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誅殺趙爾豐

1911年12月9日,趙爾豐趁袁世凱要挾孫中山退位這個時機,突然在四川宣佈復辟,危機四伏。

21日在成都四川總督都署迎來了一個不速之客,那人正是時任四川軍政部長尹昌衡,尹昌衡進入都署後直奔趙爾豐書房,進去後尹昌衡露出了笑容道:“大帥近來可好?”趙爾豐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後道:“還可以,都一把老骨頭了,每天就那樣奈何的過吧。”說完好笑了笑,然後繼續道:“你尹碩權無事不登三寶殿,說吧,怎麼了?”

尹昌衡聽後也笑了笑說:“大帥不愧爲大帥,果然是神機妙算啊,是有事”

趙爾豐問道:“何事還要我這個老頭子出馬?”

尹昌衡繼續道:“回大帥,如今大帥重新任總督,但未來之事尚屬天定,究竟滿清是不是能倒得下來,民國能不能建得起來,這些對於現在都還是很大的問題,所以依職部之意:今天職部在此與大帥秘密商議:如果今後滿清倒下了,職部全權負責保護大帥安全,而如果民國沒有建立起來並失敗了,職部希望大帥能夠保全我。這樣不管咱們二人誰敗誰成都是有利的,還望大帥三思啊”

趙爾豐聽後對尹昌衡嚴肅地問道:“碩權,此話當真?”

尹昌衡點頭並用右手發誓道:“職部可向天發誓,海枯石爛,此志不渝。”

趙爾豐聽後大喜點了點頭並說:“好,既然,碩權都這樣了那就幹吧”。

尹昌衡聽後便乘機說:“如今大帥身邊還有三千多巡防軍,職部怕引起川中士紳與川民不安,所以職部的意思是:以大帥計,不如將那三千弟兄交由軍政府管理,但實際由職部下令仍駐紮於都署保護大帥,這樣我相信川中的紳民決對不會對大帥產生一些誤會,不知大帥意下如何?”

趙爾豐聽後笑着豎起大拇指說道:“早就知道碩權嚴謹,今日一見果真如此,那好,依碩權意,我馬上寫封手令”。說着在書桌上拿起上好的狼毫筆,沾了沾墨汁在一個信紙上開始寫。

寫後,趙爾豐馬上又蓋上了自己的隨身的印,然後交給尹昌衡。尹昌衡接過手令後笑着說:“那大帥,職部先告辭了”。

趙爾豐揮了揮手說:“去吧”隨後尹昌衡退了出來。

出來後尹昌衡鬆了口氣,他馬上去南苑。在路上,他看到熟悉的地方又不熟悉的地方便想:“是我搶了尹昌衡的身體,還是他把我吞噬了他,不管了,在這時代我一定要當一代梟雄,改變歷史。”

原來他本來是21世紀的清末歷史研究生因爲一天晚上,他太累結果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醒來後便發現自己莫名其妙的穿越成了尹昌衡。說實話他剛開始也不習慣,慢慢的幾年過去了,他熟悉了一切並決定要改變歷史。

很快他到了南苑給時任巡防軍的將軍李偉遞給了趙爾豐的手令,然後進入軍營,並讓李偉將所有士兵全部召集出來他要見見,李偉馬上召集所有士兵出來,這些士兵出來後迅速站成一個步兵方陣,特別整齊。尹昌衡暗談道:“沒想到這趙爾豐治軍還是有方的,但馬上就是我的軍隊了。”他馬上嚴肅地說道:“衆弟兄,大帥雖然已經退職了,但你們對他還是忠心耿耿,象這樣忠心耿耿的軍隊,確實不多,如今因形勢所逼,大帥不得不將你們的指揮權交給軍政府,但本都督不會調你們走,而是命令你們繼續駐防於此保護大帥,並且除發清軍餉外,再補一個月以示嘉獎”

所有士兵聽後全部表示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得到錢後所有人喝酒划拳,打牌擲色。尹昌衡乘機派了支軍隊包圍了南苑與都署,並且讓自己警衛標標統陶澤坤率兵一百準備於22日凌晨兩點行動活抓趙爾豐。

凌晨的成都冷冷清清的,而在督署附近埋伏了數千名身穿顏色不一樣的清末新軍軍裝,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已到凌晨兩點,只見在一聲槍響下,百名士兵衝入督署很快在一陣雜亂不堪的槍聲下,督署被奪,趙爾豐被槍聲驚起,正要跑時,被陶澤坤衝進來一腳踏倒,待趙爾豐正要起來時,脖子上已經有把軍刀架在那兒,他只好無奈被抓。被衝進來的士兵綁成糉子。

而在南苑,裡面的士兵已經被劉存厚率兵控制,將軍李偉見大勢已去便率部投降。此次擒趙僅用20分鐘便全部完成,川軍陣亡80人,傷百人。算是傷亡不大。

勝利後,尹昌衡下令:“於22日上午10點在成都明遠樓廣場,當着全市人民的面:“誅殺趙爾豐”尹昌衡還派人到全市發放傳單。

很快10點到了,廣場上已經是人山人海,尹昌衡在百姓的注視下,身穿都統禮服站在廣場中央說:“將趙爾豐這個阻擾共和的國賊帶上來”。

話畢,趙爾豐被捆成糉子在倆名士兵的帶領下走了上來,尹昌衡指着趙爾豐大聲說道:“這就是那個殺人不眨眼的趙屠夫,他在我川大肆殺我同胞,欺壓我川蜀百姓,大家說此賊該殺不該殺?”衆民頓時怒了大聲喊道:“該殺!”尹昌衡聽後點了點頭說:“好,將此賊當即斬首示衆”

