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遼東驚變,北方鬥人心

“聖上萬歲——!”

“大英萬歲——!”

“華夏萬歲——!”

山東兗州府城,皇帝北伐行宮前,如潮呼聲直衝雲霄,來自山東曹州、沂州、濟寧州和兗州的數千民人代表得慕天顏,爲翻身入英華而歡欣鼓舞。

頂盔着甲,一身金黃、肅黑和火紅相間大戎服的李肆向民衆揮手道別,再引起一波萬歲呼喝之潮。退入行宮後,李肆一路走一路卸甲,不斷有禁衛引導各色人等上前,就在三言兩語之間處置完一件事務。

國家已非草創之時,李肆御駕親征,就是帶着最高國務決策機構出行。雖然內政有政事堂打理,法務有大理寺審度,李克載還以太子之身留在東京“見政”,可一事以及北伐軍務,還有南北事務依舊得靠他定奪,整日忙得腳不旋踵。

“是孔先生啊,曲阜朕會去的,不過去之前你得跟北孔交代明白,不不,不是壓着北孔與你並宗,那是你們的家事。朕可以拜孔子,早年在湖南石鼓書院不也拜過?可現在不一樣了,你跟他們說,朕現在只拜天位之下的孔子。上天之下,諸聖相平,朕認孔聖,但不認其爲獨聖。他們不認這個,朕也不認他們。”

“另外呢,他們既講雷霆雨露皆是恩,英華是君民相約之國,朕對他們沒什麼處置,國中對他們的口誅筆伐就得當是雷霆雨露,該怎麼受着。讓他們自己掂量。”

這是孔尚任的孫子,英華國中仁學學宗,“南孔”孔興聿覲見。說的就是李肆拜祭曲阜孔廟之事。英華復兗州,兵不刃血,曲阜孔氏出力頗多。這北孔不僅眼力精,識時務,還揣着保自己這塊道統牌坊的用心,想在皇帝拜祭孔廟之事上作文章,而李肆的迴應很直接,孔廟不變成天廟,他就不去。而英華國中清算滿清之害,曲阜孔氏也別想置身事外。

之後是北伐第一軍都統制孟松江的軍報。說山東劉統勳穩坐濟南府,沒見着聚兵備戰,也無請降之意,不知用意爲何。他本想以少部兵力進逼濟南府,主力繼續北上,劉統勳這動靜卻頗爲詭異,有些拿捏不準。請示是否調整部署。

李肆隨口指示道:“天下大變,總有人心志崩潰,魂魄難定,告訴孟松江,劉統勳魔怔了。別理他,該幹什麼幹什麼。”

接着總帥部參謀急急送來一份封着紅條的牛皮紙卷宗,封口處標着“遼東”,拆開一看,正大步流星的李肆停住,皺眉冷哼道:“這年羹堯,真會找機會……”

再轉頭吩咐:“速召文武大臣,御前急議!”

不多時,行宮會堂中,陳萬策、範晉等文武要員分列左右,低聲議論,一位十七八歲,面目俊秀的紅衣尉官領着禁衛自側門急步而出,正是三皇子李克衝,本在黃埔陸軍學院就學,此次北伐,他被點爲隨身侍衛。

禁衛們轟隆踏步立正,李克衝一聲長喝:“陛下——駕到——!”

換了軍常服的李肆急急而來,不等衆人拱手長拜,招手示意衆人落座。

“九天前,滿清燕國公,吉林將軍年羹堯在寧古塔登基稱帝,國號爲燕,改寧古塔爲興龍府,發檄討滿,大軍前鋒已出柳條邊牆的英額門!”

李肆卻未落座,而是負手踱步,語氣沉凝地道出遼東之事,羣臣頓時一片憤然。

“年匹夫!竟敢趁火打劫!”

“選的真是好時候啊!”

“二月時不是還在尼布楚跟羅剎人打得歡麼?到現在不足兩月,一連串事都辦了下來,怕是拼得快尿血了吧?”

