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待小五離去之後,雲茱雙手按在桌上站起身來,在那個高大身影也站起來時,淡淡說道。

“謝謝。”

封少訣沒有回答,只是當雲茱獨自向外走去時,對四周暗衛點了點頭,便靜靜跟在她身後。

夜晚的女兒國皇宮,美得相當沉靜,走在皎白月色下的雲茱,在疲憊中享受這份難得的靜謐。

真的有些累了,但累得值得,累得圓滿。

當雲茱滿足地在心底輕嘆一聲時,她的身子突然被人攬腰一抱一託,而後,雪臀坐至一條健壯的手臂上。

抱起她的人,自然只會是封少訣,因爲走在他身前的她,雖身姿依舊挺秀,腳步不曾暫歇,但在她用雙手按桌起身的那一瞬間,他就明白,她真的累了——

由日出到日落,由日落到即將天明,一步也不曾離開過那間小屋,一刻也不曾休息。

“謝謝。”

感覺着將自己託抱起後,便用手指不斷在她腰際痠疼處來回按壓的那隻大掌,體會着那恍若初相見時雲淡風輕的澄靜自在氣息,疲憊至極的雲茱,在腰背傳來的那股暖意中,不自覺緩緩合上眼眸,將頭輕輕靠在他的肩頭上。

月光,映照在皇宮內的小徑上,封少訣靜靜踩着月色而走,他沒說話,但按壓雲茱腰背處的動作卻一直沒停。

二十二年來第一回,雲茱頂着一頭一臉的白麪粉,穿着一身沾滿白麪粉的便裝,在一個男子的懷中安然入睡,並直到被放置到寢宮最柔軟的牀榻上,都沒有醒來。

女兒國皇宮最僻靜的東角,有一間名爲“清心院”的小小三合院,院中有一個佛堂,佛堂此刻就像這四年來的每一天,響着規律的木魚聲。

手持木錘輕敲木魚的,是一位年約五旬的女居士——安夫人,盤坐在她身後的,則是低眉斂目的封少訣。

許久許久之後,安夫人終於緩緩停下手中的木錘,在一片寂靜之中緩緩開口。

“你最近來得少了。”

“是。”

徐徐睜開眼,封少訣靜望着眼前這名四年多前被他以至親身份接至女兒國,作爲他保守後宮秘密,充當人質的安夫人。

人們都當她是封少訣年幼生活於佛寺時,對他關照備至的虔誠信衆,事實確是如此,可唯一人們不知曉的是——她是他的親姑姑。

其實,那名爲他封印記憶的白眉高僧,之所以能順利將三歲的他帶離古略國,全是靠着這名自小便虔誠信佛的小姑姑暗中相助。

身爲古略國衆多公主中的一名,沒有容貌又不懂討寵的她,十四歲便成爲古略國與小盟小國之間結盟的賀禮,並至此後被徹底遺忘,就算在十六歲時特意返國,捨身剃髮爲當時奄奄一息的父親祈壽,也無人理會她。

她的虔誠與慈悲,讓她在得知自己竟有名侄兒遭此非人對待之時,絲毫沒有考慮便答應那名高僧的請託。她的身份與無人聞問,讓她得以在宮中四處行走,不引人疑竇,一步一步按着那名高僧的指示救出了封少訣,並快速將封少訣送離古略國,然後在李國師秘密又天羅地網地搜尋一名可疑的長髮女子時,安然跪在佛寺中,光着頭繼續靜靜敲打着她的木魚。

再度離開古略國之後,安夫人打探出他藏身的佛寺,不動聲色也不透露自己的身份,悄悄關照着他,甚至常年寄身佛寺,只爲照顧他,直至十歲時,他被一名雲遊僧領着四處雲遊天下後,她才歸回自己原來的家庭。

迴歸家庭的安夫人,在兩年之後有了自己的女兒,一個與她一樣靜默、內向且溫柔的女孩,而走遍天下的他,從不曾遺忘這名和藹的女居士,只要有空,便會去探望她,所以他知曉她的快樂,知曉她的滿足,更知曉她有多疼愛那名總喚他“和尚哥哥”的女孩。

他真的知曉。

“不常過來倒也沒事,反正時候未到。”安夫人緩緩站起身,捻了一炷香置於佛桌上,“但自己身子要多注意些,別累着了。”

“是。”

