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3、本能
殊不知,這不過是劉浩一個小小的藉口罷了,以此來讓青雲門弟子進入紫微宮圖書館的機會,試一試有沒有人會選擇凡人修仙世界意外的傳承。
比如星辰之道,比如百家之道之類。
這種隨手的落子,在劉浩心中也不過一閃而逝,哪怕沒有任何收穫,也就那般,不會產生絲毫情緒變化。
此時的他,卻是將更多心思投入魔界之內,在觀察着魔界特有的生態結構,觀察着對方特有的文明主體。
人道,既然可以和天道、地道齊平,又怎麼可能會差到哪去?
倘若是以往,劉浩還會停留在‘人類之道’上,可現在卻絕對不會這般。
所謂人道,劉浩更多的只會認爲是‘衆生之道’,是所有生靈的集合體。
換句話來說,人道,乃衆生對天道、地道的一種最大展示!
失去了人道,無論是天道還是地道,似乎都沒有了靈魂一般,彷佛沒有了任何意義。
但你也不能說,天道和地道就是爲了人道服務的。
他們之間,更多的是一個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關係。
都需要對方的存在,來最大程度的展示自身。
也都需要對方的存在來完善自我!
比如人道,缺乏了天道和地道,就會失去了真正的方向,缺乏了真正前進的道路,也就沒有了真正的動力可言,到最後一定是毀滅一條路可走。
而在這個框架之內,人道同樣在做着無數的摸索,就好比凡人修仙世界百族的存在,就好比魔族魔界文明的誕生。
何嘗不是一種對道的述求?
從最偏激的一方去探索,甚至於這種探索到最後哪怕徹底失敗了也沒有任何關係。
因爲在這個過程當中,任何一方都是受益的。
失敗了之後,也不過重啓而已,就好似開啓新一輪是實驗。
這種實驗,對魔界和魔族而言,根本無從得知,更不會知道冥冥之中有一個聲音在引導着他們。
你有不要認爲這種實驗就對魔界和魔族就沒有任何意義。
相反,這其中的意義同樣巨大。
對魔界和魔族來說,等於天道、地道和人道一起告訴他們有這麼一條路可以證道。
這就已經足夠了,你總不能讓人家將所有前進的道路都徹底標註出來吧?
真要那樣,你反而會認爲自己完全都在人家的操控之中,反而更沒了熱情,這就是智慧生靈的複雜之處。
而這樣的實驗,反而對雙方都是最有利的狀態,機會給了你,能不能成,能夠摸索出真正的道路來,都需要看你自己去思考,去嘗試,而這樣一來,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對生靈而言,纔是最美麗的。
哪怕最後的結果是失敗了,天道和地道也依舊會在下一次實驗之中給你機會,重新做人,重新上路。
在這個重啓之時,哪怕你上一世的記憶完全喪失,卻也同樣將你前世所有種種給了蓋棺定論,好的賜予功德,賜予氣運、賜予機緣等等。
這纔是真正的致公也!
