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但尼丁藍鳥大巴駛離基地奔赴棕櫚灘的時候,一輛直達棕櫚灘的灰狗巴士也從奧蘭多巴士站出發。
車廂中部,
麗莎靠窗而坐,默默欣賞窗外景色。
漸漸地,
眼前不停掠過的美景將她的思緒帶回過去......
高中3年作爲啦啦隊員,與歷斌一起乘坐大巴四處比賽的一幕幕畫面,慢慢在腦海中流淌。
麗莎的視線悄然間變得一片模糊。
“想念與你一起比賽的日子,想念爲你跳舞加油的日子,想念你身上發出的淡淡汗味.....”
她在心裡默默傾訴,忽然展顏一笑,一滴晶瑩淚珠從眼角滲出......
***
羅傑迪恩體育場更衣室。
總教練馬拉維正在進行簡短的賽前動員和佈置。
歷斌聽着聽着便有點走神。
在他腦海中,光屏正顯示出一串信息......
“......與3567名名粉絲建立起次元聯繫,共收穫15632粉絲力。”
這是他從但尼丁一路行來的收穫,使得他擁有的粉絲力達到3萬。
用來升級身體素質,還是繼續提升技能?
或者留在手上看準機會做短線投資?
歷斌心中猶豫不定。
幾分鐘後,他終於拿定主意。
這3萬粉絲力無論用於提升身體素質還是技能,都對自己當前的戰力影響不大。
But!
如果出現滿壘有人,或者2人在壘的機會,用這些粉絲力買張打擊卡賭一把,社會和經濟效益會不會更划算?
***
比賽時間臨近,大批球迷蜂擁進場。
由於正值星期天,賽場上座率高達7成,大約有接近5000名球迷到場觀戰。
“這2天連續主場作戰,應該可以打鳥了吧?”一名身穿紅雀球衣的年輕男球迷猛地灌了一大口啤酒,大聲嚷嚷。
“必須的!5月份的那次4番戰2贏2輸,雙方打成平手。這次的4番戰我們已經連續丟掉2個客場,也該輪到我們主場發威了。”
8月1、2日,但尼丁藍鳥主場作戰,分別以10:8、7:4連贏2場。
球場上,
兩隊球員分散在球場兩側,正在進行賽前熱身。
歷斌身穿11號新戰袍,也在但尼丁藍鳥熱身隊伍中。
昨天報到時,
他毫不猶豫,繼續選擇11號作爲自己新戰袍的背號。
很幸運,
這依舊是一個閒置背號,不過球隊庫房當時並沒有這個號碼的球衣。
沒想到,僅僅才過一晚,球隊就已經準備妥當,後勤服務相當給力。
多倫多藍鳥的LOGO,是一個佩戴紅色楓葉的藍色藍鳥頭,而但尼丁藍鳥的LOGO,則是一個以“D”作脖子的藍鳥頭。
雖然多了個“D”,但穿戴起新戰袍的歷斌卻依舊很激動......
藍鳥牛棚裡,
咣!咣!
身穿27號球衣,擔任今天比賽先發投手的威爾?布朗寧正在與主戰捕手艾倫?芒斯進行熱身。
牛棚上方觀衆席,一大批球迷津津有味地趴在欄杆上圍觀。
布朗寧26歲,身高1.9米,右投右打,2012年6月11日以自由球員身份簽約藍鳥,季中從藍鳥球團AA球隊新罕布什爾捕魚貓轉來。
其2013賽季出戰42場比賽,取得4勝投3敗投,救援成功4次(登場時本隊領先,投完剩餘比賽並取勝),防禦率2.03的戰績。
投手賽前熱身以便激發比賽狀態,這是常識。
熱身不足,容易導致投手登板比賽時找不到投球節奏。
一般來說,
投手的熱身流程可分解爲4個步驟:
首先,
是在室內進行一些熱身準備工作;
然後,
在開球前30至40分鐘進入球場,做折返跑、拉筋等熱身動作;
緊接着,
由投手教練助教陪練,進行傳球熱身。
傳球從近身短傳開始,由近及遠逐漸拉開距離,待拉至最長距離時(有些投手拉長至50米),投手再一步步縮短距離,最後完成傳球熱身。
最後一步,
進入牛棚,由投手與當天比賽的主戰捕手進行投球練習。
牛棚熱身也會細分,一開始是捕手站着,與投手進行不發全力、不使用投球姿勢的平傳練習;
然後是踏板正式練習,先操練10來顆快速球,然後進行投手擅長的滑球或曲球等變化球練習,投手教練則在一旁全程監督。
只有當投手教練和捕手一致認爲投手熱身充分後纔會結束熱身,讓投手進行出賽前的最後休息。
熱身時間因人而異,快的30顆熱身球搞定,慢的......
