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忠義無雙(一)

新春尚有些寒意,只不過景帝心胸之中卻是有着一團鬱積之氣,燥熱得全身都難受,按中醫的說法,大致就是內火太旺之類的講究了。偏偏這種鬱積,他還不能在於謙面前開口說出來,否則只怕于謙又要對他進行一番說教了。

他的鬱積便在於:爲什麼丁一能做的事,他身爲大明天子,卻偏偏就不能做!

事實上景帝是知道答案的,但他不願意去面對它。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四個字,戰亂之地。因爲戰亂的原因,使得原本很多士紳或其家人都被義軍殺死或是折磨到破家,就算能夠家族苟全的,所謂的寧爲太平犬莫爲離亂人,只要丁一能給予他們一個平安,就算少了許多特權,但總好過面對義軍明晃晃的刀槍吧?就算要跟百姓守着一樣的規矩,也總好過沒規矩吧?

“若是早些日子收到這份線報,原不該下那道旨意的。”于謙拈鬚搖了搖頭,卻是說道,“現時看來,卻便是有些行險了,只不過如晉向來忠義,料來應也無有什麼相干,只不過皇帝以後有什麼旨意,還當九思而後定啊!”

景帝擠出笑臉點頭道:“先生說得是,朕記下了。”這個事景帝卻是心裡有數的,他和于謙想的並不一致。于謙的出發點是不可能容忍有獨立於中央政權的地方軍閥集團,所以他打算把丁一暫時調離廣西,再從行政結構進行梳理,把軍政兩權剝離開,丁如晉有永鎮廣西的軍權可以,行政權就不要插手了;而景帝的想法卻是丁一你不是就想要出海麼?行,把廣西平定了,滾吧,最好把英宗接上,一起滾蛋。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爲什麼景帝會突然想放手?說起來就要從廣西的廠衛衙門說起了。現在別說東緝事廠,就是錦衣衛。也沒爛到明末那樣,後面萬曆年的朝鮮抗擊倭狗之役,錦衣衛還算有所作爲的,所以廠衛除了在州府的衙門之外。自然還有許多暗線存在。

但是在平樂、梧州兩府的暗線,已經根本很難再開展活動了。在這兩府地界之中,廠衛的衙門收上來的線報,已然大不如前。一個是因爲丁一通過忠義社、天地會、民兵組織,把這兩府經營得水泄不通,並且丁一有信用,舉報者的賞金就算在可給可不給的情況下,也是一律照付的,所以舉報的人也不少;另一個是因爲這兩府的工業開始崛起,所以就業機會和創業機會真的就如雨後春筍一般。一個普通士兵身上,從頭到腳,需要帽子、頭盔迷彩布、迷彩服、常服、禮服、攜行帶、揹包、手榴彈包、子彈盒、布鞋、牛皮靴……就算火銃和子彈、工兵鏟、刺刀都由丁一的工場自己生產,那麼火銃的槍托、握木,工兵鏟的鍬把等等。總是要外包的吧?何況大明軍方還要向丁一購買雞胸甲和火繩槍!

光是一個軍用品所衍生出來產業,就創造出很多就業的機會和小工坊誕生的契機,涌入的勞動力多了,收入增加了以後,各類需求也大增,所謂經濟上的乘數效應,各行各業都興旺起來。

“看來怕是要給廠衛那邊。多拔些銀子。”景帝在於謙辭出去以後,對着興安如此說道,“你去擬個數目上來吧,錢從內庫來出吧,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啊,朕總不能讓辦事人爲難……”興安自然是迭聲的“爺爺聖明”。這倒不算是拍馬屁,卻真是實情。

因爲在這種大勢之下,錦衣衛給的那點錢,真的就很難讓那些暗線動心,去花心機刺探消息來換取獎勵。往往交上去。都是一些垃圾信息,例如早晨駐城東的部隊出來,繞城跑了一圈,無人掉隊之類的,廠衛要這樣的信息來做什麼?

再說能被派下去負責廠衛的人等,也不是人頭豬腦,當然能看得出來,這兩府之地已被丁一經營得鐵桶一般:定期的洗腦,在揭示侯逆所部並不是如他們所宣傳的替天行道,同時與之相比的,是丁一自己——爲什麼侯逆不是真的替百姓做主?替百姓作主的人應該是怎麼樣?應該是容城先生這樣!無形之中,丁一的形象真的想不高大都不行了;衆多商機,使百姓都忙着去賺錢;衆多表面上看過去忠君愛國的組織,把本來一盤散沙的民衆,準軍事化起來……

