟,省得將來給他惹出大禍來。”

衆道士聽玄師發話,早就蠢蠢欲動的手腳,再也忍耐不住,齊舉刀槍棍棒一哄而上。看這架勢,恨不得把陸英大卸八塊,方消心頭之恨。

陸英赤手空拳,運起含章拳意,就似疾風駭浪中漂浮的小舟,迎向四面八方打來的冰雹雨點。雨點打入大海便消失不見,冰雹落在水中,也不過激起一朵小小浪花。陸英袍袖飛舞,在衆道士之間穿梭,縱有避之不及的刀棍,也能輕輕一帶,便偏向他方。

刀槍從後來,陸英便順勢前趨;棍棒擋前路,陸英又導引向旁。左邊一拳,大袖一裹使其從下滑過,右側一腳,道袍一揚令之踢在身後。幾十輪輾轉起落,拳腳棍棒大多落在自己人身上,是以場中道士越打反而越少。倒不是被陸英所傷,而是倒在自己人棍棒之下。

許黃民見這麼多徒子徒孫拿不下一個陸英,不由暗暗焦急。他自恃身份,不願親自出手,便自懷中取出一張道符,捻個火苗點燃,望空一拋。

那道符落在階下,化作根根藤蔓,如龍蛇遊走,纏上陸英手腳。陸英猝不及防,被藤蔓纏身,頓時僵在了原地。衆道士大喜,重振精神,挺刀持槍殺向陸英。

誰知眼見陸英手腳皆纏繞了藤蔓,卻數息之間將其連根拔起,玄師的密法變爲了陸英的鞭梢, 被他握在手中隨意揮舞。如此一來,反而比赤手空拳時更加勇悍,衆道士絲毫近不得身。

上清宗道士不知,天真道人含章拳法本脫胎自馴服野草之技,區區幾根藤蔓自不在話下。許黃民祭出道符,正中陸英下懷。陸英手舞藤蔓,抽、拉、截、掃、穿、旋、撩、甩各樣手法隨意轉換,打得衆道士哭爹喊娘,紛紛躲避。

許黃民面色難看,又用指尖彈出一團粉末,如紫煙籠蓋,落在陸英頭頂。此煙喚作鎮魂清霧,雖名清霧實則紫氣氤氳,雖叫鎮魂卻能亂人心神。陸英忙閉住呼吸,不敢吸入紫煙,但打鬥一久,難免口鼻中混入少許鎮魂清霧。

漸漸地,陸英感到心旌搖動,思緒亂飛,一時憶起少年時,父親被亂兵殺死在眼前。一時又似看到朱琳琳失落賊手,生死不知,無論如何尋找,只是不見人影。他手中舞動藤蔓的力道轉強,速度也越來越快,卻完全分不清哪是人,哪爲空。

陸英腦海中一幅幅畫面閃過,看到宋演上陣廝殺,馬失前蹄,困於重圍;看到白靈兒騎在馬上,開懷大笑,身後跟着數十萬鮮卑鐵騎;看到桓敬道率領千船萬艦,順流直下,攻破建鄴,屠滅滿城百姓;看到楊子猷與戴安道在剡溪旁飲酒作詩,卻被洪水沖走。

每一人每一事都令他驚懼膽寒,慢慢地好似落入無底深潭,抱朴子先生在水面上輕輕呼喚自己名字。陸英想要開口答應,卻無論如何發不出聲音。隨着他越沉越深,抱朴子變爲了師父李玄陽,只見他一躍入水,飛速沉下來,向自己伸出一隻手。

