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崔道林(上)

bookmark

鄭言慶喜歡讀史,也知道歷史上那些爲禍江山的太監之所以遺臭萬年,說穿了也正是因爲這五體不全而釀成的原因。

古語有云:不孝有三,無後爲大。

五體不全的人,本身就是屬於被社會譴責的羣體,有着超乎常人的自卑,更因這自卑,而產生超乎常人的剛強。在這種自卑和剛強中,就變得性情扭曲而陰暗。

鄭世安雖說不是太監,可五體不全的事實卻存在。

這也使得他比普通人更敏感,更容易受到傷害。別看他在安遠堂呼風喚雨,可內心深處,卻有着比女人還有柔弱的心絃。越是強硬,這心裡面,其實就越發的孤苦。

輕輕握住了鄭世安的手,鄭言慶猶豫了一下,不知該如何解說。

鄭世安笑了笑,“言慶乖孫,你莫擔心爺爺……如果大公子看不上咱祖孫,咱就回滎陽。難不成不做小公子的書童,日後就沒得出路了?等有機會,爺爺豁出去這張老臉,也要求着老爺給你擡籍……唉,當時也是一時疏忽,卻苦了你啊!”

話語中,透着濃濃親情。

鄭言慶心裡一暖,強笑一聲道:“爺爺,擡籍的事情不着急,只要就機會,總能解決。不過小孫兒有一句話,不知該不該說。大老爺已過了耳順之年,將來的安遠堂,定然是大公子做主。您也別太剛強了……我聽人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當退讓時且退讓!您若是回去,恐怕大老爺心裡也不會舒服,說不定還會覺得您是倚老賣老呢。”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出自於後世名著《紅樓夢》一書。

後世人有‘少不讀紅樓,老不讀三國’的說法。這《紅樓夢》,更是千古奇書,裡面隱含着許多哲理,年紀小的,卻品不出箇中滋味,反而容易生出各種邪念來。

言慶前世,也是在近四十歲時,纔開始讀懂紅樓。

裡面說了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就比如說,那紅樓開篇時,王熙鳳和賈寶玉出去,遇老家人撒酒瘋。那老家人,典型的就是倚老賣老,恃功自傲,以爲自己當年曾救過賈家大老爺,就可以撒潑耍賴。殊不知,卻早已經惡了賈府上上下下。

最後呢,被王熙鳳下令,活活憋死在馬廄裡……

言慶覺得,鄭世安如今怕就有老家人的想法。可這種想法要不得,弄不好就會丟了性命。家人奴僕,是世族門閥的私有財產,生死不在掌控之中。別看鄭大士現在對鄭世安萬分寵信,可將來呢?這些人,都是玩弄權術的老狐狸,旁人根本就看不懂他們的心思。萬一因爲這件事情而生出惡念,豈不是一樁大是非嗎?

言慶可不希望,鄭世安有朝一日被憋死。

那樣的話,他在鄭家,只怕面臨舉步維艱的窘況。

鄭世安楞了一下,疑惑的看着鄭言慶。他實在不明白,言慶這麼小的年紀,是從哪兒學會的這些話語?如果說,此前他賦詩創字,可解釋爲天資不凡,那剛纔說的話,沒有幾十年的生活閱歷,恐怕也說不出來,更別說似他講的如此通透。

“言慶乖孫,你這些話,是從哪兒聽來的?”

鄭言慶在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已經想好了託辭。

“是孫先生說的……前些日子,我偶然間把爺爺那一日說的擔心告訴了孫先生。

先生就說,這件事還需好生應對。只是他不好直接和您說,就讓我找機會,勸您一下。先生還對我說,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君子與其練達,不弱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他讓我把這句話轉告爺爺,說您一定會明白。”

言慶這一席話,引自《菜根譚》。

其原意取自老子道德經中‘見素抱樸,少私寡慾’。不過菜根譚的言語,顯然更加的淺顯易懂,即便鄭世安文學不通,也能明白個其中奧妙。這就是讓他不要好勝爭強,學會順勢而爲。人有起起伏伏,只看你如何看待,莫鑽了牛角尖。

鄭世安長嘆一聲,“先生不愧‘聖童’,果然字字珠璣。”

說完,他向言慶看去,伸手摩挲言慶的腦瓜子,“爺爺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覺得這樣子,恐怕要你受了委屈。今天聽你一說,我也就知道該如何處理此事了。”