當然,這也只有在真正的高等世界才行,比如現如今天地人三道完善的洪荒天地。
凡人修仙世界之中,卻也是略有不殆的,他也有着一個簡單的輪迴,未來韓立證道之後,返身去了結凡人之時一些心願就足可知曉;但也僅此而已。
他就好似原本應該各司其職的天地人三方,如今都掌控在世界意志之中,略微的分出那麼一點職責,但所能做到的事情也同樣有限。
這幾乎也是絕大部分諸天世界的模樣,也因此,哪些真正能夠轉世者,多以功德氣運居多,而其他的絕大部分,也只能消散一空。
因爲對天地而言,與其將這些靈魂做出循環,還不如釋放一點靈魂方面的法則,在新生兒神識孕育出新的靈魂個體,如此反而更加容易一些,其損耗也小了許多。
但這樣的諸天,也往往因爲缺乏真正的地道,缺乏了真正的內部循環,從而導致了‘熵’的損耗更加龐大,也因此,這些諸天萬界,其壽命遠比真正完善的世界要少了太多太多。
和洪荒世界動則以‘量劫’,動則一個量劫56年爲紀元相比,這些諸天萬界的紀元,往往不過是‘一元’之數,也就是‘十二萬九千六百年’而已。
從這點可以看出差矣是何其的大,也難怪這些天地意志,哪怕再懵懵懂懂,其骨子裡依舊對提升自我世界的等級有着莫大的渴望。
在漫長的時間裡,在這個漫長的等待之中,倘若他們一直沒有等到機會,這個時候,哪怕是一些地獄屬性的世界朝他們靠攏,哪怕明知道這根本就是‘飲鴆止渴’,他們有而不得不咬着牙嘗試一番。
因爲他們清楚,默默的等待,留給他們的也唯有毀滅一種可能,反而‘飲鴆止渴’,或許毀滅的速度的加快,但同樣也有可能出現變化,哪怕只能略微的提升那麼一點點。
這個例子,或許你還會有些不夠明晰,那麼另一個例子一分析,你就會明白很多問題。
在諸天萬界之中,很多世界之內,你會發現都存在佛門,而且你會發現這些佛門有時候十分古怪,供奉的很可能根本不是什麼如來佛祖,莫名其妙的供奉一些你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對象。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局面,有很大可能就是有着佛門信徒,在機緣巧合之下被這方天地意志捕獲,而後天地意志從其中提取到一些似是而非的佛門信息。
在之後,就是這方天地意志對某一個生靈做出影響,引導對方走上佛門這條路。
又因爲本身得到的信息就十分的模糊,想要真正將佛門精華提煉出來,演化出佛門之道,又怎麼可能?
故而纔會出現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佛門寺廟,供奉的對象正邪難料,而這些,也不過是這方天地一種推演而已,藉助生靈的智慧不得不如此罷了。
你不能說這方天地意志這麼做就是錯的,實際上哪怕再錯也是一種很好的努力,總能從其中得到一些養料。
而一旦養料達到了某一個階層,這個時候,很可能就會出現如來對這方天地的映照,天地之間也會誕生一個名叫‘釋迦牟尼’亦或者‘如來’的生靈,走上僧侶之道,將佛門真正的傳承一點一滴的匯聚起來。
這也是爲何明明洪荒世界的三清從未在混沌之中行走,從未出過洪荒世界,可三清之名,道家總總,總能具現諸天,哪怕這些傳承十分的斷斷續續,也不能說就不是他們的傳承。
反過來,這些聖人門下的傳承出現,也一定程度上去推高了這些諸天之道,也就是法則,或是將他們總結起來也好,或是演化出原本沒有的法則也罷,又或者完善這些原本碎片法則,將他們連爲一體也好。
這些對這方世界而言,都是一種極大的推動。
舉一個例子來說,‘誅仙’世界,在劉浩的印象之中,青雲門作爲道門修仙首座,哪怕至始至終都沒有說他們供奉的是誰,可‘太清’‘玉清和上清’都融入了他們修仙功法之內,稍微一想也能明白;
作爲誅仙世界青雲門最大的法寶‘誅仙劍’,更是說明了一切問題。
可就是這麼一個世界,可沒有什麼洪荒世界哪些神話傳說的存在,沒有‘軒轅’,也沒有女媧伏羲。
又比如漫威世界,哪些西方國度的人類,對‘上帝’的虔誠一點也不比別人差,可整個漫威,哪裡有這個傢伙?
或許你會說所謂的上帝,是變種人‘天啓’搞出來的宗教,可爲什麼沒有變種人天啓的劉浩地球,人家依舊有着這樣的信仰?
