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令遼國無解的陽謀

杜勝坐在一輛驢車之上,身邊,則是幾位與他同樣行動不便的袍澤。

他們都緊緊地抱着由宋國官吏派發的財物,看着那越來越遠的碼頭。

就在得到了那位名滿天下的大宋神童狀元高璋的承諾之後。

幾乎所有的遼國戰俘都迫不及待地表達了還鄉的意願。

結果高璋居然真的一點也沒有提出什麼令人爲難的條件,當即命人開始收集這些戰俘的信息,例如最先離開的,就是家鄉在遼國南京宛平城一帶的戰俘。

足足有七百餘人,每人都領到了五貫錢,另外高璋還告訴這些即將離開的戰俘,只要是在大宋境內,他們就不必擔憂食宿問題。

他會親自下令,命沿途各州縣的官吏,爲他們這些遼國戰俘提供食物以及夜晚休息的場所。

雖然杜勝不知道這些承諾,能不能得到兌現,可是對方每人派發了五貫錢之後,還特地派遣了驢車相送他們這些腿腳不便的傷員。

僅僅這些,就足以讓這些大遼的漢人戰俘感激涕淋不已。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私底下嘲笑宋國天子腦子壞掉了,居然會去做這等完全吃虧,根本就佔不到便宜的所謂義舉。

只不過,這樣的嘲笑聲,很快就被大夥的怒視和喝斥聲所掩沒。

不管如何,大宋這麼做,就是有恩於他們這些遼國漢家兒郎。

晃晃悠悠的行了數日之後,原本腿傷已是大好的杜勝,終於在到達霸州之前,下了馬車,自己行走。

而這一路之上,那位大宋河北路經略安撫使高璋真的做到了他所給出的承諾。

這一路北行,不論食宿皆會有沿途州縣的官吏安置。

到了霸州之後,隨行陪同的官員告訴杜勝一行人,接下來就是遼國境內。

由於大宋與遼國之間的限制,所以護送隊伍自然也就不能再繼續前行。

不過,對方還是給杜勝等人留下了數十輛驢車,以供那些仍舊有傷在身,無法步行的遼國漢人。

還託付給那些前來進行通商的遼商,給予以財帛,讓他們護送這些漢人前往故鄉。

#####

而大宋做這些,自然不可能錦衣夜行,幹了好事不留名。

通過皇城司那些潛伏於遼國的密探以及商戶,對於這些消息開始大肆宣揚。

就連大宋的《東京商報》以及《蘇州商報》也大肆報道。

而這些報紙,亦有不少都流入到了遼國境內。

距離那杜勝等一干遼國被俘將士進入遼境不過數日,杜勝等人剛剛與親人團聚。

這個時候,大宋的使節,這才抵達遼國南京道,對此事件進行了澄清。

意思就是我大宋與遼國十分親善,重點是那些遼國漢人與我大宋同文同種。

我大宋在遼東道行商的那些商賈,見不得那些被俘的漢人悽慘的下場,所以花下重金,以挽救這些遼國漢人的性命。

並且請大遼天子放心,我大宋只是出於同情這些同文同種的漢家兒郎,絕對沒有包藏禍心。

所以希望遼國天子以及遼國朝廷不要對此事過度解讀,影響大宋與遼國的親善。

“……這可能嗎?這等掩耳盜鈴之舉,簡直就是想要拿我大遼君臣當癡蠢之徒來戲弄。”

南京城內,南京留守秦晉國王耶律淳黑着臉坐在主位上,一旁,幾位契丹族官員已經氣得面紅耳赤,開始破口大罵不已。

而那些遼國漢臣,雖然也據理力爭,但是着實有些勢單力薄。

重要的是,明眼人都能夠看得出來,宋人這麼做,分明就是想要藉機挑事。

不然爲何只將漢人戰俘放歸?而那些契丹、奚人戰俘卻不在放還之列?

怎麼的,就你們漢人高人一等?別他麼的忘記了,這裡是大遼,這是契丹人建立的強大帝國。

憑什麼你們宋國就放還漢人,卻置我們契丹人於不顧?

面對着遼國南京道諸多官吏的憤怒質問,這位宋國官吏戰戰兢兢地表示,我知道個雞兒。

我就只是一位奉命送國書的小小使節,怎麼可能會清楚那些朝廷重臣的心思與想法?

