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屈原與蒍敖的爭執,熊侶略作思忖,便做了抉擇。
“宋國擁有超過十萬的軍隊,要想一鼓殲滅,必須出動二十萬以上的將士,項藉資歷尚淺,還不足以統率如此大規模的軍隊。”
熊侶這樣做自有他的道理,雖然項羽表現出了過人的統兵才能,而且他的武勇更是天下無雙,但項燕、項梁父子已經官拜上將軍與中將軍,若是再把項羽提拔起來,那項家真可謂權勢滔天。
作爲一個深謀遠慮的雄主,熊侶自然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不會讓項氏一枝獨秀,威脅到熊氏在楚國的統治地位。哪怕項羽的統兵能力再出色,也只能犧牲掉!
在熊侶心中有他的計劃,只能等項燕解甲歸田或者死後再重用項羽,循序漸進,絕不能出現祖孫三人同掌大權,功高震主的局面。
聽了熊侶的話,項羽心中無比苦澀,臉上難掩失望之色。
他是如此渴望建功立業,用平定宋國的功績來奠定自己的名聲,向天下人證明自己並不是有勇無謀的武夫,而是能文能武的統帥。
爲此,項羽在過去的一年中努力操練兵馬,與季布、鍾離昧、虞子期等人日以繼夜的教導麾下士卒武藝,提高他們在戰場上的廝殺能力,爲了就是能夠擔任攻宋主將。
而現在,熊侶僅用一句話便讓項羽的希望落空,抹殺了項羽過去一年的努力,這讓項羽深感失望,乃至憤慨不滿,只恨英雄無用武之地。
項羽年輕,城府尚淺,但項燕卻已經在朝堂上浸淫了數十年,聽了熊侶的決定當即出列擁護:“主公所言極是,羽他年幼莽撞,何德何能但此重任?要想成功滅宋,需派遣一員德高望重的大將,如果主公不嫌棄,臣願請纓伐宋!”
熊侶對項燕的表態很是滿意,撫須笑道:“項卿乃是我大楚頭號大將,你的責任將來是對抗齊、秦這些強國,一個個小小的宋國何須項卿親自出馬!”
熊侶說着話掃向項梁與鬥伯比:“寡人決定任命項梁與鬥伯比各自統率十萬人馬,兩路進軍,攻克商丘,蕩平宋國,不知你二人可有信心?”
項梁與鬥伯比一起出列,抱拳領命:“臣遵詔,此去伐宋,定然不辱使命!”
熊侶這才把目光落在項羽身上:“項藉雖然閱歷尚淺,但驍勇善戰,可以擔任令叔的先鋒,鍛鍊能力,將來必成國之棟樑!”
“臣遵詔!”項羽忍着心頭的不快,出列領命。
等熊侶安排完了,百里奚這才抱着笏板出列,長揖到地:“主公,臣昨日收到唐公方離的書信,說魏、晉聯合攻唐,出動了多達三十萬兵力。唐國危在旦夕,請老臣向主公求援,發兵援唐。”
熊侶捻着鬍鬚道:“唐國也算是我們的盟友,但爲了唐國與魏、晉交惡,是否值得呢?諸位愛卿說說自己的看法。”
當下滿朝文武各抒己見,有的人支持援唐,理由是楚國的敵人除了吳、宋之外還有強大的秦國,而盟友只有一個魯國,顯然不夠。
若是將來與秦國爭霸,唐國的地理位置可以很好的起到犄角作用,有效幫助楚國牽制秦國,減小楚軍的壓力。
另外一部分則持反對意見,覺得因爲一個剛剛崛起的唐國得罪實力強大的晉、魏兩強,有些得不償失,在與宋、吳、秦結仇的情況下不宜再樹強敵。
兩股聲音吵吵嚷嚷,平分秋色,誰也無法說服誰,最後還是交給熊侶抉擇。
熊略雙目微閉,撫須說道:“寡人認爲,若想稱霸天下,想要制衡秦國,就必須在中原地區扶植一個可靠聽話,還得有一定實力的盟國,而唐國非常符合這個條件。晉、魏雖強,與我們大楚相隔甚遠,等我們滅了宋、吳,就只剩下秦國一個強敵,所以不必畏懼晉、魏。寡人認爲,可以出兵援唐!”
百里奚聞言不由得涕淚橫流,跪在地上稽首頓拜:“臣多謝主公的厚恩,在這裡代替虞國的子民感謝主公的援救。”
“百里愛卿平身!”
熊侶笑容可掬的招呼百里奚起身,不忘賣個情分,“寡人之所以決定出兵援唐,也是看在你的面子上。你日後可要盡心竭力,造福我們大楚的百姓。”
“臣定當盡心竭力,庶竭駑鈍,雖死無怨!”百里奚依舊叩首不止。
熊侶把目光投向唐昧與養由基:“魏晉出動了三十萬兵馬,援唐兵力太少便不起作用,寡人決定撥給你二人十萬兵馬北上援唐,儘早啓程。但你二人須記住,此去當以聲援爲主,儘量避免與魏晉正面決戰,減少損失。”
唐昧與養由基一起出列領命:“臣遵詔!”
