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回紇

作爲遊俠兒,康小雨睡着時亦是極爲警醒。不過這個夜晚再沒有發生任何的事情,她所在的位置偏離商道,位於戈壁的深處,根本就沒有人來。

翌日清晨她醒來時,葉緋魚依然是在昏睡,呼吸卻是極爲平穩,顯然已經沒有生命危險。

葉緋魚臉上的箭傷依然可怖,看樣子留下疤痕是免不了的了。她本以相貌自傲,這兩道傷疤必然會成爲一樁心病。不過眼下關鍵是走出這片沙漠,別的卻是暫時管不了那麼多了。

把葉緋魚喚醒,扶着她上了馬背,兩人再次騎着一匹戰馬向來路而去。九月的莫賀延磧風沙從來都沒停過,昨夜風雖然不算太大,可一夜時間過去,昨晚的馬蹄印已然消弭不見。

不過康小雨還記得來路的方向,很快又找到了那條古老的商道,向前走了不久之後,不遠處湖泊邊上的便是廣顯驛了。

美麗的湖泊邊上,蘆葦幾乎被大火燒完了。一夜過去,廣顯驛顯得極爲冷清。心驚膽戰一夜的商人們天一亮就離開了廣顯驛,而米雪率領的安西密探們離開的時間比他們更早。

如今廣顯驛並沒有新的商隊到來,只有戍卒們在城堡內外進進出出。

把戰馬系在遠離驛站的地方,康小雨提着短刀走向了廣顯驛,沒過多久再次回來,身上便多了幾個水袋和一包肉乾。

縱然是戍卒們戒備森嚴,哪裡能擋得住她這等強者。她在廣顯驛內一進一出,拿了這些東西回來。甚至沒有驚動一個戍卒。

若不是客商們都已走了。她也不願去驛站之內拿東西。這些戍卒手裡有着安西軍的獨特裝備。亦應算是小馬哥哥的部下,她並沒有傷害他們的打算。這一次也就是去拿了點兒食物和水,並沒有傷一個人。

把水袋和食物都系在馬背之上,拿出馬料餵飽了坐騎,康小雨策馬離了商道,遠遠的繞過了廣顯驛,這纔再次返回大道,向着茫茫戈壁繼續前行。

她只有一匹戰馬。卻有兩個人,速度自然是提不上來。不過沿着商道走路,有着沿途的騾馬屍骨指引方向,終歸是不會走錯道路。

葉緋魚失血過多,坐在馬背上亦是搖搖晃晃,需要康小雨扶着才能坐穩。兩人策馬走在莫賀延磧古老的商道之上,前後皆是不見人影,孤獨的向着烏山驛的方向而去。

……

二百多位安西密探跟着米雪一路急行,到了烏山驛時只是剛過正午。在烏山驛只是稍作歇息,吃完食物把水袋裝滿。一行人便是再次啓程,向着雙泉驛繼續前進。

因爲那個黑心腸女人的出現。米雪已經是把前進的速度提升到極限。今晚若是能到雙泉驛過夜,在莫賀延磧花費的時間至少便能少一天。

必須要儘快趕到伊吾軍,然後換馬加速趕往河中,把情報詳細向將軍做個彙報,這便是她眼下必須要做到的事情。

到了雙泉驛已是日暮時分,一路上太平無事。統領親自到此地,負責雙泉驛的安西密探自是殷勤接待。歇息了一晚之後,依舊是黎明即起,二百餘人快馬加鞭在戈壁上高速奔馳,直奔下一個驛站第五驛而去。

這般不惜馬力,一切都是爲了速度。二百餘騎在古道上浩浩蕩蕩而過,所過之處捲起漫天黃塵,嚇得商人們連忙避讓不止。一日之間依舊是連過兩個驛站,中午時分到達第五驛稍作休息,晚上則是已經到了冷泉驛。

到了這裡莫賀延磧已經是過了一半,冷泉驛已經不屬於沙洲地界,而是隸屬於大唐磧西三州的伊州了。

……

磧西三州乃是西州、伊州和庭州,西州和伊州在天山以南,庭州位於天山以北,這三州乃是漢民在流沙以西的主要聚居地。

其中伊州乃是磧西三州之中最早屬於大唐的,早在貞觀初年,伊吾城主石萬年以七城歸降大唐,太宗以其地置西伊州,後改名伊州,下轄三縣,乃是大唐在流沙以西的第一塊領土。其後大將侯君集席捲西域,便是以伊州爲跳板。

伊州歸唐已有一百餘年了,太宗朝時伊州人口以西域胡人爲主,石萬年本身便是粟特人。百餘年來伊州漢民不斷增多,已然是超過了胡人的數量。

天寶初改州爲郡,伊州已經是改爲了伊吾郡,不過人們依然習慣稱之爲伊州。

磧西三州皆是屬於北庭節度使的地盤,伊州的駐軍名爲伊吾軍,駐紮地爲城西甘露川,乃是北庭軍三大主力之一。北庭軍的另外兩支主力則是駐紮在庭州的瀚海軍和駐紮在西州的天山軍。

