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西夏國主

德順軍的情況比鎮戎軍又慘烈一些,李乾順到的城下時,麾下兵馬只折損了萬餘人,而且李乾順身邊有精銳的御圍內六班直和鐵鷂子。全文字無彈窗小說網

御圍內六班直全部是党項貴族子弟,最早的時候叫質子軍,因爲這些人都是党項貴族送到李元昊身邊做人質的。後來或許也覺得質子軍不好聽,就改名叫御圍內六班直。

全軍五千人,全部擅長騎射,平日是國主的近衛。雖然甚少參戰,但卻與鐵鷂子並稱西夏兩大精銳。鐵鷂子善於衝鋒陷陣,而御圍內六班直則可以奔襲後方、阻截援兵。

鐵鷂子是西夏的重騎兵,人馬皆披重甲,又用鉤鎖連在一起,即使戰死,屍體也會坐在馬上,繼續衝陣。

當然鐵鷂子不會用來攻城,也正是因爲西安州到德順軍的堡寨少,鐵鷂子才走這一路。

有石油威脅,李乾順攻打德順軍也只能用簡易的雲梯。不過李乾順堆得土山卻是比察哥高了許多,射箭壓制城頭的御圍內六班直

李乾順得知大梁太子領兵到了渭州後,便親自督陣,想要攻破德順軍,越過六盤山。但是每次攻上城頭,卻都會被西軍趕下來,雖然城牆上的西軍已經稀稀疏疏,但是大浪淘沙,剩下的無疑都是悍卒,所以人數雖少,卻能把西夏人一次次趕下城頭。

最遲明日就能攻下德順軍,雖然每一波人都會被打下來,但是城頭的西軍也是越來越少。雖然耗費了不少時間和兵力,但是李乾順覺得還是值得的。他這一路死傷了十萬多人,加上察哥部傷亡的,兩軍傷亡二十多萬,其中還有十幾萬漢人,但是卻拼光了種家軍。兩路還剩十幾萬兵馬,加上仁忠的二十萬兵馬。三十多萬兵馬足以殲滅沒有了種家軍的西軍了。

用二十多萬人換陝西六路,在李乾順看來很值得,他的成就超過開國國主李元昊,雖然李元昊打下的國土更多,但是境內多沙漠,遠遠不能和陝西六路相比。

雖然已近黃昏,但是李乾順並沒一絲鬆懈,仍然讓麾下的兵馬攻擊着德順軍,今日多消耗一些西軍,明日他就要盡遣精銳上陣。攻破德順軍。

攻城是消耗戰,雖然他也想早日打下德順軍,但是仍然沒有捨得讓麾下精銳去攻城,而是讓撞令郎和各部落的人馬消耗城內西軍。

看着攀城的士兵不斷掉下,李乾順也不由暗自嘆息。

若是有橫山羌,或許早就打下德順軍了。橫山羌驍勇善戰,又因爲在地勢險峻的橫山長大,善於攀爬。開國後便是西夏的主力步兵,但是這些年被童貫奪了橫山地區後。西夏也沒了這個重要的兵種。不然用御圍內六班直壓制城頭弓箭手,橫山羌攀爬,恐怕已經打下德順軍了。

不過很快橫山羌就又有了,仁忠一路招降了環慶路經略使。兵馬已經過了橫山,往涇原路而來,三路合圍的大勢已經形成。

或許不用三路合圍,察哥就能打敗大梁草寇了。

李乾順對自己這位兄弟卻是很有信心。當年遼國賜死樑太后,十七歲的他得以親政,但是國內的兵權仍舊由樑太后的心腹把持。他手中也沒有可用之人。只能派出更小的察哥去領兵。他給察哥的任務很艱難,既要架空樑太后的心腹奪回兵權,又要抵擋北宋的侵襲,保住西夏的國土。

察哥完成的很好,縱橫西北一百多年的青唐羌已經被滅了,但是西夏只少了橫山地區,而且西軍奪取橫山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威震西夏的劉法都死在了西夏。最重要的是西夏的兵權全部收到皇族手裡了,國內再沒有人可以掣肘他。

