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曆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爲過農曆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

中國人過春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裡,家家戶戶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準備辭舊迎新。

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鐘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爲“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時,大家都要說一些祝願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春節習俗——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裡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高興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

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爲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爲,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纔算心誠。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着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着:“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裡的主人,爲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着假鬍子,身上揹着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後面跟着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於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後,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南方人還在祭祖之後,查看曆書上所載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燈籠火把,提壺挈酒,奉香鳴爆竹,開門出行,迎接喜神,稱“出天方”或“出行”,叫“出尋”,s叫“兜喜神方”。此俗爲趨吉、祈求神靈保佑一年百事順遂。除夕守歲是整夜不睡、通宵達旦的。是夜,主婦們忙着掛燈結綵,張貼春聯,剪窗花,貼年畫,紅紅綠綠把房子裝飾得花團錦簇,爲節日增添了濃郁的氣氛。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也許就是壓歲錢了。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臥房,一齊跑到牀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爲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人們的傳統觀念,總是喜歡在過年時,多討些好彩頭,希望一切順利,這其中有許多舊習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掃帚之俗,以爲新年使用掃帚將會把運氣掃走,掃去財運,新的一年會難交好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爲使此俗流行,還定正月初一爲“掃帚生日”。新年也不可罵孩子,說話必須特別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飯碗,大家也絕不罵他,反而說他“歲歲平安”,因“碎”“歲”諧音衝一衝不祥的氣氛。新年裡,大人最怕小孩子說溜了嘴,開年講些不太吉利的話,除了橫關照豎關照,有的地方還用塊紅布或草紙向孩子們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當作屁股,即使說出不吉利的話來,也等於放屁。還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於枕邊,叫做“壓歲果子”。橘子、荔枝諧音“吉利”,以求來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區還有一種習俗,就是偷財神爺像,而且偷到後要把它藏在褲襠裡,以取“財神入庫(褲)”這句成語的意思。在這些異想天開的趣俗之中,埋藏着歷代多少勞苦百姓獻媚命運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爲“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習俗——貼窗花

新春佳節時,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一一一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爲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爲‘窗花‘。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爲‘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春節習俗——貼福字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樑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鐘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爲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爲紀念馬皇后。

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福”字以前多爲手寫,現在市場、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節習俗——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爲什麼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着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爲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爲消磨時光,也爲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纔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裡,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裡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古人把竹竿燃燒後,竹節裡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爲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b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爲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譁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

春節習俗——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爲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爲“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爲盛放飛帖之用。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隨着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因爲正月又叫元月,正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年裡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宵”是“夜晚”的意思,所以,正月十五晚上的這個節日就叫元宵節。

元宵節,中國人有賞燈和吃元宵的習俗。俗話說“正月十五鬧花燈”,因此,元宵節也叫燈節。

元宵節賞燈的習俗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元宵節這天,到處張燈結綵,熱鬧非常。夜晚一到,人們就成羣結隊地去觀賞花燈。五光十色的宮燈、壁燈、人物燈、花卉燈、走馬燈、動物燈、玩具燈……匯成一片燈海。有的花燈上還寫有謎語,引得觀燈人爭先恐後地去猜。

元宵節吃元宵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就有這種食品了。元宵是一種用糯米粉做成的小圓球,裡面包着用糖和各種果仁做成的餡,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因爲這種食品是在元宵節這天吃,後來人們就把它叫做元宵了。中國人希望諸事圓滿,在一年開始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吃元宵,就是希望家人團圓、和睦、幸福、圓圓滿滿。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在農曆三月(公曆4月5日左右),此時正是**明媚,空氣潔淨的季節,因此,這個節日叫做“清明節”。

清明節人們有掃墓祭祖和踏青插柳的習俗。

中國人有敬老的傳統美德,對去世的先人更是緬懷和崇敬。因此,每到清明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去祭掃祖先的墳墓。人們爲墳墓除去雜草,添加新土,在墳前點上香,擺上食物和紙錢,表示對祖先的思念和敬意。這叫上墳,也叫掃墓。