所以錦衣衛衙門和那些採珠太監、礦山太監合議之後,就把結論送上京師。按那線報,那就是丁一所至,百姓皆深沐容城先生之恩,而丁一每次講演,幾乎都會提到民重君輕的話來。

廠衛敢去對王驥下手,卻是不敢去向丁容城這樣的人物下手,因爲丁一併沒有王驥那一大家族的拖累可以成爲把柄,而誰又知道,廠衛之中,就沒有仰幕的人,或是受了容城先生恩惠的人存在其間?萬一要是泄出消息,說到自個添油加醋弄丁一黑報告,到時自己如何擔當得起?別忘記馬順就是被丁容城一刀梟首的,盧忠想搞丁一,現在呢?不論是真瘋還是假瘋,總之就是瘋了。

所以他們提供的,算是比較原始的素材。不過京師的大佬,就沒那麼多的顧忌,直接就下了結論:只知丁一,不知君父;明平侯逆,暗失廣西。

這就是很誅心的話了,幾乎同指責丁一造反差不多了。景帝有他自己的打算,按說給丁這麼經營下去,真的恐怕侯逆之亂平定,廣西也成丁一的了,而且丁一根本就不需要揭旗而起來造反,而是形成一種實質上的割據,所以,他開始考慮給丁一找一條出路。

朝廷的大佬,卻就和景帝的思路不同,他們想的是如何把丁一從廣西官場弄走,而且還要讓丁一走得心甘情願,並且軍事上還要丁一盡心盡力,否則石璞的下場,大家也不是沒看見。於是就有了要求丁容城督師廣西的密旨了:平定侯逆仍然是丁一的事,誰也不打算去接手,但當丁一離開廣西以後,大家就覺得,丁一能保持對軍隊的控制就已經很強大了,對於廣西的官場,他們不認爲丁一還能再施加什麼壓力。論道堂這樣的東西,是必定要停掉的;民兵組織就沒人會去動它,畢竟還指望丁一平逆……

于謙之所以說這個決定行險,是因爲按着線報,桂林府的民兵組織、論道堂,也已在不到一旬的時間裡,就建立起來並開始運作。這就說明了一點,丁一這套東西,有着足夠的羣衆基礎,才能在剛剛收復的桂林府,如此快地推行,或者用符合這個時代的話語來說:民心所歸。百姓是認同丁一推行的這套東西的。

那麼這個時候,強行去令丁一上京述職,很有可能,丁一就會以戰事緊要爲由,拖延不願北上,這種事也不是沒人幹過,王驥就這麼幹過,朝廷一樣拿他無可奈何。若是丁一不得民心,那麼差個欽差,一紙公文,就足以拿下了,可是一旬之內,就能把桂林府弄得條條有理按丁某人的體系運作,一紙公文?扯吧。

“讓如晉上京之際,帶二千親衛護衛左右。”景帝不知道發什麼瘋,突然對興安這麼吩咐道,“親衛一律隨侍入京,不留駐於城外大營。此乃爲國保重之策,韃虜與如晉有深仇,侯逆也然,千萬不得疏懶,帶着數十護衛就上京師來。”興安一時沒想透,不過仍老實應下來。

但當吏部尚書王直看着這份旨意,卻在背地裡感嘆:“當今聰慧。”

倒是被稱爲于謙妾的項文曜顯得不太開心,他私下跟于謙抱怨道:“如晉有萬夫不當之勇,十萬鐵騎之中猶能自如來去,讓他帶二千親衛,若是在朝堂之上,被訓斥得狠了,先生,如晉這人,是委屈不得的性子……到時他要做出什麼不忍言之事,我等如何自處?”

他這考慮要說很猥瑣倒也不見得,丁一如果真的憑着二千親衛殺出京師,那于謙是丁一的先生,到時有沒牽連真的就不好說,而他都被叫做于謙妾了,他有這擔心,倒也還真是情理之中。

只不過,這就顯出了高低,便是被于謙很看不起的,認爲戀貪權位不肯求去的王直,也能看得清楚的事,偏偏項文曜就搞不明白這其中的關節。于謙看着他半晌,嘆了口氣對他道:“杞人憂天。”這還是看在他平時真的就是門下一條狗的份上,要不然連這四個字,也懶得去提。這真的是一個不同層次的政治智慧,能看破的一眼就看破了,看不破的,跟項文曜一樣,還能擔心得不行了。

當丁一在梧州府接到這份以“家書”名義送來的旨意的時候,他看着就笑了起來,扔給了杜子騰和劉鐵他們,邊上的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也就是廣西的封疆大吏徐珵也湊過去看,劉鐵看着就要去點選精銳,卻被杜子騰和徐珵齊齊喝住:“萬萬不可!”

