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大敗

“陛下,昨夜通州勤王兵馬在薊州附近偷襲建虜營地,沒想建虜早有準備,被伏兵殺得大敗,幾乎全軍覆沒!”滿桂抱拳奏道。

因爲是夜不收急報,他也來不及讓人幫他寫奏章,急着稟告,就只能口頭了。

“什麼?”胡廣沒想到,終於聽到了建虜主力的消息,可順帶的,卻是幾萬通州勤王軍的全軍覆沒!這麼一來,建虜連吃兩個敗仗低落下來的士氣一下又回去了。

滿桂以爲皇帝沒聽清楚,就又稟告了一遍,而後補充道:“其實建虜主力,特別是女真韃子並未大損。和建虜前去野戰,人數都沒建虜多,有此一敗並不稀奇。”

胡廣點點頭,而後馬上問道:“那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繼續堅壁清野,讓建虜糧草不濟。”滿桂是建虜問題專家,侃侃而談道,“想把建虜主力在關內殲滅,末將以爲很難,只能是把他們逐出去!”

說這話的時候,他有點擔心。畢竟這些話說了有點長他人士氣,滅自己威風,也不知道年輕的皇帝能不能受得了。不過事實如此,他只能實話實說。

如果換作是原本的崇禎皇帝,可能還真受不了這種話,甚至可能會不顧事實如何,強令滿桂或者各路人馬出擊,要和建虜決一死戰。

但胡廣卻絕不會這樣蠻撞,想了一想後,馬上點頭贊同道:“滿卿說得有理,看來如今之計,是早日把建虜逐出關內,儘早恢復關內的安寧。”

說到這裡,他想起以前想到過的事情,馬上又接着道:“你派人去散佈謠言,就說十萬白杆軍和東南火槍兵馬上到京師,準備和建虜在京畿之地決戰。另外關寧軍已經出山海關,直搗遼陽。嗯,另外一個版本,就說關寧軍已經去草原,報復那些蒙古部族去了。”

滿桂聽得大喜,連忙奏道:“陛下英明!”

然而,有的人不是這樣想的。很快有朝臣聽到了這事,紛紛上奏章,要麼是要求嚴懲巡撫解經傳,要麼是攻擊孫承宗所託非人,要麼是要求繼續發佈勤王詔令,保衛京師,等等。

而對於這些奏章,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全都送來胡廣處,由胡廣親自來批閱。看着這一大堆的奏章,讓胡廣首次產生了把司禮監掌印太監換掉的想法。

胡廣所想要的是,一般的事情,由內閣和司禮監處理就可以了,只有重要的事情,才由他來定奪。作爲司禮監掌印太監,就得要有能分清一般和重要事情的本事,爲皇帝分擔工作。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了解皇帝的處事態度。

而劉興祚在得到胡廣的指示後,第一時間趕去孫承宗處,把通州兵馬在薊州附近幾乎全軍覆沒的消息做了通告。

這消息一出,原本大堂內輕鬆的氣氛頓時一凝,變得有點沉重了。昌黎大勝所帶來的一些臆想,頓時又被擊得粉碎。

劉興祚掃視了眼在場這些人,看看孫承宗和祖大壽等人的臉色,而後才繼續說道:“陛下有旨,此後我大明的戰略目標是把建虜早日逐出京畿之地。所用方略爲繼續堅壁清野,務必不讓建虜再奪城池,得到糧草補給……”

他把胡廣想得幾個方法敘述了一遍,而後補充道:“閣老也可以採取其他手段,但最終目標,是要儘早逐出建虜,還京畿之地一個安寧。”

孫承宗聽得頗爲驚訝,在他的印象中,年輕的皇帝似乎不會這麼現實。哪怕之前給他的印象已經改變好多,但旨意中也有說斷建虜後路,把建虜或重創或殲滅在關內。

他作爲一方統帥,其實最怕的是皇帝看不清實際情況,隔了老遠下旨強行指揮,要求幹啥幹啥!

要知道,兵者,詭道也!如果不是實力達到了碾壓的級別,就有太多的因素會影響戰事的結果。遠程不顧實際情況強行指揮的結果,是他最不想看到的。

在原本的歷史上,像這樣的事情,崇禎皇帝也沒少幹。當然,他可能有他的理由,可強行下旨要求前方將帥幹啥幹啥的,這很容易成爲敵人的助攻。

孫承宗震驚之餘也帶了點欣慰,當即點頭道:“老夫心中有數了,來啊,擊鼓聚將!”

他的話剛落,傳令衛士還沒行動,就見劉興祚一抱拳,繼續說道:“閣老,陛下已任命末將爲錦衣衛指揮使,需要馬上前往京師就任,整頓錦衣衛。爲了便於和山海關通信,末將會派一人前來閣老處,有任何事情可即時和京師聯繫。”

一聽這話,大堂內的所有人頓時都吃了一驚。錦衣衛指揮使,這可是皇帝的親信,所有軍隊中身份級別最高的啊!

雖然在場這些人,有想過劉興祚會升官,可也沒想過他竟然能當錦衣衛指揮使。說句不好聽的,一方總兵在孫承宗眼裡就是手下一使喚人而已,可今後的劉興祚,卻是連他都要客客氣氣對待的人了。

孫承宗都如此想,就更不要說祖大壽等人了。就算心中嫉妒羨慕,可表面上,他們立刻露出笑容,齊聲恭喜劉興祚高升。一時之間,劉興祚成了大堂內的中心人物,猶如衆星捧月一般。

真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誰能想到叛逃回大明的劉興祚,在被衆人排擠之後,不顯山不露水地突然成了錦衣衛指揮使,這可是皇上的親信啊!