清明時節,山野小草發芽,河邊柳樹長葉,到處一片新綠,正是戶外遊玩的好時候。古人有到郊外散步的習俗,這叫“踏青”;還要折根柳枝戴在頭上,叫“插柳”。據說插柳可以驅除鬼怪和災難,所以,人們紛紛插戴柳枝,祈求平安幸福。

現在,殯葬方式有了很大改變。實行火葬,廢止土葬後,田野裡的墳墓越來越少了。但是,清明節祭祖踏青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每到這一天,人們還是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懷念自己的祖先,也會到郊外呼吸新鮮空氣,觀賞藍天、綠樹、小草和鮮花。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也叫“五月節”。過端午節時,人們要吃糉子,賽龍舟。據說,舉行這些活動,是爲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戰國時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中,秦國最強,總想吞併其他六國,稱霸天下。屈原是楚國的大夫,很有才能。他主張改革楚國政治,聯合各國,共同抵抗秦國。但是,屈原的主張遭到了壞人的反對。楚王聽信了這些壞人的話,不但不採納屈原的主張,還把他趕出了楚國的國都。屈原離開國都後,仍然關心祖國的命運。後來,他聽到楚國被秦國打敗的消息,非常悲痛,感到自己已經沒有力量拯救祖國,就跳進汨羅江自殺了。這一天正是公元前278年農曆的五月初五。

人們聽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後,都划着船趕來打撈他的屍體,但始終沒有找到。爲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百姓們就把食物仍進江中餵魚。以後,每年五月初五人們都要這樣做。久而久之,人們又改爲用蘆葦的葉子把糯米包成糉子仍進江裡。於是。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按照中國的歷法,農曆七**三個月是秋季。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八月十五又是八月中間的一天,所以這個節日叫“中秋節”。中秋節這天,中國人有賞月和吃月餅的習俗。

秋季,天氣晴朗、涼爽,天上很少出現浮雲,夜空中的月亮也顯得特別明亮。八月十五的晚上,是月圓之夜,成了人們賞月的最好時光。人們把圓月看作團圓美滿的象徵,所以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按照傳統習慣,中國人在賞月時,還要擺出瓜果和月餅等食物,一邊賞月一邊吃。因爲月餅是圓的,象徵着團圓,有的地方也叫它“團圓餅”。中國月餅的品種很多,各地的製法也不相同。月餅餡有甜的、鹹的、葷的、素的,月餅上面還各種花紋和字樣,真是又好看、又好吃。

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這是一個很古老的節日,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在中國數字中,一、三、五、七、九爲陽數,二、四、六、八爲陰數。因此,九月初九被稱作重陽或重九。中國古代,重陽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要舉行各種活動,如:登高、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等。

登高是重陽節的主要習俗。古人認爲,九九重陽,登高可以避禍免災。後來,重陽節登高爬山,逐漸演變成了人們放鬆心情、鍛鍊身體的體育和旅遊活動。

插茱萸和賞菊也是重陽節的傳統習俗。茱萸是一種植物,果實可以吃,莖、葉都是藥材。菊花在九月盛開,有“長壽花”的美稱。爲了避免瘟疫,驅除惡氣,重陽節這天,人們就把茱萸和菊花插戴在身上,還要觀賞菊花,飲菊花茶和菊花酒。

重陽糕是一種用面做的食品,可以加棗、銀杏、松子、杏仁做成甜的,也可以加肉做成鹹的,講究的還要做成九層,再在上面做兩隻小羊,以諧“重陽(羊)”之音。

現在過重陽節,已經見不到插茱萸等風俗了,但是很多人仍然會在這一天登高賞菊,觀賞秋天的美景。近年來,這個古老的節日又增加了新的內容,成爲一年一度的“敬老節”。每當佳節來臨,人們都要舉辦各種敬老活動,祝願老年人步步登高,健康長壽。贊同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着“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爲“草原驕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爲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是回**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爲齋月。凡**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爲**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爲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爲“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稱爲“慄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s、n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1985年6月11日,建立n維西僳僳族自治縣。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穫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杆節等。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杆節”扣人心絃,據說上刀杆是爲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在藏語中稱爲“博”,生活在這裡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曆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爲每年藏曆正月初一的藏曆年。