有些來自日本的投手,操練100顆熱身球是常態,手臂之耐操程度震尿無數拉美投手。
要知道,
大聯盟先發投手通常一場比賽下來,投球數大約是100顆,如果是新鳥或剛剛恢復上陣的,還要酌情減量10多顆。
熱身的時候,你就“咣咣咣”搞上100顆,真的......
是不是很牛掰?
這其實也是美職棒與日本甲子園的理念不同,或者說文化不同所造成的差異。
***
比賽時間臨近,
球場大屏幕顯示出兩隊先發陣容,主持人通過廣播開始介紹雙方球員......
當介紹到歷斌時,
聚集在球場一塊不大區域裡的500多藍鳥球迷紛紛鼓掌歡呼。
人羣中,
麗莎穿戴着剛剛在體育場商店購買的藍鳥球衣球帽興奮高呼,“斌,加油,I love U!”
......
比賽時間到。
紅雀隊員慢跑進入球場,奔赴各自位置。
紅雀先發投手克里斯?佩裡走向投手丘。
藍鳥球員區,
歷斌拎着球棒望着佩裡,腦海光屏顯示出一行行信息......
“......24歲,身高1.88米,左投右打,2012大聯盟選秀第17輪被紅雀選中,2013賽季出戰13次4勝投4敗投,防禦率3.18;2014賽季初A級聯賽出場28次4勝投,防禦率2.20;季中轉入高階A聯賽,出戰6場無勝投、無敗投。”
防禦率是用來衡量投手比賽表現的重要參考指標,雖然今天有意見認爲其存在不公正的因素,有失偏頗,但還是經常被使用。
譬如,
先發投手在壘包上有人的時候被換下場,這時候救援投手登板,當然只有兩種情況存在:滅火成功;提油放火。
滅火成功當然皆大歡喜。
提油放火呢?
沒啥事!
壘上跑者返回本壘所丟失的分數,全算在此時已經在場下圍觀的先發投手頭上。
真是讓後者欲哭無淚......
通常來說,
防禦率越低越好,越低就說明投手在比賽中丟分越少。
如果爲防禦率爲0,則說明投手在比賽中0失分。
先發投手與中繼投手、終結者的防禦率又有較大區別。
先發投手比賽中通常出戰6局起步,防禦率達到2.0以內就是絕對的球隊王牌先發,3~4都算是合格的先發投手。
但後兩者通常短局高頻率出戰,比賽中經常只登板投1局,一旦丟分防禦率便高得可怕,所以防禦率高一些就很正常了。
言歸正傳。
“不錯的戰績,看來這個投手不弱呢。”
歷斌盯着佩裡,心中若有所思。
比賽對手越強大,擊敗後帶來的影響和粉絲力收穫也必然......
水漲船高!
“簡直等不及上場了。”
歷斌越想越興奮,腎上腺素濃度不斷飆升......
很快,
擔任藍鳥1棒的三壘手,來自大聯盟的佈雷特?勞裡滾地球出局,第2棒游擊手彼得?姆尼遭到三振。
球場上,
“紅雀,加油!”
“紅雀,必勝!”
紅雀球迷興奮了,源源不斷製造出加油聲浪爲主隊助威。
“輪到我了。”
歷斌心中興奮地一聲低吼,扛起球棒,大踏步走向打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