馬璘奉天子命掌管流沙以西,身兼安西大都護及安西、北庭二鎮節度使,北庭軍亦是他的部下。所以他纔有權力從伊吾軍中抽調人手,替換原來莫賀延磧十個驛站中的戍卒,把這條溝通流沙東西的命脈掌控在自己的手裡。

他自然不是有什麼異心,而是這條古道太過重要,絕對不容有失,所以他才這般的看重。

米雪帶着安西密探們過了冷泉驛,又向前行了兩日時間,終於是出了莫賀延磧,到了磧西重鎮伊州。

大隊人馬在伊州城外住下,派出使者去甘露川徵調馬匹,米雪自己進了伊州城,找來了安西密探在伊州城的首領,簡單瞭解了一下這一帶的情況。

而這一次,她卻是聽到了一個讓她極爲震驚的消息。

……

北庭都護府的設置,本是爲分隔東西突厥的。西突厥戰力遠遜大漠南北的同族,百餘年間一直被唐軍吊打,實在是不足爲患,後來阿史那氏式微,異姓突厥部族突騎施崛起,情況才略略有所改變,不過突騎施的戰力依然是比不上後突厥汗國。所以北庭軍原來的主要敵人,乃是永淳元年死灰復燃的後突厥汗國。

天寶三年,鐵勒部落中最強大的回紇部首領反叛,與大唐名將王忠嗣聯手,次年便滅掉了後突厥汗國,一舉剪除了大唐北方的心腹大患。回紇首領骨力裴羅一統鐵勒諸部,各部並稱爲回紇,大唐封骨力裴羅爲懷仁可汗。

骨力裴羅繼承了後突厥汗國幾乎所有的底盤和人口,東接室韋,西至金山,大漠南北萬里之地皆是回紇領土。

骨力裴羅滅掉後突厥汗國的同年便死了,天寶四年其子繼立爲葛勒可汗。相比咄咄逼人的後突厥汗國,回紇汗國立國十餘年,總體來說和大唐還是比較親善的,請沒有起過大的爭端。

在漠北部族之中,回紇本就是最爲親唐的一個部落。懷仁可汗和葛勒可汗對大唐恭敬,其實都是遵循回紇部族的傳統。

回紇汗國的親唐,也是事出有因。

隋唐之際,突厥爲腹心之患。後經過長孫家族數代人不斷的奔波分化離間,終於讓突厥徹底陷入混亂,後來李靖一舉功成,三千騎滅掉突厥,成就了一代軍神的名聲。

突厥滅亡之後,各部皆是降了大唐,後大唐在漠北置安北大都護府,於漠南置單于大都護府,各轄二十四州突厥降部,管理諸部事務調解紛爭。其時回紇部族便是隸屬於安北大都護府,乃是鐵勒諸部之一。

調露元年(公元679年)單于大都護府突厥部族發動反唐叛亂,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後突厥汗國建立,單于大都護府已經是自動解體。而漠北的安北大都護府依然存在,九姓鐵勒部落依舊效忠唐朝,其中最爲忠心的,便是九姓鐵勒部落可汗,大唐冊封之瀚海都督比粟。

自弘道元年(公元683年)起,漠北大旱,歷時三年,羊馬死者十有七八。安北大都護府治下的同羅、僕固諸部皆是投向了漠南的後突厥汗國,反過來攻打親唐的九姓可汗回紇首領,漠北局勢一時間大亂。

回紇事唐最恭,大唐自然是不能不救。雖然前往漠北的道路被後突厥汗國截斷,依然是有道路可以通向漠北。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六月,大唐兵分兩路,一路爲左豹韜衛將軍劉敬同所率河西騎兵,出居延海向北討擊,另一路則是金山都護田揚名自西向東討擊。

金山都護府兵馬不多,然此時西突厥十姓部落已被大唐降服,所以田揚名出師東征,麾下兵馬大部分皆是徵召的西突厥十姓部落騎兵。

田揚名與劉敬同會師漠北,順利平息了這次叛亂。然而由於田揚名部下以西突厥騎兵爲主,他們跟着大唐出征本就是爲順手發財的,結果在擊敗反叛的同羅僕固諸部的同時,十姓部落騎兵在漠北草原上大肆劫掠,摟草打兔子把大唐的忠實盟友回紇部落也給徹底打殘了。

回紇部落吃了大虧,已經無法繼續在漠北的統治,便向武則天告了一狀。田揚名帶着西突厥十姓部落君長們凱旋而歸,武則天下詔追究田揚名“妄破回紇”之罪,田揚名被免官罷職。

十姓部落君長自以爲有功,本欲前往京師朝覲武后求得賞賜,結果武則天同樣是以十姓部落擊破回紇爲由,不給賞賜,不許朝覲。

西突厥十姓部落戰力雖然一般,卻都是桀驁不馴之輩,出征半年不得賞賜,哪裡能咽得下這口氣,立馬便發動了針對大唐的叛亂,金山都護府因而廢置,西域局勢再次動盪,安西健兒們不得不南征北戰平息叛亂。