7、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爲“壯族”。壯錦與南京的雲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竈等等。

8、朝鮮族

朝鮮族主要分佈在、和n省。延邊朝鮮族是主要聚居區。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爲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高山族是臺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十多個族羣。“高山族”這個名稱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對臺灣省民族的總稱。高山族地區森林覆蓋面積大,素有“森林寶庫”的美譽。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0、納西族

原遊牧在q省黃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輾轉南遷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帶,並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納西族。“納”有大或尊貴之意,“西”意爲人。麗江納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靈,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萬物皆有神靈主宰。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的“轉山節”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

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後代。唐時稱“朴子蠻”,元、明、清時稱“蒲蠻”,由於居住的地區各異,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稱。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意願,統稱爲布朗族。布朗族過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贊同

0|評論

2009-6-2522:08將計就計擊機|二級

斟酒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後主人;先女賓,後男賓。酒斟分,不得過滿。上菜先冷後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後主;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在用飯過程中,大家共同吃飯時,不可只顧自己吃飽。如果和別人一起吃飯,就要檢查手的清潔。不要用手搓飯糰,不要把多餘的飯放進鍋中,不要喝得滿嘴淋漓,不要吃得噴噴作聲,不要啃骨頭,不要把咬過的魚肉又放回盤碗裡,不要把肉骨頭扔給狗。不要專據食物,也不要簸揚着熱飯,吃黍蒸的飯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圇的喝湯,也不要當着主人的面調和菜湯。不要當衆剔牙齒,也不要喝瞻漬的肉醬。

夏至北海人習俗,都會買荔枝跟狗肉來吃。

北海每逢大的節日或慶功典,都有舞龍、舞獅、燒炮助興及送紅包的習俗,爲的是討個吉利和討個熱鬧。

交通。北海的交通四通八達,交通工具也是多樣化、現代化和豪華化。

婚俗。北海舊的婚俗和家一樣,也有哭嫁的習慣,並且還充滿了迷信色彩,只能作爲一種民俗文化來回味。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現代的婚嫁實行的是新人新風尚。

7月14鬼節---北海風俗.

北海每年的農曆7月14,稱爲鬼節。

家家戶戶殺雞殺鴨燒香拜神拜祖宗。

以下節日未特定說明皆按農曆(又稱夏曆、陰曆)來算:

農曆正月

1.正月初一,春節,雞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誕辰,佛教中彌勒佛誕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豬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孫天醫(孫思邈)誕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開市,神話中五路財神誕辰

6,正月初六,馬日,送窮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稱人勝節,送火神

8,正月初八,穀日,道教中閻王爺誕辰,八仙日

9,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誕辰

10,正月初十,地日,石頭生日(祭石頭)

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婦日,炒黃豆(老鼠眼),點百火,丟百病

12,正月十三,上(試)燈日,關公升天日

13,正月十五,元宵節,正燈日,道教上元節,是天官堯的誕辰

14,正月十八,落燈日

15,正月二十,天穿節,天穿節又叫補天節,“小天倉”,源於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這一節日又與“雨水”節氣相關。立春後的節氣是“雨水”。古人認爲,是日“天一生水”,應節則下雨,故謂之“天穿”。神話與節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節這一民俗節日傳統。天穿節的主要習俗:煎餅“補天穿”、天穿射、亂飯扎針。

16,正月二十五,天倉節(填倉節),有的說天倉節是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爲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穀倉。

農曆二月

1,二月初一,中和節,太陽生日

2,二月初二,春龍節,又叫龍擡頭、青龍節,佛教中濟公菩薩生日

3,二月初三,神話中文昌帝君誕辰

4,二月十二,花朝節(一說二月十五),又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5.二月十五,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誕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嶽王誕辰