或惱怒或鄙夷,但包括範晉和陳萬策等人在內,沒誰把年羹堯此舉太當回事。聽聽年羹堯的國號:“燕”,看上去似乎是取自滿清封爵,可實際卻道明瞭他這股勢力的“大義”,那就是割據一地,絕無與英華逐鹿之心。

年羹堯不可能就靠着海參崴、寧古塔、黑龍江城這一條苦寒地帶立業,他的目標是抄了滿清的盛京老家,加上盛京,他的大燕也勉強算有一國氣象了。

“韓再興動作該加快點,趕緊直搗盛京!遼東乃我華夏故地,怎能容年賊篡奪!”

“陛下該嚴諭年賊,要他謹守柳條邊牆,但有逾界,就自海參崴揮軍而上,清了他的基業!”

“不可!關外之地我英華素無經營,根基太淺,就該容年賊與滿韃互鬥,待決出勝負,我英華再視勢而定,坐收漁翁之利!”

衆人當下就議開了,可李肆話還沒說完。

“年羹堯三子年斌統領朝鮮軍六萬過鴨綠江,已陷鎮江堡……”

這下衆人終於倒抽了口涼氣,好傢伙,年羹堯魄力真夠大,居然把朝鮮一國也翻騰起來,綁在了自己帝王之業的戰車上。

形勢複雜了,遼東已成渦流,各方勢力都捲了進來。

這其實還是英華給的機會,韓國志願軍傾巢而出,自海路北上遼東,這就讓朝鮮沒了後顧之憂。不知道年羹堯是怎麼裹挾朝鮮主政李光佐的,或是許了什麼割土讓利的願,多年綿戰鍛煉出來的朝鮮軍也北上“伐滿”了。

年羹堯的心思昭然若揭,他是無膽跟英華掰手腕,但他這稱帝本就是李肆早許他的,趁着英華北伐,主力在中原的機會,來一招火中取栗。遼東方向只有韓再興一軍,還得從海路繞入遼東,而他合兵十多萬,自東、南兩面急進,很有把握趕在第七軍之前奪下盛京。

至於之後的事,年羹堯也許認爲,英華吃下中原和北方,暫時該心滿意足,至少能有斡旋調和的空間。反正地盤先吃下嘴。之後的事之後再說。

“絕不能讓年賊得逞!”

“韓再興是不是打綿戰打成了習慣,已不知真正的仗該怎麼打!?”

“急調精銳往援,韓再興只有兩師紅衣。僕從韓軍不堪重用!”

衆人急切地嚷着,盛京可是北伐大鍋裡的爛肉,怎能讓年羹堯這條惡狗偷嘴?

“臣以爲。年羹堯先取盛京也許不是壞事……”

陳萬策忽然來了這麼一句,衆人一怔,正要說話,卻見李肆呵呵輕笑:“吳三桂麼?”

衆人這才恍然,沒錯!英華北伐,正將滿人趕出關內,年羹堯又在屁股後面來了這麼一記,年羹堯與滿清。不正是個活脫脫的吳三桂麼?

皇帝不願,國家不便沾染絕族之事,可年羹堯沒這顧忌。吳三桂是怎麼收拾永曆的,年羹堯必定會有樣學樣。就算他對滿人這股勢力還有利用之心,可偷嘴盛京這事,他必須向英華作出交代,他這般聰明的人物。定會揣摩到皇帝的心思,盛京怕就是滿人一族的黃泉歸鄉。

範晉也道:“韓再興想掌控遼東大勢,怕也有心無力。紅衣精銳是有,都在路上,從西域調回的四個百字頭師纔到蘭州。唯一能調的是塘沽第五軍,可第五軍能調麼?”

說到塘沽和第五軍,北直隸正如火如荼的團結拳之亂又擠入衆人腦海,李肆沉沉點頭,統一了大家的認識。

“年羹堯……鼠輩爾!且容他在遼東跟滿人廝鬥,韓再興先安寧海、復州和海城一線,目標是進取遼陽!再看年羹堯和滿人鬥成什麼樣子,相機而動!”

接着李肆眉頭揚了起來:“遼東大變,滿人北遷的動作會更快,到時地方官府潰決,直隸亂相會逾演逾烈,平定北方,是眼下重中之重!”

他看向陳萬策:“對初,北方之亂,軍事還是其次,政治才爲先。朕給你半個月時間,大軍暫停半月,南北事務總署這幾年在北方有什麼成績,就看今日了。”

陳萬策鄭重長拜:“謹受命!”

