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砧板之魚

約十里外的一座山崗上,劉猛率領一萬匈奴騎兵正駐足南望,劉猛是被迫撤兵,一方面固然是他父親劉去卑的命令,他不敢違抗,儘管拖延了一天,但他還須服從命令。

其次便是烏桓人已和他翻臉,不願再攻打漢軍,劉猛也擔心被烏桓人出賣,在天剛擦黑,他便率軍悄悄撤離了大營。

但正如賈詡的推測,劉猛並不甘心就這樣北撤,一無所獲,他當然知道漢軍進攻烏桓已經到了關鍵時刻,變局在即,他一定要有所收穫才能走,但關鍵是他想收穫什麼,劉猛面臨一種選擇。

是趕去上郡擄掠烏桓人的婦孺,還是等待機會,痛擊漢軍?

劉猛已經知道父親爲什麼命令自己北撤,是因爲漢軍偷襲奢延海,劉猛知道奢延海防禦薄弱,連他父親都決定放棄烏桓人北撤,他可以想象漢軍襲擊奢延海的慘烈。

儘管劉猛的妻兒在河套而不在奢延海,但他的母親和兄弟都在奢延海,儘管報信士兵推說不知情,但他幾乎可以肯定,自己母親和兄弟凶多吉少,這使劉猛心中充滿了刻骨仇恨,這時候去上郡擄掠烏桓婦孺已對他不重要,重要的是漢軍,復仇的烈火在他心中熊熊燃燒。

遠方烏桓大營的火光在夜空下清晰可見,那是連成一片的大火,令人觸目驚心,所有匈奴士兵都十分緊張,不知在這樣的烈火焚燒之下,烏桓人還有多少能活下來?

劉猛的眼睛眯成一條縫,他可以猜到漢軍的部署,既然在軍營中放火,漢軍必然會分散埋伏四周,那麼護衛劉璟的中軍還會剩下多少人?他心中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這是,兩名匈奴騎兵疾奔而歸,這是劉猛派去的探子,他們奔到劉猛面前稟報道:“啓稟少酋長,烏桓人撤離了大營,但遭到漢軍伏擊,漢軍在南面正用投石機發射火球。”

“南面有多少漢軍?”劉猛又追問道。

“大約有幾千人,具體不太清楚。”

劉猛點了點頭,他敢肯定,劉璟一定就在投石機附近,那裡是他們的指揮中心,劉猛回頭大喊道:“成敗在此一舉,襲擊漢軍,活捉劉璟,我們將創造輝煌!”

他戰刀一揮,“跟我來!”

劉猛催馬向南面疾奔而去,他要繞過烏桓大營外的漢軍,繞到南面,從背後向劉璟的中軍發動突然襲擊,劉猛彷彿已經看到了漢軍的驚慌失措,看見頭戴金盔的劉璟被自己趕下戰馬,生擒活捉,他要活捉劉璟,成爲他繼承右賢王,乃至匈奴單于之位的基礎。

熱血在劉猛心中沸騰,他不斷加快馬速,率領一萬騎兵向南疾奔,一口氣奔出近二十里,已經越過了目標數裡,他調轉馬頭,又迂迴向東北方向奔去,他所去的方位正是漢軍的後背。

大約奔出三四里,月光下,他已經看見投石機所在的小山丘,看見一隻只火球騰空而起,看見了山崗上密密麻麻的士兵身影,他激動得揮刀大喊:“敵人就在眼前,跟我殺!”

“殺啊!”

在匈奴騎兵一片吶喊聲中,騎兵陡然加速,揮舞戰刀如洪流般向數裡外的小山丘才衝去,只片刻,劉猛率軍衝上低緩的山崗,但除了五架投石機外,數千士兵竟一動不動,劉猛大吼一聲,一刀劈飛了頭戴金盔的漢軍將領的頭顱,屍體倒下,他這纔看清楚,竟然是一具草人,所騎的戰馬也是一匹草馬。

“中計了!”劉猛腦海冒出一個念頭。

匈奴騎兵衝進漢軍隊伍中,連殺數百人,都一齊大喊起來,“不是真人!”

