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自信的柳丁

?我剛準備開口講述我的推理,轉頭卻看見柳丁緊咬着嘴脣,顯然也在思索着什麼,於是問道:“柳丁,你是不是對案子有什麼看法?”?

柳丁撇撇嘴,不滿的道:“不要隨便叫我名字,我和你又不是很熟。”說完後,她看都不看一臉尷尬的我,徑直向吳輪立敬了個禮道:“吳隊,我認爲現在我們應該有充分的證據鎖定犯罪嫌疑人。”?

“哦,這麼有把握?好,小柳,你說說你對案子的看法。”?

柳丁給了我一個挑釁的眼神,然後開始了她的陳述:?

“我認爲,這件案子並不像表面看來是一起自殺事件,而應該是謀殺,死者的男友林忠信是本案的最大犯罪嫌疑人!我之所以這麼說,有着充分的依據。”?

“首先,林忠信有足夠的殺人動機。從我們現在掌握的資料來看,林忠信的父親需要動手術,這可是一筆不菲的開銷。林忠信和他父親的感情相當好,很可能出於孝心而鋌而走險。重要的是,死者曾購買過價值50萬元的壽險,受益人寫的正是林忠信的名字。這筆保險費是一個巨大的誘惑,林忠信應該是瞭解到投保兩年後即使自殺也能得到賠付的規定,才起了殺機。”?

“一醫院的藥房裡有氰化鉀這種巨毒化學藥劑,林忠信絕對有可能偷取一部份,用來毒死死者,還可以將現場佈置成自殺的樣子。而且,死者同樣是一醫院的員工,即使後來醫院發現這部份巨毒物資有遺失,也會認爲是死者偷去後用來自殺。”?

“其次,屋中現場雖然沒有什麼外人侵入的痕跡,但卻有着一個很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屋中只能找到死者一個人的指紋。林忠信也是到過那屋子的,爲什麼他沒能在屋子中留下指紋?最大的可能性是,他一直小心翼翼的避免自己留下痕跡,或者說他是在佈置現場時把自己的痕跡消除掉了,而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我們已知道屋子的門鈴是被人爲破壞的,爲什麼要破壞門鈴?很可能是林忠信在佈置現場時,怕被人打擾到,所採取的措施。這樣就算有人登門造訪,也會以爲屋中沒人,從而不會暴露現場。還有一點奇怪的是,電話上的撥號記錄,110的那一條怎麼會不見?而且從電話上找不到任何人的指紋這一點來看,做這種手腳的肯定是林忠信,也只有他纔會爲了擦掉指紋,將電話上的指紋都抹去。刪掉110記錄,消除掉死者曾報警的痕跡,這纔會使死者看來像是自殺。不過林忠信的這種做法極爲可笑,110報警中心的通話記錄是不可能被刪掉的,他這麼做只能是欲蓋彌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最後,本案還有最關鍵的證物,就是那兩杯巨毒的紅酒。兩杯紅酒中都含有絕對足以致人死命的巨毒,但按林忠信的說法,他喝過紅酒後只是不勝酒力小睡了一會。試問這怎麼可能?如果他真的喝過紅酒的話,只怕他現在也是一具屍體了。從一個酒杯上有死者的脣印,一個酒杯上沒有任何痕跡來看,事實的真像應該是林忠信騙死者喝下了毒酒,但自己卻沒有碰那有巨毒的紅酒。而且,有脣印的紅酒含毒濃度低些,沒有脣印的紅酒含毒濃度高些,也正好說明這兩杯紅酒中的一杯是因爲有人飲用過,纔會使含毒量減少。另一杯沒人動過的紅酒,因爲毒素沒有減少的原因,反而讓人驗出來含毒濃度高了。”?

“所以我認爲本案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樣是一起自殺案,而是兇手有預謀的謀殺案。因此我認爲應該申請批捕手續,請本案的最大犯罪嫌疑人林忠信來警局,協助我們警方立案調查。”說完,柳丁向吳輪立敬了個禮,靜等他的回覆。?