早朝散去之後,衆將各自按照吩咐調兵遣將,楚國大地一時人喊馬嘶,風雲變色,旌旗招展,遮天蔽日。
項梁與鬥伯比各率十萬兵馬離開郢都,殺奔位於楚國東北方向的宋國。而唐昧與養由基則需要從各地集結一部分兵力,因此後天才能出兵。郢都乃是楚國的都城,絕不能把兵力抽調的過於空虛,以免給了秦國可乘之機。
看着楚軍浩浩蕩蕩的北上,招展的旌旗遮蔽了天空,耀眼的刀槍讓日月變色,密集的腳步讓大地爲之震顫。
一直留在郢都等候消息的馬皮與簡快見狀,感嘆不已:“楚國真不愧是天下屈指可數的大國,在一下子出動了三十萬兵力的情況下,依舊擁有多達二十五萬鎮守疆域。這實力真是讓人歎爲觀止,不服不行啊!若是有朝一日,我們唐國能夠強盛到如此地步,又何須向別國求援?”
得知楚國決定發兵援唐,虞妙戈不由得潸然落淚。幸好兄長沒有再提嫁給項羽的事情,便料到出兵之事絕非虞子期的能量,十有八九是有大人物說服了楚公出兵。
虞子期已經跟隨項羽北上伐宋,臨走之前連告別都懶得向虞妙戈說一聲,這讓虞妙戈有些傷悲,不願意兄妹關係進一步惡化,也只能暫時剋制對方離的思念。
兩日後,唐昧命養由基爲先鋒,提兵十萬離開郢都北上援唐,計劃由襄陽北上過宛城再到滎陽,從夏津渡口渡過黃河北上直抵平陸參戰。整個行程在一千里左右,預計需要十天左右的行軍。
“妥了,有十萬援兵入境,何愁魏晉不退!”
望着浩浩蕩蕩的楚軍,馬皮與簡快俱都興奮不已,覺得楚國比韓國仗義多了,以後找盟友還是這種大國可靠,比韓國這種嘴炮國家強了不知多少倍!
兩人興奮的辭別虞妙戈,攜帶了一封書信離開郢都,快馬加鞭,踏上了返回唐國的旅途。
就在楚國出兵援唐之時,韓侯韓武也接到了韓非被俘虜的消息。
雖然在韓武的心裡非常忌憚韓非,怕他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但韓非被抓就等於魏國人打了他的臉面,如果沒有任何表示不但會被天下諸侯恥笑,還會引起國內輿論的不滿。
韓武與羣臣商議過後決定對魏國用兵,由大將暴鳶率七萬兵馬進攻魏國大梁,名義上是索回韓非,其實是爲了堵住天下悠悠衆口。
好消息接踵而至,方離心情大好,爲了避免損兵折將,並沒有進攻樂羊佔據的雍城,而是在城下紮營對峙。
爲了給死守平陸的審配減輕壓力,方離命趙雲、高順各自率領三千騎兵繞過雍城騷擾魏軍背部,讓龐涓無法全力攻城。
唐軍的策略極爲有效,趙雲、高順、張遼三股騎兵輪流對魏軍發動車輪戰,不停地偷襲魏軍後背。採取敵駐我打,敵進我退的策略,擾的魏軍不勝其煩,根本無法全力攻城。
而得知援兵到達的平陸軍民更是士氣高漲,鬥志昂揚,幾乎人人蔘戰,全民皆兵。城裡的滾石、擂木用光了,就把自家的房屋拆了,用磚瓦土坯阻擊魏軍的攻城,用衆志成城的鬥志死守着平陸這座古城。
得知暴鳶率七萬韓軍進攻大梁,龐涓決定放棄進攻平陸,率部向南與樂羊會合,爭取與唐國主力決戰於曠野,一舉擊潰唐軍主力,畢其功於一役。
“魏軍撤退了,魏軍退了!”
“我們勝利了,平陸保住了!”
看到魏軍潮水一般向南而去,漸行漸遠,平陸城牆上歡聲雷動,滿臉菸灰的軍民紛紛振臂高呼,乃至喜極而泣。
審配包紮着傷口站在城牆上,依舊面色凝重,對紀靈、廖化道:“魏軍只是放棄進攻平陸而已,戰事仍未結束,現在還不到慶賀的時候。晉軍攻打絳關、池陽甚急,必須分兵救援。”
審配派人聯絡方離、周瑜,決定命張遼率本部三千騎兵返回池陽協助麴義守關,命紀靈率四千人趕往絳關協助英布、顏良,抵禦晉軍的進攻。
一定要死守北門門戶,不能讓晉軍突入境內,否則晉軍的鐵騎便會如洪水一般肆虐奔流。平陸則交給審配與廖化防禦,絕不能粗心大意,要時刻防備龐涓殺個回馬槍捲土重來。
趙雲與高順各自率領騎兵回營,近五萬唐軍後退二十里紮下營寨,方離在西周瑜在東,兩座大營互爲犄角,靜候龐涓率領的魏軍來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