說完,趙爾豐故作鎮定的說:“尹娃娃,你裝了老子的統子了”。說完,陶澤坤揮起大刀將趙爾豐的頭砍下。並將頭掛在梅花樹上。

第十章 宮廷激戰第三十四章 廣西來人第十三章 兵敗歸川第七十七章 熱河歸奉第五十二章 昆明激戰(二)第二十一章 各方拉攏第七十四章 北伐受損(一)第一章 誅殺趙爾豐第二十九章 奪六盤水第四十八章 不服?反目?第三十二章 何豐林的決定第三十六章 大炮便是真理第二十五章 誓師南征第十八章 訂軍械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十五章 南北第一次談判第七十二章 福建亂第六章 定藏第八章 德使魏司第七十六章 要打仗了第十一章 清帝退位第五十九章 後殺第七十六章 要打仗了第十九章 重慶反了第十六章 西北製造局第三十三章 復重慶第四十五章 貴州戰事第七十九章 閻錫山的選擇第五十九章 後殺第四十一章 西北財政第十三章 兵敗歸川第十七章 李嫣第二十四章 貴州不安第三十四章 廣西來人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三章 出征第五章 初戰第十五章 南北第一次談判第八十一章 北伐危第三十九章 滇桂聯軍第二十四章 貴州不安第七章 英使來訪第七十七章 熱河歸奉第七十四章 北伐受損(一)第三十二章 何豐林的決定第六十章 黎段之爭第五十一章 昆明激戰(一)第二十二章 大敗第三十二章 何豐林的決定第四十三章 吉林歸奉第七十九章 閻錫山的選擇第八章 德使魏司第四十二章 通化激戰第四章 對策第十三章 兵敗歸川第三十九章 滇桂聯軍第八十章 入陝第七十章 各方行動第七十一章 黎元洪辭職了第二十九章 奪六盤水第四十章 共和黨第五十章 桂軍內亂第二十九章 奪六盤水第四十二章 通化激戰第二十七章 龍雲的打算第一章 誅殺趙爾豐第三十七章 平羅兵亂第二十一章 各方拉攏第六十二章 張勳入京第七十四章 北伐受損(一)第四十章 共和黨第十章 宮廷激戰第五十五章 密謀第三十一章 馬戰第十四章 西北軍政府第四十四章 西南自治第七十二章 福建亂第四十九章 先賞第二十六章 寧夏戰事第六十九章 南北戰事起第六十章 黎段之爭第四十七章 黑省歸奉第四十八章 不服?反目?第二十六章 寧夏戰事第二章 裁軍第十三章 兵敗歸川第二十一章 各方拉攏第四十三章 吉林歸奉第七十七章 熱河歸奉第十一章 清帝退位第五章 初戰第四十八章 不服?反目?第五十九章 後殺第十八章 訂軍械第二十三章 南北統一第二十二章 大敗第十八章 訂軍械第八十一章 北伐危第一章 誅殺趙爾豐第九章 逼宮 驚變
第十章 宮廷激戰第三十四章 廣西來人第十三章 兵敗歸川第七十七章 熱河歸奉第五十二章 昆明激戰(二)第二十一章 各方拉攏第七十四章 北伐受損(一)第一章 誅殺趙爾豐第二十九章 奪六盤水第四十八章 不服?反目?第三十二章 何豐林的決定第三十六章 大炮便是真理第二十五章 誓師南征第十八章 訂軍械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十五章 南北第一次談判第七十二章 福建亂第六章 定藏第八章 德使魏司第七十六章 要打仗了第十一章 清帝退位第五十九章 後殺第七十六章 要打仗了第十九章 重慶反了第十六章 西北製造局第三十三章 復重慶第四十五章 貴州戰事第七十九章 閻錫山的選擇第五十九章 後殺第四十一章 西北財政第十三章 兵敗歸川第十七章 李嫣第二十四章 貴州不安第三十四章 廣西來人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三章 出征第五章 初戰第十五章 南北第一次談判第八十一章 北伐危第三十九章 滇桂聯軍第二十四章 貴州不安第七章 英使來訪第七十七章 熱河歸奉第七十四章 北伐受損(一)第三十二章 何豐林的決定第六十章 黎段之爭第五十一章 昆明激戰(一)第二十二章 大敗第三十二章 何豐林的決定第四十三章 吉林歸奉第七十九章 閻錫山的選擇第八章 德使魏司第四十二章 通化激戰第四章 對策第十三章 兵敗歸川第三十九章 滇桂聯軍第八十章 入陝第七十章 各方行動第七十一章 黎元洪辭職了第二十九章 奪六盤水第四十章 共和黨第五十章 桂軍內亂第二十九章 奪六盤水第四十二章 通化激戰第二十七章 龍雲的打算第一章 誅殺趙爾豐第三十七章 平羅兵亂第二十一章 各方拉攏第六十二章 張勳入京第七十四章 北伐受損(一)第四十章 共和黨第十章 宮廷激戰第五十五章 密謀第三十一章 馬戰第十四章 西北軍政府第四十四章 西南自治第七十二章 福建亂第四十九章 先賞第二十六章 寧夏戰事第六十九章 南北戰事起第六十章 黎段之爭第四十七章 黑省歸奉第四十八章 不服?反目?第二十六章 寧夏戰事第二章 裁軍第十三章 兵敗歸川第二十一章 各方拉攏第四十三章 吉林歸奉第七十七章 熱河歸奉第十一章 清帝退位第五章 初戰第四十八章 不服?反目?第五十九章 後殺第十八章 訂軍械第二十三章 南北統一第二十二章 大敗第十八章 訂軍械第八十一章 北伐危第一章 誅殺趙爾豐第九章 逼宮 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