吳輪立沒有立刻回覆柳丁的話,而是低着頭皺着眉,顯然在思量着。而我則是驚訝的張大了嘴巴,呆呆的看着柳丁。當然,我驚訝的原因並不是被柳丁那一連串的推理所鎮住,而是我完全沒有想到柳丁居然會對案子做出這樣的判斷。?

在我的眼中看來,柳丁的推論是完全錯誤的,錯漏之處數不勝數。當然,她之所以判斷錯誤,並不全是因爲她經驗不足的原因,可能是爲了和我鬥氣的緣故,使的她有些心急氣燥,纔會在考慮不成熟的情況下匆忙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看到我驚訝的樣子,柳丁顯然是有些得意,洋洋自得的向我投來一個勝利的眼神。我心下暗暗的思量着,要不要直言指出她的錯漏?如果我真這麼做的話,估計這位柳小姐肯定會把我當成她最大的仇人,一輩子記恨着。在猶豫不決時,我只得選擇沉默。?

片刻後,吳輪立擡起了頭,緩緩的搖了下頭,看來他也應該是看出了柳丁判斷錯誤的地方。?

看到吳輪立的舉動,柳丁顯的很是失望,不過她還是有所不甘的問道:“吳隊長,是不是我的判斷有不對的對方?要不,您說說您對這個案件的看法。”?

吳輪立沒有直接回答柳丁的話,而是問我道:“天叢,能不能說說你怎麼看小柳剛纔的推論?或者,說說你的意見。”?

見到吳輪立將發言權交給了我,柳丁明顯的有些不樂意了,嘴也嘟了起來。本來我還在考慮如何婉轉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吳輪立已經開了口,我只好直話直說了。?

“吳隊長,既然你問我,那我就直說了。我認爲柳丁的判斷並不正確,或者說,她只注意到了一些表象,並沒有考慮到一些更深層次的疑點。”?

聽到我一開口就是否定的口氣,柳丁氣的腮幫鼓鼓的,我只好裝做沒看見,繼續發表自己的看法:?

“林忠信確實有做案動機,僅從這點看來,他應該列入本案的嫌疑人。但是,大家不覺得他的這個動機過於明顯了嗎?保險的事並不是什麼秘密,很多人都曾聽聞,而他父親手術需要錢的事,也是一查便知。明知道自己處於這樣的一個容易惹人懷疑的位置,林忠信還要冒險行兇?他不可能天真的認爲警方不會懷疑到他身上吧?”?

柳丁不服的道:“所以他才把現場僞裝成自殺的樣子,想以此來逃罪。不過他的佈置並不高明,所以還是留下了那麼多疑點,使我們有理由懷疑他就是本案的最大犯罪嫌疑人。”?

我搖了搖頭,道:“不,正是這些所謂的疑點存在,才使你的推論並不正確。下面就讓我來說明一下這些錯漏之處吧。”?

