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進諫

汲黯是漢武帝時代的一個奇人。

如果按照後世的標準,汲黯是那種典型的情商無限接近負值的人。如果不是因爲漢代的蔭子制度,他根本不可能進入官場,更不可能官居九卿。如果不是生在漢代,而是生在後世,且不說他的黃老學術背景,就說他這臭脾氣,就夠他死十回的。

漢代以犯顏直諫著名的大臣不少,但論起不給皇帝面子,汲黯無疑是第一個,就是他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漢武帝的真面目,留下了那句“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的名言。能和他並肩的,只有後漢那位當面說漢靈帝和漢桓帝是一路貨的楊琦。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漢武帝口中得到了社稷之臣的讚譽。

聽到天子將自己和汲黯相提並論,又看到主父偃及時的送上奉承,坐實天子的評價,樑嘯知道這一關算是過了,而自己也欠了主父偃一個大人情。若非主父偃這個精通縱橫術的老滑頭從中斡旋,這事不可能這麼解決。

但這件事還沒有結束,竇嬰還關在廷尉獄,劉德的自殺還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否則天子沒法向宗室交待。相對於這件事來說,樑嘯君前失禮只是少數人知道的事,影響不大。天子打個哈哈,樑嘯服個軟,這事就算過去了,說不定還能留下一個天子大度愛才的佳話。

宗室不會這麼好說話。他們固然不會像樑嘯這樣簡單粗暴,有什麼意見就闖宮撂挑子,但是心裡的不服更難處理。老大劉榮死於非命,老二劉德夾着尾巴做人,最後卻自殺在京城,慄姬所生的三個皇子都非正常死亡,百年之後,天子如何向先帝交待?

他可以用星象圖破除天命論,但是人死而有靈的信仰卻根深蒂固。即使是宣稱“天道有常”的荀子也沒有否定祖宗崇拜。逼死兄長,而且是一向恪守本分的兄長,這個惡名他背不起。當年漢文帝逼死劉長,就留下了“兄弟二人不相容”的童謠,最後不得不封劉長三子爲王,留下了淮南王這個隱患。

若非如此,天子也不可能這麼輕易的放過樑嘯,他需要樑嘯再一次出奇制勝,幫他破解這個困局。

很自然的,天子提到了竇嬰的事。

“諸王在朝,只等諸將凱旋,舉行朝會大典,不料出了這樣的事,宗室猜疑,朝廷無以自明。”天子苦惱不已。“當年先帝曾說魏其侯不夠持重,不能委以重任,我不聽先帝之言,果然鬧出這等事來。伯鳴,如何收拾爲好?”

樑嘯撓撓頭。果然社稷之臣不好當,這麻煩事立刻就上了身。可這件事他又不能躲,否則竇嬰必死無疑,天子明顯有拿竇嬰做替罪羊的意思。竇嬰如果死了,陳竇兩家就失去了一個主心骨,很難再找到一個有同樣影響力的人。

可是他又不能簡單地說竇嬰無罪。且不說竇嬰是導致劉德自殺的直接原因,天子擡出先帝對竇嬰的評價,他就不能等閒視之。主父偃、徐樂等人難道不知道竇嬰無罪,韓安國、鄭當時等人難道不知道竇嬰冤枉,可是他們爲什麼不說?因爲他們都知道,這個問題的癥結在天子。

劉德自殺,是被嚇死的。嚇死他的人不是竇嬰,而是天子。

“竇嬰究竟和河間王說了些什麼?”

天子擺擺手,主父偃會意,從袖中抽出一份奏疏,雙手遞給樑嘯。在背對着天子的那一刻,主父偃衝着樑嘯擠了擠眼睛。樑嘯不動聲色地點點頭,接過奏疏,仔細地看了起來。

他這是第一次直接瞭解竇嬰和劉德的談話內容。

劉德說得很仔細,竇嬰什麼時候來,說了些什麼,又是什麼時候走,每一條都寫得清清楚楚。說是奏疏,可是怎麼看都像是口供,好像受審的不是竇嬰,倒是他劉德。

看着奏疏,樑嘯感慨不已。這藩王做得真夠憋屈的,難怪會自殺。早死早超生,省得活受罪。

樑嘯放下奏疏,考慮了很久,嘆了一口氣:“黃泉之下,河間王若有幸遇到先帝,恐怕少不了要挨一頓揍。”

天子愣住了。他等了半天,預想了很多可能的答案,卻完全沒想到樑嘯會這麼說。

“你說……什麼?”

“臣是說,河間王這事做得不妥。”樑嘯抖了抖奏疏,放在案上。“就這麼點事,居然就自殺了,這心志也未免太軟弱了,一點不像先帝,倒有些像臨江閔王。說得也是,他們可不是一母所生麼。先帝廢臨江閔王,又不立他爲太子,的確是英明之極。”

天子眼神一閃,聽出了一點意思,嘴角挑起會心的微笑。別的且不說,樑嘯至少是認爲他做皇帝更靠譜。他給河間王下了一個軟弱的評價,看似對逝者不敬,卻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理由。因爲劉德性格軟弱,先帝不立他爲太子。因爲劉德性格軟弱,所以他把自己嚇死了,誰也沒責任。

更巧妙的是,樑嘯同樣把先帝拉出來做了招牌。不立劉德爲太子是先帝的決定,你們覺得不妥,可以去找先帝理論。而劉德自殺恰恰又證明了先帝的選擇是英明的。這麼一個軟弱的人,如何能擔起統治天下的重任。

天子越想越覺得樑嘯這一招使得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卻又恰到好處的解開了目前的困境。只要能證明劉德自殺是他自己的問題,這件事就沒什麼麻煩可言了。

“那竇嬰呢,他就沒責任?”