原本以爲他沒後臺,結果人家的後臺是大明皇帝了!祖大壽心中後悔,心中想着怎麼彌補和劉興祚之間的不快。吳襄也是後悔,之前自己已經看出劉興祚有轉運的跡象,當時就應該多花點本錢,不痛不癢地也不算有什麼交情!

知道劉興祚要馬上啓程,孫承宗看着大堂內的形勢,也撤了擊鼓聚將的命令,熱情地要給劉興祚踐行。而祖大壽和吳襄等人也紛紛挽留,說什麼同僚一場,必須好好送送。一邊還快速派人回去,讓人準備一份重禮。

劉興祚知道皇帝對孫承宗的態度,此時自己還未就任錦衣衛指揮使,倒也不好拒絕孫承宗,便答應了下來。

998 江湖追殺令532 傳國玉璽834 佈置(第三更)1244 婚書1296 查理一世的震驚(爲風昂駒萬賞加更)761 雖遠必誅啊(第四更)849 暴露的風險935 虛張聲勢815 各懷目的994 是皇上英明神武116 一個瘋子509 籌劃洞吾(第四更)687 遠交近攻41 沽名釣譽953 亡國滅族的一刀1238 對倭策略的改變397 鐵器鋪1164 海上是我荷蘭人的天下890 鄉長童校752 出戰1334 明威堡之戰56 竟然連老女人都有興趣762 此戰禍根828 不可同日而語18 準了624 多鐸來了1224 瓜子啤酒礦泉水603 強硬256 禍不單行1307 遷都848 擔心(第四更)27 你們怕不怕1282 聯名上書1125 不要再做白日夢了8 皇帝發瘋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1327 圍魏不是救趙919 還沒有出世1107 蒸汽船472 豪格很冤枉463 李芝奇的自信1128 沙賈汗469 一招鮮(第四更)169 有點慌了763 五年平遼775 誤會(第四更)300 豪格開價(第三更)255 個個倨傲不訓(第三更)1045 晚了458 大決戰還太早了點607 合約(第三更)257 作繭自縛1294 你看看人家244 下馬威772 吟詩作賦1011 男兒大丈夫就當如此1234 有點懵569 不能是戚大帥和倭寇的版本1232 南洋是大明的了1257 亂波83 與國永存469 一招鮮(第四更)1159 蘋果問題803 切記不可故步自封85 信不信(加更)269 合作共贏595 就是這麼容易解決了(第四更)578 緊張了(爲舵主加更)473 風水輪流轉352 太祖的又一坑(第四更)763 五年平遼264 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253 悔之晚矣406 什麼神通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1075 城破340 你說反了690 患得患失(第四更)789 另類的清理土地兼併(第三更)541 一隻虎的提醒759 土雞瓦狗也1132 海外明人的悲劇646 殺虜(第三更)585 心事83 與國永存73 兵臨城下603 強硬63 料事如神678 請陛下指點(第四更)1077 王師北定遼東日81 麻木1329 滅了他們395 高應元的提議(補償一章)152 糧價460 欺軟怕硬953 亡國滅族的一刀114 宋之楊再興105 下巴掉到了地上136 驚天內幕
998 江湖追殺令532 傳國玉璽834 佈置(第三更)1244 婚書1296 查理一世的震驚(爲風昂駒萬賞加更)761 雖遠必誅啊(第四更)849 暴露的風險935 虛張聲勢815 各懷目的994 是皇上英明神武116 一個瘋子509 籌劃洞吾(第四更)687 遠交近攻41 沽名釣譽953 亡國滅族的一刀1238 對倭策略的改變397 鐵器鋪1164 海上是我荷蘭人的天下890 鄉長童校752 出戰1334 明威堡之戰56 竟然連老女人都有興趣762 此戰禍根828 不可同日而語18 準了624 多鐸來了1224 瓜子啤酒礦泉水603 強硬256 禍不單行1307 遷都848 擔心(第四更)27 你們怕不怕1282 聯名上書1125 不要再做白日夢了8 皇帝發瘋341 大明參謀長聯席會議1327 圍魏不是救趙919 還沒有出世1107 蒸汽船472 豪格很冤枉463 李芝奇的自信1128 沙賈汗469 一招鮮(第四更)169 有點慌了763 五年平遼775 誤會(第四更)300 豪格開價(第三更)255 個個倨傲不訓(第三更)1045 晚了458 大決戰還太早了點607 合約(第三更)257 作繭自縛1294 你看看人家244 下馬威772 吟詩作賦1011 男兒大丈夫就當如此1234 有點懵569 不能是戚大帥和倭寇的版本1232 南洋是大明的了1257 亂波83 與國永存469 一招鮮(第四更)1159 蘋果問題803 切記不可故步自封85 信不信(加更)269 合作共贏595 就是這麼容易解決了(第四更)578 緊張了(爲舵主加更)473 風水輪流轉352 太祖的又一坑(第四更)763 五年平遼264 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253 悔之晚矣406 什麼神通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1075 城破340 你說反了690 患得患失(第四更)789 另類的清理土地兼併(第三更)541 一隻虎的提醒759 土雞瓦狗也1132 海外明人的悲劇646 殺虜(第三更)585 心事83 與國永存73 兵臨城下603 強硬63 料事如神678 請陛下指點(第四更)1077 王師北定遼東日81 麻木1329 滅了他們395 高應元的提議(補償一章)152 糧價460 欺軟怕硬953 亡國滅族的一刀114 宋之楊再興105 下巴掉到了地上136 驚天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