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段氏鮮卑(六)

||體驗更多快樂讀書功能

之前趙炎爲了騙過羯軍的探子,特地命令他們到後山埋伏,現在石虎已經上鉤,那麼他們也就該展現一下自己的實力了……

公元318年元月,趙炎率領遼軍主力於令支城與羯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經過十餘天的戰鬥,趙炎部現在鐵烏山一帶殲滅石燮部三萬餘人,之後又全殲羯軍石虎部五萬餘人,重創了匈奴、羯人,史稱“遼西之戰”。

公元317年對趙炎而言意義極其重大,經過長達一年的不斷征戰,趙炎在遼東建立起了塞外的第一個漢人政權遼國,從年初的土山之戰、寧遠大戰、遼東大戰、東征高句麗、遼西之戰等等一系列的大戰,趙炎政權由弱到強,終於在遼東立足,成爲塞外強大的一支地方政權,麾下良臣猛將雲集,帶甲十五萬精銳…

鐵烏山一戰,石虎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面對着數千遼軍的追擊,石虎只帶着數百親兵狼狽的逃回關內,石勒羯軍遭到了自起兵以來最嚴重的打擊,五萬精銳的羯軍折戟遼西,目前石勒羯軍在黃河以北最強大的一支力量覆滅了…

趙炎率領的主力部隊繼續屯駐在令支城休整,由段遠山、黃夢傑等人率領的兩萬遼軍則在趙炎的命令下迅速向南進攻,奪取燕雲十六州。

不過此時的趙炎倒是滿身的意氣風發,此刻,趙炎率領着嶽布、陳浩若、陸卓遠、段遠山等人正在幽州一帶巡察,趙炎率領着他的一幫愛將和韓賓、張敬、張離、劉羣、崔濬、張班、孟卓、徐光、程遐、裴憲等十位剛剛俘虜的漢官登上了幽州燕都山……

“陳先生,你看,這大好的河山,我們絕對不能讓胡人再把它們奪走,這些土地都是我們的袍澤們的”,趙炎看着這風景秀麗的山川,不由得感嘆的說道,而聽到趙炎意思的韓賓等人則是一陣的悸動,但是陳浩若聞言倒是頗爲的暢快,哈哈一笑…

燕雲十六州,包括幽州(今北京)、順州(今北京順義)、儒州(今北京延慶)、檀州(今北京密雲)、薊州(今天津薊縣)、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嬀州(今河北懷來)、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縣)、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東)、朔州(今山西朔州)、雲州(今山西大同)等地區,其大概位置就在今天的河北、山西北部地區。

“王爺,燕雲十六州位置極爲的重要,這裡是塞北草原和河北地區的連接處,佔領了這裡,我們既可以向北攻擊草原匈奴,向南可以震懾中原羯人,而且一旦攻佔這裡,短時間裡這一帶將再無戰事,只要王爺派遣一位上將率重兵守備這燕雲十六州,那麼我相信至少在一年內,羯軍不會北上”,陳浩若面色輕鬆的說道,現在遼軍在這一帶佔據着很大的優勢,羯軍剛剛遭受了重創,短時間裡很難再興兵北上,所以,這段時間對遼國而言是極其難得的南線無戰事時間。

陳浩若說的這些趙炎當然也明白,他基本贊同陳浩若這一看法,但是展演此時並沒有說什麼,而是轉頭看着後面抱拳輕笑着問道:“韓先生是齊魯名士,不知韓先生對我部下一階段的作戰有什麼建議嗎?”

韓賓面色淡然的說道:“敗軍之人,不敢妄談,王爺名震中原,老朽只是一介書生,不敢妄談指教”。

聽到韓賓話語的寧遠衆將頓時大怒,陸卓遠等人甚至露刃而出,而段遠山等人則是眉頭皺了皺,顯然也不喜歡韓賓的這種做派,倒是陳浩若微笑着撫摸着鬍鬚,但是笑而不語,只是看着趙炎的反映。

趙炎也不氣惱,只是緩緩的走到韓賓前面,抱拳說道:“韓先生是天下奇才,趙炎不才,素來仰慕先生,此次派人赴襄城將諸位先生的家人接到了遼國,也是不得已而爲之的,望諸位先生見諒,現在中原大亂,胡人寇我國土,殺我袍澤,遼東雖然國小民寡,但是我們是漢家的政權,是晉庭的封國,現在遼國百廢待興,實在需要諸位先生的才幹,所以趙炎懇請諸位能夠來遼東相助”…