就在這時,左面二三百步外忽然出現了一排長長的黑影,就象憑空從地下冒出一般,不等他們反應過來,鋪天蓋地的鐵弩矢迎面呼嘯射來,匈奴騎兵措不及防,慘叫聲大作,無數士兵從馬上栽下,當場斃命。

劉猛反應極快,側身躲在戰馬身後,但他的戰馬卻被三支弩矢射中,慘嘶倒地,將劉猛摔出去一丈多遠,這時,前方又出現了黑壓壓的漢軍弩兵,萬弩齊發,山崗上一片哀嚎,匈奴騎兵就像靶子一樣,紛紛栽倒,瞬間便傷亡近三千人,嚇得匈奴士兵魂飛魄散,紛紛調轉馬頭奔逃。

山崗下鼓聲大作,劉璟親率七千騎兵從東面斜刺裡殺來,將敗退的匈奴騎兵一截爲二,另一支八千人的長矛伏兵在趙雲的率領下,從西面殺至,而北面是張任率領的六千弩兵,亂箭齊發,射翻企圖從北面突圍的匈奴騎兵。

此時匈奴騎兵已亂成一團,沒有人想和漢軍作戰,只想着突圍逃命,劉猛冷靜地觀察敵情,伏兵已在南面合攏,斷了南逃的去路,只有西北方向似乎兵力不多。

他猛地翻身跳上一匹無主戰馬,沒命地向西北方向奔逃,後面跟着千餘騎兵,他發現這是他們唯一的逃跑通道,再晚一步,漢軍在西北面包圍合攏,他們就沒有機會了。

儘管漢軍從四面突殺,但匈奴人畢竟都是騎兵,一旦突圍就很難追上,劉猛殺開一條血路,帶着數百人向西北奔逃,一口氣奔出二十餘里,才終於逃出了漢軍的伏擊,到天亮時,陸陸續續有敗軍逃回,劉猛清點敗兵人數,只剩下三千餘騎,他不由長嘆一聲,率領這支殘軍向奢延海方向惶惶逃去

天漸漸亮了,對烏桓軍的戰役也已結束,除了部分喪身火海的士兵外,大部分逃出的烏桓士兵都成了漢軍的戰俘,包括烏桓王魯昔在內的幾十名酋長也進了漢軍的包圍圈,最終成爲甕中之鱉。

一羣羣戰馬被漢軍士兵驅趕着從四面八方而來,這些戰馬都頗有靈性,從火場中逃出後,大都不會遠離主人,而是在四周曠野裡安靜等待,數萬匹戰馬最終成爲漢軍豐厚的戰利品。

張任率軍清理匈奴人的戰場,而劉璟則在數百騎兵的護衛下來到了烏桓人?大營,烏桓大營已被燒爲白地,連同北面不遠處的匈奴軍營地也被焚燒殆盡,大營以東的原野裡坐滿了被俘的烏桓士兵,數百人一羣,聚攏坐在地上,他們目光迷惘,很多人都有恐懼之色。

在他們四周有漢軍士兵看守,所有兵器和皮甲都被繳走,沒有了戰馬和兵甲,烏桓士兵又變成了牧民,變成一羣羣溫順、膽怯的普通良民,怎麼也無法將他們與突擊時的狂暴兇蠻聯繫起來。

劉璟的馬隊從他們身旁走過,劉璟仔細打量這些戰俘,看得出不少戰俘已不是那種粗獷的牧民,很多人都有了農耕民族的氣質,那一種內斂和低調,劉璟點了點頭,他對改造烏桓人又有了信心。

這時,被俘的烏桓士兵紛紛站起身,劉璟一回頭,才發現漢軍士兵押解着幾名老者走來,他立刻意識到,這幾人應該就是烏桓人的大酋長了。

劉璟緩緩催馬上前,凝視這羣烏桓貴族片刻,冷冷對士兵道:“放開他們!”

漢軍士兵們放開了幾名老者,一名軍侯低聲對他們道:“這是漢王殿下來了!”

爲首老者正是烏桓王魯昔,他身後是邊庶和羅金,以及十幾名酋長,他們最終沒有能逃出漢軍士兵的包圍圈,被漢軍俘虜,魯昔雖然是第一次見到劉璟,但劉璟的形象和威名他早已如雷貫耳,果然和傳聞中一樣,長得高大魁梧,儘管並不盛氣凌人,但他凌厲的目光和冷淡的態度還是讓人感到一種莫名的畏懼。

魯昔心中暗暗嘆息一聲,上前躬身道:“在下烏桓魯昔,參見漢王殿下!”