至於我大宋什麼時候跟女直人勾搭上的,這樣的情報我就更不可能知道,你們就算是把我給宰了我也說不出來好不好。

面對着一問三不知的宋使,一干遼國臣工,當真是狗咬刺蝟無處下嘴。

#####

等到那名宋國使節離開,經過了激烈的爭論,最終遼國南京留守耶律淳下達了命令。

第一時間派遣快馬,將那宋使的來意第一時間飛報居無定所,成日到處瞎雞兒浪的大遼天子耶律延禧。

另外就是需要安撫這些憤怒的契丹王公貴族,所以,下令南京道各州縣立刻鎖拿這些被宋人遣反還鄉的戰俘。

嚴查他們是否與宋人有所勾結,是不是已經投靠了宋國,成爲宋人的奸細。

如果確定他們並非宋國奸細,自然也就不會對他們進行什麼懲治,這麼一來,對於那些漢臣,面子上也能交待過去。

另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宋國居然能夠把罪惡的大手伸往遼東,還跟那女直人有了交道。

而且還能夠跟女直人搞起了人口貿易,這絕對要遠遠比戰俘歸來要更令人震驚好不好。

希望陛下趕緊拿個主意,第一時間派出使節強烈譴責宋國的騷操作。

並且責問到底是不是他們在暗中支持女直,並且立刻停止這個的行爲。

可問題在於,在吏治腐敗的大遼官場,上面的命令,落到了各級地方之後,自然而然也就變了模樣。 不但大量纔剛剛還家的戰俘被抽入了監牢嚴刑拷打,甚至還將那些還家戰俘的財帛收繳,甚至還查抄那些戰俘的家產資財。

更有甚者,地方官員連同那些護送戰俘還家的遼國商賈也一同鎖拿下獄,想要出獄,拿財帛來贖。

這些地方上官吏的舉動,自然也激起了遼國漢人百姓的不滿,可謂怨聲載道。

而遼國南京的漢臣,例如南院宰相張琳、李處溫等人紛紛上書,遞往那大遼天子耶律延禧處,強烈地表達了不滿和擔憂。

認爲此舉只會激化朝廷與百姓之間的矛盾。

這段時間,終於從慘敗中恢復了過來,又在百忙之中抽出了時間開始遊獵的耶律延禧。

在收到了來自於南京道的那些猶如雪片一般的奏摺,同樣激起了身邊的文武臣工的爭執。

不少大臣認爲大遼應該警惕宋國的行徑,十有八九,是想要趁着大遼的注意力落在那女直人身上之後,暗戳戳地想要謀劃燕雲十六州。

也有臣工認爲,宋國這分明就是示好大遼,想要博個濫好人的仁義之名罷了,不必太過在意。

而蕭奉先則站出來支持第二個論調,畢竟大宋現如今邊軍的數量相比起之前的三十萬,已經少到不足十萬之數。

這難道還不夠證明宋國願意與大遼繼續和平相處嗎?

如果他們真的想要圖謀燕雲十六州,爲何不趁着大遼抽調走大量的精銳之師後,迅速進攻大遼的南京道。

反而要將大遼被俘將士給贖回,還送還遼境?

只能說明,宋國仍舊懼怕大遼,所以纔會做出如此討好的舉動。

而且宋國還特地遣使前來說明情況,這些難道還不足以證明嗎?

倘若耶律延禧是一位英明君主也就算了,可偏偏這貨就是個比趙佶更加不堪的昏君。

偏偏就覺得蕭奉先分析的十分有道理,沒有繼續追究此事,反倒下令,命南京道各州縣官吏,徵召更多的漢人入伍。

前往北方增援局勢越來越糜爛的東京道,以及加強中京道的防禦。

而是下旨督促北院樞密使事蕭韓家奴、南府宰相張琳加緊征討那奪取了大遼東京的高永昌,以及討伐女直叛賊。

相比起那亂成一鍋粥的遼國而言,大宋河北路的各種建設和發展,仍舊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