趙炎誠懇的勸說者韓賓等人,陳浩若也在一旁附和的說道,現在遼東缺乏人才,正是需要涌入的時候,如果這幾位能夠加入,那麼對遼東的發展可是極爲有利的,衆人也漸漸的放鬆了,不過誰也不願意先說願意加入的話,畢竟他們是降臣,面子上可真的過不去。

“韓先生,你覺得炎的提議如何?”趙炎抱拳對着韓賓說道,韓賓是這些漢官的頭,想讓要他們歸降,就必須先說服韓賓,韓賓沒有說什麼話,只是擡頭緊緊的盯着趙炎問道:“你要回答我三個問題,我就願意歸降”……

公元318年元月十三,趙炎率領遼東衆將在燕雲十六州屯守,期間,原石勒軍師韓賓與趙炎兩人曾經在燕都山密談,韓賓向趙炎提出了三個問題,兩人交流了近兩個時辰,沒有人知道他們之間談了什麼,只知道在密談之後,韓賓當即率領其它九位漢臣歸降趙炎。

韓賓、張敬、張離、劉羣、崔濬、張班、孟卓、徐光、程遐、裴憲十人加上遼東的陳浩若、魯平、陽裕、王累、趙平、陳徵、王浩、玄布大和尚等八人合稱“文淵閣十八學士”,加上“龍圖閣十八學士”,合稱“凌煙閣三十六功臣”!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而趙炎和韓賓的這次密談也是後世人們爭相談論的話題,但是隨着當事人的相繼離去,已經沒有人知道他們之間談了些什麼,但是這十位賢士的加盟確實讓遼國的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以至於後來遼東人才之鼎盛,遠遠的超過了中原的其它地方勢力…

燕雲十六州在兩千年時間裡不斷的被異族侵佔,這一地區成爲中原漢族與少數民族交鋒的前線,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現在趙炎佔領這一地區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派遣一員悍將來鎮守這一地區,爲此,趙炎可是煞費苦心…

在與陳浩若、韓賓等人商議之後,特別是這一地區有着大量的漢族和段氏鮮卑、烏桓等民族的存在,所以趙炎最終決定將遼西府遷到寧遠城駐屯,管理包括遼西走廊在內的地區,在北平設立北平府,作爲遼王屬下的第六府,任命程傑出任北平府知府,同時調整職位,由楊燁、向毅、盧漢、王浩四人分任玄莬、樂浪、帶方、遼東四府知府。

組建北平大營,任命黃夢傑爲北平大營行軍大總管,段文鴦擔任副總管,段匹殫出任寧遠大營行軍副總管,這樣一來,遼國就在三個方向上建立了三個重兵集團,包括遼西方向的寧遠大營,高麗方向的白山大營,中原方向的北平大營,而與之對應的則是各地區的千戶區,安置各部少數民族,同時,趙炎按照治理辦法將各族混居,進行全方位的逐步漢化,以加強統治…

趙炎深刻的理解這一切,所以,他在燕雲十六州的問題上顯得格外的慎重,特地將他的心腹大將黃夢傑調任北平大營行軍大總管,讓智謀兼備的程傑出任北平知府,並在北平大營屯紮了三萬精銳的折衝北府軍,並以段氏鮮卑舊部爲主組建了兩萬人的千戶突騎兵,用以防守這一地區…

不過趙炎始終沒有下令班師,這讓衆人有些不解,但是高層將領卻是知道,兩萬千戶突騎兵和五萬虎賁軍已經以戰鬥姿態向北面展開…

公元318年元月十八,慕容鮮卑和段氏鮮卑突然集結十萬大軍出現在襄平以北地區,盛京監國魯平、陽裕等人急告趙炎,之前趙炎留守的楊傑等將領也開始了一系列的準備應對,接到盛京傳信的趙炎在看過加急文書後,不由得和陳浩若、韓賓等人相視一笑,淡淡的說道:“他們終於動手了”,稍刻,趙炎轉身吼道:“傳令下去,立刻拔營,我們去寧遠”……