時機一到,西夏便可以拿回失去的一切。即使宋朝沒有突然滅亡,李乾順也相信察哥會奪回更多的土地。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從後方傳來,很快便到的跟前,飛身下馬,跪在地上。

看到察哥身邊的近衛一臉驚慌,李乾順也不由閃過一絲不祥的念頭。

近衛從三川寨一路快馬趕來,仍舊沒有擺脫恐懼,顫抖着道:“大事不好了,樑國太子是天神。”

若不是李乾順在場,後面的將領們都要笑出來了,他們殺人盈野,也沒見過一隻鬼,想讓他們相信神也很難。

李乾順卻是直接道:“晉王呢”

近衛想起那慘不忍睹的場面,涕淚交加的道:“晉王被天神炸得粉身碎骨了,鐵甲都成了幾塊。”

李乾順兩眼一黑,身子搖了搖才穩住,不甘心的道:“你親眼看見的”

“恩,有一塊血肉就掉到我前面,小的本想撿回來,但是前面的將士擠着我只能往後退。”

李乾順咬牙道:“樑國太子用的什麼武器”

近衛想了想,道:“拳頭大的鐵球,會突然爆開,聲音和霹靂一樣大,周圍的人非死即傷,鐵甲都沒有用。”

李乾順道:“你爲何沒有受傷”

“晉王看到大梁太子單騎在陣前,便也不讓我們跟着,出去和大梁太子交談,然後晉王回來的時候,樑國太子就向晉王扔了鐵球。”

說着近衛也記起自己的責任,忙道:“小的離晉王還有段距離,沒能保護好晉王,請國主恕罪。”

旁邊的樑國正獻王嵬名安惠道:“應該是漢人新發明的火器,宋人的火器偶爾也可以炸開鐵甲。”

嵬名安惠也是皇族之人,西夏皇族黨項姓便是嵬名,李姓還是其祖輩平定黃巢起義有功,被唐朝賜爲李姓。官居西夏樞密使,也是李乾順依賴的皇族宗親。

李乾順皺眉道:“如果他們的火器都可以炸開鐵甲,豈不是天下無敵了”

近衛看李乾順看向他,慌忙道:“我看到的鐵球全部炸了。”

嵬名安惠想了想道:“這種火器也需要點燃吧”

近衛想了想,確實看見大梁太子左手有個火摺子,點頭道:“是的。”

嵬名安惠道:“需要點燃,還只能扔,這樣的火器並不比弓箭強。只要兩軍接戰,這種火器也就無法使用了。只要將士們對這種火器沒了畏懼之心,兩軍交戰,我國兵馬打敗一夥草寇當易如反掌。”

李乾順聞言,恍然大悟道:“樞相這般說,還真沒什麼可怕。兩軍對陣到交戰,弓箭也不過射三輪,這種火器恐怕還扔不了兩個。不過怎麼才能讓將士們不怕呢,聲如霹靂的火器,聽起來還是挺嚇人的。”

嵬名安惠搖頭道:“如今也只能告訴將士們樑國有這種火器,對陣幾次,將士們見多了也就不怕了。不過這第一次只能讓御圍內六班直和鐵鷂子做前軍,否則前軍潰敗很可能引起全軍潰敗。”

李乾順皺眉道:“重甲都無法防禦火器,讓他們衝陣豈不是要白白折損一批人。”

一個番將道:“要不然我們捉一批漢人百姓來,讓他們衝陣。”

嵬名安惠搖頭道:“不可,我們想把這片土地變成我們的國土,就不能再把漢人當奴隸用,而且若是漢人也把火器當神雷的話,豈不是又要動搖軍心。老臣以爲還是以鐵鷂子做前軍爲好,只要他們一往無前,就能鼓舞士氣。兩軍一旦交戰,將士們就會發現樑國不過是一羣烏合之衆。”

李乾順想了想,終於下定決心,道:“好,那便讓鐵鷂子做前軍。衆人把樑國火器的事情吩咐下去,要讓將士們有心理準備。”

嵬名安惠突然看着近衛道:“戰馬會受驚嗎”

