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朝廷救濟

張叔夜也點頭道:“爲一己之私,全不顧天下百姓。全文字無彈窗小說網若是爲官,恐怕也免不得禍害百姓。”

左相吳用、右相趙明誠、參知政事張叔夜,目下大梁宰輔僅此三位,兩人給趙良嗣下了定論,也就絕了趙良嗣仕途。

晁蓋聽得兩人都這般說,便也點頭道:“退下吧。”

趙良嗣也知此生出仕無望了,頹然告退。

張叔夜出列奏道:“太子旗開得勝,不日即可打退西夏。臣請皇上讓戶部撥錢在陝西設立慈幼院、居養院、安濟院、漏澤園,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慈幼院,朝廷出錢僱乳婦,收養棄兒,或者家貧喪母的孩子也可送到慈幼院。朝廷按月撥放錢米衣物,把這些幼兒養育成人,待其長大後,可自由擇業,朝廷並不限制。

居養院則是收容老疾孤窮丐者,便是路途上沒了錢財的行人也能得到救濟。

安濟院則是收留一些傷病的人,朝廷出錢爲其醫治。

漏澤園則主要是爲了安葬居養院和安濟坊故去的人,由朝廷安排墓地。

這不是大梁首創,而是由奸臣蔡京所創。

宋朝以前雖然也有朝廷救濟制度,但是多爲臨時賑災救濟。

直到蔡京執政,纔在各州府興建這些場所,把臨時救濟改爲常態。

崇寧初,蔡京當國,置居養院、安濟院,三年,又置漏澤園。

趙佶也曾得意的御筆寫下:“鰥、寡、孤、獨有院以養,病者有坊以安濟,死者有園以葬,王道之本也。”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蔡京吹捧的“豐亨豫大”上,實際操作卻出了很多問題,國庫雖有錢,但是下撥的時候卻要被貪官污吏層層剋扣。到了地方。朝廷撥的錢便不足了,爲了迎合蔡京設立這些場所,很多州府都橫徵暴斂。

建好之後,又有人中飽私囊,很多地方管理不嚴,青壯年也混入其中。

這些弊端都成了反對蔡京變法的人攻訐的理由,蔡京每次罷官,這些場所便會被廢棄。蔡京當政,然後再恢復。

反反覆覆,再加上蔡京貪濫。所用非人,這些坊院其實也並沒起太大作用。

張叔夜和蔡京也是政敵,但他在地方任職多年,也一手創辦過這些場所,知道這些場所對百姓的好處。

更重要的是大梁免去百姓所有徭役和賦稅,官府要用工也得出錢僱傭,不怕地方官因此擾害百姓,大梁對貪腐又查得緊。因此張叔夜出仕後,便想借着大梁的鐵血。恢復這些救濟場所。

戶部尚書蔣敬出列奏道:“京東、河北剛剛鋪開,兩路每日用錢不下千貫,臣以爲還是完善兩地制度後,再推進此事爲好。”

張叔夜卻是力主此事。馬上道:“陝西經歷一場戰火,孤寡傷病百姓必多,其他路或可暫緩,陝西路卻是刻不容緩。否則恐有百姓倒斃於路。”

晁蓋皺眉道:“朕不是下令陝西州府救濟逃難百姓了嗎”

張叔夜恭聲道:“各州府救濟百姓也只是臨時之舉,而且一旦太子擊退西夏,多數逃難百姓也便會回鄉。到時京兆府等地的逃難百姓就會大量減少,地方官員也不可能長期維持此事。只有各州府全部設立三院一園纔是長久之計。”

蔣敬也不是不知此事的好處,只是他掌管了戶部,不得不全盤考慮,道:“參政所言不錯,只是陝西平定後,朝廷便要擔負起六路的軍俸。前幾年陝西六路的軍費支出都在兩千多萬貫,我朝免去徭役之後,這個數字還要加大不少。沒了役丁,各地衙門支出也是大增。再把三院一園鋪開,恐怕光是陝西、甘肅、青海、河北、京東、京畿六路全年的支出就要超過四千萬貫了。不消一年,國庫便告罄了。”

