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

搞定景翠之後,熊槐向身前的羣臣看了看,然後將目光投向一直沉默不語,且存在感極低的太子橫道:“太子,寡人不在郢都期間,國中大事,全部交由你來處理。”

“是,父王!”太子橫臉上浮現出一絲笑容,立即長拜應道。

接着,熊槐看向景翠與屈原道:“令尹左徒,寡人不在郢都的期間,你們二人盡心輔佐太子。”

“唯。”

而後,熊槐又看向公孫衍道:“犀首,司馬一職事關重大,寡人不在郢都期間,還請賢卿不要鬆懈。”

“唯!”公孫衍用力的點了點頭,示意自己已經明白。

最後,熊槐看着昭雎道:“柱國,這次寡人率軍前去江東,需要一位名將調度兵事,卿身爲諸將之首,還需與寡人走一遭江東。”

昭雎心中暗喜:這次大王去江東,又讓我隨侍左右,看來上次的轉封這步棋真的走對了。

想着,昭雎立即應着:“臣領命。”

接着,熊槐繼續點名道:“左尹,刺史令,三閭大夫,上官大夫,還有左大夫,五位賢卿也隨寡人走一趟江東。”

“唯。”

“還請其他大臣留在郢都輔佐太子。”

“唯。”

數日後,熊槐讓太子貞之女宋美人跟在身邊,然後帶着八萬大軍,乘坐軍艦,順流而下,往江東而去。

七日後,熊槐被鎮守吳地的將軍昭滑以及吳侯季歆等人迎入吳城。

吳城別宮,既原越國王宮中,熊槐驅散了他人,獨留將軍昭滑。

此時,熊槐看着昭滑笑道:“昭卿,你我君臣一別多年,不知賢卿進來可好?”

“多謝大王掛念,臣感激不盡!”昭滑拱手應着。

二人敘了一會兒舊,然後熊槐正了正臉色,開口問道:“賢卿在吳地多年,不知吳地百姓對我楚國滅越一事可有看法。”

昭滑想了想,搖了搖頭,應道:“回大王,吳地百姓大部分都是原來的吳國人,另有部分從越地遷來的越人。對於吳人來說,吳國早在兩百年前就已經被越國滅國,越國統治吳人兩百年,吳人越人雖有矛盾,但是這只是權力與利益的爭奪,而不是生死仇敵。

是以,吳人即已歸附越人,沒有了復國之心,同樣也對我楚國沒有排斥之心。吳國亡國兩百年,大部分的吳人早已沒有復國之心,當然,他們更加不會想着光復滅亡吳國的越國。”

說到這,昭滑停頓了一下,接着道:“雖然大部分的吳人都願意接受我楚國的統治,但是依然有小部分吳人貴族,依然還有復立吳國之心。這些人因爲臣當初答應了他們的復國要求,隨後滅亡越國後又出爾反爾,是以這些人心中似有不滿。

故而臣得知大王有意遷移越國貴族豪強後,臣便將這些人上報了。”

熊槐微微頷首,現在他明白了,爲何昭滑請求遷移的吳人,大都是上次楚國滅越之時的有功人。

除了不滿現狀的人以外,還有對吳國抱有奢望的人。

前者還好,滅越之後,楚國重賞了這些人,並加重了這些人在吳地的權柄,算是滿足了他的要求,兌現了諾言。

但是,那些還對吳國念念不忘的人。

楚國連越國都沒有留下,又怎麼會讓幾百年前就亡國了的吳國復國嗎?

