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地震
“李處同意了咱們的方案。但他要求,在執行過程之中務必要做好封鎖,嚴防任何風險,尤其是恐菌外泄的風險。”
此刻,在衆多數據支撐之下,恐菌發生外泄的可能性已經低到了極點。但就算如此,人們也必須要拿出百分之百的慎重態度來。
爲此,行動二隊這幾人不得不將後續的計劃增添了許多內容,讓其變得複雜臃腫了許多。
其中包括但不限於執行任務的相關人員務必全程穿着防護服,地下溶洞與地面的通道,必須在隔離屋內部進行等等。
有一批地質專家和爆破專家被抽調了過來。之後,地質專家們首先通過各種手段,譬如震盪檢測、機器狗內部探測等,先行確定了這處地下溶洞的詳細結構圖,且收集了地質結構數據。
之後,工程隊伍進場。他們直接瞄準一些較大的地下空腔,直接從地面打孔穿入地下溶洞之中,構造出了一條通道。再之後,衆多的混合垃圾便直接從各垃圾中轉站運了過來,然後直接傾倒了下去。
一座城市一天要產生多少生活垃圾?
以前時候,陸銘對此一直沒有什麼概念。但現在,他知道了。
陽原市並不算大,人口僅有一百多萬而已,算是個中小型城市。但就算這樣的城市,不算工業垃圾,僅生活垃圾,平均每天便有高達1500噸左右的產出。
按照一輛垃圾車運輸十噸計算,平均每天需要150車次才能將這些垃圾運走。
這些垃圾的最終歸宿是垃圾填埋場。人們會在那裡,將這些垃圾經過壓縮與簡單處理之後深埋起來。
這是世界通行的垃圾處理方式。相比起垃圾焚燒發電、垃圾回收等等,這種方式纔是主流。但這種方式很顯然也會帶來一些環境問題,譬如污染土壤、污染水源等等。更爲重要的是,垃圾填埋場的容量是有限的。當它被填滿之後,就不得不另尋他處,再度佔據很大的地表空間。
陽原市的垃圾填埋場就快要填滿了。現在,來自濱海大廈的垃圾需求,從客觀上減緩了一下陽原市的垃圾填埋壓力。
於是,那些積存在垃圾中轉中心,尚未被拉走填埋的各種垃圾,此刻便有了新的歸宿。一輛輛垃圾車排成長龍直奔濱海大廈而來,然後駛入戒備森嚴的隔離車間,直接將各式垃圾傾倒在了指定的地方。它們則被運走,通過之前打好的管道,直接灌注到了那個地下溶洞之中。
數噸骯髒的,讓人情不自禁便要捏住鼻子,連看都不願意看一眼,只想快點離開的垃圾滾滾而下。
陸銘知道,在這些骯髒的垃圾之中,至少生活着幾十萬種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它們的數量,則高達億萬。
它們將這種讓人類感到噁心的環境視作天堂,它們在這種富含衆多營養物質的垃圾之中生活的很好。它們在此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着,無憂無慮的繁衍着後代。
生存競爭,是每一種生命的本能。微生物也不例外。而現在,行動二隊爲封閉了不知道多少光陰,已經形成了自身獨特生態環境的地下溶洞,引入了來自外界的全新的生存競爭者。
在垃圾滾滾而下的這一刻,不知道是錯覺還是怎麼,陸銘似乎隱約感受到了一點憤怒之中夾雜着恐懼的情緒。
這並不是他自己的情緒。他能隱約感受到有另外一個意識體存在,這個意識體在這一刻異常憤怒,且,感受到了恐懼。
它在害怕。
陸銘搖了搖頭,沒有理會這種感覺。
衆多垃圾滾滾而下的情況,在濱海大廈這裡持續了一天多的時間。粗粗計算,總計有一萬多噸生活垃圾,還有三萬餘噸建築垃圾被傾倒了進去。
但這還不夠,遠遠不夠。
一噸生活垃圾,就算是未被壓縮之前,也最多佔據個三四立方米的空間就頂了天了。建築垃圾比較重,一噸的話,通常也就佔據個0.5到0.8立方米之間空間的樣子。
這總計差不多五萬噸垃圾,算起來僅僅只佔據了差不多五萬立方米空間的樣子,也就等於一個長寬各100米,高僅有5米的房間的樣子。