“離着十幾丈的戰馬都會受驚,爆炸聲比戰鼓聲大多了。”

李乾順點頭道:“讓鐵鷂子把人馬耳朵都塞住。”

李乾順是一個善於隱忍的人,也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雖然得了噩耗,還是耐心的看着大軍攻打德順軍。

一個番將自以爲領悟了李乾順的想法,跳出來道:“末將願率麾下兵馬強攻德順軍。”

李乾順搖頭道:“天色不早了,今天恐怕打不下德順軍了,連夜攻城的話傷亡太大,得不償失。城內西軍已經沒多少了,留下他們也翻不起什麼風浪了。現在我們的大敵是樑國兵馬,等擊潰了樑國兵馬,再回頭來取德順軍不遲。”

嵬名安惠看李乾順十分理智,也放下心來。察哥與國主雖然不是親兄弟,但卻勝似親兄弟,如果沒有察哥幫助,李乾順也很難從樑太后心腹手中拿回兵權,或許會和其父惠宗李秉常一樣憂鬱而死。

父子二人可說遭遇相同,都是被太后把持朝政,不過李秉常終身無法親征,抑鬱而死,年僅二十七歲。而李乾順卻得到了遼國幫助,他們頭上的樑太后是一對姑侄,大梁太后爲了保持家族對朝政的控制,把侄女嫁給了李秉常,也就是李乾順時期的小樑太后。姑侄二人控制西夏數十年。

等到天色暗下來,李乾順才下令收兵。

回的大營,嵬名安惠便往國主大帳而來,看到李乾順在那裡垂頭坐着,勸道:“國難當頭,還請國主振作。”

李乾順擡起頭來,道:“樞相覺得我們勝不了嗎”

嵬名安惠搖頭道:“臣也不知,五五之數吧,不過即使我們勝了,恐怕也很難佔據陝西六路。樑國有如此厲害的火器,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一統中原了。到時以中原之國力,加上火器之威,我們很難守住陝西六路。”

