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 授課

因此,文華殿內的這些武將一聽,頓時都是大喜。原來皇上把他們叫來文華殿內議事,其實是爲了說這個事情吧?

對於武將來說,要想得到爵位,真得是太難太難了。不少皇上,就其一生,壓根就不會封一個爵位給武將。如今這崇禎朝,終於要開封了!

這麼想着,這些武將,不約而同地抱拳謝恩。

這讓邊上的文官,都不由得有點羨慕。這些武夫,天天跟着皇帝打仗,終於有成正果了啊!

他們正想着,忽然就聽到崇禎皇帝轉頭對兵部尚書道:“大明能有如今這個中興的局面,都是將士們浴血廝殺出來的。對他們的獎勵,朕也沒有吝嗇。這一次年底,朕祭拜太廟之後,便會封爵以酬。卿把朕歷次獎賞的內容,也都整理一下公之於衆,讓朕之子民看看,朕可不是一個吝嗇的皇帝!”

他說得這個話有點重了,直接和他的名譽掛鉤,兵部尚書再怎麼樣也不敢反對,連忙應下。

對於普通將士的獎勵,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軍功升官,還有一種是軍功換獎賞,比如銀子,糧田等等。

對於大部分普通將士來說,他們都是選擇軍功換銀子,或者糧田的。比如已經戰死的滿桂,就是這樣的,以至於他很久之後才慢慢地升到總兵一職上。還有黃得功,也是喜歡拿軍功換賞銀,他能當總兵,也虧了名聲在外,要組建勇衛營,才把他提拔上去的。不過這種越級提拔,並不是軍中常例。

由此,對於拿軍功換賞銀,就會感覺好像這些立功的將士沒什麼變化。但是,兵部這邊,要是把列年來的獎勵,都總結之後公佈出來,那就很震撼人心了。

就算有軍卒把賞銀拿去賭了,結果又是一無所有,但是,在兵部的賬冊上,他到底立下多少軍功換取了多少賞銀,卻是一直又記錄的。

在文華殿內的這些臣子,對於崇禎皇帝的這個要求,並沒有多想。其實,崇禎皇帝是有非常大的用意的。

他之所以要在這個時候,又是封爵,又是公佈歷次對大明將士的賞賜,除了崇禎十七年是特殊的一年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非常大的原因,就是要讓大明百姓都認識到:哇,原來當兵,也能有這麼大的好處啊!

西北實行全民兵役制,是個特例;如今,在遼東那邊,也讓洪承疇開始實施全民兵役制。這個事情,遲早會在關內傳開,而後就會有人猜到皇帝估計是想在整個大明推行全民兵役制。

如果當兵沒什麼好處,不讓人羨慕,那這個推行全民兵役制,就會遇到很大的阻力。可是如今,崇禎皇帝讓他們都看到當兵的好處之後,這個阻力就會少很多了。畢竟白花花的銀子,大批的糧田,那可都是非常實在的東西,更何況,還有爵位,崇禎皇帝也不會吝嗇。這些,都是非常誘人的。

相信會有不少讀書人,到時候估計也會投筆從戎。

也只有如此,慢慢地,文貴武輕的局面,纔會得到扭轉。

這個時代,也不要怕沒仗打,就沒軍功可立。這個時代,有的是仗要打的!

總體來說,皇上班師回京之後的第一件大朝議,氣氛還是很和諧,讓人高興的。

崇禎皇帝定下基本的基調之後,至於具體的細節,就由底下的臣子開始商議了。包括向衛拉特蒙古和喀爾喀蒙古派出使者,給出什麼要求等等,都是要商量之後定下來的。給三邊總督和宣大總督那邊去旨意,要求把受災的秦晉兩地百姓,如何遷移到河套地區去,也是要好好商量的事情。

等他們商量得差不多時,天色已近黃昏。

崇禎皇帝見此,便下旨散朝。臨走之前,他又對底下羣臣微笑着說道:“明日,朕要親自給太子講課,諸卿不妨都來聽聽。”

聽到這話,衆人又是一愣。皇帝親自講課?

講什麼?是治國之道,這需要文武羣臣去旁聽?

難道是領軍打仗麼?如果是,那這應該是武將去聽的吧?