“聽聞近年來古略國內廷亂成一團,一幫原本高官厚祿的達官貴人莫名心性大變,不僅一個個行爲荒腔走板,互鬥連連,更傳出許多人還一睡着就做着妖鬼索命的恐怖噩夢,以致日日食不下咽,夜不能寐,骨瘦如柴,發瘋欲狂……”

依然站在佛桌前,安夫人的話語聲儘管聽似無波無動,但凝視着香火的眼瞳卻緩緩合上,“而那一心求仙的皇上,更是徹底不管政事,並且還因服食太多仙丹,人如行屍走肉一般,不僅誤殺了他最信賴的國師趙天師,更間接導致大權整個旁落至一名篤信佛祖的國舅手中。”

“是。”

“佛祖慈悲,祈求你千萬別讓他們太輕易的死去,他們造的孽也夠多了……但縱使再多,也絕比不上‘她’的萬分之一!”

雙手合十輕輕一拜後,安夫人由佛桌下取出了一個木箱盒,小心翼翼又充滿愛憐地由其中取出一件紅嫁衣,“絹兒,看到‘她’現在趾高氣昂,意氣風發的模樣,你一定很恨吧?但你放心,絹兒,佛祖都明白的,他一定會還你一個公道的……”

在安夫人對着那件嫁衣咬牙切齒,自語喃喃時,封少訣沒有答話,也沒有移開眼,只是靜靜望着、看着、體會着這名曾經那般婉約、溫柔、虔誠,卻因失去最心愛的女兒,身心崩潰,甚至連信仰都崩潰,而讓自己幻化成現今這惡鬼夜叉模樣的長者的所有怨與恨。

那件嫁衣,是安絹的,可她沒來得及穿上。

因爲總喚他“和尚哥哥”的安絹,在十五歲那年,與一直暗戀着的青梅竹馬大哥哥互許了終身,選定了日子,就在安夫人欣喜的爲女兒挑定這件嫁衣之時,她的女兒,那世間最溫柔、貼心的女孩,卻在刺殺自己的未婚夫婿後,將同一把匕首,刺入自己胸口。

因爲她的大哥哥竟在婚禮前告訴她,婚禮取消了,竟告訴她,他愛上了一名他國的公主,竟告訴她,他真的告訴過那名美豔公主,他有未婚妻了,而他也真的盡力抗拒過那名美豔公主的挑逗與求愛,但那公主依然猛烈追求着他,甚至不惜爲了他洗淨鉛華,放下身姿,那份付出與執着,他實在無法視而不見,所以他要追隨他真正的公主而去了……

那名他國公主,名喚雲茱穆爾特。

“人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所以絹兒,你再耐心等等,一定會有那一天的,而到那一天,娘一定會讓她徹底明白你當初的苦與痛,讓她徹底明白什麼叫痛不欲生,後悔莫及!”

當天色整個暗黑之際,未點燈火的漆黑佛堂中,安夫人依然抱着那件嫁衣自語喃喃,封少訣站起身,一語不發的向外走去。

因爲他明白,現在的安夫人,全然活在自己自憐自傷的怨恨裡,外界的一切,就算是他,對她而言都恍若不存在……

“念清,送夫人回房。”

“是。”

由那間滿是怨恨的佛堂走出,封少訣緩緩仰頭,讓那一片片小小雪花,靜靜飄落在他的眉眼間,任自己暫時脫掉那一身憎恨外衣,任他方纔接受到的一切憎與怨,都經由他口中呼出的白霧,與這蒼茫大地融爲一體,迴歸最初的自己。

你原是棵看盡人世浮華、滄海桑田的千年菩提,本可永不入輪迴,卻因一個背影,願入紅塵波濤中……也罷,既佛祖已應允你,老衲自會代佛祖照看你,這一世,你就隨心所欲吧……

封少訣幼年的記憶,是由那個迴盪着肅穆鼓聲的晨曦,坐在榻旁那名白眉老僧的這席低語開始。

誰的背影?誰的紅塵?封少訣不知曉也不在意。

既來之,則安之的他,由那日起便套上了小小僧鞋,穿上了小小僧衣,在那個清靜的寺院裡學着師父們打坐,學着師父們看經文,學着師父們說話,學着師父們慈悲的人生態度,然後在每個夜裡,由白眉老僧教他如何穩定心脈,控制異能。