彷彿北方的戰亂,沒有影響到大宋一絲一毫。清淤工程飛快的進行着。

還在河北路的主要幹道,也在加緊鋪設水泥路面,畢竟那麼多的廂兵,既然已經脫離軍隊編制。

總得找點事情給他們做,讓他們搞工作,這是最適合不過。

大宋的工商業十分的繁榮,對於發達的交通也有着迫切的需求。

重要的是,大量的工程,使得那些河北之地的廂軍與百姓都能夠在農閒之時,能夠賺取到財帛。

又能夠利用賺到的財帛去進行消費,帶動河北路的商品經濟的繁榮。

河北路的經濟大面積向好,再對比那戰亂頻繁的遼國境內的百姓生活日漸艱辛。

自然也就讓那些遼國南京道的百姓們頗有怨言。

而隨着大量的遼國漢人戰俘的迴歸故鄉,宋國所賜給他們的財物,多被那些官吏所奪。

甚至還在一些地方州縣引起了幾場規模不大的騷亂,而這一切,都是高璋,也是整個大宋都很樂意看好的好事。

而現如今,那位遼國光祿卿馬植的朋友圈正在快速的擴張。

遼國因爲北方戰線告急,而頻頻強徵百姓入伍,甚至還加重漢人居住的州縣的稅賦。

自然也引發了這些遼國漢人官吏的不滿,甚至還有大臣上書遼國天子,懇請天子爲天下黎庶着想。

萬萬不要再加增稅賦,不然,必定會民怨載道,不利於大遼的統治。

可問題是,現如今內亂頻發,外面征戰不休的大遼朝堂,也只能硬起頭皮,繼續加徵稅賦,以保證有足夠的錢糧繼續征討和鎮壓那女直反賊和渤海反賊。

#####

只不過,那高永昌的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雖然大元國成爲了大宋的藩屬,並且還獲得了大宋給予的武器裝備的支援。