想不明白,就很好奇。不要說皇帝已經邀請了,就是沒有邀請,估計有資格的大臣,說不定會開口旁聽。

散衙之後,他們才發現,皇上這個講課,根本就不是臨時起意,而是在文華殿議事之前,就已經決定,並且消息也傳開了。

給太子講課,太子伴讀的那些自然會參加。就連太子伴讀的那些家長,崇禎皇帝都邀請了。比如說,被“罷職”了的鄭芝龍,他在京師,也被邀請了的。

雖然是傍晚時候了,可皇上要給太子授課的事情,忽然之間就成了全城關注的焦點。所有人都好奇,皇帝要給太子授課,爲什麼要邀請那麼多人旁聽?皇上到底要講什麼呢?

在這種好奇心之下,第二天天一亮,京師的茶館酒樓,就非常地熱鬧了。

京師百姓,都聚集在這些地方,人多才聊得有意思不是!紛紛在聊着這個事情,等着宮裡傳出消息來,看到底是不是自己猜得內容?

這也得是虧了如今的生活水平好了,要不然,哪有這個閒心,忙着求活都來不及!

受到邀請的各府,全都穿着代表身份的禮服,莊重地一早收拾好,趕去宮門外等候。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鄭芝龍。

他和崇禎皇帝聊過幾次,經常被崇禎皇帝突然的想法給震驚到了。就如大洋的彼岸,都要有大明的旗幟,這種想法,以前哪個皇帝會有?包括其他人,甚至是他自己這個海盜王,都沒有這樣的雄心壯志,可崇禎皇帝在當時建虜還強大時,就已經有這樣的想法了!

因此,可以說鄭芝龍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好奇。因爲他知道,崇禎皇帝既然如此隆重地給太子授課,必然不會是什麼四書五經,帝王之術之類的內容,而是會讓所有人都震驚的東西!

想了半天,想不出什麼。鄭芝龍便轉頭看看身邊的兒子,如今已經是二十歲,個子都差不多高了,長得儀表堂堂。在所有的太子陪讀中,算是表現得不錯的一個。這一點,鄭芝龍是欣慰的。

不過他也覺察出來了,好像自己兒子對於農司陳子龍和開物司宋應星所講得內容,並沒有多少興趣。

這一點,鄭芝龍是有點不滿意的。那是皇上重視的東西,你就得學好了,要不然,萬一哪天皇上知道了,不喜歡你了怎麼辦?這年輕人啊,就是比較任性!

反正還在等着進宮,鄭芝龍便開始隱晦地提點起兒子來。

鄭成功很聰明,一聽就知道他爹是在說什麼,便有點牴觸地說道:“爹,孩兒感覺那些東西沒什麼用!”

一聽這話,鄭芝龍不由得把眼睛一瞪道:“沒什麼用,皇上爲何還讓兩位心腹大臣教導太子?你用腦子想想,這個事情,到底有用沒用?”

在他看來,其實根本不在所教授的內容有用沒用,而是皇上在意這個事情,那就是再沒用的東西,也會變得有用!也就是說,不在意內容,而在意討皇上喜歡,這纔是重點所在!

不過很顯然,鄭成功沒有他爹這樣老於世故,聽到他爹的話之後,直着脖子辯解道:“又不是隻有孩兒這麼認爲的,太子也是這麼想的,他親口對孩兒說過。授課之時,也有些牴觸了。”

“……”聽到這話,鄭芝龍不由得愣了下。忽然之間,他有點明白了,爲什麼皇上才班師回京,就這麼急着要親自授課,還這麼大規模的讓這麼多人去聽,搞不好就是和太子這態度有關係。

想想也是,其他人,皇上用得着在意麼?唯獨太子如何,皇上肯定是高度關注的。如此看來,今天皇上親自授課,很可能要訓太子,並且讓太子陪讀,以及太子陪讀的家長都看着,就是給警告。不得和太子一樣,一旦太子有這種苗頭,就要勸諫太子。

這麼想着,鄭芝龍感覺自己已經領悟到了崇禎皇帝親自授課的用意所在,便沉下臉,訓了鄭成功幾句,而後語重心長地提醒他,雖然太子是將來的皇帝,可畢竟還只是太子。當今皇上英明神武,身體又一向康健,因此,首先要做的,是讓當今皇上滿意。

就比如說就這個事情,如果別人都有牴觸,和太子一個樣了。你爲什麼就不勸諫太子一二,哪怕有這個意思也行,如此一來,皇上聞之,必然會繼續對你刮目相看。

說了一大堆,鄭芝龍嘆了口氣說道:“你能成爲太子陪讀,鄭家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雖然皇上以後還會倚重於爹,可你自己也不能當扶不起的阿斗,爹可不希望,你這一輩子都是爹在庇護你!”