他雖然沒有說要改變主意,但以言慶對鄭世安的瞭解,想必也不會再心存怨恨。

只要鄭世安能想得開,不硬着幹就行。

哪怕鄭仁基不看重鄭世安,但鄭大士在世一天,鄭世安在安遠堂的地位,就不可改變。

想到這裡,鄭言慶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

日子就這樣,在忙碌中,不知不覺的過去。

鄭世安依舊忙忙碌碌,而鄭言慶則顯得很悠閒。或是看看書,練練字,或是和徐世勣一起習武練功。閒餘時,他就牽着驢,在庭院裡活動,有時候還會去田莊看看。

洛陽街頭,已開始流傳詠鵝詩。

許多文人士子,紛紛趕赴偃師,想要拓印臨摹。

不過,卻沒有人知道,那位獨創詠鵝體,復又詠鵝詩的鵝公子,究竟是何許人也?

張琮未能追上張仲堅,所以至今仍不知道這鵝公子的身份。

只是隱約猜到,這位鵝公子應該是鄭氏族人,於是寫信告之吳縣老家,請吳縣張氏族長出面,纔好向鄭家詢問。畢竟,這有個門戶等級的問題。張琮一個庶出子弟,實在不好去鄭家拜訪。而且,就算他去了鄭家,也未必能見到鄭家族長。

與此同時,長安大興城越國公府中,一個白麪黑鬚老者,正拿着一份拓本,在書案上奮筆揮毫,臨摹者拓本上的文字。在書案前,垂手站立有三個華服男子,一個個神情肅穆,甚至不敢大聲喘息,以免驚擾了老者的雅興,而遭受到責罵。

“好字,端的是好字!”

這白麪老者,卻是當年權傾朝野的尚書僕射,越國公楊素。

他突然放下手中筆,一臉滿足之色,笑望着書案前的三個男子,“鵝公子不負公子之名,這一手詠鵝體,果然是風骨凜然,方嚴正大。我臨摹了許多次,纔算是琢磨出了一些門道……昔日智永以永字八法而揚名天下,而今鵝公子將這八法更發揮的淋漓盡致。鐵筆銀鉤,樸拙雄渾。越是臨摹,就越是感受頗深,感受頗深!”

三名男子,是楊素的兒子。

年長的楊玄感看了一眼身邊的兩個兄弟,而後笑着說:“父親此言,未免言過了吧。”

“不過,一點也不過。”

楊素正色道:“以我觀之,這詠鵝體一出,怕二王亦將黯然。

當今之世,能與這位鵝公子相比者,非歐陽詢智永不可。然我聽說,這位鵝公子還是個黃口孺子。也就是說,其書體尚未大成……如若他日長大,書法大成時,歐陽詢智永,恐怕也只能爲他研磨。果天縱奇才,恨不能在偃師親眼一睹風化。”

這楊素是什麼人?

那可是開隋的元老功臣,隋文帝的左膀右臂,更是太子楊廣的心腹重臣。

當年若無楊素支持,楊廣恐怕難以戰勝隱太子楊勇。而今楊素雖然被楊堅所疏遠,但地位依然。他也是個才華橫溢之人,善於寫詩,更能寫出一筆好字,算得上當今文壇的霸主之一。

這樣一個人,如此推崇素未謀面的鵝公子,可是從未有過的事情。

即便是歐陽詢和智永這樣的書法大家,楊素也只稱之爲‘尚可’。可現在,連歐陽詢和智永,也只配給鵝公子研磨?如若傳揚出去的話,只怕會讓天下都譁然。

楊玄感也是個驕傲的人,聞聽楊素如此讚譽,心中不免有些不服氣。

可是,楊素積威甚重,即便是他親生兒子,也不敢當着他的面,去反駁他的言語。

“父親如此讚譽,實在是這鵝公子的榮幸。”

楊素連連搖頭,“非他之榮幸,實乃我之幸也。有生之年,能見此奇文,當浮一大白啊!”

說到這裡,楊素話鋒一轉,沉冷問道:“對了,這鵝公子的身份,可曾查明?”

“尚未知曉。”

楊玄感說:“據說這鵝公子當時和揚州張季齡的小兒子走在一起,我已派人去詢問偃師張琮,但尚未得到消息。張季齡的小兒子倒是可能最清楚,只是他送貨到長安之後,就急急忙忙的去了蘭州。若是這詠鵝詩能早來些時日,還能攔住他詢問。可是現在……不過我也派人往蘭州去了,讓他們多加留意張仲堅的行蹤。”

————————————————

第二更奉上,今日六千字完畢,懇請推薦收藏!

