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八)

此時的秋闈不同於唐代選舉“每歲仲冬,州、縣、館、監舉其成者送之尚書省”。鄉試放榜很快,所謂桂榜,就是放榜的時候正是桂花飄香之際。但是在放榜之前,丁一就離開京師了,因爲南京和容城兩處書院,被圈點到的弟子,都由教習帶到了京師,運糧車馬也已準備停當,所以丁一便率着八百學生,帶着杜子騰與王越,領了二十八親衛,押着糧車往古北口出發了。

對於丁一的出行,是有許多人感覺到驚奇和疑惑的,因爲十年寒窗,若能中舉,也就算有了回報了,舉人已經可以任官了,在這個年代。至於進士,一榜才取幾人?而且應該說,鄉試的廝殺要比會試更慘烈。

因爲鄉試的錄取名額,洪武年廣東、廣西都只不過二十五人的名額;到了這景泰年間,大約就是北直隸、南直隸各一百三十五,其他諸如文風盛的江西、浙江之地,就九十人上下,福建、湖廣、廣東、河南也就八十到九十不定,山東、四川、陝西、山西就更少些六十到七十五不等,碩大廣西不過五十五人的定額,而云南更是隻有三十。

要知道此時貴州還包含在雲南裡面,這麼大的一片地方,不過區區三十個人能中舉,三年考一次,也就是兩省之地平均每年各五人。

中舉,就是天之驕子,這可不是後世大學生所謂的天之驕子的概念。

按着這麼算,范進中舉發顛,其實也很好理解,想想一省高考只取前五名,就算江西、浙江,也不過取前三十名。

但丁一絲毫不關心自己會不會被錄中。容城和南京的學生一來,當天就啓程了。

北直隸的士林之中,都不禁讚歎丁容城當真虛懷若谷,視功名如糞名。而王直更是感嘆自己沒看錯丁一:“世間唯丁如晉當得起正人二字,爲全志而辭官,爲靜邊不看榜。”倒是于謙始終沒有出聲,反而吩咐被稱爲于謙妾的項文曜,讓他在士林之中,把聲音梳理一下,不要太過。

不是所有騎着白馬的都是王子。這話于謙可能不知道,但至少不是所有好話,都是發自內心的讚美。說丁一不求官,不求名,是什麼居心?是要影射丁一所求者大麼?再就是于謙對於王直是很看不起的。歷史上記載他甚至還問過李賢,大概是說王直這麼大年紀了。爲什麼還不乞骸骨?

也就是到了這年紀還不申請退休?太過於眷戀權位了吧?

可能因爲不對眼的關係。于謙反正就能從王直的話,讀出滿滿的惡意。

看守南宮的王驥聽着,冷笑起來對着身邊來看他的曹吉祥說道:“丁容城看來也是自身難保啊!你與武清伯還寄望丁某人能辦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來?唉……”王驥雖已七十,但端起杯來,仍然是杯到酒幹,用力地將杯子頓在桌上。把須搖頭道,“只望丁某人他日莫要將你我牽出,便是萬幸,當時收了你等傳書。老夫也是迷了痰,這等人,原便不該去招惹他啊!”

曹吉祥還想說什麼,王驥望着他連連冷笑,這朝堂裡的事,有什麼是王驥看不清的?他會淪落到被削職來南宮看守,說穿了,換皇帝這事件,前朝有過,皇帝被俘的事,也有過,但被俘之後又回來的,真是極小概率事件,這世上除了丁一,誰敢說能看穿這一點?

若是英宗和靖康二帝一樣,去了就回不來,王驥也不至於被景帝猜忌到這種程度,就算于謙看他再不順眼都好,景帝也不見得就要把他發落在這裡來。因爲英宗從瓦刺回來,景帝怎麼也覺得不安穩,王驥又是跟王振走得很近,又領兵多年,軍中根基深遠更是進士出身,怎麼可能不猜忌他?