在他看來,是他明確服從崇禎皇帝的調遣,答應了崇禎皇帝領着艦隊北上,並且還把每年收到的保護銀子,分了一半給朝廷,爲朝廷一直購買南洋糧食等等事情,作爲回報之一,崇禎皇帝才如此看重自己的兒子,不但給兒子賜名,還讓兒子成爲太子陪讀等等。

不可否認,確實有這些原因所在。但是,鄭成功原本歷史上的功勞,其實也是有相當一部分原因的。要不然,崇禎皇帝也不會給鄭森改名爲鄭成功了。

聽他這麼一訓,鄭成功的臉頓時漲得通紅。只要是個有志氣的,誰願意被人說是扶不起的阿斗?

此時的他,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爹看看,將來他到底是靠爹還是靠自己的能耐!

又等了一段時間之後,終於有內侍前來傳旨,讓他們都進去了。

地點不變,還是在東宮。不過,來得人多,殿內不夠大,內侍領着他們,就在殿前站了。

此時,都是快過年了。雖然沒有什麼風,可天氣還是很冷。一般人,是不願意在露天地裡待着的。

好在這些人非富即貴,穿得都不錯,倒也沒覺得有多冷,而且冬日已經升高,多少也能給點暖意。

讓他們有點奇怪的是,在殿外庭院的中間,竟然擺着一門大將軍炮,一門佛朗機炮,還有一個茶壺,一個孔明燈,一支竹蜻蜓等等。

從軍國重器到玩具,竟然都有。順帶着,還要泡壺茶給大家喝?

衆人看着這些,一腦門的疑惑,皇上這是擺得什麼龍門陣?

在他們到了之後沒多久,崇禎皇帝就領着太子駕臨了。農司陳子龍和開物司宋應星這兩個皇上最爲看重的寵臣,也是隨駕左右。

崇禎皇帝在殿前坐定,等羣臣見禮完畢之後,授課便開始了。

陳子龍和宋應星分別站在崇禎皇帝的左右兩前側,正面站着的是太子,太子的身後,是衆多的太子陪讀。至於其他朝廷重臣,太子陪讀的家長,則都分站兩邊。畢竟今日的主角,是太子和太子陪讀。

所有人都看着皇上,帶着好奇,想聽聽皇上到底是要講什麼?

就見崇禎皇帝嚴肅了臉,對太子說道:“朕聽聞說,農事和開物之術,皆是小道,太子所學,不應該是這個,從而已有牴觸之心。”

在最開始的時候,不管是農事,還是開物之術,讓年紀尚小的太子等人,很是感興趣。聽聞植物的成長變化,辨別不同的植物,很是有趣的。特別是開物之術,在玻璃出來之後,實驗課程,也讓他們很是有興趣。

但是,隨着年齡的增大,有一些觀念就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他們這些人了。覺得太子應該更注重四書五經,聖賢之書,要學帝王之道,像農事和開物之術,這些都是小道,學之無用。

對於陳子龍和宋應星來說,他們也做不到把課講得生動活潑,最多是在照本宣科之餘,多點自己的理解。這些東西,一開始還覺得新鮮,可到後來,就會變得枯燥了。這一點後世很多人一聽數理化就想睡覺,也能證明一二的。

因此,皇后向崇禎皇帝訴說的,就是以太子爲首的這些學生,開始牴觸陳子龍和宋應星的授課。她知道,就算她不說,皇上是關心這個的,回頭也肯定知道,因此就在崇禎皇帝問起時,第一時間便說了。

而崇禎皇帝如今要做的,不但是給太子,還給朝廷重臣等等所有人,都好好地上一次課!