有功不賞未必明智,然而由於武則天的這個維護的態度,回紇部族卻是對大唐極爲感激。

第456章 保證第51章 田園(上)第125章 大兵壓境第349章 感喟第104章 機遇第214章 心軟的伊瑪目第415章 新的時代第479章 刺殺第482章 燈塔第2章 馬璘的計劃第63章 情報第415章 新的時代第214章 心軟的伊瑪目第292章 情難自已第507章 四境第140章 大移民(上)第398章 血火之港第274章 面縛第218章 河中八軍第198章 烏那曷城第308章 北庭事變(下)第349章 感喟第245章 三雄並立第305章 修羅殺場第229章 哈瓦利吉派第67章 中官論戰第116章 牛刀殺雞第286章 馬璘的道理第320章 不甘人下第520章 巴格達第218章 河中八軍第48章 切磋第493章 命運之戰(2)第134章 贊普之死第224章 天下大勢第115章 達瑪部落第381章 圍府第227章 兵發火尋第30章 越蔥嶺第527章 再次分兵第238章 滅國第73章 受降第296章 乖張跋扈第507章 四境第426章 高仙芝的要求第6章 縛戎人第373章 山陵崩第161章 射鵰手第159章 犯言直諫第309章 功過第69章 夜襲第413章 庭州一夜第99章 殺人的女人第194章 曼蘇爾第316章 摧枯拉朽第467章 根脈深扎第14章 火攻第63章 情報第74章 借刀第98章 元戎第289章 湖畔立威第257章 船隊第420章 剖明心跡第165章 伏擊下第412章 捨生取義第291章 輕而易舉第449章 兵分兩路第218章 河中八軍第254章 葉緋魚第169章 胡兒告狀第520章 巴格達第305章 修羅殺場第230章 被陰了第275章 滅族第41章 擊賊笏第299章 天雷滾滾第182章 試槍第396章 兵臨城下第149章 遇刺第172章 萬民相送第417章 河西,河西第39章 罪惡之源第352章 選擇第414章 天地正氣第399章 隨心所欲第444章 重逢第172章 萬民相送第255章 康小雨第414章 天地正氣第43章 掙扎第385章 混亂第114章 白石灘第235章 全殲第51章 田園(上)第171章 邀請張巡第105章 便宜行事第275章 滅族第66章 軍情第382章 火併第315章 初露崢嶸
第456章 保證第51章 田園(上)第125章 大兵壓境第349章 感喟第104章 機遇第214章 心軟的伊瑪目第415章 新的時代第479章 刺殺第482章 燈塔第2章 馬璘的計劃第63章 情報第415章 新的時代第214章 心軟的伊瑪目第292章 情難自已第507章 四境第140章 大移民(上)第398章 血火之港第274章 面縛第218章 河中八軍第198章 烏那曷城第308章 北庭事變(下)第349章 感喟第245章 三雄並立第305章 修羅殺場第229章 哈瓦利吉派第67章 中官論戰第116章 牛刀殺雞第286章 馬璘的道理第320章 不甘人下第520章 巴格達第218章 河中八軍第48章 切磋第493章 命運之戰(2)第134章 贊普之死第224章 天下大勢第115章 達瑪部落第381章 圍府第227章 兵發火尋第30章 越蔥嶺第527章 再次分兵第238章 滅國第73章 受降第296章 乖張跋扈第507章 四境第426章 高仙芝的要求第6章 縛戎人第373章 山陵崩第161章 射鵰手第159章 犯言直諫第309章 功過第69章 夜襲第413章 庭州一夜第99章 殺人的女人第194章 曼蘇爾第316章 摧枯拉朽第467章 根脈深扎第14章 火攻第63章 情報第74章 借刀第98章 元戎第289章 湖畔立威第257章 船隊第420章 剖明心跡第165章 伏擊下第412章 捨生取義第291章 輕而易舉第449章 兵分兩路第218章 河中八軍第254章 葉緋魚第169章 胡兒告狀第520章 巴格達第305章 修羅殺場第230章 被陰了第275章 滅族第41章 擊賊笏第299章 天雷滾滾第182章 試槍第396章 兵臨城下第149章 遇刺第172章 萬民相送第417章 河西,河西第39章 罪惡之源第352章 選擇第414章 天地正氣第399章 隨心所欲第444章 重逢第172章 萬民相送第255章 康小雨第414章 天地正氣第43章 掙扎第385章 混亂第114章 白石灘第235章 全殲第51章 田園(上)第171章 邀請張巡第105章 便宜行事第275章 滅族第66章 軍情第382章 火併第315章 初露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