“丁容城是仗義的好漢子……”曹吉祥話說了一半,迎着王驥的眼光,卻便說不下去了。

王驥又滿上杯子,仰首飲盡了,長嘆一聲:“仗義的好漢子又有什麼用?若他不仗義,你所想的還有些盼頭,偏生他仗義……說來也是個癡人,聽說自當今登基,丁容城就不曾跪過,雖說傳旨時,屢屢有讓他免跪的恩典,但身爲臣子,便回回按着這恩典,不肯跪下,聽說面聖也一樣的……若說他不是念着與太上的情份,何必這麼做?這人確是仗義,可惜老夫不是二十的少年,否則此等人,當得起生死之交四個字……老曹,老夫已年邁,只與你說一句:只求家宅平安。”

曹吉祥深吸了一口氣,對王驥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麼,拿起杯子喝盡了,起身踉蹌着自去。王驥是不會出賣他,曹吉祥倒不擔心這一節,正如老王驥夫子自道,他老了,只求家宅平安,就算他去出首曹吉祥等人,又是查無實據的事,能不能釘死曹某人就不清楚,至少石亨這領兵的大將,景帝必定不會用這種查無實據的事來處置,那到時王驥的家宅要平安,就不太可能了。

在王驥看來,于謙只怕始終是信不過丁一的,偏偏在丁某人離京出關時,來舉辦文會募款子。那位要辦書院,並且成功辦了兩家書院的主事人不在,然後這邊來募款建書院,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到時這京師的書院建成了,是姓於還是姓丁?

聽着那章程這書院是爲寒門子弟設的,王驥在宣德年就掛了尚書銜的人,哪裡會看不清楚這樣的書院,更多是給予謀生的本事而不是走科舉路。便連這樣的書院,于謙也不放手!若說於大人信重丁一,那才真的鬼!

至於景帝,更加不用說了,丁一拿着寶物來找他做生意一起賺,他都能把丁如玉扔關外送死的。

丁一,王驥悶聲對身邊的親衛說道:“滿上,不醉不休!”那幾個至今仍在跟隨他的親衛,看着老大人這模樣,除了長嘆之外,實在也擠不出半句安慰的話。

而出了鐵門關的劉吉劉棉花。是頗有些後悔的,開始因爲景帝向于謙開了口,於是說要往密雲前衛送軍糧——丁一私人送出關的糧,他領着二十八親衛和王越、杜子騰押行;朝廷的糧有朝廷軍兵押運,有軍馬出關,就配着監軍御史也是朝廷的慣例了,這是人少,若是人多還要配僉都御史之類的。

關外之地,生死莫測,再說丁家兩兄妹。明眼人都看得出,只怕將來未必就有什麼好下場,結果劉吉爭到了這個差事,監軍御史。但上路之後,他才發覺上了王越的當。因爲當時還沒拿到這個職位時,他請王越好好去招待了一番。諮詢他這差事到底做不做得過?

“吾師親至。學生等門下八百學子同行押送,前輩以爲若何?”喝到興起,王越擊案道:“當時吾師身邊弟子不足十人,雪夜踏敵營,救戰士,挑強馬;當日七百士卒。敢當數千鐵騎,一戰而殲!恨當時不侍先生身側!”

劉棉花聽着也覺有理,是啊,丁一的確帶着不到十人。就從容踏雪救俘虜馬而歸啊;七百人剛解救出來沒幾天,就火燒數千騎,無一得逃。這下可有八百人,足足八百人,便是傳言有差,抵擋不過,護個平安應也是穩妥的吧?

再說還有五百軍兵押着朝廷的糧草呢!