張叔夜皺眉道:“我朝軍力強盛,西軍也可比照京東、河北削減兵力,當可大幅減少軍費支出。”

蔣敬搖頭道:“兵事須問太子和諸位將軍,我等卻是插手不得。”

大梁文武分治,便是宰相也無權過問兵事,兵事只由皇帝和武官商議,太監更是被限死在宮中,不得封官,更不準參政、問兵。

張叔夜也是文武雙全,但是因爲太子掌管兵事,他又覺得太子武斷,因此選了文官,也沒問兵的資格。

張叔夜雖然覺得武將權利過大,但是太子主管兵事,晁蓋也不希望大梁文臣掣肘武將,朝中官員更是沒人敢出聲,他一人也是獨力難支。

既然無法節流,那便開源,如果朝廷賦稅多了,自然也就可以推行三院一園了。

想及此,張叔夜道:“朝廷禁止了官員從商,商稅該有不小的增長吧”

大梁商稅延續了宋朝的制度,駐稅百分之三,行稅百分之二。駐稅是對坐賈徵收,行稅則是運輸途中,關卡徵收。

蔣敬道:“雖然少了官員夾帶貨物,卻也減少了重複徵稅。宋朝商人路過一州,便可能會被徵收數次行稅。但是我朝一州只能收一次行稅,因此商稅恐怕也不會有明顯的增長。”

晁蓋道:“商稅能有多少”

蔣敬道:“趙佶當政時商稅也不過一千萬貫,我朝疆土還沒有宋朝一半,而且江南纔是賦稅重地,恐怕只有二、三百萬貫。”

晁蓋皺眉道:“先前不是說宋朝賦稅中商稅過半嗎怎麼又變成一千萬貫了”

蔣敬解釋道:“商稅還有榷稅,朝廷專賣的鹽、酒、茶、香、礬,加上這些榷稅確實可以過半。但是解鹽被田虎控制,海鹽和茶都在江南,榷稅便少了大半。”

趙明誠搖頭道:“兩稅歷來都是大頭,歷朝盛世也無法免去農稅,太子這一提議恐怕有些激進了。”

吳用也點頭道:“免去所有徭役也讓朝廷支出大增,如今我朝農戶卻是最快活,沒有農稅,不用服徭役。”

蔣敬想起晁勇的話,無奈道:“商稅其實便是向所有人徵的稅,商人交了稅,自然還會把成本攤到百姓頭上去,也不能說農戶全無負擔。太子說了,朝廷便是最大的商人,還是專賣,如果這樣都無法保持財政平衡的話,那戶部便該全部換成商人。”

張叔夜不滿道:“太子神力無敵,戰無不勝,執掌兵事。但這政事就不擅長了,鹽、酒、茶百姓也就是用那麼多,他還能讓百姓多吃一些或者賣出天價來不成”

這次吳用卻是沒有附和張叔夜了,搖頭道:“由皇家票號來看,或許太子真能點石成金。”

蔣敬卻是忘不了晁勇的提攜,聞言點頭道:“若不是太子仁慈,把皇家票號利息定成月息一分,皇家票號一旦全面鋪開,一年收入估計得有幾千萬貫。便是這一分利,一旦鋪開以後,恐怕一年也能賺千萬貫。”

吳用搖頭道:“太子這一下卻是把天下富戶的財路全斷了,若不是太子戰無不勝,恐怕皇家票號一出,全天下富戶都會反了。當年王公變法,青苗貸幾個月利息便是兩成,尚且被權貴羣起而攻,可知民間借貸利息有多重。”

史文恭笑道:“誰敢造反,我等正閒得發慌呢。”