第67回 江左第一奇男子插言:真的沒人喜歡看嗎?第134回 英雄一怒第185回 跨海遠擊黑獅島,走脫倭奴二十三子第46回 吐谷渾葉奚第14回 “禹山至寶”第20回 曲江池三女斗酒第33回 胡賊敢爾第153回 以一敵五,還看我家娘子第142回 國子學和簡靜寺第167回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第161回 漢家驃姚將,馳突匈奴庭第142回 國子學和簡靜寺第69回 縣令明日賣寵姬第104回 不好惹的朱琳琳第81回 長安大戰,兒女心意第102回 秦太子坐與論道第150回 意外來客第172回 斬去賊頭一劍,換孤心,十年苦戀第32回 丈仙釣與邋遢道人第19回 鮮卑鳳凰兒第25回 不做道士,應也很好第89回 忠臣愛子第11回 才離虎穴,又向龍潭第40回 二位奇女子,三個古怪人第136回 官升九卿爵封侯第62回 土豪刁氏第13回 神樹老妖僧第157回 易理大家第133章 揚眉吐氣語阿誰第109回 你與他結爲兄弟第111回 夜聞簫聲幾曲第100回 鬥罷強敵望長安第50回 臘日第178回 王爵不受,假節太守第64回 王家二公子第151回 接二連三第145回 雍州刺史第50回 臘日第92回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74回 大玄洞外聞隱秘第184回 神女峰“寶鑑”顯靈異,陸華亭夜鬥蘇一…第103回 皇后毛秋晴第52回 樂遊原上女郎蹴鞠第158回 夜觀亂戰第50回 臘日第11回 才離虎穴,又向龍潭第102回 秦太子坐與論道第9回 我欲刺殺大將軍第2回 華亭由來,湯山別業第188回 既見君子 雲胡不喜第23回 可敢與我射獵?第170回 阿淼與阿鑫 綠裙和黃衫第40回 二位奇女子,三個古怪人第122回 竹笠女子第32回 丈仙釣與邋遢道人第105回 無異門韓旭第160 洞中一日,世上年第19回 鮮卑鳳凰兒第88回 平生奔忙只爲飢第156回 諸方之會第65回 姑蘇城外第139回 人心浮動第91回 大狐一弓,馬河內第129回 神仙打架第90回 夜會鳳凰兒第138回 故主旦夕崩第70回 潛龍勿用第72回 權柄更替第90回 夜會鳳凰兒第47回 風雨欲來第138回 故主旦夕崩第98回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第189回 雪衣與黃裳第166回 洞房香暖帳 鴛鴦散第192回 夜會中領軍第159回 冰火一記屈指彈第172回 斬去賊頭一劍,換孤心,十年苦戀第151回 接二連三第83回 天降陸神仙第93回 月下閒話第25回 不做道士,應也很好第6回 奉命北上第81回 長安大戰,兒女心意第178回 王爵不受,假節太守第187回 怎知阿姐厲害第183回 鬱洲山島第33回 胡賊敢爾第189回 雪衣與黃裳第166回 洞房香暖帳 鴛鴦散第182回 華亭鶴唳第121回 公主何在第178回 王爵不受,假節太守第14回 “禹山至寶”第168回 爾虞我詐勝而敗,屢敗屢戰成一功第120回 乘舟直入大陸澤第52回 樂遊原上女郎蹴鞠第189回 雪衣與黃裳第180回 何人毒我?第33回 胡賊敢爾
第67回 江左第一奇男子插言:真的沒人喜歡看嗎?第134回 英雄一怒第185回 跨海遠擊黑獅島,走脫倭奴二十三子第46回 吐谷渾葉奚第14回 “禹山至寶”第20回 曲江池三女斗酒第33回 胡賊敢爾第153回 以一敵五,還看我家娘子第142回 國子學和簡靜寺第167回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第161回 漢家驃姚將,馳突匈奴庭第142回 國子學和簡靜寺第69回 縣令明日賣寵姬第104回 不好惹的朱琳琳第81回 長安大戰,兒女心意第102回 秦太子坐與論道第150回 意外來客第172回 斬去賊頭一劍,換孤心,十年苦戀第32回 丈仙釣與邋遢道人第19回 鮮卑鳳凰兒第25回 不做道士,應也很好第89回 忠臣愛子第11回 才離虎穴,又向龍潭第40回 二位奇女子,三個古怪人第136回 官升九卿爵封侯第62回 土豪刁氏第13回 神樹老妖僧第157回 易理大家第133章 揚眉吐氣語阿誰第109回 你與他結爲兄弟第111回 夜聞簫聲幾曲第100回 鬥罷強敵望長安第50回 臘日第178回 王爵不受,假節太守第64回 王家二公子第151回 接二連三第145回 雍州刺史第50回 臘日第92回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74回 大玄洞外聞隱秘第184回 神女峰“寶鑑”顯靈異,陸華亭夜鬥蘇一…第103回 皇后毛秋晴第52回 樂遊原上女郎蹴鞠第158回 夜觀亂戰第50回 臘日第11回 才離虎穴,又向龍潭第102回 秦太子坐與論道第9回 我欲刺殺大將軍第2回 華亭由來,湯山別業第188回 既見君子 雲胡不喜第23回 可敢與我射獵?第170回 阿淼與阿鑫 綠裙和黃衫第40回 二位奇女子,三個古怪人第122回 竹笠女子第32回 丈仙釣與邋遢道人第105回 無異門韓旭第160 洞中一日,世上年第19回 鮮卑鳳凰兒第88回 平生奔忙只爲飢第156回 諸方之會第65回 姑蘇城外第139回 人心浮動第91回 大狐一弓,馬河內第129回 神仙打架第90回 夜會鳳凰兒第138回 故主旦夕崩第70回 潛龍勿用第72回 權柄更替第90回 夜會鳳凰兒第47回 風雨欲來第138回 故主旦夕崩第98回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第189回 雪衣與黃裳第166回 洞房香暖帳 鴛鴦散第192回 夜會中領軍第159回 冰火一記屈指彈第172回 斬去賊頭一劍,換孤心,十年苦戀第151回 接二連三第83回 天降陸神仙第93回 月下閒話第25回 不做道士,應也很好第6回 奉命北上第81回 長安大戰,兒女心意第178回 王爵不受,假節太守第187回 怎知阿姐厲害第183回 鬱洲山島第33回 胡賊敢爾第189回 雪衣與黃裳第166回 洞房香暖帳 鴛鴦散第182回 華亭鶴唳第121回 公主何在第178回 王爵不受,假節太守第14回 “禹山至寶”第168回 爾虞我詐勝而敗,屢敗屢戰成一功第120回 乘舟直入大陸澤第52回 樂遊原上女郎蹴鞠第189回 雪衣與黃裳第180回 何人毒我?第33回 胡賊敢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