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7章 有破有立

陸康大喜。看孫策這架勢,可不像是要接納浮屠道的意思。本來嘛,孫策有吞併天下之志,怎麼可能接受無君無父,蠱惑百姓出家修行的浮屠道。若是浮屠道大行天下,人人皆出家修行,只認佛陀,置人間帝王於何地?

嚴浮調眉頭緊蹙。他收到吳夫人的通知,說孫策要見他,請他爲孫堅祈福,可孫策這態度一點也不像是要祈福,倒像是要興師問罪。

“請大王指教。”

“指教不敢當。”孫策緩了口氣。“我軍旅倥傯,無暇就學,對浮屠道更是知之甚少。不過有些基本事實,我還是清楚的。”他打量着嚴浮調,來回踱了兩步。“你讀過多少部浮屠經?”

“精讀的有十來部,泛泛的百十部。”嚴浮調明白了孫策的意思,拱手道:“浮調所學的確淺顯,不及浮屠道精深道義之萬一。不過就是這萬一已經令浮調受益匪淺,故而斗膽,敢請大王准許,傳道於大吳,令天下人皆能明慧開悟,共享太平。”

“信浮屠道,就能享太平?”

“自然。”

“天竺人信了幾百年的浮屠道,如今依然是小國林立,互相攻殺,更有外敵接踵而來,紛紛不休,哪兒來的太平?”

嚴浮調語塞,驚訝地看着孫策。“大王此言,從何說起?天竺雖然小國林立,卻和平共處,相安無事,談何攻殺?至於外敵,更是傳言,還請大王不要輕信。”

孫策笑了,指指嚴浮調。“我說你只知皮毛,你還不信。你關於天竺的這些事都是從那些安息人告訴你的吧,你自己瞭解過嗎?別的不說,就說安息國吧,他們信浮屠道甚是虔誠,連王子都可以出家修行,可安息國如今是什麼局面,你可知道?安息高等人都是逃難來的。”

嚴浮調大驚失色,面色變了幾變,卻沒敢反駁。天竺國究竟是什麼情況,他不清楚,但安息高等人是逃難而來,他是心知肚明。如果情況真如孫策所說,信浮屠有亡國之禍,在中原傳播浮屠道就不太可能了。

陸康喜不自勝,忍不住問道:“還有這樣的事?”

孫策輕笑一聲:“祭酒,吳縣如今已是胡商必經之地,你讀書閒暇之際,不妨去胡市走一走,喝上兩杯酒,聽胡人說說這海外的故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會有啓發的。”

“對對,大王說得有理。”

“還有,蔡大家研習天竺文字有成,收集了不少天竺的史事,正在編一部天竺簡史,其中就有浮屠道的來龍去脈,雖然簡略,卻有脈絡可循。印行之後,祭酒一定要讀讀。”

“好好。”陸康連聲答應,心情大好。

嚴浮調呆若木雞,汗如雨下。孫策對天竺的瞭解比他還多,還安排了蔡琰這樣的大家專門研究天竺,這讓他的自信瞬間崩潰,不敢輕易開口。

“你好學向道,有所心得,不願藏私,願普惠天下,這份用心是好的。只是學問還不夠,倉促傳道,難道有魯魚亥豕之誤。若將這訛誤之學傳佈天下,不僅誤己,亦將誤國。”孫策緩了語氣。“我想,這絕非你所想見,對吧?”

嚴浮調猛然驚醒。他擡起手臂,用袖子拭去額頭的冷汗,連聲說道:“對,對,大王明鑑,浮調絕無亂天下之心。只是……大王,這天竺真的……”

“不信?”

嚴浮調擠出幾分勉強的笑容,顯然不願相信,只是不好當面說孫策胡扯。

“這樣吧,眼見爲實,你去一趟天竺,遊歷數年,不就什麼都知道了?再帶一艘大船去,將那些你見都沒見過的浮屠經一併帶回來,好好研究,等真正搞明白了佛陀所言經義,你再傳道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可……可以嗎?”

“當然可以。”孫策擡手輕拍嚴浮調的肩膀,語重心長的說道:“佛陀是與老子、孔子比肩的賢者,他的學問博大精深,可不是你以爲的這麼簡單。你纔讀了幾部浮屠經就急於傳道,和一個剛讀了《論語》《孝經》就想登堂開講有什麼區別?”

嚴浮調尷尬不已,又不肯甘心。“聽大王之意,莫非對浮屠道義亦有了解?”