他終歸是有源頭所在的,劉浩如果在某一方世界之中,看到這個所謂的上帝,到時候一點意外也不會覺得。所有的好奇,也只會上去試一試這個上帝到底是不是其本人也。
這種天地意志的本能,劉浩這段時間裡也算真正參悟到了。
就好似凡人修仙世界天地意志,對自己又是提防,又是渴望是一個道理。
此前,他在靈界之下的凡人世界之中,試探性的將百家之道傳下,原以爲會磕磕絆絆,想要發展起來,至少也要在他離去之後才行。
可現在纔多久?那個小傢伙似乎已經走上了儒道修行的道路,雖不過是蒙童,離着秀才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可這已經是真正的落地生根。
這裡頭倘若沒有凡人修仙世界天地意志的加成,劉浩不可會相信,他可是對比了小傢伙前後氣運的變化,現在,這個小傢伙頭頂之上的氣運已經從原本的乳白之中帶者一絲粉紅,變成了盡數赤紅如火,其內更是有着一絲淡淡的紫色呼之欲出。
這分明就是凡人修仙世界天地意志給對方蓋了章,將對方列入了重點觀察名額,列入了重點保護對象名單之內,這份躍躍欲試的期待感,任誰也能感覺的出來。
劉浩甚至有一種想法,倘若韓立此時已經飛昇仙階,凡人修仙世界的天地意志,很可能會在這個進入儒道修行的小傢伙身上投入更多,甚至於將對方列入下一個時代命運之子的考察之內。
原因很簡單,整個凡人修仙世界,如今等級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他將所有的氣運之力幾乎都給了韓立,硬生生的將對方推向了‘道祖’的位置上,釋放了所有的積累,也該爲下一個階段做好打算了。
這個階段,可不是單純的培養幾個‘準聖’等級修士就可以達成的,但衆多準聖修士的出現,卻是一種必然。
而準聖修士出現,就必須參悟其中的某一條大道,將這條大道推向最高峰。
劉浩落下的棋子,何嘗不是給對方多了一份選擇?
劉浩有一種感覺,倘若今日他的修爲沒有超過準聖,他在凡人修仙世界之中,也必然不會被天地意志如此提防,那個時候,或許很可能就真可以百無禁忌的傳播一切了,那纔是真正的雙贏也。
但想歸想,也不過是一種猜測,也不可能將自己修爲削弱,他來也是爲了提升自我的,可不是單純的做慈善,這樣即提防又合作的模式,或許一開始還會有些不習慣,但時間一久,他反而覺得這樣也不錯。
因爲每一個試探,都同樣在加深他對一方世界天道的理解,也算是限制之外的收穫了。
閒話不提,且說劉邦三人跟隨青雲門衆多長老弟子出了山門,一個個駕駛着仙劍,宛若流光一般飛射而去,也同樣將劉浩的目光吸引到青雲城之中。
這個時候的青雲城,雖不過一兩天而已,變化卻比此前所有的時間相加還要大,整個城池擴張了好幾倍,修士的數量更是十倍往上的增加。
這還不算,城池往東大門,更是徹底打開,雖動作沒有,但這份意義卻十分明顯,那就是打算接納來自東部荒野的妖族一方進入,都知道必須到緊密聯合的時期了。
東部荒野的妖族是如何一種模樣,劉浩還能不清楚?
早在不知道多久以前,這裡的本土妖族妖獸們,早就被自家地球到來的妖族清理一空,估計這會,這羣妖族也十分麻瓜,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他們肯定知道針對入侵的魔族是必然,但大範圍的接觸,誰又敢保證會不會將自己的隱秘泄露出去?
他們和入侵的魔族相比,那可是外人之中的外人,還是隔着一方世界的外人,鬼知道一旦被對方察覺,會不會讓整個靈界都聯合起來針對?
稍微一想,劉浩也能猜出這羣妖族的心思,一天多時間裡都沒有動靜,估計也想着冷處理,頗有一種各自爲戰的策略。
這個策略,劉浩自然也是認可的,妖族進入凡人修仙世界靈界可是有着不少仙階的,還真不會擔憂區區一個靈界的魔族,一些下層的損失,和真正的泄密相比,還真算不得什麼。
對此,劉浩也沒有多理,李固沒有前來請示,自然他也不會多加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