這簡直是做夢。

既然他們不願意自己醒來,那就只要讓楚國給他們清醒清醒。

雖然楚國不能過河拆橋,恩將仇報,剛剛利用了他們,就立馬倒戈相向,但是,他們這些人,這輩子就別想回江東了。

失去了吳人的基礎,他們就只能成爲楚國的良民楚王的忠臣。

想着,熊槐點了點頭:“既如此,就請賢卿先將他們監視起來,待寡人從越地歸來,再次回到吳城時,再將他們全都帶走。”

說着,熊槐笑了笑:“雖然他們有不臣之心,但是寡人仁厚,不願殺戮有功之臣。是以,那就將這些人全都遷到郢都附近,讓他們爲寡人守陵吧。爲寡人守陵,這是莫大的恩寵,希望他們不要讓寡人失望。”

“大王英明。”昭滑拱手行了一禮,接着直起身體,臉色遲疑道:“大王,其他的吳人都好對付,唯有一人很難辦,臣爲了防止消息泄露,沒有與大夫昭蓋說,希望能當面向大王明說。”

熊槐一怔,遲疑道:“這是何人,竟需要賢卿如此謹慎?”

“吳侯季歆三子季逢。”

“吳侯三子?”熊槐露出淡淡的笑容。

吳侯季歆乃是吳國王室後裔,季氏一族的族長,在延陵守着季札的宗廟,楚國滅越之後,爲了安撫吳人,立季歆爲吳侯,讓他繼續祭祀季札。

現在,昭滑居然說他的三子季逢有反意,而且還只能當面向他進言,這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這僅僅只是季逢有反意,還是整個季氏都有反意?

想着,熊槐看着昭滑問道:“卿的意思是?”

昭滑一臉沉重的應道:“大王,當年臣來越國,曾派人接觸過延陵季氏,但是卻被季歆一口回絕,表明季氏不願多生事端,背叛越國。”

熊槐點了點頭,季歆的態度纔是正常的,越國滅吳,吳國王族只有季氏一脈倖免於難,這不僅是越國看在季札的德行上,更是爲了通過季氏安撫吳人。

二百年後,季札的恩澤已經蕩然無存,越國也無需通過季氏安撫吳人,在這種時候讓季氏放着安穩的日子不過,搭上全族姓名背叛越國,這季氏也不傻。

此時,熊槐突然想起一年多前,昭滑上報的滅越功臣中,又一個名叫季遂的人,因爲此人乃是季氏中人的緣故,熊槐還格外留意過。

想着,不由開口問道:“賢卿,寡人記得有一個將軍名喚季遂,乃是滅越的功臣,不知這季遂是何人?”

昭滑一怔,不想楚王還記得季遂,於是立即應道:“大王明鑑,這季遂乃是吳侯季歆從子,季逢族弟,而且季遂與季逢一向交好,二人關係親密。

當初公子玉與公子蹄爭位,季氏投靠了公子玉。因臣與公子玉交好,故而臣才與季氏多有接觸,就在接觸的過程中,臣發現季逢對越國多有不滿,是以許下重利以拉攏季逢,果不其然,季逢迅速向臣靠攏。

原本季逢以爲我楚國算計越國,要的是淮北與淮南,但不想,越國一戰而滅,淮南江東全歸我楚國所有。

待大王封季歆爲吳侯後,跟臣一向交好的季逢迅速與臣疏遠,是以臣便知道,這季逢心中依然還妄想復立吳國。”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六百八十八章 鶡冠子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六百章 心傷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四百六十章 議定婚期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一千章 出兵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發現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六百三十二章 禍不單行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一百二十章 秦韓退兵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四百三十五章 離心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五百三十三章 調將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戰不出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八百章 退意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義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五百五十七章 聲傳各國第六百六十八章 形勢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出征大軍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六百八十八章 鶡冠子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以利服人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士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六百章 心傷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交易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九百四十八章 和談中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四百六十章 議定婚期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包子石磨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一千章 出兵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發現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六百三十二章 禍不單行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八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九百四十三章 交個朋友第一百二十章 秦韓退兵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燕國請罪第二百六十七章 暗謀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秦帝楚王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四百三十五章 離心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聯姻燕國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五百三十三章 調將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戰不出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八百章 退意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一百七十九章 滅越之議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五百七十五章 戰爭橫財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一千三百章 淮水之畔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