孫策哈哈一笑。“不敢說了解多少,只是有所感悟罷了。”

“那能否請大王指教……”

孫策搖搖頭,神秘一笑。“你境界不夠,說了也白說。”不等嚴浮調說話,他又舉起手,在嚴浮調面前翻了兩下,說道:“大道本一,觀者不同,浮屠、道門,不過是不同的說法。浮屠經千萬卷,不過一個空字。道德經五千言,也不過一個無字。只不過這裡面又有細微區別,不足爲俗人道。”

陸康有些不高興了。“大王,浮屠與道門相通,那儒門呢?”

“易學是儒門學問,還是道門學問?”

陸康不屑一顧。“當然是儒門學問,道門不過附會而已,哪裡懂得易之真義。”

“不然。”孫策搖搖頭,想了想,轉身一指不遠處的一座小山峰,一道清泉正順着山坡流淌,嘩嘩有聲。“譬如這水,在峰頂匯聚成泉,一方面受日光蒸騰而爲汽,爲云爲霞,另一方面順流而下,滋潤草木,看似截然不同,其實都來自於那一窪清泉。異與同,不在於水,而在於人,在於人能看到哪一步,想到哪一步。若是見雲是雲,見水是水,那就是異。若見雲不是雲,見水不是水,那就是同。”

陸康撫着鬍鬚,思索片刻。“臣雖不完全贊同大王之說,但也不得不承認大王說得有些道理。僅境界而論,已非臣所能及。”

嚴浮調雖沒說話,卻也下意識的點頭贊同。他想了好一會兒,又問道:“浮調承認學問不精,境界不高,不如大王遠甚。但自覺問道之心尚誠,日夜警省,不敢疏忽,大王爲何責浮調以欺師滅祖之罪?”

孫策收起笑容,斜睨了嚴浮調一眼,看得嚴浮調心裡咯噔一下,有種不祥的預感。

“你當真不知?”

“浮調……不知。”

“那我問你,佛陀本是王子,爲何出家苦行?”

“爲悟道。”

“苦行是不是悟道必須?”

嚴浮調遲疑不答。他已經明白了孫策的意思。在傳道和與人辯論的過程中,已經有很多人提及過這個問題。信了浮屠教,是不是一定要出家,是不是一定要苦行?佛陀以王子之尊出家,拋妻棄子,託鉢行乞,是不是必須如此?這個問題不僅讓很多對浮屠道經義感興趣的人望而卻步,也讓很多持反對意見的人有了攻訐浮屠道的藉口,陸康便是其中之一,剛剛就曾指責浮屠道無君無父,不合人倫。

對潛在信衆的疑惑,這個比較好解答,不出家也可修習浮屠道,即所謂居士。居士這個詞本是指處士,近似於隱士或者逸士,如今被浮屠道借用過來,指在家修習浮屠道的人。對那些想修浮屠道,求解脫,卻又不能出家的人來說,做居士同樣是一種選擇。

至於無君無父,不合人倫,嚴浮調根本不屑一顧。浮屠道勸人向善,求的是大福報,是來生的解脫,不僅對自己有益,對君父同樣有益,更甚於孝子忠臣。

但他不敢用同樣的理由來反駁孫策。孫策剛剛表現出了對浮屠道的瞭解,已經遠在他之上,說服他可比說服陸康等人難多了。如果一言不合,在吳國傳道的事就泡湯了。

“是不是不太好回答?”孫策來回踱了兩步。

嚴浮調老老實實的承認。“大王境界高明,浮調的確有所顧忌。個人榮辱事小,傳道事大。”

“既然如此,不如我替你答了吧。苦行未必能悟道,但不苦行怕是悟不了道。何也?浮屠經義在空,在斷舍離,放棄身外之物,甚至放棄肉身,直指本原。苦行是爲了放棄那些不必要的牽掛,如果連身外之物都放不下,你還悟什麼空?”

孫策在嚴浮調面前站定,又道:“你身邊的弟子,是不是已經有人沉湎於錦衣玉食、聲色犬馬,置道心於腦後了?以佛陀之大智慧,都要終生苦行,你們何德何能,覺得自己毋須苦行就能解脫,得大福報?”

嚴浮調窘迫不已,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何止是他身邊的人,他本人也不例外。對他來說,浮屠道首先是一種學問,他喜歡這種學問,並希望更多的人瞭解他,卻沒有苦行求道的意思。

“你說,這是不是欺師滅祖?”