劉璟點了點頭,沒有說什麼,又吩咐士兵道:“不要爲難他們,帶他們來大帳見我。”

說完,劉璟調轉馬頭向臨時搭建的中軍大帳而去,魯昔心中着實忐忑起來,他忽然意識到,他們現在沒有談判的資格了,人爲刀俎,他爲魚肉,只能任人宰割,魯昔的心中一陣悲哀,烏桓人的命運會怎樣?

大帳內,賈詡低聲勸劉璟道:“殿下要將烏桓人變成自耕農,他們的首領不能留下,微臣建議將他們全部殺了,烏桓人沒有了首領,自然就任由殿下安置。”

劉璟沉思片刻道:“軍師說得不錯,不過現在暫時還不能動他們,我要利用他們的權威,讓烏桓人乖乖聽從我們安置,等穩定下來後,再看他他們表現,若有異心,再一個個收拾他們不遲。”

這時,有士兵在帳外稟報:“殿下,烏桓貴族已帶到!”

“帶他們進來!”

劉璟吩咐一聲,他又回頭問賈詡,“軍師,龐德已東去了嗎?”

“殿下,龐將軍已連夜率七千騎兵趕去上郡,還有馬岱將軍的三千騎兵從北面南下,烏桓婦孺應該逃不掉。”

劉璟點點頭,又道:“可再命令嚴將軍北上,用船隻和皮筏運送烏桓婦孺入關中。”

“微臣明白,馬上就去安排!”

正說着,帳簾掀開,侍衛們將魯昔等人帶了進來,這次帶進了十七人,都是烏桓各部酋長,衆人上前跪下叩頭,“拜見漢王殿下!”

劉璟微微一擺手,“各位免禮,請坐!”

十七名酋長紛紛坐下,所有都忐忑不安,一起向大酋長魯昔望去,魯昔躬身道:“烏桓雖出兵蕭關,實在是迫不得已,請殿下理解我們難處。”

“大酋長是指劉猛率軍監督你們嗎?如果是這樣,也未免太高看他了,昨晚劉猛軍隊已被我們全殲,我覺得他實在不應成爲你們的理由。”

衆人烏桓酋長面面相覷,眼中都震驚異常,劉猛軍隊居然被漢軍全殲了,漢軍能同時兩線開戰嗎?魯昔連忙解釋道:“我們並非是懼怕劉猛,而是我們的子侄都在匈奴爲人質,不敢不聽從匈奴人命令,連我年僅三歲的兒子也在匈奴,可憐我老來得子,那可是我唯一的兒子。”

說到這,魯昔忍不住老淚縱橫,衆人都跟着傷感起來,劉璟靜靜注視他們半晌,道:“你們也不要太擔心,我的騎兵已襲破奢延澤的匈奴老巢,抓住了劉去卑的兩個小兒子,可以用他們把你們的子侄換回來。”

魯昔這才知道劉去卑老巢被端,難怪不見他們出現,原來匈奴人已經北撤,他又聽到劉璟願意替他們贖回兒子,一個個感激涕零,紛紛跪下磕頭,“殿下以德報怨,我們願粉身碎骨報答殿下!”

劉璟淡淡一笑,“我不要你們粉身碎骨,我只要你們命令部衆乖乖聽從漢軍的安排,我也不會殺戮你們,但要求你們放棄遊牧,全部歸爲農耕,成爲我漢國的自耕農,享受和漢國農民一樣的稅賦。”

這是在魯昔的意料之中,他們成爲戰俘,就不可能再奢望去河西放牧了,他心中嘆了口氣,回頭望向邊庶,此時邊庶一心只想自己長子回來,哪裡還在意遊牧還是農耕,他立刻點點頭,低聲道:“可以答應!”

魯昔又向衆人望去,大部分都點頭表示同意,他萬般無奈,只得叩頭道:“烏桓人願聽從殿下安排!”

