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皇帝年限制與皇儲廷推制

“父皇。”項政期期艾艾地道,“這個不太符合古制吧?”

項莊輕輕頷首,說道:“沒錯,自古以來華夏族的傳承製度都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可這種制度就真的很好麼?父皇卻不這麼認爲。”

項政張了張嘴卻什麼也沒說,他有雖心反駁卻又不敢。

項莊嘆了口氣,語重心長地說道:“政兒,爲父既然把江山社稷交給了你,就絕對不會出爾反爾再廢掉你,你有話儘管直說,爲父絕對不會怪罪於你,只要你說得對,爲父就算改變主意又有何妨呢?今天你我父子就敞開了談,好麼?”

“喏。”項政深深一揖,恭聲道,“兒臣謹聽父皇教誨。”

項莊苦笑,又道:“那就爲父先說,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爲什麼不好?所謂父死子繼,就是要等到老皇帝死,兒子才能夠繼位,老皇帝若是不死,哪怕他活到一百歲,只要他不主動讓位,他的兒子就只能乖乖地等下去。”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上了年紀後,難免會精力不濟,精力不濟就容易依賴他人,更容易偏聽偏信,此時就很容易出現弊政。”拍了拍項政的肩膀,項莊喟然說道:“政兒哪,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父皇這樣,可以坦然放下手中的權柄。”

這話項莊是有感而發,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漢武帝、唐明皇可以算得上是雄才大略的明君了吧?可他們在年逾六旬,體力、精力明顯不繼之後,卻仍舊戀棧不去,結果都在晚年釀成亂政,巫蠱之亂禍連太子、皇后,枉殺了好幾十萬人,安史之亂更是直接導致大唐帝國走向衰亡。

不過這些是沒法跟項政說的,好在項莊早有準備,當下又翻出史書說道:“政兒。秦昭襄王算得上是雄才大略了吧?可在他的晚年,卻也同樣鑄成了大錯,他聽信饞言將白起從邯鄲召回國內,結果釀成大敗,此後又惱羞成怒殺了白起、自毀長城!”

“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雄才大略就不說了,可在晚年他卻昏聵不明。重用易牙、豎刁等小人,以致國內積蔽叢生,連他自己都在內亂中活活餓死!”項莊扳着手指,又道,“還有魏惠王,八十多歲了還戀棧權位,以致魏國徹底衰落。”

最後,項莊總終道:“以史爲鑑,爲父這才決定禪讓。”

項政不住點頭,他也覺得父皇說的在理。老皇帝年邁之後依然戀棧不去,的確不利於帝國的長治久安。當下便賭咒發誓道:“兒臣謹以列祖列宗的名義立誓,定當效法父皇,在五十歲之前將帝位禪讓給儲君。”

項莊擺了擺手,微笑道:“五十歲還算年富力強,倒是不必急着禪位,不過六十歲後一個人就會徹底衰老了,爲父希望你能在六十歲之前退位。爲父更希望能夠通過你我父子兩代皇帝的身體力行,將皇帝年限制作爲帝國的祖制固定下來。”

“祖制?”項政若有所思,那就不是自願。而是強制了。

“對,祖制!”項莊重重點頭,皇帝年限制必須作爲祖制強制執行。

華夏族自古崇拜鬼神,崇拜各種自然現象,但最崇拜的還是祖宗,所以,只要項莊這個始皇帝還有項政這個二世皇帝都在六十歲之前禪位,還真有可能將皇帝的六十歲年限制以祖制的形式給固定下來,礙於祖制的名頭,後世皇帝估計沒幾個敢逾越。

項政點頭道:“六十歲年限制兒臣完全贊成,不過立皇儲之事……”

“呵呵,看來在皇帝的六十歲限制上你我父子是達成共識了。”項莊笑笑,又道,“現在再說說儲君,爲父堅決反對立楚兒爲儲君,而堅持要在你的十幾個已成年的弟弟中間,由羣臣選擇一人爲皇儲,你可知原因何在?”

項政恭聲說道:“兒臣恭聆父皇教誨。”

項莊道:“皇位的有序傳承茲事體大,關係到帝國的長治久安,而老皇帝年邁卻仍戀棧不去以致國本動搖,這只是無序傳承的一種,還有一種就是皇帝暴卒而太子年幼,這時候就很容易出現後宮干政或者權臣攝政的亂象。”

在華夏曆史上,因爲主幼導致後宮亂政或者權臣攝政的例子也是不勝枚舉,譬如說漢初的呂后,譬如說清末的慈禧太后,都是後宮亂政的典範,譬如霍光、王莽、董卓、曹操甚至還有張居政,都是權臣攝政的經典案例。

項莊道:“政兒哪,都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今天晚上脫下鞋子,也許明天就再沒機會穿上了呢?假如哪天你我父子先後暴斃,而楚兒又年歲尚幼,你敢說,你的幾十個弟弟就不會生出篡奪侄兒帝位的野望?你敢說你的皇后定會甘於雌伏?你敢說朝中就不會出現呂不韋、李斯、趙高式的權臣鉅奸?”

