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肖凌讓林秋然安排的僞敵襲,是真的敵襲!
三艘巨大的維斯特級戰艦剛剛從曲速跳躍中現身,赫然就鑽進了敵人的包圍圈!
按道理說,這種跨越數個光年的超遠距傳送是有些隨機性的,力量些微的不同,能量稍稍的差異,甚至是引力招致的空間扭曲,就可能在天文尺度上產生較大的差距。
所以傳送者也並不知道具體傳送的位置會在哪裡,通常只是根據傳送消耗的能量以及出傳送的總質量,大體計算出一個幾十甚至幾百天文單位的誤差區。
=?目的地就在這個區域內,會盡量的避開流星、彗星、行星衛星系統,讓單位安全送達。具體位置不確定。
但是偏偏,這自己都不曉得位置的傳送正好出現在了敵人的攻擊範圍內,直接就被鎖定集火。
最直接的速度最快的當然是粒子束武器,不管是純能量的激光束,還是附帶着動能穿透的粒子束,如同一道道的光劍從各種不同角度切上了戰艦的外殼。
戰艦的艦長和機師們毫不猶豫激活了能量干預,於是肉眼可見,戰艦的外殼在一道道離子束的集火下開始升溫,從原本黑漆漆的外表變成了暗紅色,每一道離子束切割處,都呈現出宛如水流衝擊般的融化狀態,但是粘稠彷彿蜂蜜岩漿一般,但切割的光束稍稍偏移,便自行恢復了原狀。
可惜,能量干預層並不是遍佈戰艦全身的,就好像人穿防彈衣只爲保護心腹要害。包裹在其他地方影響行動力,戰艦也是一樣。
只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外殼是被包裹的。剩下的靠別的措施。
看起來百分之七八十很多了,真到了這個時候就會發現那根本不夠。
隨着能量束的切割連帶掃描。很快的那些裸露的點就被測試出來了。因爲明顯能夠看到,這些地方承受能量束方式以及升溫速度是不一樣的。
從這一點倒是能看出來,三艘援軍戰艦不是被臥底出賣了資料,純粹就是撞上了。假如是臥底出賣,敵人肯定能夠掌握到戰艦的塗層方式,直接找到裸露的部分而不是能量切割的同時進行分析。
當然了,也不排除敵人爲了不暴露內線而刻意如此的可能。
隨着掃描,艦體外裝甲結構很快被解析的七七八八,所以。“嗖嗖嗖……”——是配音,太空中聽不到聲音。從四面八方,彷彿過年的煙火一樣,有各種各樣的導彈、炮彈、傳統動能武器撲面而來。
相比離子束武器的速度,傳統動能武器在很多方面還是有優勢的,難以替代。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技術總是需要不斷更新換代的。能量干預層看着很美好,防禦力也挺高,還能夠將敵人的衝擊轉化爲自身的能量。可事實上呢?人家上來不用傳統的動能衝擊,而以能量武器一邊打一邊掃描,等弄清楚了艦體結構與弱點,直接動能武器衝擊要害。極大的減少了浪費,避開了能量干預層的弱點。
與此同時,某些能量武器所瞄準的非能量干預的地方由於高溫過熱。終於超過了承受極限。“轟隆!轟隆!”爆炸,火光。整個艦體都感受到了震動。
不過,三艘戰艦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噠噠噠”,同樣是配音,從艦體的上下左右各處,一排排的機炮探出艦體,射出了密密麻麻流星雨般的火光。
在漆黑的夜晚射擊的時候,通常會在子彈中加進曳光彈,就是出膛之後彈頭內會進行化學反應發出光線用來輔助射擊者對彈道進行修正定位,一般是根據射速,三發一個曳光,或者五發一個曳光,也不能每發都是曳光,因爲同時會幫助敵人確定射擊者的位置。
在這樣的宇宙虛空裡,完全漆黑的背景下,確實也需要用類似的方式來修正彈道確認射擊方向,但是眼前這並非曳光彈。
要確認射擊方向有很多辦法,除了添加曳光彈,也有采用紅外瞄準器的,一道光打在目標的身上,只有佩戴夜視儀的能夠看的清楚……當然了,這都是地球上的科技等級很低的地方所採用的手段。不過既然地球上都能用,這在宇宙深空裡,星球大戰級別的戰爭肯定也開發出了類似的技巧。
眼前的只是熔融的合金液罷了,在高溫失重的狀態下會由於表面張力形成完全的球形,然後被投入超強磁場,在磁場的作用下一團團的被射入虛空,在接近絕對零度的宇宙虛空中飛快的冷卻凝固定型,成爲電磁炮彈。
這種液體固體之間的轉換很有些玄妙,通常會導致物體的內部應力全部儲存起來,一旦一點受到破損,瞬間釋放,就彷彿玻璃一樣脆弱易碎。但是這種合金液剛好相反,或者說,是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加強了內部應力,一旦射中目標,瞬間就會爆炸,發出極強的衝擊。同時碎裂的彈片會飛向四面八方,對四周圍的物體造成濺射傷害。
對於戰艦這種超級大的目標效果自然一般,但是針對四面八方撲來的小型太空戰機或者是機甲,則有着異乎尋常的特效!