公元318年初,趙炎率領遼軍在遼西地區一舉擊敗石燮、石虎大軍,殲滅羯人大軍近七萬人,史稱“遼西大捷”,遼軍攻佔了戰略位置極爲重要的燕雲十六州,設立北平大營,行軍大總管黃夢傑、副總管段文鴦屯兵五萬之衆,牢牢的守備着這一戰略要地…

而在這期間,慕容鮮卑與宇文鮮卑突然結盟,經過數月的休整,兩部鮮卑精銳盡出,集結十萬大軍,準備趁着遼軍主力在遼西的機會,襲擊遼國心腹地帶,攻擊盛京城,以扭轉兩部鮮卑在遼東的不利局面……

但是在這一時間,趙炎率領的遼軍主力則正在星夜北上,目標寧遠城,兩部鮮卑與趙炎遼軍的第二次大戰正在醞釀之中……

“夢傑,你知道爲什麼我會派遣你出任北平大營總管嗎?”,深夜,趙炎寢帳中,趙炎看着自己的結拜義弟笑着問道。

黃夢傑一愣,確實,論謀略,義兄陸卓遠遠在他之上,論膽識,鍾炎也似乎不比他差,論英勇,段遠山等人更是成名已久的悍將,可能是因爲自己的義弟關係吧,黃夢傑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了,不由得搖搖頭。

趙炎深深的看着自己的這位義弟,說起來,陸卓遠、黃夢傑、鍾炎、仲玄四人實際上都要比趙炎年長,但是趙炎在塢堡中的赫赫名聲卻是四人遠遠不能比的,所以四人都願意聽趙炎的吩咐。

“我知道,你可能會認爲你是我的義弟,所以我讓你來鎮守燕雲十六州吧”,趙炎無奈的說道,黃夢傑聞言沉默了下來,趙炎看到黃夢傑的表情不由得笑了,“夢傑,是,我承認,讓你出任北平大營行軍大總管,有着你是我的兄弟的原因,但是這不是主要的”。

黃夢傑聞言一震,有些疑惑的看着趙炎,趙炎接着說道:“說起勇猛,鍾炎是我們五兄弟中間最勇猛的,論起智謀,卓遠也略勝你一籌,但是有一點是他們比不上你的”,黃夢傑一愣隨即略微有些明白了。

“你有着足夠的判斷力和魄力,而且夠冷靜,對局勢的把握也很到位,燕雲十六州是個複雜的地方,鍾炎、仲玄容易衝動,對付一下鮮卑人和鎮守地方沒有問題,但是要對付石勒那幫傢伙還不夠”趙炎頓了頓,看了看黃夢傑。低調華麗,尊享文學樂趣! 讀客吧小說閱讀網

