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槐同意道:“寡人同樣給賢卿五十艘戰船,一千水師,並一萬精兵,五千兵力架橋,五千兵力負責接應賢卿撤退。”
鄂君行禮道:“謝大王。”
熊槐繼續道:“軍中傳訊多有不便,待我楚軍主力調動秦韓聯軍後,寡人會在丹水南岸點燃狼煙示警,一見狼煙,卿可立即佯攻秦軍。”
鄂君點頭道:“敬遵大王之命。”
對襄成君道:“卿見到狼煙後,就知我楚軍已經開始從兩處佯攻秦軍,至於什麼時候攻擊韓軍,卿可自決。”
襄成君點頭道:“唯。”
熊槐接着看向北方道:“雖然戰爭不是今天爆發,但是今天也不能讓他們閒着。傳令各軍,移兵北上,和秦軍隔河對持。”
“傳寡人之令,令水師派出二百艘戰船,其中二十艘戰船前往丹水巡視,二十艘戰船前往滔水巡視,以丹滔交匯處爲起點,巡視百里河道。其餘一百六十艘戰船,逼近秦軍營地,擊鼓示威。”
“得令。”
很快,楚軍的水師就分出兩百艘戰船駛向丹滔交匯處的秦軍營地。
秦軍防河大營。
“報,將軍,楚軍已過漢水,正在向我們趕來。”斥候來報。
公子華問道:“向我們趕來?楚軍還要多久才能趕到對岸?”
“回將軍,再過兩個時辰就會到達。”
公子華道:“立即再探楚軍的行軍路線,一旦楚軍紮營立即來報。”
“諾。”
斥候離開後,公子華吩咐道:“立即請韓國申將軍前來議事。”
自從五國伐秦戰敗被俘後,在秦國做客兩年多的申差,在秦國和公仲侈的支持下,成爲韓軍主將。
申差到了秦軍大帳後,向公子華拱手道:“不知公子邀我前來有何事相商?”
公子華道:“據斥候來報,楚軍現在正在向丹水趕來,本將意欲趁楚軍立足未穩之際前去偷營,故請將軍前來一議。”
“原來如···”申差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打斷。
“報···”
一個斥候進來稟報道:“報將軍,一隻兩百艘戰船楚軍水師出現在丹水下游,以極快的速度向我軍靠近。”
“什麼?”公子華與申差同時驚道。
二人對視一眼,立即起身前往河邊。
二人帶着軍隊來到河邊不久,就見一隻密密麻麻的船隊從丹水下游逆流而上,轉眼之間就到了附近,而且速度不減,向岸上秦軍方向駛來。
申差震驚道:“楚軍瘋了?難道僅憑水師就想來攻打我等!我們去不了河中,難道楚軍水師的戰船還能上岸不成。”
公子華先是點點頭,接着臉色一變,道:“不好,水師,恐怕···”
申差聞言臉色變得很難看。
公子華沒有說出口的話,他同樣想到了。
秦韓聯軍沒有水師,面對楚軍的水師,那就是一個絕對劣勢,要想防住丹水,難度將會大增。
“傳令,弓箭手準備。”公子華對左右吩咐道。
一支弓箭部隊,很快就在秦軍將領的組織下,來到河邊,分成三組,準備防備楚軍的戰船。
楚國水師的戰船來到河中間後,立即響起一陣震耳欲聾響徹雲霄的戰鼓聲。
聽到鼓聲後,公子華冷笑一聲,道:“我倒要看看楚軍水師究竟是如何上岸的。”
只是鼓聲響起後,預料中的衝鋒卻沒有出現,相反,楚國戰船開始減速。
最後兩百艘戰船,停在秦軍弓箭射程之外,繼續敲着戰鼓。
申差道:“楚國水師戰即不戰,退又不退,停在河中擂鼓,這是在挑釁我等。”
公子華無可奈何道:“可惜我們沒有水師,否則···”
楚國水師的戰鼓聲響了一炷香後,終於停了下來。
接着兩百艘戰船一分爲三,左右各分出二十艘戰船,一西一北分別向丹水滔水上游而去。
公子華見狀,眉頭緊鎖,望河興嘆,道:“傳令各地軍營,小心戒備,一旦楚軍來攻,立即點燃狼煙示警。”
傳令兵走後,公子華對申差道:“將軍,先前偷營一事就此作罷,請你守滔水,在下守丹水,一旦楚軍來攻,立即示警傳訊。”
申差點頭道:“請公子放心,在下一定謹守滔水,不會讓楚國得逞的。”
申差正欲離去,秦軍斥候又有斥候到來。
“報將軍,楚軍已到三十里外,而且楚王的大旗出現在楚軍之中。”
二人聽到楚王的大旗出現在楚軍大營之中,頓時長吸一口冷氣。
申差震驚道:“先前聽說楚王親自救援屈匄,我還不以爲然,沒想到楚王真的來了,這···這該如何是好。”
既然楚王來了,那麼楚國各地的地方軍,必然雲集響應,哪怕其中精兵不多,但是軍隊的人數必然極多。
如果野戰,秦國自然不懼,但是如果楚國只是防守,那麼秦國就算再來二十萬精銳,都難以擊敗楚國。
公子華長長的嘆了一口氣,默然無語。
最後傳令道:“來人,向將軍傳訊,就說楚王親來,有水師相助,可以隨意攻擊我秦軍的防線據點,本將恐怕守久必失,難以抵抗楚王的攻擊,請將軍早作打算。”
當天日落時分,熊槐帶着楚軍趕到丹水南岸,和秦軍隔河對持。
夜幕降臨後,丹水下游,一隻百艘戰船從丹水逆流而上,經過丹水滔水交匯處後,船隊一分爲二,分別向丹水滔水上游而去。
經過一夜休整,第二天一早,昭雎開始準備進攻秦軍營地。
此次因爲水師的主要戰場是丹水,所以來到此處的都是軍中數量最多的戰船,一種船身瘦長,槳手衆多,速度極快,被稱爲大翼中翼小翼的主力船隻,大翼五艘,中翼百艘,其餘都是小翼。
而長江上活動的樓船,以及超大型船隻號稱艅艎的旗艦,因爲吃水的緣故,並沒有跟隨楚王前來。
大翼有十丈長,長度超過二十米,寬度超過三米,滿載能載九十人,中翼小翼都是同一種船型的縮小版。
一百多艘戰船,停在南岸,船首站着兩排拿盾持劍的士卒,其後是數位弓箭手,水師早已準備就緒。
楚王和楚軍主力都在此處,秦軍自然會對這裡戒備森嚴,三萬秦軍同樣也已經準備就緒,兩千秦軍持矛在前,三千秦軍持劍在後,其後一萬秦軍持弓戒備,一萬五千秦軍在後機動,隨時爲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