那個地下溶洞內部的空間可遠遠不止如此。它雖然截面積不算大,但很深,內部有很多空間。
“加大運力,繼續運垃圾過來。”
對此,張定山立刻下達了命令。但負責這項任務的負責人卻面有難色。
“張警長,陸警長,那個……垃圾轉運中心的庫存垃圾全都運過來了,新的垃圾每天只會產生一千多噸的樣子。現在實在是沒有垃圾了,再弄的話,就只能從垃圾填埋場那裡,把已經填埋的垃圾再啓出來。”
恐怕陽原市的居民們永遠不會想到,這座城市竟然會有缺少垃圾的那一天。
張定山還未說話,陸銘便道:“那就啓出來吧。”
已經填埋的垃圾,內部不僅有人類生物圈之中的微生物,還混合了大量自然界之中的微生物。從邏輯方面來說,這種垃圾的威力應該更大才對。
於是一幕奇景便發生在了陽原市之中。
往日,奔赴垃圾填埋場的垃圾運輸車都是滿滿的,離開垃圾填埋場的車則是空的。現在則正好反了過來,讓駕駛垃圾運輸車的司機們心中滿是疑惑。
不過,管他們幹什麼呢。自己開一趟車拿一趟的錢就行,哪怕市裡人拿這些垃圾去吃,也不關自己的事兒。
衆多陳年老垃圾的到達,再次保證了這裡的垃圾供應。
在不斷的垃圾填埋之中,爆破專家們也沒有閒着。
基於之前地質專家們探測到的數據,爆破專家們制定出了專門針對這處地下溶洞的爆破計劃,且力爭以最小的藥量,達到最大的破壞後果。
這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因爲地下引爆這種事情,所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最明顯最直接的一點便是,爆破專家們必須要做到儘可能破壞溶洞內部結構的同時,不要對外界造成太大的影響。
濱海大廈周邊可是有好幾棟樓的,萬一炸彈一引爆,結果將周邊的樓房也炸成了危樓,那樂子就大了。
最終,好幾名爆破專家圍着地質結構圖爭吵了足足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才確定了引爆方案。
據專家們所說,按照這個方案引爆的話,除了距離最近的建築羣落,也即濱海大廈及其附屬建築會受到影響之外,其餘建築所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
這就沒什麼關係了。反正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折騰,濱海大廈早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危樓,就算不受影響,最終的結局也是被拆除掉。
炸藥裝填,則採取了外部打孔與機器狗機械安裝兩種方式。
在濱海大廈之前的廣場上,人們在隔離屋之中,直接從地面打孔通向地下溶洞,直接將炸藥與雷管安裝在了預定位置。無法通過打孔到達的地方,則讓機器狗出馬,直接將炸藥運進去,然後用機械臂將其固定在相應的位置。
大的孔道倒入垃圾,小的孔道裝填炸彈,兩者同時進行,互不耽誤。
這總計進行了大約五天的時間,總計有超過30萬噸各式垃圾被倒入了地下溶洞裡。
當然,相比起地下溶洞的整體體積來說,30萬噸各式垃圾所佔據的僅僅只是一小部分空間而已。但行動二隊所要的並不是用垃圾直接將其填滿,而是讓垃圾儘可能佔據更多的表層空間。
以這個標準來衡量,30多萬噸的垃圾,已經足夠了。
那麼,現在便到了引爆炸彈,破壞溶洞整體結構的時候了。
張定山將最終的爆破時間定在了中午時分。
因爲這個時候,人員活動最爲繁雜,各種噪音、震動,可以最大程度掩蓋地下溶洞這裡被引爆所發出的動靜,儘可能避免引起騷亂。
當上午下班高峰期到達,警戒區之外被無數汽車鳴笛聲所充斥的時候,伴隨着張定山的命令,爆破專家狠狠按下了引爆按鈕。