徐珵當時名聲多臭?不就跟着丁如玉洗脫了臭名,升了官去治河麼?丁如玉也是勇悍無匹之輩啊!劉棉花第二天就去把這御史的差事爭了下來。這一點他和萬安是一樣,他們都很能捉住機會,也很能撇清自己。

結果一上路,他幾乎就要哭,他不在意丁家兄妹今後如何,劉棉花不是王驥也不是石亨,他只知道現在抱着丁一大腿就能升官,而且他也沒什麼把柄落在丁一手上,升了官,有的是辦法惡了丁一,劃清界線。

可他怕死啊!

八百學子,八百個小孩好麼?看着十三四歲的模樣,雖說站得筆直齊整,可這麼點大的孩子,而對窮兇極惡的草原韃子,這是去赴死嗎?這是丁容城自我膨脹之後出的昏招嗎?帶八百個小孩,指望那些官軍會保護這羣孩子?手裡還拿着《論語》,行進之間,還不時齊聲朗讀的孩子,劉棉花真的一口血就要噴出來,不過這時除非自傷,否則是誰也不肯來替他跑這一趟的了,但如果自傷,那麼丁一這條大腿,以後也就別想抱了。

所以劉棉花很快做了決斷,他離開了軍兵的隊伍,直接衝丁一那邊去了,連帶隊的千戶勸他說:“劉御史,關外兇險,您要聽得俺這大老粗說一句,丁容城再強,也不能三頭六臂吧?上得了戰陣,個人武勇真濟不了事,那邊赦老子的,好長一串娃娃!丁容城顧那些娃都來不及,還能顧上您?”

“施劍飛千戶久經戰陣,您所言的自然是沙場活命的道理。”劉棉花很客氣地衝着這位千戶拱了拱手,卻把頭一仰,咬牙道:“然吾輩讀書人,安忍貪生怕死?正是那邊兇險,學生便要過去,若是韃子來了,丁容城抵擋不了,學生也要用這七尺之軀,爲那些孩子擋上一刀!千戶,多謝,保重!”

說罷便踢馬往丁一那邊而去,無他,他這樣善於投機的人,一旦逼到絕地,賭性就發,仗着這隊軍兵,到了關外怕也是指望不上,事到如今,劉吉便豁出來,跟在丁一身後,若是這趟不死,回得大明,他知道以丁某人的性情,就算自己功勞不要,硬堆着也會酬自己這份情義!

這夜,桂花初開,有香飄起,諸多生員候着放榜心急如焚;

這夜,朝中大佬,得勢的、失勢的,各有心思,各有謀劃;