項政無言以對,他還真不敢斷言。

“所以,爲了防止因爲主幼而出現後宮亂政、權臣攝政的亂象,儲君就一定要從已經成年的皇族子弟中挑選!”項莊說此一頓,又說道,“不過你也不用替楚兒叫屈,只要你善加教誨,令楚兒學有所成,待其年長後仍有選上儲君的機會!”

“父皇的意思是……”項政聞言一愣,有些不解地望向項莊。

項莊道:“所謂儲君,其實就是儲備的國君,但他並不一定就會當上國君,就說你的十幾個已經成年的弟弟,他們比你小不了多少歲,等你六十歲退位時,他們差不多也快要到年限了,那麼再由他們繼位就沒多大意義了。”

項政心頭微動,又道:“那父皇的意思是……”

“爲父的意思,儲君十年一選,而且只選十八歲至三十歲之間的皇族子弟,十年時間過去,若老皇帝仍在,儲君就重新選,所以,二十年後楚兒仍有選上儲君的機會。”項莊頓了頓,又道,“就怕二十年後楚兒學無所成選不上,呵呵。”

項政尷尬笑笑,又道:“父皇,兒臣自幼視您爲榜樣,您怎麼說兒臣便怎麼做,絕不會有一絲的陰奉陰違,怕就怕後世子孫不會遵從這個規矩哪。”

“是啊,這的確是個問題,所以,咱們還得給後世子孫再訂個規矩。”頓了頓,項莊又道,“關於皇儲,選誰不選誰,皇帝說了不算,得由武院的功勳武將集體推選,誰得到的支持最多,誰就是下一任的皇儲。”

關於這個,項莊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皇帝六十歲年限制,有兩世皇帝做榜樣外加祖制這個噱頭在,後世的皇帝估計沒幾個敢於逾越,既便有人想要逾越,估計也會被滿朝大臣的口水給淹死!需知言官無話不可說、無人不可糾劾的制度已經確立,以噴皇帝爲榮的氛圍正在形成之中。

不過,要想確立皇儲廷推制,而且是十年一推,就沒那麼容易了。

項莊相信自己還活着時,這個制度還可能執行,可在他死後,這一制度也就到頭了,祖制的噱頭未必敵得過對嫡子的寵愛,言官的口水也未必敵得過後妃的枕邊風,除非有足夠的制衡力量,否則這個制度就很難繼續執行下去。

武院,或者說是武院的功勳武將,就是項莊設想的制衡力量!

華夏帝國沿襲楚國的耕戰商讀體系,名義上耕戰商讀地位是平等的,其實不然,農人和商人只能夠獲得低等爵位,讀書人也同樣只能獲得低等爵位,譬如朝中的六部尚書,其爵位大多還只是三等男爵(二十級爵位制已經改成公侯伯子男五階,每階三級)。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形,是因爲種地、經商或者當官,很難獲得足夠的功勳。

而只有當兵打仗,纔有機會獲得大量的功勳,纔有機會持續地晉爵,所以既便不算六大國公以及三十六開國侯爵,武院蓄養的武人也要比農人、商人或者文人更容易獲得爵位,所以武人的地位總體上遠高於文人、商人或者農人。

換句話說,在華夏帝國,武人的影響力是最大的。

說白了,農人是種糧的,商人是種錢的,文人是管理者,武人才是主事者!

而選拔最優秀或者說最有野心的皇族子弟當儲君,與武人的利益也是高度一致的,因爲只有最優秀的儲君才能夠成爲最優秀的皇帝,只有最優秀的皇帝纔會持續地對外擴張,唯其如此,武人們纔有機會持續地獲取戰功、晉升爵位。

當立儲制度與武人利益高度一致時,整個武人體系就變成了立儲制度的最大支持者,制約皇權也就有了可能,除非後世出現一個很逆天的殘暴皇帝,有膽子將武院蓄養的所有貴族一網打盡,否則,廷制儲君制就會一直推行下去。

而儲君十年一選,無疑是武人話語權的最大體現,武人是絕對會支持的。

這個,其實就是變相的貴族共和制了,武院差不多就是元老院,而武院蓄養的貴族武人差不多就是羅馬共和國的元老貴族,唯一的區別就在於,羅馬共和國的貴族是世襲制,而武院的貴族除了六大國公及三十六侯,其餘全都是終身制。

有這股龐大的武人力量相制衡,皇儲廷推制纔有存在的基礎!