932 以靜制動637 新官上任833 站在風口上530 掌舵542 飛車774 忠烈祠再會927 坐井觀天790 弱國無外交之葡萄牙764 要死723 坐山觀虎鬥692 閻三箭795 開眼界838 被明國皇帝跑了875 大明第一代690 豁出去了69 伍忠的表演825 滅國之戰435 記憶深刻的一段話97 人心慌了727 忙成狗了313 明末最有爲官員之一276 祖家軍427 只是想靜靜734 慌不擇路451 事情真相328 被朝鮮人坑了一把569 一蹶名王422 皇太極的懊悔838 被明國皇帝跑了622 真假550 大決戰491 序幕(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6/11)645 暗度陳倉720 爲殿下賀240 皇上萬歲!315 天災不斷611 出其不意501 兩策對之207 鋤奸街2 各有心思856 那只是利息而已152 各有算計(爲唐鐵光盟主加更8/11)970 這事兒靠譜麼466 烽火遍地959 那是什麼?35 是你們先逼咱家的955 隨他們去347 天恩浩蕩716 吃榴蓮95 且看看636 崇禎皇帝的香火功德311 苦了你了651 該回家看看了25 會改性子不成?455 奪嫡之爭482 什麼鳥王爺578 大清真亡了482 什麼鳥王爺944 腓力四世的憤怒307 龍顏大怒694 衣錦還鄉632 一命嗚呼299 力挺(爲六月四百月票加更)962 物是人非869 城頭變幻大王旗321 絕對不行527 授課577 運籌帷幄621 時代已經不同了372 就來找我李來亨519 阿濟格的下場508 大喜過望416 “友軍”618 死得意外667 蛋糕就要做大762 誰都不是善茬892 最後一戰484 羣小表演220 對藩王府出手632 一命嗚呼308 天下爲之轟動452 天煞孤星(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4/11)604 解決問題284 陪讀的誘惑334 換人651 該回家看看了429 失望透頂529 請大家喝茶77 天塌下來本官頂着900 結盟669 王霸之氣184 謀逆323 讓人震驚的鹽政革新39 痛哭流涕505 他怕!651 該回家看看了401 戰事的關鍵738 荷蘭人的經驗127 敢戰之軍624 世界第一
932 以靜制動637 新官上任833 站在風口上530 掌舵542 飛車774 忠烈祠再會927 坐井觀天790 弱國無外交之葡萄牙764 要死723 坐山觀虎鬥692 閻三箭795 開眼界838 被明國皇帝跑了875 大明第一代690 豁出去了69 伍忠的表演825 滅國之戰435 記憶深刻的一段話97 人心慌了727 忙成狗了313 明末最有爲官員之一276 祖家軍427 只是想靜靜734 慌不擇路451 事情真相328 被朝鮮人坑了一把569 一蹶名王422 皇太極的懊悔838 被明國皇帝跑了622 真假550 大決戰491 序幕(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6/11)645 暗度陳倉720 爲殿下賀240 皇上萬歲!315 天災不斷611 出其不意501 兩策對之207 鋤奸街2 各有心思856 那只是利息而已152 各有算計(爲唐鐵光盟主加更8/11)970 這事兒靠譜麼466 烽火遍地959 那是什麼?35 是你們先逼咱家的955 隨他們去347 天恩浩蕩716 吃榴蓮95 且看看636 崇禎皇帝的香火功德311 苦了你了651 該回家看看了25 會改性子不成?455 奪嫡之爭482 什麼鳥王爺578 大清真亡了482 什麼鳥王爺944 腓力四世的憤怒307 龍顏大怒694 衣錦還鄉632 一命嗚呼299 力挺(爲六月四百月票加更)962 物是人非869 城頭變幻大王旗321 絕對不行527 授課577 運籌帷幄621 時代已經不同了372 就來找我李來亨519 阿濟格的下場508 大喜過望416 “友軍”618 死得意外667 蛋糕就要做大762 誰都不是善茬892 最後一戰484 羣小表演220 對藩王府出手632 一命嗚呼308 天下爲之轟動452 天煞孤星(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4/11)604 解決問題284 陪讀的誘惑334 換人651 該回家看看了429 失望透頂529 請大家喝茶77 天塌下來本官頂着900 結盟669 王霸之氣184 謀逆323 讓人震驚的鹽政革新39 痛哭流涕505 他怕!651 該回家看看了401 戰事的關鍵738 荷蘭人的經驗127 敢戰之軍624 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