“這個……大王,我等凡夫俗子,豈能與佛陀相提並論,此生解脫,怕是無望,只能……”

“既然智慧不如佛陀,就更當勇猛精進,不能片刻放鬆。”孫策揮揮手。“你想傳道,我不反對。有人願意信奉浮屠道,我也不反對。求學問道,這都是你們的自由。但欺世盜名不行。你如果只是想研究浮屠道經義,做個居士,即日起可以譯經講學,但不得誘人奉道。如果你想奉浮屠道,那就請你按照佛陀故事,託鉢行乞。你不能讓人捨棄身外之物,自己卻大肆聚斂,這不是傳道,這是詐騙對不對?”

嚴浮調大驚失色。“大王,這……”

“我說得不對?”

嚴浮調張着嘴,瞪着眼,一時不知該從何說起。他知道說服孫策會很難,卻沒想到孫策不反對他傳道,卻要求他們按照佛陀的故事行道,只能託鉢行乞,做個苦行僧。

有幾個人能做到這些?

陸康看在眼裡,喜形於色。“大王這也是爲你們好。身心不二,方能行道,飽食終日,醉生夢死,如何行道?”

嚴浮調氣苦,忍不住反駁道:“陸祭酒,你們儒門能依聖人故事嗎?”

“能。”陸康不假思索,理直氣壯。“我們儒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則天下,言行不一的僞君子爲萬人唾棄。邦有道則谷,邦無道則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面對侃侃而談的陸康,嚴浮調第一次無言以對。這可真是要了命,這個問題不解決,不用孫策禁止浮屠道,連他自己都不會修習浮屠道,最多當個學問研究研究而已,行道就免了。

誰願意安穩日子不過,託鉢沿街行乞啊。

孫策等了一會兒,又問了一句。“爲人祈福求平安,是浮屠道的固有經義嗎?如果我記得不錯,佛陀是反對神通的。”

嚴浮調面紅耳赤,欲言又止。

孫策心中明鏡也似。佛教理論精深,邏輯嚴密,但佛教——至少這時候的佛教——還是以思辨爲主,並不包括祈福這樣的法術。這些都來自於道門,而且是來自道門裡的原始巫術——道門本來就起源於民間,治病祈福、禳災祛魅都是他們的看家本領。佛教的思辨只能吸引知識分子,對普通百姓沒什麼吸引力,後來爲了擴大信衆基礎這才從道門那裡學來了這些法術,比如超渡亡魂之類,最終青出於藍勝於藍,生意做得比道門還好。

嚴浮調只是開了個頭,效果不錯,一度還自以爲得計,現在卻被孫策抓住了把柄,連反駁的機會都有。如果說沒有像佛陀一樣苦行只是做得不夠,那從道門那裡偷學祈福法術就是做得太過了,欺師滅祖這個罪名想賴都賴不掉。

“浮調學術不精,口辯不給,不能應對,還請大王稍微寬限些時日,容浮調請同門前來爲大王解說。”

見嚴浮調想口遁,孫策也不挽留。“我隨時恭候,不過你涉嫌欺詐,在搞清楚真相之前,你接受諸家的財物要予以押扣。”

“我……”嚴浮調剛準備辯解,一看孫策臉色不對,想起自己答應吳夫人要爲孫堅祈福求平安的事,又生生把話嚥了回去。他懊喪不已,早知是這個結果,他又何必費盡心機的來見孫策?這不是自找沒趣麼。孫策雖然沒有禁止他傳道,卻比禁止更嚴重。

沒有了那些財物,以後的生活可怎麼辦?

嚴浮調失魂落魄,怏怏的走了。陸康心情大好,忍不住放聲大笑。他笑了一陣,夜猶未盡。“大王,你真覺得這浮屠教義有可取之處?何不索性禁了,免留後患?”

“堵不如疏。”孫策搖頭道:“信浮屠教的非富即貴,連我阿母都喜歡聽這嚴浮調講經,簡單的禁止不知會惹出多少麻煩。大戰在即,我不希望江東生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讓嚴浮調知難而退,或是出海求法,是眼下最穩妥的辦法。”

“大王要出戰?”陸康收起了笑容,眼中閃過一絲憂色。

孫策點了點頭。“陸公,你是江東耆賢,德高望重,又久經仕宦,經驗豐富。你說說看,眼下該如何平衡不同派系之間的關係?”