推薦小說

小說所有的文字及均由書友發表上傳或來自網絡,希望您能喜歡小說。

第180章 羊皇后(一)第83章 東征(二)第124章 威壓(二)第13章 關鍵時刻(二)第66章 危局(十四)第189章 困龍昇天(八)第174章 集 結南下(一)第229章 襄國攻防戰(二)第156章 大改革(一)第276章 燕王(三)第58章 段氏鮮卑(四)第70章 盛京風雲(一)第67章 圍魏救趙(四)第258章 困龍昇天(十)第72章 危局(十七)第187章 困龍昇天(七)第250章 困龍昇天(六)第3章 遼西寧遠第245章 困龍昇天(四)第156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211章 東進!東進!(五)第152章 前進!前進!(二)第152章 前進!前進!(二)第185章 困龍昇天(六)第279章 燕王(六)第120章 羊皇后(三)第24章 危局(五)第26章 危局(七)第192 章 困龍昇天(十)第140章 東進!東進!(二)第134章 營救行動(四)第110章 集結南下(一)第2章 初次交戰第250章 困龍昇天(六)第50章 東征(七)第266章 中原暫定(四)第229章 襄國攻防戰(二)第143章 東進!東進!(三)第225章 羯族中的能人(三)第127章 營救行動(一)第109章 集結南下(一)第163章 襄國攻防戰(一)第146章 東進!東進!(五)第70章 危局(十六)第89章 墓府(九)第81章 墓府(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備二上第140章 東進!東進!(二)第173章 襄國攻防戰(六)第199章 中原暫定(二)第194 章 中原暫定(一)第72章 盛京風雲(三)第160章 羯族中的能人(三)第204章 平叛(二)第52章 新遼東(一)第52章 危局(七)第128章 營救行動(一)第173章 戰備(四)第254章 困龍昇天(八)第200章 營救行動(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查拉河谷三上第178章 困龍昇天(三)第60章 段氏鮮卑(六)第248章 困龍昇天(五)第62章 危局(十二)第4章 河畔之戰第72章 盛京風雲(三)第67章 圍魏救趙(四)第235章 襄國攻防戰(五)第95章 查拉河谷(一)第51章 定鼎遼東第212章 東進!東進!(五)第67章 危局(十五)第260章 中原暫定(一)第91章 墓府(十)第50章 東征(七)第18章 圍點打援(五)第81章 東征(一)第68章 危局(十五)第271章 平叛(三)第175章 困龍昇天(一)第219章 前進!前進!(三)第92章 東征(六)第89章 東征(五)第54章 新遼東(三)第222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79章 裂土封疆(三)第114章 集結南下(三)第197章 中原暫定(二)第264章 中原暫定(三)第174章 集 結南下(一)第23章 危局(四)第212章 東進!東進!(五)第244章 困龍昇天(三)第151章 墓府(八)第8章 段氏之亂(一)第109章 集結南下(一)第83章 東征(二)第162章 襄國攻防戰(一)第32章 危局(十三)
第180章 羊皇后(一)第83章 東征(二)第124章 威壓(二)第13章 關鍵時刻(二)第66章 危局(十四)第189章 困龍昇天(八)第174章 集 結南下(一)第229章 襄國攻防戰(二)第156章 大改革(一)第276章 燕王(三)第58章 段氏鮮卑(四)第70章 盛京風雲(一)第67章 圍魏救趙(四)第258章 困龍昇天(十)第72章 危局(十七)第187章 困龍昇天(七)第250章 困龍昇天(六)第3章 遼西寧遠第245章 困龍昇天(四)第156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211章 東進!東進!(五)第152章 前進!前進!(二)第152章 前進!前進!(二)第185章 困龍昇天(六)第279章 燕王(六)第120章 羊皇后(三)第24章 危局(五)第26章 危局(七)第192 章 困龍昇天(十)第140章 東進!東進!(二)第134章 營救行動(四)第110章 集結南下(一)第2章 初次交戰第250章 困龍昇天(六)第50章 東征(七)第266章 中原暫定(四)第229章 襄國攻防戰(二)第143章 東進!東進!(三)第225章 羯族中的能人(三)第127章 營救行動(一)第109章 集結南下(一)第163章 襄國攻防戰(一)第146章 東進!東進!(五)第70章 危局(十六)第89章 墓府(九)第81章 墓府(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備二上第140章 東進!東進!(二)第173章 襄國攻防戰(六)第199章 中原暫定(二)第194 章 中原暫定(一)第72章 盛京風雲(三)第160章 羯族中的能人(三)第204章 平叛(二)第52章 新遼東(一)第52章 危局(七)第128章 營救行動(一)第173章 戰備(四)第254章 困龍昇天(八)第200章 營救行動(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查拉河谷三上第178章 困龍昇天(三)第60章 段氏鮮卑(六)第248章 困龍昇天(五)第62章 危局(十二)第4章 河畔之戰第72章 盛京風雲(三)第67章 圍魏救趙(四)第235章 襄國攻防戰(五)第95章 查拉河谷(一)第51章 定鼎遼東第212章 東進!東進!(五)第67章 危局(十五)第260章 中原暫定(一)第91章 墓府(十)第50章 東征(七)第18章 圍點打援(五)第81章 東征(一)第68章 危局(十五)第271章 平叛(三)第175章 困龍昇天(一)第219章 前進!前進!(三)第92章 東征(六)第89章 東征(五)第54章 新遼東(三)第222章 羯族中的能人(一)第79章 裂土封疆(三)第114章 集結南下(三)第197章 中原暫定(二)第264章 中原暫定(三)第174章 集 結南下(一)第23章 危局(四)第212章 東進!東進!(五)第244章 困龍昇天(三)第151章 墓府(八)第8章 段氏之亂(一)第109章 集結南下(一)第83章 東征(二)第162章 襄國攻防戰(一)第32章 危局(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