年幼的他,對萬事萬物都感到好奇,而師父們也從不干涉他的好奇,更放任他的好奇,然後在十歲那年,將他交至一名見多識廣,交遊廣闊且武功奇絕的雲遊道人手上,讓他開始周遊天下,領略世間,體會人生。

一直那樣無牽無掛,隨心所欲遊走在人世間的他,在二十六歲那年,與他的姥姥見面了。

儘管封印未解,但由體內發熱的血與異樣的心跳,他便明瞭,眼前那淚眼婆娑之人,是他血脈相連的親人,可當封印解開,記起一切的他,感覺到的,卻是身前那股鋪天蓋地的憎恨。

在姥姥的請託下,他帶着她一起去答謝安夫人,當他們抵達時,出現在他眼前的,卻是另一道墨色深淵……

對封少訣來說,這兩人,都是他至親至敬之人,她們的苦痛,他明瞭,可他卻怎麼也無法讓自己融入她們的恨與怨,與她們一起同仇敵愾,儘管曾經那三年的藥人生涯所受的苦,他全記得,他背後的火疤,至今猶存,但過去就是過去了。

糾纏在苦中的苦,是人間至苦,執着於報復的執着,更是無底苦淵。

課那一刻,望着那些痛不欲生,痛徹心扉的淚,體會着她們所有的痛與濃烈的憎,他知道,說出“放下”二字,就等於是在她們沁着鮮血的傷口上撒鹽,他做不到也不忍做。

也曾試圖開導過她們,但不僅毫無成效,姥姥與安夫人更紛紛以死相逼,既然如此,他該做也能做的,就是讓她們當下的痛與憎,都由他一人來承載。

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暗中調查安絹未婚夫的爲人,果不其然,是個滿口甜言蜜語,沒有肩膀的浪蕩子一個,他口中那名對他“挑逗求愛,猛烈追求”,願爲他“洗淨鉛華,放下身段”的女兒國公主,雖確實與他見過面,但只是在國宴上。

他做的第二件事,則是查找安夫人口中那名“罪孽深重”的女兒國公主,雲茱穆爾特。

他悄悄觀察她多日,卻在觀察之時發現張珊及張雲的存在後,他由記憶裡找出了那個大雪飄飛的夜,記起了那名在酷寒水瀑下,依然堅毅不屈的少女當初的自稱——“雲一”。

原來是她,那名有些冷,有些傲,擁有一副天籟好嗓,果敢、堅韌、溫柔,且已登基爲女皇的少女。

徹底探查並明瞭了女兒國曆史文化,以及雲茱的身份、事蹟、個性,與那令人感嘆的“弱點”後,一個計劃在他心底悄悄成形了。

因此一當知曉古略國欲找一名僞皇子嫁禍女兒國,藉以脫身的計謀後,他立即將計就計的將自己送上,畢竟他實在無法在知道這借刀殺人之計後,還眼睜睜見女兒國受此無妄之災,更重要的是,古略國也確實需要改變了,他的人民,真的受苦太久了……

若是她,或許可以,應該可以,必定可以。

因爲相信那名果敢、堅韌、溫柔依舊的少女,相信她強大的正面能量,所以他用“借女兒國之手摺磨古略國”之語,安撫了他的姥姥,用“親眼目睹何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之意,安撫了安夫人。

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十四章第七章第四章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第二章第五章第二章第八章第九章序文:和平轉移第十四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十四章第七章第二章第九章第九章第九章第四章第三章第五章序文:和平轉移第十三章第四章第三章第十三章第十一章第九章第十三章第五章第十四章第十二章第四章第十二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五章第十三章第十二章第六章第十二章第十章第九章第五章第一章第十一章第四章第八章第十四章第十章第三章第八章第十章第二章第十一章第六章第四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九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五章第一章第三章第十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十四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十二章第十章第八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三章第五章
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十四章第七章第四章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第二章第五章第二章第八章第九章序文:和平轉移第十四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十四章第七章第二章第九章第九章第九章第四章第三章第五章序文:和平轉移第十三章第四章第三章第十三章第十一章第九章第十三章第五章第十四章第十二章第四章第十二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五章第十三章第十二章第六章第十二章第十章第九章第五章第一章第十一章第四章第八章第十四章第十章第三章第八章第十章第二章第十一章第六章第四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九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五章第一章第三章第十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十四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十二章第十章第八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三章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