當然,武人的力量也需要制約,項莊的措施就是爵位終身制,使武院的貴族武將階層不至於固化,再一個就是賦予武院中所有校尉以上貴族同等話語權,六大國公是一票,一個小小的校尉也是一票,聲音一多,被人集中操控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第291章 什一稅第381章 驚退第269章 亞父?!第36章 烽火聚兵第325章 棄守漢中第217章 斬殺項冠第506章 分封風波第438章 冒頓的選擇第397章 冠軍侯第538章 瓜分第480章 合縱連橫(八)第360章 以牙還牙第136章 尉繚的眼光第408章 連弩發威第111章 雷霆手段第129章 關中浩劫第466章 託孤(上)第502章 漠南風雲(下)第340章 放英布回去第482章 合縱連橫(十)第156章 名將第501章 漠南風雲(中)第48章 楚軍退了第176章 秦軍之怒第358章 封王風波(下)第290章 棉花第18章 馬鐙第250章 解決之道第380章 賢有一計第505章 項莊的後宮第121章 疾馳第245章 重歸大楚第182章 雙喜臨門第317章 白墨溜了第546章 烽煙起第304章 一線生機第560章 兄弟鬩牆(上)第295章 要對巴蜀用兵?第342章 不如我取第318章 對峙第307章 明攻暗襲第157章 搶親第22章 斬殺樊噲第400章 風林火山第75章 北貂胡商第104章 虎牢關(二)第485章 合縱連橫(十三)第12章 智取壽春第157章 搶親第495章 血浸居延澤第423章 選擇戰場第264章 二星爭輝第35章 劉邦進山第360章 以牙還牙第247章 無解第1章 垓下之戰(上)第495章 血浸居延澤第482章 合縱連橫(十)第27章 大破漢軍第463章 漢家風骨第327章 下戰書第199章 劉邦要臥薪嚐膽第213章 跟匈奴人幹起來了第468章 落井下石第159章 埋伏第409章 戰機出現第26章 水淹壽春第200章 我回來了第540章 反間計第453章 大破漢軍(上)第38章 老子來斷後!第214章 長樂營第229章 這就是戰爭第267章 滅楚第474章 合縱連橫(二)第567章 國號、年號第22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51章 巋然不動第199章 劉邦要臥薪嚐膽第106章 虎牢關(四)第39章 浴血第241章 堅如磐石(上)第557章 直取咸陽第255章 風情酒娘第141章 張良用計第130章 治齊三策第531章 張網以待第140章 龐鈺用兵第190章 鬥將第549章 舉國血戰第171章 重甲鐵騎第564章 廢立第207章 刺殺第403章 虎將第71章 去意第571章 皇帝年限制與皇儲廷推制第382章 真是韓信第24章 環首刀?橫刀?第223章 七路聯軍第277章 驃騎將軍
第291章 什一稅第381章 驚退第269章 亞父?!第36章 烽火聚兵第325章 棄守漢中第217章 斬殺項冠第506章 分封風波第438章 冒頓的選擇第397章 冠軍侯第538章 瓜分第480章 合縱連橫(八)第360章 以牙還牙第136章 尉繚的眼光第408章 連弩發威第111章 雷霆手段第129章 關中浩劫第466章 託孤(上)第502章 漠南風雲(下)第340章 放英布回去第482章 合縱連橫(十)第156章 名將第501章 漠南風雲(中)第48章 楚軍退了第176章 秦軍之怒第358章 封王風波(下)第290章 棉花第18章 馬鐙第250章 解決之道第380章 賢有一計第505章 項莊的後宮第121章 疾馳第245章 重歸大楚第182章 雙喜臨門第317章 白墨溜了第546章 烽煙起第304章 一線生機第560章 兄弟鬩牆(上)第295章 要對巴蜀用兵?第342章 不如我取第318章 對峙第307章 明攻暗襲第157章 搶親第22章 斬殺樊噲第400章 風林火山第75章 北貂胡商第104章 虎牢關(二)第485章 合縱連橫(十三)第12章 智取壽春第157章 搶親第495章 血浸居延澤第423章 選擇戰場第264章 二星爭輝第35章 劉邦進山第360章 以牙還牙第247章 無解第1章 垓下之戰(上)第495章 血浸居延澤第482章 合縱連橫(十)第27章 大破漢軍第463章 漢家風骨第327章 下戰書第199章 劉邦要臥薪嚐膽第213章 跟匈奴人幹起來了第468章 落井下石第159章 埋伏第409章 戰機出現第26章 水淹壽春第200章 我回來了第540章 反間計第453章 大破漢軍(上)第38章 老子來斷後!第214章 長樂營第229章 這就是戰爭第267章 滅楚第474章 合縱連橫(二)第567章 國號、年號第22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51章 巋然不動第199章 劉邦要臥薪嚐膽第106章 虎牢關(四)第39章 浴血第241章 堅如磐石(上)第557章 直取咸陽第255章 風情酒娘第141章 張良用計第130章 治齊三策第531章 張網以待第140章 龐鈺用兵第190章 鬥將第549章 舉國血戰第171章 重甲鐵騎第564章 廢立第207章 刺殺第403章 虎將第71章 去意第571章 皇帝年限制與皇儲廷推制第382章 真是韓信第24章 環首刀?橫刀?第223章 七路聯軍第277章 驃騎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