他朗聲道:“北方之亂,亂在人心,平定此亂,也要靠人心,而臣能借重的不止是我英華人心,還有北方知華夏大義的人心。”

接着他降下聲調:“只是……諸策並出,北方血火怕是烈上加烈,甚至是親族相殺,師友相伐。陛下曾許山西十萬人頭,臣問陛下,可容直隸落多少人頭?”

衆人窒然,李肆心中也是一蕩,雖說北伐前已作好屍山血海的心理準備,在山西也以苛厲之策清洗一省,可現在陳萬策明言,滿清已在直隸發動愚昧之民,糜爛北方,要平此亂,英華除了動員國中各方力量外,也得發動北方開眼之民,以暴抗暴,這一場自相殘殺有多血腥,他這個皇帝必須作好心理準備,尤其是準備承受國中輿論,乃至史書評述。

深吸一口氣,李肆沉聲道:“勢已至此,安能轉身而退?不是朕能容多少人頭,而是老天爺要收多少才滿意。我英華立國二十多年,也是踩着人頭過來的!如今華夏要南北合一,要共入今世,又怎能免這一場血肉滌盪?”

他環視羣臣,言辭懇切:“上天有好生之德,而人有取死之道。我等君臣軍民,但求循天道,竭仁義,無愧於心!人事之外,皆屬天意,朕不願擔,也不敢擔,爾等也是如此。國中仁義之士但有鼓譟,讓他們來北方,讓他們以身出力,而不是空談道德!”

陳萬策並羣臣再拜道:“陛下仁心,上天可鑑!”

君臣再定志,北伐之勢,軍事看似阻滯,人心之潮卻超越軍事,向北方洶涌撲去。

風陵渡口,數百風塵僕僕的紅衣踏上山西地界,讓渡口船伕和兵站民夫驚詫的是,這羣紅衣上岸整隊後,套着紅袖套的黑衣監察一聲令下,紅衣們一個個脫了衣服,赤着上身,趴到栓馬樁上,任由皮鞭狠狠抽落在背。

各種調門的慘叫聲依次響起,讓周圍的人一頭霧水,正在過路的英華民人裡,有報紙快筆職業性地揪住監察打探,監察就答了一句:“他們違了軍令……”

快筆採訪時,還有民人憐心大起,紛紛送藥裹傷,隨口問詢着,直到一面營旗上了岸,真相才水落石出,那面裹着厚厚沙塵的營旗上,三個字份外醒目:“新會營”。

新會營本隨着嶽鍾琪的南路軍打到了喀什噶爾,北伐消息傳來時,全營官兵又是血書請願,又是集體呈情,希望能第一時間調回內地參與北伐。

總帥部與西域大都護府之間的文牘往來需要時間,行軍調度也自有章程,他們的請願被擱置了半月之久,依舊沒有着落。新會營官兵一閉眼,一咬牙,從嶽鍾琪那討來了回輪臺休整的手續,一面走,一面四下託關係鑽空子,湊到了吳崖身前呈情,終於獲准編入山西第三軍。

只是消息傳來,沒等到正式的行軍文書下到營中,新會營就自作主張從輪臺趕向內地,半個月風餐露宿,居然一口氣從輪臺跑到了風陵渡。也就是說,他們這一營上千人馬,脫離了指揮系統,整整失蹤了半個月之久。

這可是英華紅衣成軍後絕少出的大事故,其意義甚至不下於銀頂寺之敗,遠在浩罕的吳崖氣得磨牙,據說當時就下令將整營除籍,軍官和士官全部槍斃,原本的上司嶽鍾琪也惶恐不已,連夜寫好認罪書。

還是在西安坐鎮的劉興純攔了一手,說軍心不是歪了,而且新會營情況特殊。正是用兵之際,違反軍紀之事,先每人抽十軍鞭記着,等北伐之後再算總帳。

於是,就有了眼前這一幕,新會營在風陵渡向山西行軍監察報到,然後每人領受十軍鞭。

“南面的人,實誠得傻啊……”

渡口的當地船伕一邊嘀咕着一邊戳自己腦門,呵呵發笑的同時,心中又揣着一絲異樣的熱感,這些傻乎乎的兵爺到底是爲了什麼,上杆子地去送死呢?真如他們所說,求的是把他們這些人從大清治下救出來?如今他們這些人也入了南面的什麼大英,如果大英的兵爺都是這樣的,當這大英的老百姓,該有多幸福啊。