史文恭和呼延灼已經班師多日,當初晁勇徵遼之時,爲了顯示全力抗遼的決心,大梁卻是把南征和東征的兵馬全部收回來了。

史文恭和呼延灼雖然一路掃蕩境內流寇和潰兵,但也不過用了二十來日,晁勇那時剛剛到的西京,而今卻是已經傳回斬殺察哥的消息了。

對武將來說,此時正是開疆擴土,建功立業的時候,在東京休整了十幾日,史文恭便又請命出兵奪取更多州府,但是被晁蓋壓住了。

張叔夜也不得不承認皇家票號的成功,道:“皇家票號確實利民利國,不過皇家票號收納諸多百姓積蓄,一旦有些差池,恐會動搖國本。因此微臣建議把皇家票號收歸朝廷,由戶部管理,這樣一來也可充實國庫。”

衆人聽得張叔夜此言,頓時一個個變了臉色。

朝中武將都是太子心腹,沒人會對太子不敬。文官則都被太子的狠厲手段震懾,雖然後來頒佈了不因言獲罪的條例,但是文臣也都不敢議論太子之事,更不用說侵奪太子利益了。

滿朝中敢對太子出言不遜的也就只有張叔夜,吳用資歷也夠老,但是卻不曾和晁勇對抗。

當初太子打下東京,張叔夜便跟着晁蓋來到東京,雖然常被晁蓋召見問政,但是一直不曾出仕。直到大梁舉國抗遼,晁蓋又請張叔夜出仕,張叔夜這纔出任了參知政事,權位僅在吳用和趙明誠之下。

蔣敬卻是不會上鉤,搖頭道:“票號是太子所創,所用的人和規章也都是太子的人,戶部接管恐怕要出亂子。而且太子已經說了,以後皇家所用都由皇家票號出,已經是爲國庫減少了一大筆支出。”

晁蓋點頭道:“皇家票號以後還要發行紙幣,不能交由戶部。”

張叔夜聞言,奇道:“發行紙幣應該由朝廷發行吧如何反成了不交給戶部的道理了”