這夜,雷霆書院,有學子出關,槍在肩,刀在腰,秋風下蕭蕭。

第120章 待從頭(三)第59章 更有強中手(四)第6章 傷別離(三)第93章 萬事皆備(十二)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四)第122章 待從頭(五)第82章 雄雞一唱(二十)第49章 破家(一)第85章 贏取自由身(十)丁一的奮鬥十五第66章 更有強中手(十一)第8章 決鬥(九)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七)丁一的奮鬥三十第99章 只待東風(三)第68章 麻煩(五)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九)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四)第8章 轉進(二)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四)第84章 虎脫柙(十一)第2章 篳路藍縷(五)第8章 轉進(十五)第39章 熟人(一)第6章 傷別離(十)後記第5章 君臨(十六)第17章 大禍(一)第29章 殺官(一)第4章 出印度洋(八)第5章 忠義無雙(十三)第3章 心如鐵(一)第97章 只待東風(一)第6章 萬事開頭難(六)第1章 入埃及(二)第9章 風*流*眼(二十一)第3章 永鎮廣西(十五)第7章 風蕭蕭(二十)第4章 萬山在握(十二)第5章 君臨(十二)第8章 決鬥(一)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六)第87章 贏取自由身(十二)第2章 定埃及(十四)第5章 君臨(六)第112章 血腥序幕(九)第83章 其血玄黃(一)第52章 淡馬錫(二)第5章 租界二第7章 風蕭蕭(二十)第4章 萬山在握(十九)第6章 會師(五)第2章 絕戶計(九)第4章 出印度洋(十六)丁一的奮鬥三十四第38章 勳貴(二)第2章 絕戶計(十三)丁一的奮鬥三十第8章 決鬥(十二)第1章 伴君如虎(四)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五)第6章 傷別離(二十)第7章 萬事開頭難(七)第3章 心如鐵(六)第4章 新君(一)第7章 辭京(七)第82章 雄雞一唱(十三)第1章 入埃及(二十)第8章 轉進(二)第82章 雄雞一唱(四)第43章 暗涌(一)丁一的奮鬥十八第1章 舊部(五)第6章 會師(五)第29章 江山萬里煙(十九)第3章 永鎮廣西(二)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五)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三)第6章 歐洲(十五)第2章 定埃及(一)第4章 萬山在握(十六)第2章 絕戶計(十八)丁一的奮鬥三十五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四)第7章 風蕭蕭(十九)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四)第50章 幽懷恨無句(二十)第3章 心如鐵(十八)第68章 麻煩(五)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七)第3章 飛地(九)第7章 風蕭蕭(八)第4章 萬山在握(四)第85章 贏取自由身(十)第2章 遠航(七)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六)第3章 立儲(十四)第9章 風*流*眼(十五)第5章 忠義無雙(七)
第120章 待從頭(三)第59章 更有強中手(四)第6章 傷別離(三)第93章 萬事皆備(十二)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四)第122章 待從頭(五)第82章 雄雞一唱(二十)第49章 破家(一)第85章 贏取自由身(十)丁一的奮鬥十五第66章 更有強中手(十一)第8章 決鬥(九)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七)丁一的奮鬥三十第99章 只待東風(三)第68章 麻煩(五)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九)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四)第8章 轉進(二)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四)第84章 虎脫柙(十一)第2章 篳路藍縷(五)第8章 轉進(十五)第39章 熟人(一)第6章 傷別離(十)後記第5章 君臨(十六)第17章 大禍(一)第29章 殺官(一)第4章 出印度洋(八)第5章 忠義無雙(十三)第3章 心如鐵(一)第97章 只待東風(一)第6章 萬事開頭難(六)第1章 入埃及(二)第9章 風*流*眼(二十一)第3章 永鎮廣西(十五)第7章 風蕭蕭(二十)第4章 萬山在握(十二)第5章 君臨(十二)第8章 決鬥(一)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六)第87章 贏取自由身(十二)第2章 定埃及(十四)第5章 君臨(六)第112章 血腥序幕(九)第83章 其血玄黃(一)第52章 淡馬錫(二)第5章 租界二第7章 風蕭蕭(二十)第4章 萬山在握(十九)第6章 會師(五)第2章 絕戶計(九)第4章 出印度洋(十六)丁一的奮鬥三十四第38章 勳貴(二)第2章 絕戶計(十三)丁一的奮鬥三十第8章 決鬥(十二)第1章 伴君如虎(四)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五)第6章 傷別離(二十)第7章 萬事開頭難(七)第3章 心如鐵(六)第4章 新君(一)第7章 辭京(七)第82章 雄雞一唱(十三)第1章 入埃及(二十)第8章 轉進(二)第82章 雄雞一唱(四)第43章 暗涌(一)丁一的奮鬥十八第1章 舊部(五)第6章 會師(五)第29章 江山萬里煙(十九)第3章 永鎮廣西(二)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五)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三)第6章 歐洲(十五)第2章 定埃及(一)第4章 萬山在握(十六)第2章 絕戶計(十八)丁一的奮鬥三十五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四)第7章 風蕭蕭(十九)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四)第50章 幽懷恨無句(二十)第3章 心如鐵(十八)第68章 麻煩(五)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七)第3章 飛地(九)第7章 風蕭蕭(八)第4章 萬山在握(四)第85章 贏取自由身(十)第2章 遠航(七)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六)第3章 立儲(十四)第9章 風*流*眼(十五)第5章 忠義無雙(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