一陣低沉如同悶雷一般的聲音,伴隨着地面的微微晃動,一閃即逝。之後,濱海大廈之前,那平整寬敞的廣場如同慢動作一般,忽然間變形,然後塌陷。
之前,那穩定支撐着地表存在的溶洞結構,已經被炸彈徹底毀掉。沒有了支撐,地面當然便會塌陷。
不等漫天塵土揚起,噴霧器便向着塌陷區域噴灑出了漫天的水珠。與塵土結合之後,它們的重量變重,沒來得及飄起多高,便不得不無奈落下。
警戒區之外一切如常。汽車鳴笛聲仍舊不斷響起,人們仍舊步履匆匆。僅有少數幾人略感疑惑的擡起頭來看了看四周,在心中嘀咕一聲“地震了?”之後,看四周別人都沒什麼反應,便又將注意力移開。
之後不久,一條新聞悄無聲息的發佈。
“地球地震臺網測定,陽原市於五分鐘之前發生里氏1.6級地震,震中位於東經XXX,北緯XXX……”
那僅有的對於方纔的震動略感疑惑的人們,在看到這條新聞之後,也徹底打消了心中的疑慮。
發生塌陷的並不僅僅只有地表。在人們看不到的地下,更多塌陷與傾倒同樣在剛纔那短短一瞬間之中發生。
人們所要破壞的,並不僅僅只有那個地下溶洞的上層。要破壞的,是它的整體。
一架無人機被操控着起飛,飛行到了凹陷坑上方。等煙塵漸漸散去,航拍畫面之中,陸銘便看到,原本是濱海大廈廣場的地方,此刻有足足方圓上千平米的地方整體塌陷了四五米深,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坑。
這處溶洞的整體結構已經被破壞。
當然,此刻這處地下溶洞內部還是有許多空間和縫隙存在的。在這個時候,就到了下一步,到了生活污水出馬的時候。
以陽原市的人口數,平均每天所產生的生活污水數量大概在三十到四十萬噸左右。四通八達的市政管網,從各個建築之中將這些污水收集起來,統一彙總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現在,基於濱海大廈這裡的需求,這一模式再次產生了變化。
市政人員直接將濱海大廈附近的某一條污水管道破開,於是,在龐大的壓力之下,衆多黑灰色的,散發着強烈味道的污水便源源不斷的流了出來,流進了提前打好的“滲水井”之中,並開始向着地下滲透。
或許有許多種微生物十分喜歡這種污水,在這種污水之中可以生活的很好。但陸銘知道,恐菌並不包含其中。
此時此刻,在那地下溶洞之中,這些污水正在肆意橫流,在重力的作用之下,自行向地勢最低點匯聚。且,在這個過程之中,任何水流可以到達的地方,它們都不會錯過。
而,這些污水流過的地方,對於恐菌來說,恐怕可以用鬼神辟易來形容。
這,是來自於大自然環境之中,經過了千萬代進化,千錘百煉出來的,生命力最爲強大,最能適應這種環境的物種。在這種環境之中,沒有存在可以與它們競爭生存資格。
這幾天時間,是陽原市各大污水處理廠工人們最爲幸福的幾天。在這段時間之中,他們終於可以不爲日漸增多的污水量而困擾,不必爭分奪秒的搶修設備,不必精打細算,將每一個步驟的時間都精確到分鐘來安排工作計劃。
他們終於可以好整以暇的將已經拖了好久的那些設備進行一次全面檢修了。
到第十天的時候,總計有上百萬噸污水被灌注到了這處地下溶洞之中。此時此刻,這裡面的環境,恐怕已經到了人一進去就會被毒死的地步。
但這沒有關係,沒人會在乎,人們在乎的只有一點,那便是恐菌死了沒有。
在炸藥爆破與垃圾填埋還有污水灌注三個流程之後,此刻,終於到了驗收成果的時候。
負責打孔的工程隊伍再次到來。他們穿着全身防護服——即防備可能存在的恐菌,也防止自己被不可計數的微生物感染,更是爲了不被薰暈,將一條細細長長的管道打入了地下,直接從地下取出了標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