;

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中第廿一章 衝突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廿三章 俚人之王第廿三章 借糧第7章 哈士奇(下)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上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上)第卅八章 瓦崗興李當王完第卅六章 新羅一第廿九章 回滎陽一第7章 哈士奇(上)第66章 尋醫第卅三章 風暴之忠誠中第86章 父仇不共戴天第廿二章 做個小說家上第10章 釜底抽薪第廿一章 李先生下第12章 李玄霸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上第51章 喜盈門(八)第81章 鄴城之戰(四)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三第7章 舉賢不避親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卌二章 武僧第廿八章 孔融讓梨下第57章 東都(八)第18章 八仙歌第82章 罵死虞柔第卅七章 新羅二第10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三)第7章 舉賢不避親第7章 哈士奇(上)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上)第64章 李神通(三)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七)第廿二章 都棱鎮三第51章 屍山血海(七)第9章 江湖風波將起第卅四章 風暴之清明第廿八章 孔融讓梨下第54章 小風口第67章 遠行第74章 化工產業雛形第89章 未來的路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上)第廿章 割喉禮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上第64章 父女第卅九章 遇襲第卌四章 最後一課下第77章 魚與熊掌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七)第9章 種子(上)第10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三)第卅七章 新羅二第65章 此生不復鄭姓第卅四章 瓦崗興李當王三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完)第51章 屍山血海(七)第廿五章 拜師下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五第91章 父子相見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五)第59章 噩耗第廿四章 長孫召見第3章 沉香槊第廿三章 裴娘子第7章 遇故人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上第64章 李神通(二)第2章 觀音來第1章 雨霖鈴第9章 無間道第63章 關中來客第卌六章 屍山血海二第1章 桃花三月下江都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第10章 唯別而已矣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下)第卌六章 回洛陽第52章 屍山血海(八)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二第53章 養真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八)第13章 長安一夜(三)第2章 觀音來第廿九章 大難臨頭下第8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一)第54章 天下大勢第64章 李神通(一)第卌三章 二月春風似剪刀第19章 黃口孺子言太平第8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一)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七第12章 班底第卅四章 王室追殺令上第95章 江淮第一悍匪
第卅五章 風暴之安撫中第廿一章 衝突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廿三章 俚人之王第廿三章 借糧第7章 哈士奇(下)第卌章 隋末大拆遷上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上)第卅八章 瓦崗興李當王完第卅六章 新羅一第廿九章 回滎陽一第7章 哈士奇(上)第66章 尋醫第卅三章 風暴之忠誠中第86章 父仇不共戴天第廿二章 做個小說家上第10章 釜底抽薪第廿一章 李先生下第12章 李玄霸第卌六章 居心叵測上第51章 喜盈門(八)第81章 鄴城之戰(四)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三第7章 舉賢不避親第廿七章 處處商機第卌二章 武僧第廿八章 孔融讓梨下第57章 東都(八)第18章 八仙歌第82章 罵死虞柔第卅七章 新羅二第10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三)第7章 舉賢不避親第7章 哈士奇(上)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上)第64章 李神通(三)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七)第廿二章 都棱鎮三第51章 屍山血海(七)第9章 江湖風波將起第卅四章 風暴之清明第廿八章 孔融讓梨下第54章 小風口第67章 遠行第74章 化工產業雛形第89章 未來的路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上)第廿章 割喉禮第卌二章 李王初會上第64章 父女第卅九章 遇襲第卌四章 最後一課下第77章 魚與熊掌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七)第9章 種子(上)第10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三)第卅七章 新羅二第65章 此生不復鄭姓第卅四章 瓦崗興李當王三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完)第51章 屍山血海(七)第廿五章 拜師下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五第91章 父子相見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五)第59章 噩耗第廿四章 長孫召見第3章 沉香槊第廿三章 裴娘子第7章 遇故人第卅二章 風暴之端倪上第64章 李神通(二)第2章 觀音來第1章 雨霖鈴第9章 無間道第63章 關中來客第卌六章 屍山血海二第1章 桃花三月下江都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第10章 唯別而已矣第5章 安遠堂二爺(下)第卌六章 回洛陽第52章 屍山血海(八)第卌六章 烽火連三月十二第53章 養真第59章 紛紛擾擾又一年(八)第13章 長安一夜(三)第2章 觀音來第廿九章 大難臨頭下第8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一)第54章 天下大勢第64章 李神通(一)第卌三章 二月春風似剪刀第19章 黃口孺子言太平第8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一)第廿五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七第12章 班底第卅四章 王室追殺令上第95章 江淮第一悍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