建安二十年六月,關內烏桓聯軍被漢軍擊破,烏桓二十幾個部族的十餘萬人全部被漢軍俘虜。

劉璟遂下令漢國平章臺將烏桓人分別安置在隴右、關中、漢中以及巴蜀的三十餘個縣中,分給土地農具,命令當地官府幫助他們安居,關隴烏桓人從此由遊牧轉爲農耕。

加上遼東烏桓人也被曹操逐步轉爲農耕,數十年後,這個古老民族逐漸被漢族同化,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第809章 連鎖反應第777章 江東風雲(二十一)第239章 攔路再獻計第1003章 賈詡的煩惱第83章 進營第749章 三方角力(上)第373章 張機赴曹營第398章 再見司馬懿第55章 元日到來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397章 上品之利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1035章 江東末路(上)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875章 困獸猶鬥第1111章 鄴都隱憂第707章 全面被動第220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597章 尚香歸來第322章 司馬懿的建議第498章 漢中有變第904章 傀儡天子第641章 江北血戰(下)第512章 引刀待發第599章 北征先鋒第15章 劉琮的忠告第1042章 意外之喜第951章 引水工程第21章 一簡戰書第287章 曹操使者第838章 娶妾與納妾第362章 興袁八俊第731章 意外來客第834章 特殊同盟第1026章 吳郡之戰(下)第821章 奇兵出擊第978章 爭糧事件第685章 小人物的抉擇第301章 襄陽投降第102章 各有理由第456章 急於求和第501章 上庸失守第883章 陷入絕境第473章 意外發生第172章 戰爭陰雲迫近第1069章 各執一詞第335章 漢江初見第117章 劍法如謀第413章 徐晃的抉擇第758章 江東風雲(二)第753章 釜底抽薪第165章 蔣齊非蔣幹第492章 再使巴蜀第455章 內外交困第1122章 新主即位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1001章 趙馬大戰第711章 商議遷都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1122章 新主即位第1007章 嫁妝風波第153章 劉表讓步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449章 魯肅使楚(上)第654章 張遼逞威第82章 小牛刀初試第265章 諸葛之思第1113章 危局釀變第25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724章 騎兵出險谷第376章 江東初戰第984章 京城告狀第848章 途中意外第290章 攔路第1082章 危機引爆第193章 先兵後禮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502章 劉璋變卦第368章 疫病初現第1018章 初戰京口第1033章 秣陵城破第976章 假道滅虢第68章 綿裡藏針315章 危機深伏第468章 一同西去第356章 蘄春風雲(四)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436章 振奮軍心313章 蔡族紛爭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第684章 智取街亭(下)第300章 飲馬漢水第639章 來易走難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559章 春寒料峭第39章 化解危機第642章 再談條件
第809章 連鎖反應第777章 江東風雲(二十一)第239章 攔路再獻計第1003章 賈詡的煩惱第83章 進營第749章 三方角力(上)第373章 張機赴曹營第398章 再見司馬懿第55章 元日到來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397章 上品之利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1035章 江東末路(上)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875章 困獸猶鬥第1111章 鄴都隱憂第707章 全面被動第220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597章 尚香歸來第322章 司馬懿的建議第498章 漢中有變第904章 傀儡天子第641章 江北血戰(下)第512章 引刀待發第599章 北征先鋒第15章 劉琮的忠告第1042章 意外之喜第951章 引水工程第21章 一簡戰書第287章 曹操使者第838章 娶妾與納妾第362章 興袁八俊第731章 意外來客第834章 特殊同盟第1026章 吳郡之戰(下)第821章 奇兵出擊第978章 爭糧事件第685章 小人物的抉擇第301章 襄陽投降第102章 各有理由第456章 急於求和第501章 上庸失守第883章 陷入絕境第473章 意外發生第172章 戰爭陰雲迫近第1069章 各執一詞第335章 漢江初見第117章 劍法如謀第413章 徐晃的抉擇第758章 江東風雲(二)第753章 釜底抽薪第165章 蔣齊非蔣幹第492章 再使巴蜀第455章 內外交困第1122章 新主即位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1001章 趙馬大戰第711章 商議遷都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1122章 新主即位第1007章 嫁妝風波第153章 劉表讓步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449章 魯肅使楚(上)第654章 張遼逞威第82章 小牛刀初試第265章 諸葛之思第1113章 危局釀變第25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724章 騎兵出險谷第376章 江東初戰第984章 京城告狀第848章 途中意外第290章 攔路第1082章 危機引爆第193章 先兵後禮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502章 劉璋變卦第368章 疫病初現第1018章 初戰京口第1033章 秣陵城破第976章 假道滅虢第68章 綿裡藏針315章 危機深伏第468章 一同西去第356章 蘄春風雲(四)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436章 振奮軍心313章 蔡族紛爭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第684章 智取街亭(下)第300章 飲馬漢水第639章 來易走難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559章 春寒料峭第39章 化解危機第642章 再談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