第2章 遠航(二十一)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八)第41章 殺熟(一)第6章 歐洲(二十)第8章 轉進(八)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八)第82章 雄雞一唱(六)第8章 轉進(十四)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七)第33章 收徒(一)第1章 督廣西(十八)第47章 教看風雲手(八)第5章 忠義無雙(二)第3章 立儲(一)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八)第5章 忠義無雙(二十二)第119章 待從頭(二)第3章 立儲(五)第7章 辭京(十)第9章 風*流*眼(十三)第1章 入埃及(十四)第2章 遠航(十四)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六)第4章 憑陵雜風雨(四)第2章 絕戶計(十)第5章 奪門(六)第7章 辭京(七)第3章 爪哇(二)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第2章 篳路藍縷(十五)第6章 會師(四)第2章 篳路藍縷(八)第8章 轉進(十八)第65章 更有強中手(十)第3章 爪哇(一)第15章 辦事(一)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七)第5章 奪門(十一)第19章 獨立顧八方(二)第3章 立儲(十一)第7章 風蕭蕭(十四)丁一的奮鬥二十六第50章 破家(二)第1章 督廣西(五)第3章 飛地(一)第83章 其血玄黃(五)第8章 轉進(十二)第5章 君臨(二十)丁一的奮鬥二十六第1章 督廣西(四)第119章 待從頭(二)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四)第1章 舊部(一)第62章 交易(六)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三)第5章 忠義無雙(十九)第32章 或言堯幽囚(五)第4章 出印度洋(九)第126章 待從頭(九)第68章 把吳鉤看了(一)第20章 欺主(一)第116章 血腥序幕(十三)第68章 工欲善其事(十八)第2章 絕戶計(十七)第5章 君臨(十五)第7章 辭京(八)第4章 萬事開頭難(四)第2章 絕戶計(十六)第71章 翻雲覆雨(二)第96章 萬事皆備(十五)第8章 決鬥(五)第87章 萬事皆備(六)第5章 奪門(七)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四)第2章 篳路藍縷(十一)第83章 其血玄黃(五)第83章 萬事皆備(二)第126章 待從頭(九)第5章 忠義無雙(十七)丁一的奮鬥十八第5章 奪門(十八)第3章 心如鐵(五)第53章 工欲善其事(三)第78章 贏取自由身(三)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五)第95章 萬事皆備(十四)第6章 傷別離(二十二)第3章 心如鐵(十一)第2章 絕戶計(九)第108章 血腥序幕(五)丁一的奮鬥八第3章 飛地(二十)第9章 風*流*眼(二)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七)第6章 會師(四)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五)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五)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六)第8章 決鬥(十六)第5章 君臨(九)
第2章 遠航(二十一)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八)第41章 殺熟(一)第6章 歐洲(二十)第8章 轉進(八)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八)第82章 雄雞一唱(六)第8章 轉進(十四)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七)第33章 收徒(一)第1章 督廣西(十八)第47章 教看風雲手(八)第5章 忠義無雙(二)第3章 立儲(一)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八)第5章 忠義無雙(二十二)第119章 待從頭(二)第3章 立儲(五)第7章 辭京(十)第9章 風*流*眼(十三)第1章 入埃及(十四)第2章 遠航(十四)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六)第4章 憑陵雜風雨(四)第2章 絕戶計(十)第5章 奪門(六)第7章 辭京(七)第3章 爪哇(二)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第2章 篳路藍縷(十五)第6章 會師(四)第2章 篳路藍縷(八)第8章 轉進(十八)第65章 更有強中手(十)第3章 爪哇(一)第15章 辦事(一)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七)第5章 奪門(十一)第19章 獨立顧八方(二)第3章 立儲(十一)第7章 風蕭蕭(十四)丁一的奮鬥二十六第50章 破家(二)第1章 督廣西(五)第3章 飛地(一)第83章 其血玄黃(五)第8章 轉進(十二)第5章 君臨(二十)丁一的奮鬥二十六第1章 督廣西(四)第119章 待從頭(二)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四)第1章 舊部(一)第62章 交易(六)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三)第5章 忠義無雙(十九)第32章 或言堯幽囚(五)第4章 出印度洋(九)第126章 待從頭(九)第68章 把吳鉤看了(一)第20章 欺主(一)第116章 血腥序幕(十三)第68章 工欲善其事(十八)第2章 絕戶計(十七)第5章 君臨(十五)第7章 辭京(八)第4章 萬事開頭難(四)第2章 絕戶計(十六)第71章 翻雲覆雨(二)第96章 萬事皆備(十五)第8章 決鬥(五)第87章 萬事皆備(六)第5章 奪門(七)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四)第2章 篳路藍縷(十一)第83章 其血玄黃(五)第83章 萬事皆備(二)第126章 待從頭(九)第5章 忠義無雙(十七)丁一的奮鬥十八第5章 奪門(十八)第3章 心如鐵(五)第53章 工欲善其事(三)第78章 贏取自由身(三)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五)第95章 萬事皆備(十四)第6章 傷別離(二十二)第3章 心如鐵(十一)第2章 絕戶計(九)第108章 血腥序幕(五)丁一的奮鬥八第3章 飛地(二十)第9章 風*流*眼(二)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七)第6章 會師(四)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五)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五)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六)第8章 決鬥(十六)第5章 君臨(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