李乾順在帥案上狠狠砸了一拳,不甘道:“樞相說的是,只是無論如何,我也要給察哥報仇。”。。

第四百七十一章 神的名義第一百二十四章 二孃的伺候第三百二十一章 艮嶽去留第三百五十一章 照夜玉獅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操練李逵第一百八十二章 四王會盟第二百八十二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三十三章 任金奴第一百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三十七章 再添豪傑第三百一十七章 童貫新朝第一百九十二章 曾頭市奪馬第二十六章 雙槍董平第一百九十二章 曾頭市奪馬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捉關勝第四百五十六章 破前軍第三十九章 親兵選拔第二百七十九章 擒賊擒王第三百九十六章 耀武揚威第十五章 路遇時遷第三百二十四章 開個票號第一百七十五章 拼命三郎第三十五章 情挑三娘第四百八十六章 初試鋒芒第三百四十章 大梁祖訓第三百一十七章 童貫新朝第三百六十三章 東京民心第二百七十一章 老將坐鎮第一百八十四章 高衙內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貴傳奇第一百三十一章 宋江吐血第三百五十二章 遼人入侵第一百六十二章 霸王弓現第二百八十一章 藝術皇帝第五百二十三章 東征日本(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卷天書第一百八十三章 花花太歲第二百零二章 火燒吳用第二百零八章 慷慨盧俊義第六十三章 大婚(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仇人相見第四百五十八章 來使來降第三十七章 再添豪傑第二十二章 官兵捉拿第四百一十五章 仁禮用兵第二百二十三章 耶律大石第五百一十章 蠻部處理第二百二十五章 曾頭市驚魂第一百二十章 侯健薛永第四百一十九章 強攻序曲第一百三十一章 宋江吐血第三百三十五章 衝動的懲罰第二百二十五章 曾頭市驚魂第五十一章 新人指戰第二章 災星宋江第二百五十七章 兄弟有難第九十九章 菜園子張青第二百五十一章 抗金英雄第五百零四章 野狐嶺第四百零三章 割踏寨第二百四十章 強力治貪第三百三十六章 馬車旖旎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娘送妾第二百三十六章 誰是獵人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八十四章 黃山門第一百一十一章 直爽花和尚第一百一十九章 屎還是死第四百七十九章 照妖鏡第三百五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忠敗筆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宮第四百三十九章 緊急軍情第四百九十八章 遼國變故第四百零二章 賞移口第二百一十章 吳用計策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俊報仇第四十八章時遷盜甲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梁長公主第一百六十七章 夜賺關勝第二百二十八章 李逵之怒第二百一十章 吳用計策第二百四十四章 攻打泰安州(爲盟主“王子泰”加更)第五十七章 大軍填泊第一百四十一章 高廉求援第二十章 梁山易主第一百九十九章 史文恭用計第一百五十九章 下馬威(求月票)第一百七十章 英雄大會第三十九章 親兵選拔第二百五十七章 兄弟有難第四百零六章 反覆無常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火二軍第二百三十三章 二孃幻想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貴傳奇第三百九十九章 朝廷救濟第一百六十章 關勝設計第四百七十六章 成神的節奏第一百三十五章 高廉出手第四十四章 北宋中秋
第四百七十一章 神的名義第一百二十四章 二孃的伺候第三百二十一章 艮嶽去留第三百五十一章 照夜玉獅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操練李逵第一百八十二章 四王會盟第二百八十二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三十三章 任金奴第一百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三十七章 再添豪傑第三百一十七章 童貫新朝第一百九十二章 曾頭市奪馬第二十六章 雙槍董平第一百九十二章 曾頭市奪馬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捉關勝第四百五十六章 破前軍第三十九章 親兵選拔第二百七十九章 擒賊擒王第三百九十六章 耀武揚威第十五章 路遇時遷第三百二十四章 開個票號第一百七十五章 拼命三郎第三十五章 情挑三娘第四百八十六章 初試鋒芒第三百四十章 大梁祖訓第三百一十七章 童貫新朝第三百六十三章 東京民心第二百七十一章 老將坐鎮第一百八十四章 高衙內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貴傳奇第一百三十一章 宋江吐血第三百五十二章 遼人入侵第一百六十二章 霸王弓現第二百八十一章 藝術皇帝第五百二十三章 東征日本(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卷天書第一百八十三章 花花太歲第二百零二章 火燒吳用第二百零八章 慷慨盧俊義第六十三章 大婚(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仇人相見第四百五十八章 來使來降第三十七章 再添豪傑第二十二章 官兵捉拿第四百一十五章 仁禮用兵第二百二十三章 耶律大石第五百一十章 蠻部處理第二百二十五章 曾頭市驚魂第一百二十章 侯健薛永第四百一十九章 強攻序曲第一百三十一章 宋江吐血第三百三十五章 衝動的懲罰第二百二十五章 曾頭市驚魂第五十一章 新人指戰第二章 災星宋江第二百五十七章 兄弟有難第九十九章 菜園子張青第二百五十一章 抗金英雄第五百零四章 野狐嶺第四百零三章 割踏寨第二百四十章 強力治貪第三百三十六章 馬車旖旎第一百一十五章 三娘送妾第二百三十六章 誰是獵人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八十四章 黃山門第一百一十一章 直爽花和尚第一百一十九章 屎還是死第四百七十九章 照妖鏡第三百五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忠敗筆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宮第四百三十九章 緊急軍情第四百九十八章 遼國變故第四百零二章 賞移口第二百一十章 吳用計策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俊報仇第四十八章時遷盜甲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梁長公主第一百六十七章 夜賺關勝第二百二十八章 李逵之怒第二百一十章 吳用計策第二百四十四章 攻打泰安州(爲盟主“王子泰”加更)第五十七章 大軍填泊第一百四十一章 高廉求援第二十章 梁山易主第一百九十九章 史文恭用計第一百五十九章 下馬威(求月票)第一百七十章 英雄大會第三十九章 親兵選拔第二百五十七章 兄弟有難第四百零六章 反覆無常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火二軍第二百三十三章 二孃幻想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貴傳奇第三百九十九章 朝廷救濟第一百六十章 關勝設計第四百七十六章 成神的節奏第一百三十五章 高廉出手第四十四章 北宋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