陸康沒有立刻回答。陸遜省親,他和陸遜深談過幾次,知道陸遜有功不賞,反而受罰,就是受派系之爭所累。孫策的發展太快,麾下文武又過於年輕,缺少年長穩重之輩,重臣中年紀最大的張紘還沒到五十歲,以前甚至沒有過主管郡縣事務的經驗,這樣一個人擔任首相實際上是有些吃力的。

張紘能做成這樣,已經超出陸康的預料。至於虞翻、郭嘉等人,包括孫策本人在內,聰明是毋庸置疑的,經驗卻普遍欠缺。在這種時候,向老臣請教實在是最正常不過的事。

當然,孫策親自趕回吳縣,不會只向他一個人請教,楊彪、黃琬等人都會受到他的垂詢,首先來吳郡郡學,向他請教,也是表示對他個人的尊重,對吳郡世家的尊重,自然也是希望得到他和吳郡世家的支持。

甚至可以說,當着他的面駁斥嚴浮調也是其中一環。這說明孫策是清醒的,知道只有儒學能夠治國。

“大王,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派系紛爭,說到底爭的還是私利。利不可無,無利不能存身。義亦不可或缺,不義則人自爲利,一盤散沙,國將不國。”

孫策微微頜首。他現在的感觸是越來越深,如果沒有一個共同願景,一個團體都很難壯大,更別說一個國家,一個文明瞭。爲了去除儒學的弊端,解放讀書人的思想,他公開否定天命,卻沒能建立一個代替天命的共同願意,在解放思想的同時,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亂。

還要不要放,放到什麼程度,這是他最近考慮得最多的問題之一。

“利有大利小利,公利私利,近利遠利,義亦如此。義利當相配,方能各得其所,否則難免顧此失彼。霸道之失,就在於重利輕義,王道之失,則在於重義輕利。大王欲行王道,分利於民,卻又利重義輕,近乎霸道,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依老臣之見,民之利不可奪,那就只能着眼於義,使民知義,知大義,義利重歸於平衡,則霸道之失可免,王道可久。”

“如何才能民知義?”

“自然是教化。”陸康笑道:“德教本是聖人遺訓,也是儒門所重,只不過以前失之迂闊,士人雖奉爲圭臬,汲汲以求,王者卻不以爲然,或者虛應故事。難得大王英明,或許有機會大行於世。”

孫策打量着陸康。陸康雖鬚髮花白,雙目卻炯炯有神,透着說不出的興奮,一點也不是垂暮之年的老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說的就是這樣的老人家啊。