“何苦呢?現在大家都記不得百年前新會人作了什麼,只記得紅衣裡的新會營驍勇善戰……”

北上的民人什麼都有,商人、醫生、教書先生、民夫,對新會營官兵冒着這麼大忌諱,就爲參與北伐而份外不解。

“所有人都忘了,新會人也不能忘。新會還存着一段老城牆,日日還有人在城牆上讀四書,新會女兒香的歌謠還刻在城外的石碑上……”

新會營的官兵們雖背上血肉模糊,臉上也是重重倦色,可眼瞳卻是澄清無比。

“父輩從小就對我們說,新會人什麼時候能踏上北方的土地,能進北京城,能把大清的黃龍旗踩在腳下,什麼時候纔算是洗脫了先輩的恥辱。到那時,會在石碑上刻下我們的功績,讓後人永遠記得新會人曾經的恥,記得新會人已經雪恥。”

民人們靜靜地聽着,連報紙的快筆都忘了記錄,就沉浸在這股讓人心靈震顫的氣息中。

沉默許久,一個年輕讀書人開口道:“紅衣哥,不止是你們要雪恥……”

他指住自己胸膛,再看向衆人:“我們跟你們沒有什麼分別,百年前,祖輩失了天下,現在,我們都要雪恥。”

再一個民夫憨憨道:“這也不只是你們紅衣哥和秀才的事,還有咱們在出力!”

讀書人爽朗地笑道:“不止你們,還有他們……”