晁蓋想着當初晁勇所說,道:“朝廷發行紙幣,一旦國庫不足,朝廷便可能濫發,從而讓紙幣信用崩潰。所以太子主張由皇家票號發行,戶部監督,保證每一張紙幣都可兌換。”。。

第二百九十九章 全城戒嚴第二百二十七章 鐵面孔目第三百四十章 大梁祖訓第一百零三章 武松被陷第一百九十四章 曾頭市初戰第三百零八章 小種經略相公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俊下江南第一百三十五章 高廉出手第三百一十六章 宋朝七賊第三章 鄆城括田第六十四章 大婚(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掩殺十里第一百三十章 半路殺出第十六章 祝家黑店(上)第五章 阮氏三雄(上)第二百章 多疑吳用第三百六十一章 日行千里第三百四十六章 白溝河第一百五十八章 井木犴郝思文第四百八十三章 帝國二十八路第四百零三章 割踏寨第四百一十一章 勇猛張順第四百七十四章 鐵塔跳傘第一百八十三章 花花太歲第十九章 入夥梁山第二百二十一章 天罡地煞第三百五十章 地下長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糧草笑話第一百九十九章 史文恭用計第二十六章 雙槍董平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功告成第四百九十八章 遼國變故第三百五十六章 遼將贖金第三百二十三章 未來太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燕青小廝撲第四百八十四章 徑山茶禮第四百八十七章 兩軍對陣第三百九十二章 互相算計第三百八十八章 太子野望第三百三十六章 馬車旖旎第二百五十二章 活捉高俅第四百一十一章 勇猛張順第二百二十二章 史文恭的箭第四百一十九章 強攻序曲第四百六十一章 田虎被擒第四百五十八章 來使來降第三百七十二章 猛將齊聚第二百二十九章第二百三十三章 二孃幻想第四章 敲骨吸髓第九十九章 菜園子張青第一百九十五章 曾家五虎第三百六十一章 日行千里第五百一十五章 仇不隔夜第五百零六章 三國國界第四百三十五章 仁禮到來第四百九十一章 戰象踏城第二百零八章 慷慨盧俊義第一百三十一章 宋江吐血第四百八十六章 初試鋒芒第五十七章 轟天凌振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功告成第一百三十一章 宋江吐血第二百八十二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章 破東平府第三百四十章 大梁祖訓第九章 義不容辭第四百二十九章 李仁愛第九十六章 第一次交鋒第一百九十章 鷹犬王黼第八章 初識林沖第二百六十九章 再收猛將第二百九十九章 全城戒嚴第四百二十六章 伶俐燕青第一百九十九章 史文恭用計第四百二十七章 斷臂求生第四百零九章 驚天動地第一百二十七章 尷尬宋江第一百三十三章 房中術第三百一十四章 百花逃脫第三十六章 梁山整軍第十章 濟州馬市第三百一十四章 百花逃脫第八十一章 摩尼教徒第三十二章 滅祝家莊第一百零三章 武松被陷第二百九十一章第四百八十章 大軍南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衝動的懲罰第二百一十三章 自投羅網三江感言第五百一十七章 女真兇殘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心散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晁勇受傷第三百六十九章 改良軍營第四百九十七章 牛痘問世第四百零一章 水路第二百七十二章 誰主沉浮
第二百九十九章 全城戒嚴第二百二十七章 鐵面孔目第三百四十章 大梁祖訓第一百零三章 武松被陷第一百九十四章 曾頭市初戰第三百零八章 小種經略相公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俊下江南第一百三十五章 高廉出手第三百一十六章 宋朝七賊第三章 鄆城括田第六十四章 大婚(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掩殺十里第一百三十章 半路殺出第十六章 祝家黑店(上)第五章 阮氏三雄(上)第二百章 多疑吳用第三百六十一章 日行千里第三百四十六章 白溝河第一百五十八章 井木犴郝思文第四百八十三章 帝國二十八路第四百零三章 割踏寨第四百一十一章 勇猛張順第四百七十四章 鐵塔跳傘第一百八十三章 花花太歲第十九章 入夥梁山第二百二十一章 天罡地煞第三百五十章 地下長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糧草笑話第一百九十九章 史文恭用計第二十六章 雙槍董平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功告成第四百九十八章 遼國變故第三百五十六章 遼將贖金第三百二十三章 未來太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燕青小廝撲第四百八十四章 徑山茶禮第四百八十七章 兩軍對陣第三百九十二章 互相算計第三百八十八章 太子野望第三百三十六章 馬車旖旎第二百五十二章 活捉高俅第四百一十一章 勇猛張順第二百二十二章 史文恭的箭第四百一十九章 強攻序曲第四百六十一章 田虎被擒第四百五十八章 來使來降第三百七十二章 猛將齊聚第二百二十九章第二百三十三章 二孃幻想第四章 敲骨吸髓第九十九章 菜園子張青第一百九十五章 曾家五虎第三百六十一章 日行千里第五百一十五章 仇不隔夜第五百零六章 三國國界第四百三十五章 仁禮到來第四百九十一章 戰象踏城第二百零八章 慷慨盧俊義第一百三十一章 宋江吐血第四百八十六章 初試鋒芒第五十七章 轟天凌振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功告成第一百三十一章 宋江吐血第二百八十二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章 破東平府第三百四十章 大梁祖訓第九章 義不容辭第四百二十九章 李仁愛第九十六章 第一次交鋒第一百九十章 鷹犬王黼第八章 初識林沖第二百六十九章 再收猛將第二百九十九章 全城戒嚴第四百二十六章 伶俐燕青第一百九十九章 史文恭用計第四百二十七章 斷臂求生第四百零九章 驚天動地第一百二十七章 尷尬宋江第一百三十三章 房中術第三百一十四章 百花逃脫第三十六章 梁山整軍第十章 濟州馬市第三百一十四章 百花逃脫第八十一章 摩尼教徒第三十二章 滅祝家莊第一百零三章 武松被陷第二百九十一章第四百八十章 大軍南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衝動的懲罰第二百一十三章 自投羅網三江感言第五百一十七章 女真兇殘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心散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晁勇受傷第三百六十九章 改良軍營第四百九十七章 牛痘問世第四百零一章 水路第二百七十二章 誰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