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正在飲酒,突然便聽到屋外火拔歸仁的話,不由得輕蔑一笑,旋即便又將酒樽盛滿酒,猛地一口喝光。
火拔歸仁一進屋,就聞到了那濃郁的酒氣。
驚駭之下,火拔歸仁連忙奪走了哥舒翰手裡的酒樽,勸阻道,
“大人,太醫說您不能飲酒。”
“不能飲酒?如今天下大勢已去,死期已至也,今日死與明日死有何區別?!”
火拔歸仁聞言,眼裡閃過一絲別樣的光芒,不過也是轉瞬即逝罷了。
“大人,不可如此說!陛下已然決定親征,屆時天下之士定然從之,敵寇安能不敗?!何況,長安也並非無兵可守,尚有一戰之力!”
哥舒翰一聽,立馬呵呵一笑,邊搖頭邊艱難起身。
火拔歸仁立馬扶着哥舒翰起身,攙扶着他向屋外走去。
哥舒翰於天寶十四載二月洗澡時中風昏迷,其後就在京養傷,不過由於哥舒翰之前喜愛飲酒且縱情聲色不加節制許久,這身體是越來越虛弱了。
哥舒翰一直走到府門,指着府外面露惶恐的行人和正舉家逃離的達官顯貴們說道,
“長安已然無心再戰,何來可戰之兵?”
“那陛下……”
哥舒翰扭頭,眼神隱晦,悄聲說道,
“不可信。”
火拔歸仁嘴巴瞬間張大,支支吾吾了半天,最終所有的震驚化爲了一聲嘆氣。
“扶我回去吧。你也早些準備吧,是去是留,由你決斷。”
……
在大朝會之後,李隆基又來到勤政樓頒佈制書,言明自己要親征。
長安文武百姓聞此,皆不信,只當是皇帝在鼓舞士氣。
“陳玄禮!”
“臣在!”
“將禁軍遷到大明宮內來,多加賞賜錢財,再從馬廄裡選出些好馬……”
“臣明白。”
陳玄禮說罷,轉身離去。
作爲李隆基的心腹,陳玄禮當然知道這位皇帝如今在想什麼。
一時間陳玄禮又有些感慨,當年發動“唐隆政變”的那位皇帝,如今怎麼就變成了這樣?!
就在陳玄禮剛剛走出大殿時,楊國忠急匆匆地來了。
看着楊國忠,陳玄禮眸中兇光一閃。
如果不是他楊國忠,不是楊玉環,不是他楊氏,大唐怎會變成今日這樣?!
楊國忠看都沒看陳玄禮,直接進殿跪到李隆基面前。
剛纔他已經返回楊府吩咐好了一切,順便通知了一些李隆基交代的皇親國戚。現在,他是來向李隆基表忠心的。
“陛下……陛下!!”
看着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楊國忠,李隆基眉頭微蹙,不過還是將他扶起,詢問道,
“事情可有泄露?”
“陛下放心,陛下放心,無人知曉,臣都是親自去通知的,絕無外人知曉!”
“嗯……”
李隆基輕輕迴應了一聲,戀戀不捨地看着那御階上的龍椅。
楊國忠見此,連忙對着李隆基一拜,擲地有聲地說道,
“陛下,只要陛下安康,天下志士皆會爲陛下而戰!如今暫離長安,用不了多久,陛下就會重新返回!”
李隆基應了一聲,旋即便也去做準備了。
就在羣臣百官與皇帝各懷心思之時,李世民派的斥候也抵達了長安。
“來者何人!”
城樓上的唐軍見一匹快馬朝着城牆靠近,立馬緊張起來。
莫不是……燕軍來了?!
“我乃宣威將軍與明威將軍麾下!速速開門,二位將軍正率領三萬大軍朝着長安而來,以圖拱衛京師!”
城樓將士一聽,先是一愣,旋即驚喜地互相對視。
大唐還有援軍?!
“速速開門!”
守城將領連忙下令打開城門,而斥候則飛速朝着皇宮而去。
一個時辰後,李隆基和楊國忠等人在紫宸殿內商議。
“既然我朝尚有三萬援軍,據守長安不成問題!
隨後再令各方勤王之軍朝着長安而來,屆時叛軍必敗!”
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廣平王李豫。
他從李亨那得知了李隆基的出逃計劃,大爲震驚,堅決反對。
李隆基偷偷摸摸跑了,之前還昭告長安要親征,這不是令李唐皇室的威嚴再降嗎?!
現在,還嫌李唐皇室不夠丟臉?
再者,如此跑了,長安怎麼辦?拱手讓人?!
楊國忠一聽李豫發言,表情微變,立馬出列跪下說道,
“陛下,高仙芝封常清新敗,這三萬潰軍焉能有一戰之力?還請陛下以天下爲重,莫要衝動!”
“楊國忠!你聾了嗎?!
那哪是潰軍,你沒聽斥候來報?那三萬人從靈寶一路廝殺,敗崔幹佑、破潼關,這等精銳怎會無心、無力再戰?!
你楊國忠簡直是——”
李亨見李豫上頭,即將破口大罵,連忙扯了扯他的衣角。
李豫見父親如此,也明白剛剛說錯了話。
不過李豫不是李亨,給楊國忠臉色他還是敢的。
李豫死死盯着楊國忠,眼裡的憤怒絲毫不掩飾!
陳玄禮也出列了,沉重的鎧甲發出金屬碰撞的聲音,在大殿迴響。
“陛下……臣以爲楊相所言有理。”
說着,陳玄禮向着李豫與李亨投去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李亨與李豫由於站的近,連忙就收到了這一信號。
李隆基在高座上,見楊國忠與陳玄禮都建議出逃,便也不顧李豫的話,下令計劃照常。
翌日清晨,長安也得知了大唐有三萬大軍破潼關,正朝長安而來,百姓瞬間便鎮定了不少。
不少準備逃離的富商官員也紛紛止步。
畢竟他們可是聽說了,這三萬唐軍可是一路殺過來的,戰力驚人!
這日傍晚,不少皇子公主以及楊氏親屬均悄悄進宮。
“阿耶,我們不能逃!皇帝太子都逃了,成何體統?!”
李豫對着李亨說道,頓了頓,又接着說道,
“榮王尚且拖着病體與敵作戰,以致如今下落不明!我們又怎能逃?”
李亨沒有多說,只是說了句,
“我自有計劃。”
李豫還想多說,被李亨示意不要再說了。
李豫咬牙,只得在宦官的護送下向着延秋門趕去。
當太子府的人趕到延秋門時,李隆基已經帶着楊玉環和一衆楊氏之人還有不少宦官出發了。
李亨叫來一名太子府的人,對着他說道,
“記住,宣威將軍與明威將軍到來之時,記得將本宮的話轉達給他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