6,二月十九,佛教中觀世音菩薩誕辰

7,二月二十一,佛教中普賢菩薩誕辰

8,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農曆日期不固定(見清明)

9,清明,24節氣之一,農曆日期不固定,通常在二月後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內

農曆三月

1,三月初三,上巳節,姑娘回孃家,黃帝的誕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誕辰,神話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2,三月十五,神話中趙公元帥誕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誕辰

農曆四月

1,四月初一,祭雹神

2,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薩誕辰

4,四月初八,浴佛節,(龍華會),佛教中釋迦牟尼誕辰

5,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誕辰

6,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呂洞賓誕辰)

7,四月十八,神醫華佗誕辰

8,四月二十八,藥王(神農)誕辰

農曆五月

1,五月初五,端午節

2,五月十三,雨節

農曆六月

1,六月初一,半年節(過半年)

2.六月初六,曬衣節,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祭祀山神

3,六月十九,佛教中觀世音菩薩得道

4,六月二十四,關公誕辰,神話中雷神誕辰,荷花生日

農曆七月

1,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2,七月初七,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3,七月十五,是地官舜的誕辰,佛教的盂蘭盆節,有盂蘭盆會傳世,儒家俗稱鬼節,道教稱中元節

4,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誕辰

5,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6,七月二十三,諸葛武侯誕辰

7,七月三十,佛教中地藏王菩薩誕辰(地藏節)

農曆八月

1,八月初一,天醫節

2,八月初三,道都中竈君生日

3,八月初八,神話中瑤池大會

4.八月十五,中秋節

5,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7,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誕辰

農曆九月

1.九月初九,重陽節

2,九月十九,佛教中觀世音菩薩出家

農曆十月

1,十月初一,十月朝,寒衣節,又稱祭祖節,也是儒家鬼節之一

2.十月十五,道教下元節,水官禹的誕辰

農曆十一月

1,冬至,故又稱日南至,亞歲(僅次於新年),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被用來確定月序和閏月的節氣,冬至在十一月(子月)月內(即最早十一月初一,最遲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制定閏月的大前提。因節氣和公曆都是陽曆屬性,所以節氣公曆日期反而相對固定,冬至常在公曆(陽曆)12月22日前後。

農曆臘月

1,十二月初八,臘八節,佛教中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2,十二月二十三祭竈節,祀竈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3,十二月二十四掃塵

4,十二月二十五,道都中接玉皇

5,,十二月的最後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封井(祭井神),貼春聯,迎財神,吃年夜飯,守歲

聖賢的誕辰日

關帝誕:六月廿四

至聖先師孔子誕:八月二十七

倉頡至聖先師誕:三月廿八

魯班公誕:六月十三(五月初七)

伏羲誕辰:五月十三(傳說中龍的生日)

炎帝神農誕:四月二十六

黃帝誕辰:三月初三

諸葛孔明誕辰:七月二十三

孟子誕辰:四月初二

岳飛誕辰:二月十五老子誕辰:二月十五釋迦佛陀誕辰:四月初八

屈原誕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誕辰:二月初八

附1: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竈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臘月二十九小除夕

正月初二迎婿日,閨女回孃家。

正月初三燒門神紙/穀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四迎財神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人日/攤煎餅/吃七寶羹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穀日/順星衆星下界之日也稱“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石頭生日“石不動”“十不動”老鼠嫁女

其它節日

“半年節”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說!

觀音誕: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觀音菩薩的信仰已經超出了佛教的範圍,他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願望!