*****?只有大家的投票支持,纔是對我們的認可,纔是讓我們堅持寫推理至今的動力!?

第5章 密室第6章 泫然的分析第11章 客房提示之章第48章 疑點之二問題篇七第2章 新家第一 輯華夢陽天叢第48章 疑點之二第42章 “不應該存在卻存在”第1章 愛緣公寓第6章 “百鬼夜行”第22章 唯一的通道第4章 紫色的小木屋第25章 真相背後的故事第7章 林忠信其人第4章 自殺解答篇十五第37章 雙重替罪羊第51章 唯一的證據第1章 天極島上的九個人第37章 雙重替罪羊終章心之傷第46章 破解密室第34章 古老的心理陷阱第2章 客人第4章 最初的犧牲者第13章 無心睡眠之夜第2章 細丫島之旅第59章 訪客來臨第42章 “不應該存在卻存在”第28章 張氏兄弟間的過去第1章 天極島上的九個人第34章 古老的心理陷阱第13章 無心睡眠之夜第19章 以死亡爲代價的惡作劇第16章 投毒的方法問題篇四第12章 說聲新年快樂很難嗎?解答篇十八第12章 說聲新年快樂很難嗎?尾聲問題篇六解答篇十五第8章 善惡的平行第6章 不在場證明與空間上的密室!問題篇七問題篇九第29章 最後的秘題第14章 早餐解答篇十三第8章 夢中的死亡預告序章聽雨的來訪第23章 大師的遺囑第20章 絕愛序章在絕望中痛苦第6章 泫然的分析第28章 張氏兄弟間的過去第3章 誘惑之夜第11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59章 訪客來臨問題篇八第4章 女警第8章 夢中的死亡預告第41章 重回地下室第11章 恐怖的血腳印解答篇十四解答篇十二第38章 揭開‘比良坡’之謎終章心之傷解答篇十九簡介第7章 林忠信其人第17章 天衣有縫問題篇四第7章 地下室第6章 不在場證明與空間上的密室!第18章 完全的密室第3章 命案第9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5章 穿越雙重鎖室的亡靈第34章 古老的心理陷阱第17章 天衣有縫第9章 真像一 不是真兇的理由第8章 以死亡爲結束!第32章 吳輪立的推理第9章 回魂之夜第25章 “吊死鬼”序章邀請函提示之章第29章 最後的秘題第49章 疑點之三第6章 主要人物登場第20章 絕愛第43章 三個提示第53章 過去終章心之傷第2章 客人解答篇十四
第5章 密室第6章 泫然的分析第11章 客房提示之章第48章 疑點之二問題篇七第2章 新家第一 輯華夢陽天叢第48章 疑點之二第42章 “不應該存在卻存在”第1章 愛緣公寓第6章 “百鬼夜行”第22章 唯一的通道第4章 紫色的小木屋第25章 真相背後的故事第7章 林忠信其人第4章 自殺解答篇十五第37章 雙重替罪羊第51章 唯一的證據第1章 天極島上的九個人第37章 雙重替罪羊終章心之傷第46章 破解密室第34章 古老的心理陷阱第2章 客人第4章 最初的犧牲者第13章 無心睡眠之夜第2章 細丫島之旅第59章 訪客來臨第42章 “不應該存在卻存在”第28章 張氏兄弟間的過去第1章 天極島上的九個人第34章 古老的心理陷阱第13章 無心睡眠之夜第19章 以死亡爲代價的惡作劇第16章 投毒的方法問題篇四第12章 說聲新年快樂很難嗎?解答篇十八第12章 說聲新年快樂很難嗎?尾聲問題篇六解答篇十五第8章 善惡的平行第6章 不在場證明與空間上的密室!問題篇七問題篇九第29章 最後的秘題第14章 早餐解答篇十三第8章 夢中的死亡預告序章聽雨的來訪第23章 大師的遺囑第20章 絕愛序章在絕望中痛苦第6章 泫然的分析第28章 張氏兄弟間的過去第3章 誘惑之夜第11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59章 訪客來臨問題篇八第4章 女警第8章 夢中的死亡預告第41章 重回地下室第11章 恐怖的血腳印解答篇十四解答篇十二第38章 揭開‘比良坡’之謎終章心之傷解答篇十九簡介第7章 林忠信其人第17章 天衣有縫問題篇四第7章 地下室第6章 不在場證明與空間上的密室!第18章 完全的密室第3章 命案第9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5章 穿越雙重鎖室的亡靈第34章 古老的心理陷阱第17章 天衣有縫第9章 真像一 不是真兇的理由第8章 以死亡爲結束!第32章 吳輪立的推理第9章 回魂之夜第25章 “吊死鬼”序章邀請函提示之章第29章 最後的秘題第49章 疑點之三第6章 主要人物登場第20章 絕愛第43章 三個提示第53章 過去終章心之傷第2章 客人解答篇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