可是渤海人終究是一盤散沙,雖然數次擊退了遼國的進犯。

但是麾下兵馬亦是損失頗爲慘重,面對着頻頻增兵的遼國。

高永昌不得不放棄了原本圍攻瀋州的計劃,開始後撤。

可是令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是,他這邊剛收攏殘兵撤離了瀋州。

不知何時,一支女直兵馬,已經悄然地進逼到了瀋州附近,並且在遼國守軍因爲大元國兵馬撤離,懈怠之際發起了突然襲擊。

等到高永昌回過神來之時,完顏斡魯已經統帥着女直蠻夷,已經強攻下了遼國在東京道的重要據點:瀋州。

高永昌頓時大懼之,連忙派遣心腹近臣鐸剌拿着一方金印、五十道銀牌前往女真軍前議和。

一面派人速速往辰州,向駐紮於辰州的宋軍請援。

何智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一重任,並且嚮明顯六神無主,惶惶不安的高永昌進言。

請王后以及王子由自己護送往那宋人所割據的辰州,以宋人之仁厚,必定會接納陛下的家眷。

如此一來,倘若萬一不能力敵,到了那個時候,陛下也可以從容退走,也不至於因爲家眷而受制於敵……

第464章 小高舉薦的良才,就該大用(二更)第189章 方纔被鐵器行行會的孽畜打傷了腦子第304章 嘴皮子夠浪,有漏洞也不怕(二更)第511章 來自大海那邊師兄的關懷(四更)第675章 平夏城外(一更)第653章 吳卿你有本事,你去替她作主去(三第362章 春季大閱已然開始(第一更)第351章 高璋燒紙,蔡杳作賦(二更奉上)第102章 狀元,公子你中狀元啦!(四更求訂第361章 欲擒故縱,方好杜絕後患(二更奉上第626章 向着遼國啓程(三更奉上)第14章 想化干戈爲玉帛?朕就讓這孩子美夢成第416章 算無遺策的狀元公,也會失策(賀在第356章 異姓兄弟蕭奉先遣人送來的喜報(二第720章 對於我完顏部而言,可是難得的良機第240章 關我等忠耿之臣何事?(二更)第137章 小狀元公你也算是我樊樓的常客……第535章 懇請大宋天子,賜其國名(三更)第95章 鋒芒畢露的少年意氣,好文章,好志氣第125章 何止是認識,老夫還跟他肩並肩一起第303章 咋的,師弟你這是要認乾親?(一更第741章 賜宴猶未盡興的官家第208章 想請師尊爲弟子的新作《漢宮秋》掌第25章 你可是想要拜朕爲師?(求月票求收藏第330章 高璋要跟阿姨聊的正經事(三更奉上第704章 發兵興慶府(上)第456章 官家當真是激動到胡言亂語了(四更第286章 官家的心思……(下)第2章 天子與才子以及孩子(粉嫩水靈新書,第242章 六郎只是上進心比較強而已(一更)第34章 這樣的老手怎麼可能缺了嚇哭孩子的手第519章 小高啊,一定替朕保住大宋的藩屬國第591章 查一查秘書省的一位黃毛校書郎(二第730章 宋人想要堂堂正正一戰,那便戰第729章 滅國之功,破遼之功,這孽子第393章 小姐姐你在看什麼呢?(一更)第685章 韓將軍且留步(二更)第161章 周大家你這些日子可真快活……第51章 三駕馬車,爲自己的愛徒保駕護航第563章 兩策可解決如今我大宋冗官之弊?(第202章 養望三十載?你們確定?(四更)第119章 難道說,自己是真的揍錯了?(一更第240章 關我等忠耿之臣何事?(二更)第142章 倘若在你手中,這便是萬金難求的寶第334章 座鐘的拍賣熱潮(一更)第484章 這麼好喝的紅茶哪裡有賣?(二更)第405章 你,你你有本事就坐回去(爆更七)第614章 那宋國天子,當真昏庸啊(三更)第271章 難道他還能看上清貧如水的你?(四第661章 以後言及郎君不可稱小(二更)第26章 朕記得,甘羅爲相是十二歲是吧?(求第594章 腳踩多條般的關係渣男王甫(五更)第761章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趙佶第774章 飄了的高永昌與穩與老狗的趙忠宋第465章 開始興旺發展的海商船隊(三更)第28章 這麼沉重的壓力,還是讓我這個孩子來第750章 土地換和平這可能嗎?第11章 爲父與官家乃是因球結緣,經常以球會第672章 終於明白狀元公爲何執意兵指興慶府第655章 這是何等荒誕不經的事情(二更)第526章 一邊放火一邊攻心的西軍精銳們(四第517章 推倭入火坑的翩翩美少年(五更奉上第462章 可有想過你們父子會有今日?(五更第416章 算無遺策的狀元公,也會失策(賀在第135章 做花魁難,做大宋官家看中的花魁更第698章 本官特來會一會舊友嵬名野光(三更第247章 弟子想向師尊借一個人(三更奉上)第341章 遼國背棄了天真的西夏與宋國勾搭(第168章 對不對先放一邊,我算得是不是比智第584章 不愧是被朝野公認的昏君(一更)第234章 興奮到舉高高的高太尉(二更)第735章 大宋百載之憂患開始在遼國中上演第373章 官家果然果然不識人(一更)第281章 宗某這是還沒醒酒嗎?(四更奉上求第780章 大宋VS女直(下)第13章 嗯嗯,好的,小哥說什麼就是什麼(求第88章 命運的車輪,直接碾在了高璋的臉上…第56章 來都來了,好歹去看看那個孩子(求票第504章 來自於藤原國主的遣使請求(二更)第745章 金太祖最後的執念第606章 怎麼才能逼迫蔡京就範?(五更)第585章 工作要搞書法要練,兩手都要抓,兩第475章 嗯,師弟你還是總結得比較到位(三第476章 此等豪邁之詞,與蔡老六乃是絕配(第375章 高珪璋可擔此重任(一更)第192章 昏君權宦奸相皆是靠山的感覺真好…第40章 看來師弟真是個人材啊……第285章 官家的心思……(上)第668章 爲師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三第153章 師師姑娘的故事到底講些什麼?(五第461章 秀州捷報,朱勔已然授首(四更)第401章 終於明白了狀元公您的良苦用心(爆第761章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趙佶第751章 參謀院的重任:推演攻遼第565章 小高所獻兩策何在?速速給朕瞧瞧(第315章 默默爲狀元公作貢獻的皇城司(四更第378章 除了皇族,還有誰能夠驅使宦官?(第733章 五萬遼國鐵騎,居然就這麼讓大河給第112章 去看看是不是有人在欺負良家女子?第171章 這軍備改革,就已經成功了至少一半