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三日爲媽祖的誕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稱開息門

填倉節: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祭祀節日,在農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倉節、天倉節,是祭祀倉神的節日。

第265章 家鄉第177章 幕後第34章 劫案中第190章 病房內第130章 吳三桂藏寶第173章 酒會第258章 殺戒終開第36章 紅翡第206章 迎接第193章 訓斥第125章 登山第28章 是他嗎?第215章 秘史第226章 祝壽(完)第18章 水落第113章 收心第258章 殺戒終開暫停更新第66章 上趕着找死第48章 囂張的代價第222章 祝壽說說第62章 瘋狂的翡翠(十)第36章 結尾第216章 國寶第260章 了結第139章 生生茶第162章 位晶的困難第232章 出發第6章 再見王鷗第35章 毛料倉庫瓷器的種類一百零六章 婚禮第226章 祝壽(完)第88章 招攬(上)第14章 河智苑第24章 鑑寶四第73章 治療(上)第244章 立威第239章 蒼蠅第64章 毛料的種類第64章 毛料的種類第10章 同門第63章 瘋狂的石頭(十一)第52章 陳俊第24章 鑑寶四第36章 結尾第18章 突破第196章 家中瑣事第42章 善後第257章 一瞬白頭(完)第49章 兄弟相談第117章 落花有意第211章 下定決心第236章 登門第270章 親人第223章 祝壽(2)第215章 秘史第12章 前輩第51章 客人上門第18章 突破第28章 自取其辱中第9章 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玉壺春瓶第54章 老鼠見到貓第44章 失望第246章 反應第102章 兄弟相聚第八十六章第53章 漏嘴了?第62章 瘋狂的翡翠(十)第244章 立威瓷器的種類第35章 劫案下第291章 背後的人第88章 招攬(上)第30章 合作上中國傳統節日第292章 一切了結第266章 提出方向第34章 劫案中第19章 無題第67章 焦急的孫家第82章 別墅第187章 藏寶室提議第153章 追星第67章 焦急的孫家第63章 自作孽不可活四第223章 祝壽(2)第28章 自取其辱中第82章 別墅第82章 別墅第46章 瘋狂的石頭四第292章 一切了結第279章 一語道破第134章 夜談第162章 位晶的困難第232章 出發第280章 晉升的背後第68章 瘋狂的石頭(完)
第265章 家鄉第177章 幕後第34章 劫案中第190章 病房內第130章 吳三桂藏寶第173章 酒會第258章 殺戒終開第36章 紅翡第206章 迎接第193章 訓斥第125章 登山第28章 是他嗎?第215章 秘史第226章 祝壽(完)第18章 水落第113章 收心第258章 殺戒終開暫停更新第66章 上趕着找死第48章 囂張的代價第222章 祝壽說說第62章 瘋狂的翡翠(十)第36章 結尾第216章 國寶第260章 了結第139章 生生茶第162章 位晶的困難第232章 出發第6章 再見王鷗第35章 毛料倉庫瓷器的種類一百零六章 婚禮第226章 祝壽(完)第88章 招攬(上)第14章 河智苑第24章 鑑寶四第73章 治療(上)第244章 立威第239章 蒼蠅第64章 毛料的種類第64章 毛料的種類第10章 同門第63章 瘋狂的石頭(十一)第52章 陳俊第24章 鑑寶四第36章 結尾第18章 突破第196章 家中瑣事第42章 善後第257章 一瞬白頭(完)第49章 兄弟相談第117章 落花有意第211章 下定決心第236章 登門第270章 親人第223章 祝壽(2)第215章 秘史第12章 前輩第51章 客人上門第18章 突破第28章 自取其辱中第9章 明永樂青花纏枝蓮紋玉壺春瓶第54章 老鼠見到貓第44章 失望第246章 反應第102章 兄弟相聚第八十六章第53章 漏嘴了?第62章 瘋狂的翡翠(十)第244章 立威瓷器的種類第35章 劫案下第291章 背後的人第88章 招攬(上)第30章 合作上中國傳統節日第292章 一切了結第266章 提出方向第34章 劫案中第19章 無題第67章 焦急的孫家第82章 別墅第187章 藏寶室提議第153章 追星第67章 焦急的孫家第63章 自作孽不可活四第223章 祝壽(2)第28章 自取其辱中第82章 別墅第82章 別墅第46章 瘋狂的石頭四第292章 一切了結第279章 一語道破第134章 夜談第162章 位晶的困難第232章 出發第280章 晉升的背後第68章 瘋狂的石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