第894章 少年陳武第188章 攻心(書友兢兢業業寂寞哥萬點打賞加更)第1843章 好消息第950章 我來了第1309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2000章 必承其重第1538章 合縱(鷹緣帝打賞加更)第144章 千軍破第1486章 弄巧成拙第498章 徐晃戰關羽第1221章 大疫第973章 攻城與攻心第581章 不戰而勝(碧空雁打賞加更)第049章 挑火第701章 圍城打援第369章 劉備的機會第1135章 當仁不讓第2311章 董亭之戰第689章 新人(love北斗楓打賞加更)第2154章 道不遠人第2390章 大獲全勝第462章 打臉第1719章 平穩過渡第2260章 一見傾心第360章 給你一個機會(書蟲小6打賞加更)第233章 懷疑人生(書友兢兢業業寂寞哥萬點加更)第430章 訣別第006章 最後一響第368章 挖牆角第921章 人比人得死第2284章 治國綱領第1622章 不爭之爭第1756章 私心第212章 賣瓜者言(加更之一)第636章 秀才遇到兵第1770章 戰顏良(烏鴉1131打賞加更)第849章 虞翻出馬第613章 枕頭風第2279章 周瑜回來了第460章 餿主意第392章 高手過招(醉愛哥基打賞加更)第1966章 堵不如疏第1166章 聞名不如見面第138章 未雨綢繆第1765章 劉備問計(求推薦票!)第2264章 意外收穫第1639章 說天意第1383章 勾心鬥角第739章 劉繇(真。龍之暴炎打賞加更)第389章 喪家狗的人生第102章 釜底抽薪第1658章 自作自受(俺們是AMD的粉絲打賞加更)第781章 所託非人第2204章 人多力量大第281章 王允第1489章 長袖善舞第730章 義俠第190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719章 平穩過渡第1460章 輕重第1615章 毒舌虞翻(南鬥崑崙打賞加更)第937章 各爲其主第2433章 曹操請降第099章 袁術的心病(求推薦,求收藏!)第2079章 混戰(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1573章 造化弄人第410章 選擇第2518章 裴潛與賈逵第392章 高手過招(醉愛哥基打賞加更)第357章 入魔之症第275章 激將第440章 大計(佐菲獸打賞加更)第474章 同病相憐第071章 欲速則不達第1914章 大王英明第316章 賈詡第1582章 立都計劃第196章 南陽豪強想翻盤(書友兢兢業業寂寞哥萬點打賞加更)第638章 同氣相投第1956章 幸與不幸(求推薦!)第2216章 野心(求保底月票!)第1217章 射聲技第1660章 秀外慧中小甄宓第1549章 庸人自擾第637章 分歧第2087章 生財有道第353章 攻與守(佐菲獸打賞加更)第910章 天生有才第1196章 一語成讖第029章 宗師風範第067章 蒯越的選擇第549章 爲你而來第498章 生擒劉關張(紫星璇玉打賞加更)第1415章 進退之間第168章 天道、人道與胡說八道第1234章 轉機第1057章 謀與斷第1017章 開戰第1808章 第一戰第560章 不敢拔刀的秦琪(隨野星痕打賞加更)
第894章 少年陳武第188章 攻心(書友兢兢業業寂寞哥萬點打賞加更)第1843章 好消息第950章 我來了第1309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2000章 必承其重第1538章 合縱(鷹緣帝打賞加更)第144章 千軍破第1486章 弄巧成拙第498章 徐晃戰關羽第1221章 大疫第973章 攻城與攻心第581章 不戰而勝(碧空雁打賞加更)第049章 挑火第701章 圍城打援第369章 劉備的機會第1135章 當仁不讓第2311章 董亭之戰第689章 新人(love北斗楓打賞加更)第2154章 道不遠人第2390章 大獲全勝第462章 打臉第1719章 平穩過渡第2260章 一見傾心第360章 給你一個機會(書蟲小6打賞加更)第233章 懷疑人生(書友兢兢業業寂寞哥萬點加更)第430章 訣別第006章 最後一響第368章 挖牆角第921章 人比人得死第2284章 治國綱領第1622章 不爭之爭第1756章 私心第212章 賣瓜者言(加更之一)第636章 秀才遇到兵第1770章 戰顏良(烏鴉1131打賞加更)第849章 虞翻出馬第613章 枕頭風第2279章 周瑜回來了第460章 餿主意第392章 高手過招(醉愛哥基打賞加更)第1966章 堵不如疏第1166章 聞名不如見面第138章 未雨綢繆第1765章 劉備問計(求推薦票!)第2264章 意外收穫第1639章 說天意第1383章 勾心鬥角第739章 劉繇(真。龍之暴炎打賞加更)第389章 喪家狗的人生第102章 釜底抽薪第1658章 自作自受(俺們是AMD的粉絲打賞加更)第781章 所託非人第2204章 人多力量大第281章 王允第1489章 長袖善舞第730章 義俠第190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719章 平穩過渡第1460章 輕重第1615章 毒舌虞翻(南鬥崑崙打賞加更)第937章 各爲其主第2433章 曹操請降第099章 袁術的心病(求推薦,求收藏!)第2079章 混戰(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1573章 造化弄人第410章 選擇第2518章 裴潛與賈逵第392章 高手過招(醉愛哥基打賞加更)第357章 入魔之症第275章 激將第440章 大計(佐菲獸打賞加更)第474章 同病相憐第071章 欲速則不達第1914章 大王英明第316章 賈詡第1582章 立都計劃第196章 南陽豪強想翻盤(書友兢兢業業寂寞哥萬點打賞加更)第638章 同氣相投第1956章 幸與不幸(求推薦!)第2216章 野心(求保底月票!)第1217章 射聲技第1660章 秀外慧中小甄宓第1549章 庸人自擾第637章 分歧第2087章 生財有道第353章 攻與守(佐菲獸打賞加更)第910章 天生有才第1196章 一語成讖第029章 宗師風範第067章 蒯越的選擇第549章 爲你而來第498章 生擒劉關張(紫星璇玉打賞加更)第1415章 進退之間第168章 天道、人道與胡說八道第1234章 轉機第1057章 謀與斷第1017章 開戰第1808章 第一戰第560章 不敢拔刀的秦琪(隨野星痕打賞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