小型作戰單位終究沒有大型作戰單位那樣的護甲,就好像個人身上的防彈衣不可能去跟航空母艦的甲板相比。
不僅如此,這種子彈還有另外一種異乎尋常的特效,那就是……不怕能量束武器!
就在四面八方的彈雨攢射的同時,從戰艦上,一個喇叭筒也似的裝置前方,一道錐形的波動猛然噴出,籠罩了大約二三十度的範圍區域。剎那之間,該波動籠罩之處,不管是飛來的戰甲還是戰機還是子彈炮彈,頃刻間被摧毀殆盡。爆出了一團一團的火光。
戰艦就是戰艦,附帶的戰略級武器五花八門。但都不是小小的單兵作戰單位能夠抗衡的。
這門主炮就好像一樣,射程不遠。但是對進入射程範圍的作戰單位擁有極強的破壞力,重點是,面積夠大!只是剎那間,好大一片區域就被清空了!
只是,唯有遠方戰艦射來的機炮子彈安然無恙的穿越了這一波毀滅性的衝擊,而代價只是……從之前已經凝結的固態重新變回了液態而已,“啪!啪!啪!”一團團的打在了喇叭筒主炮上。
然後,火花亂冒,電流躥涌。這種子彈假如不是在虛空中自由冷卻。而受到了其他過程干擾的話,再度冷卻的過程就會改變,內部應力會以其他一些古怪的形式釋放出來。強電磁效應就是其中一種。
一團一團合金液彷彿一樣糊在喇叭主炮上,不斷的釋放電流。接下來喇叭主炮雖然繼續放了兩炮,摧毀了不少目標,但是明顯可以看出來,其威力有所減弱,顯然是收到了紊亂電流的影響。
太空大戰就是這麼的複雜!
當然,是針對剛剛加入的人來說的。對於本地土著。各種各樣的手段雖多,擋招拆招的法子還是有的。
比如說那被糊屎的喇叭主炮,很快的表層開始升溫,微微發紅。以此減緩這些合金彈頭的凝固速度,破壞它們的電磁釋放效率……
不過這種減緩也沒持續幾十秒鐘的,很快從側向飛來一個超大的飛彈。經過了不知道幾十上百發的機炮的射擊,竟然破破爛爛的硬是hold住沒有被引爆。直到一頭撞上喇叭主炮。
好吧,還是沒有爆。這原來是顆臭蛋。
但是飛彈巨大的體積。還有噴射加速帶來的動能也不可小覷,“轟隆”一聲,當然還是配音,深深扎進了喇叭筒主炮中,生生在喇叭筒的一個側面撞出了好大一個洞。
整個喇叭筒都被帶歪,於是下一波的霰彈衝擊偏了至少十來度,側面清理出了不少,但是正面瞬間被密密麻麻的戰機、機甲突入了。而且被破洞之後,它所釋放的衝擊波威力也明顯大減,顯然喇叭筒的結構不是專門用來好看的,對於衝擊破的威力有相當大的強化作用,現在破了相了,效果立刻減弱了很多。
太空大戰,就是這麼的複雜!