第464章 小高舉薦的良才,就該大用(二更)第189章 方纔被鐵器行行會的孽畜打傷了腦子第304章 嘴皮子夠浪,有漏洞也不怕(二更)第511章 來自大海那邊師兄的關懷(四更)第675章 平夏城外(一更)第653章 吳卿你有本事,你去替她作主去(三第362章 春季大閱已然開始(第一更)第351章 高璋燒紙,蔡杳作賦(二更奉上)第102章 狀元,公子你中狀元啦!(四更求訂第361章 欲擒故縱,方好杜絕後患(二更奉上第626章 向着遼國啓程(三更奉上)第14章 想化干戈爲玉帛?朕就讓這孩子美夢成第416章 算無遺策的狀元公,也會失策(賀在第356章 異姓兄弟蕭奉先遣人送來的喜報(二第720章 對於我完顏部而言,可是難得的良機第240章 關我等忠耿之臣何事?(二更)第137章 小狀元公你也算是我樊樓的常客……第535章 懇請大宋天子,賜其國名(三更)第95章 鋒芒畢露的少年意氣,好文章,好志氣第125章 何止是認識,老夫還跟他肩並肩一起第303章 咋的,師弟你這是要認乾親?(一更第741章 賜宴猶未盡興的官家第208章 想請師尊爲弟子的新作《漢宮秋》掌第25章 你可是想要拜朕爲師?(求月票求收藏第330章 高璋要跟阿姨聊的正經事(三更奉上第704章 發兵興慶府(上)第456章 官家當真是激動到胡言亂語了(四更第286章 官家的心思……(下)第2章 天子與才子以及孩子(粉嫩水靈新書,第242章 六郎只是上進心比較強而已(一更)第34章 這樣的老手怎麼可能缺了嚇哭孩子的手第519章 小高啊,一定替朕保住大宋的藩屬國第591章 查一查秘書省的一位黃毛校書郎(二第730章 宋人想要堂堂正正一戰,那便戰第729章 滅國之功,破遼之功,這孽子第393章 小姐姐你在看什麼呢?(一更)第685章 韓將軍且留步(二更)第161章 周大家你這些日子可真快活……第51章 三駕馬車,爲自己的愛徒保駕護航第563章 兩策可解決如今我大宋冗官之弊?(第202章 養望三十載?你們確定?(四更)第119章 難道說,自己是真的揍錯了?(一更第240章 關我等忠耿之臣何事?(二更)第142章 倘若在你手中,這便是萬金難求的寶第334章 座鐘的拍賣熱潮(一更)第484章 這麼好喝的紅茶哪裡有賣?(二更)第405章 你,你你有本事就坐回去(爆更七)第614章 那宋國天子,當真昏庸啊(三更)第271章 難道他還能看上清貧如水的你?(四第661章 以後言及郎君不可稱小(二更)第26章 朕記得,甘羅爲相是十二歲是吧?(求第594章 腳踩多條般的關係渣男王甫(五更)第761章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趙佶第774章 飄了的高永昌與穩與老狗的趙忠宋第465章 開始興旺發展的海商船隊(三更)第28章 這麼沉重的壓力,還是讓我這個孩子來第750章 土地換和平這可能嗎?第11章 爲父與官家乃是因球結緣,經常以球會第672章 終於明白狀元公爲何執意兵指興慶府第655章 這是何等荒誕不經的事情(二更)第526章 一邊放火一邊攻心的西軍精銳們(四第517章 推倭入火坑的翩翩美少年(五更奉上第462章 可有想過你們父子會有今日?(五更第416章 算無遺策的狀元公,也會失策(賀在第135章 做花魁難,做大宋官家看中的花魁更第698章 本官特來會一會舊友嵬名野光(三更第247章 弟子想向師尊借一個人(三更奉上)第341章 遼國背棄了天真的西夏與宋國勾搭(第168章 對不對先放一邊,我算得是不是比智第584章 不愧是被朝野公認的昏君(一更)第234章 興奮到舉高高的高太尉(二更)第735章 大宋百載之憂患開始在遼國中上演第373章 官家果然果然不識人(一更)第281章 宗某這是還沒醒酒嗎?(四更奉上求第780章 大宋VS女直(下)第13章 嗯嗯,好的,小哥說什麼就是什麼(求第88章 命運的車輪,直接碾在了高璋的臉上…第56章 來都來了,好歹去看看那個孩子(求票第504章 來自於藤原國主的遣使請求(二更)第745章 金太祖最後的執念第606章 怎麼才能逼迫蔡京就範?(五更)第585章 工作要搞書法要練,兩手都要抓,兩第475章 嗯,師弟你還是總結得比較到位(三第476章 此等豪邁之詞,與蔡老六乃是絕配(第375章 高珪璋可擔此重任(一更)第192章 昏君權宦奸相皆是靠山的感覺真好…第40章 看來師弟真是個人材啊……第285章 官家的心思……(上)第668章 爲師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三第153章 師師姑娘的故事到底講些什麼?(五第461章 秀州捷報,朱勔已然授首(四更)第401章 終於明白了狀元公您的良苦用心(爆第761章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趙佶第751章 參謀院的重任:推演攻遼第565章 小高所獻兩策何在?速速給朕瞧瞧(第315章 默默爲狀元公作貢獻的皇城司(四更第378章 除了皇族,還有誰能夠驅使宦官?(第733章 五萬遼國鐵騎,居然就這麼讓大河給第112章 去看看是不是有人在欺負良家女子?第171章 這軍備改革,就已經成功了至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