他又指向渡口的船伕,雖一身是汗,卻依舊賣力地搖槳劃擼,來回穿梭地載運着人貨。

新會營的官兵們笑了,民人們也笑了,看向北方的目光又多了一層期待,那不僅是紅衣的戰場,武人的戰場,更是人心的戰場。rq

第751章 新舊之間第599章 封海逼通商第565章 你們這是謀逆啊!第256章 千萬官兵齊卸甲,竟無一人是男兒第450章 開門,查水錶!第980章 天下砥定看新世第223章 醫者仁心第157章 秀才與神仙第555章 打劫!人人有份!第854章 清宮碎夢:膝爲盾,臉作劍第457章 再見鍾老爺第867章 大觀園之患第67章 以血鑄劍第894章 兩個人的戰爭第840章 獅虎黨爭:時光的壓迫第279章 蕭勝的忠義第848章 西京諜影:唐皇之憂第六百一十 巴掌陛下這國咱們也有份子第828章 三代之治第68章 命運的鍛打第803章 南洲記:禍不單行第678章 昏君的末日第760章 江南事定第672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988章 賽里斯的真實野心第491章 南北非一國第896章 你逮住我了第902章 末路彷徨第847章 西京諜影:從此君王不早朝第260章 綿拳連連,勢在指掌間第920章 你們還沒有準備好第497章 盤金鈴……死了第413章 計劃之中第394章 天破風雲蕩,各追牛羊第966章 鞍山大戰 勝敗繫於臀第703章 長江大決戰:最後的瘋狂第358章 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第912章 西方大吉第309章 私心之外是深深算計第734章 春滿江南第898章 天道普世第717章 等待太久的終結第354章 咱們一起談談人生吧第268章 不必死的死了,該死的就是不死第647章 八面出擊!第773章 朝鮮風雲:血雨腥風又一村第584章 呂四娘趕上這趟亂子第247章 開門大吉第784章 真正的敵人第864章 三階段與七武器:久待的相會第137章 我做到了,別忘了我第13章 鳥槍把總算個鳥第599章 封海逼通商第997章 獅虎之爭,血肉何處第438章 皇英君憲第525章 賽里斯之套第615章 江南路,時勢不由人第442章 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傾城第154章 事業和人生的大躍進第350章 曲線救……,不,曲線建國第852章 清宮碎夢:從太妃到太后第876章 是誰幹的第643章 英薩變亂第504章 南洋迷局的迷亂開端第539章 胡漢山偷港記第922章 貓鼠與孤蝶第35章 各有各的算盤第955章 清滿兩分,紫禁難留鼎第70章 我要軍隊!第406章 戰長沙,就是嚇你的,怎樣!?第757章 法變之醒第510章 磨刀待砍柴第912章 西方大吉第789章 韃靼人的決戰第384章 萬壽節算命終第503章 摟草打兔子的天職論第964章 爲何而戰,華夷再新辯第743章 天許之權第501章 咱們到此爲止第683章 長江大決戰:洞庭魅影第155章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第708章 行宮驚變第48章 血火三重奏第736章 再沒好日子了第579章 英華的咬文嚼字第966章 鞍山大戰 勝敗繫於臀第680章 檢閱與回憶第386章 人心交錯,歷史輪迴第六百四十八章第187章 峰迴路轉,連升三級第994章 永無寧日的歷史第173章 一艘船的海軍第600章 帝國主義紙老虎與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257章 勝利的煩惱第21章 世間最繁是人心第746章 全新的開始第1006章 東洲與美國第565章 你們這是謀逆啊!第430章 歷史的遺產第599章 封海逼通商
第751章 新舊之間第599章 封海逼通商第565章 你們這是謀逆啊!第256章 千萬官兵齊卸甲,竟無一人是男兒第450章 開門,查水錶!第980章 天下砥定看新世第223章 醫者仁心第157章 秀才與神仙第555章 打劫!人人有份!第854章 清宮碎夢:膝爲盾,臉作劍第457章 再見鍾老爺第867章 大觀園之患第67章 以血鑄劍第894章 兩個人的戰爭第840章 獅虎黨爭:時光的壓迫第279章 蕭勝的忠義第848章 西京諜影:唐皇之憂第六百一十 巴掌陛下這國咱們也有份子第828章 三代之治第68章 命運的鍛打第803章 南洲記:禍不單行第678章 昏君的末日第760章 江南事定第672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988章 賽里斯的真實野心第491章 南北非一國第896章 你逮住我了第902章 末路彷徨第847章 西京諜影:從此君王不早朝第260章 綿拳連連,勢在指掌間第920章 你們還沒有準備好第497章 盤金鈴……死了第413章 計劃之中第394章 天破風雲蕩,各追牛羊第966章 鞍山大戰 勝敗繫於臀第703章 長江大決戰:最後的瘋狂第358章 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第912章 西方大吉第309章 私心之外是深深算計第734章 春滿江南第898章 天道普世第717章 等待太久的終結第354章 咱們一起談談人生吧第268章 不必死的死了,該死的就是不死第647章 八面出擊!第773章 朝鮮風雲:血雨腥風又一村第584章 呂四娘趕上這趟亂子第247章 開門大吉第784章 真正的敵人第864章 三階段與七武器:久待的相會第137章 我做到了,別忘了我第13章 鳥槍把總算個鳥第599章 封海逼通商第997章 獅虎之爭,血肉何處第438章 皇英君憲第525章 賽里斯之套第615章 江南路,時勢不由人第442章 北方有佳人,一笑能傾城第154章 事業和人生的大躍進第350章 曲線救……,不,曲線建國第852章 清宮碎夢:從太妃到太后第876章 是誰幹的第643章 英薩變亂第504章 南洋迷局的迷亂開端第539章 胡漢山偷港記第922章 貓鼠與孤蝶第35章 各有各的算盤第955章 清滿兩分,紫禁難留鼎第70章 我要軍隊!第406章 戰長沙,就是嚇你的,怎樣!?第757章 法變之醒第510章 磨刀待砍柴第912章 西方大吉第789章 韃靼人的決戰第384章 萬壽節算命終第503章 摟草打兔子的天職論第964章 爲何而戰,華夷再新辯第743章 天許之權第501章 咱們到此爲止第683章 長江大決戰:洞庭魅影第155章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第708章 行宮驚變第48章 血火三重奏第736章 再沒好日子了第579章 英華的咬文嚼字第966章 鞍山大戰 勝敗繫於臀第680章 檢閱與回憶第386章 人心交錯,歷史輪迴第六百四十八章第187章 峰迴路轉,連升三級第994章 永無寧日的歷史第173章 一艘船的海軍第600章 帝國主義紙老虎與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257章 勝利的煩惱第21章 世間最繁是人心第746章 全新的開始第1006章 東洲與美國第565章 你們這是謀逆啊!第430章 歷史的遺產第599章 封海逼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