而且這還僅僅是戰場一隅,圍繞着一門主炮一個陣地的爭奪而已。
遙遙相隔不知道幾萬公里之外,看起來只是如同星星般的一片光點,“嗖嗖嗖”的光束、飛彈、大炮此起彼伏的襲來。
不過,襲擊的目標並不僅僅是剛剛躍出虛空的三艦,還有相隔很遠的其他地方。
憑着普通肉眼已經根本無法分辨這些,只有戰艦或者機甲的探測儀面前能夠大致看出來,這是一片凌亂的戰場!
離戰場並不算太遙遠的地方,有一顆月牙般的星球。大小、明亮度和月亮都差不太多,月牙的形狀當然是因爲衆人觀察它的位置只能看到正對太陽的月牙反光。環繞着月牙,還有另外兩顆月牙,一顆拳頭大小,另外一顆還要更小一些。
通過這麼幾顆星球,戰艦瞬間得出的結論就多了!
“那是海角-h行星和海角-h衛一、海角-h衛二!”
“根據海角-h的天空跨度可以確認,我們現在離該星大約3.4光秒……”理論上3.4光秒是一百多萬公里,不過在這個世界只有六十萬公里不到,因爲這個世界的光速上限是不一樣的,比本時空流足足少了三分之一還多。
宇宙規則其他不同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事實上小夥伴們從進入遊戲到踏上戰艦這段時間,花費最多的就是學習了,學習兩個世界宇宙基礎層面的差異。
如此多的不同,以至於這個世界竟然是用十進制的,竟然也是用米、公里、秒、小時這樣的計量單位,看起來都有些很不合常理。
畢竟這是單獨一個瓶中世界,和分裂衆多無限交叉的下界寶器是沒有任何關聯的。
只有一個可能性,那就是這個世界的發展經過了天界多番干涉,以至於產生了很多本來不應該存在的共同點。
甚至於這個世界的科技之所以比下界寶器中的發達,也極有可能是因爲下界寶器中的科技發達了之後被天界有意的灌輸到了這個世界,然後因爲這個世界異於常人的時間流逝速度,下界中才發展了數百年的科技,被三百六十五倍的加速,才輕鬆從地球時代一路突破到了現在的星際時代。
當然了,這些都是沒什麼意義的推理,重點還是戰場!
根據海角-h星……這個並不是英文字母的h,而是希臘字母。α代表本星系的第一顆行星,β是第二顆,γ,δ……如此排列。所以海角-h並不是該星系的第八顆行星,而是第七顆。好吧,也沒什麼差別。
根據海角-h星的大小以及兩顆衛星此時此刻擺的姿勢,戰艦迅速確認了自己的準確位置,然後跟後方大本營傳送來的情報稍一對照,立刻明白了是個什麼狀況。
他們這次援兵傳送,直接傳送到了戰場。
這當然是個好消息,生力軍加入,可以直接展開作戰,連長途奔襲的時間還有需要消耗的能量都節省了。
不好的消息就是,雖然傳送進了戰場,但是位置有點尷尬,位置完全和本陣脫離,而是被傳送到了敵方艦隊的背後。所以能夠看到完全交叉的火力與膠着,而這邊也第一時間受到了壓制。
直接進了人家的地盤,能不被壓制嗎?
弄清楚這一切的時候,如火如荼的戰鬥已經展開了……
表面被各種能量柱攢射到發紅,內部能量得到了源源不斷的補充;但是那種發紅的亮度說明,能量干預裝甲已經瀕臨極限了,假如再這樣繼續下去,裝甲十有八|九就要崩潰了。
更不要說戰艦的主炮、次跑、三炮……各種炮都受到了敵人的集火干預,火光此起彼伏,損失報告不絕於耳。
“各作戰單位注意,馬上開始旋轉分離!準備脫離防護介入戰場!”戰艦內,宏亮的指令響徹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