“魏其侯當然有責任。正如先帝所言,魏其侯不夠持重。他又不是不知道河間王的稟性,還拿這樣的事去煩他。他雖然沒有殺河間王,卻也不能說一點責任也沒有。依臣看在,他至少是第三責任人。”

“第三責任人?”天子興趣大增。“那第一、第二責任人又是誰?”

“第二責任人自然是張湯。”

樑嘯不緊不慢,既顯得深思熟慮,又顯得比較慎重。這些天,他可沒閒着。一顆紅心,兩種準備。他既做好了魚死網破的決心,也做好了抽絲剝繭的腹案。如今機會擺在他面前,他才能如此從容。天子覺得他是信手拈來,又怎麼會知道他爲此死了多少腦細胞。

“張湯?”天子緩緩點頭。對此他早有心理準備。樑嘯和張湯結了仇,要趁機給張湯下藥是毋庸多言。而竇嬰受了那麼大的委屈,如果不找一個替罪羊,陳竇子弟豈肯罷休。張湯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他辦事不力,口供沒拿到,卻鬧得滿城風雨,將朝廷推入兩難境地,不殺他殺誰。

不過,天子並沒有輕易鬆口。“河間王的死和張湯有什麼關聯?”

樑嘯反問道:“臨江閔王的死和郅都有什麼關聯?”

天子眉心微蹙,一時不太想得通。郅都是逼死劉榮的直接責任人,竇太皇太后要殺他泄憤很正常,張湯卻和劉德的死沒什麼聯繫,爲什麼樑嘯要說他是第二責任人。

“陛下,河間王爲什麼會自殺?”

天子心中一動,他明白了樑嘯的意思。張湯雖然沒有逼死劉德,但他和郅都一樣,都是酷吏。劉德覺得自己說不清,不願意入廷尉府受刑,這種心理和樑嘯其實一樣,寧願在宮中戰死,也不願意去廷尉府受審,根本原因就在於廷尉府由張湯主持,不是說理的地方,所以不如自殺。

而竇嬰就是一個最直接的例子。他倒是去了廷尉府,結果被張湯打得奄奄一息。

從這個角度來說,劉德的確是嚇死的,而張湯就是嚇死他的那個人。說他是第二責任人,一點也不冤枉他。天子甚至覺得,張湯應該是第一責任人才對。

“那第一責任人又是誰?”

樑嘯眨了眨眼睛,沒吭聲。天子又催了兩遍,他還是不說話。天子恍然大悟:“你是說……我?”

樑嘯搖搖頭。他纔不會傻到那個地步,天子再大度,也不可能承認自己是害死劉德的第一責任人。死道友不死貧道,人都是自私的,何況是天子這種以爲自己就是天的自戀狂。如果他肯認這個責任,就不會坐在這裡了。

“當然不是陛下,是秦始皇。”

“秦始皇?”天子的臉頰抽了兩下,想笑,卻又沒笑出來,想罵,卻又沒有罵出口。他自認對樑嘯的跳躍式思維有了足夠的準備,現在看來,還是遠遠不夠。他咳嗽了一聲,強壓罵樑嘯兩句的衝動。“現在不是玩笑的時候,快說正經事。”

就連主父偃都哭笑不得,覺得跟不上樑嘯的思路。

“陛下,臣沒有開玩笑。”樑嘯誠懇地說道:“臣覺得,正是秦始皇集大權於一身,罔顧人情禮法,囚母殺弟,屠戮大臣,無所顧忌,將皇權變成了一個見人殺人,見神殺神的無敵兇器,迫使天下人上至公卿,下至庶民,皆在皇權面前屏氣息聲,俯首就戮,若有不甘,唯有起而奪之的零和局面。臣聽說,高皇帝當年起意逐鹿天下,就是因爲他看到了秦始皇的無上威風……”

“你別說了。”天子沉下了臉,怒氣隱發。聽到這裡,如果還不明白樑嘯想說什麼,他也太傻了。樑嘯嘴上說的是秦始皇,實際上說的是皇權。換句話說,照着樑嘯這個理論推衍,他纔是劉德之死的第一責任人。他站了起來,來回踱了兩步,站在樑嘯面前,沉聲道:“伯鳴,你知道我爲什麼不贊成你說的希臘制度嗎?”

樑嘯心裡咯噔一下,天子果然沒有放下這根刺,現在又重新舊事了。他不敢怠慢,躬身施禮。“臣不知,還請陛下明示。”

“你帶回來的書,我幾乎都看了,後來又陸續派人收集了一些。對希臘的故事,我自認不比你瞭解得少。別的且不說,我先問你一句,希臘爲什麼會衰亡?”

樑嘯再次施禮。“請陛下指點。”

“因爲各城之間互不統屬,各自爲政。強敵入侵時尚不能一致對外,沒有強敵時更是互相征戰,連綿不絕。他們的衰亡就是因爲他們太自由了,每個城都只顧自己的利益,全無大局觀念。”

樑嘯目光閃動,卻沒有說話。他承認天子說得有道理,可見他所言不虛,確實對希臘歷史做過一番研究,而且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不過,這並不代表他就贊成天子的觀點。

“希臘太遠,山東六國的故事也許更容易理解一些。山東六國,齊楚趙魏,哪一個不是堪與秦相抗的大國?可是爲什麼最後統一天下的卻是秦,而不是他們?若他們能團結一致,秦亡數矣,豈能等到秦始皇摧枯拉朽,稱皇稱帝。再說現在,若非天下一統,內無爭鬥,又豈能南平兩越,北驅匈奴?”

天子停住,吐了一口氣,緩和了一下語氣。“大一統有什麼不好,難道非要以鄰爲壑,殺得你死我活纔好?這種自由,得之何益,失之何損?”

樑嘯擡起頭,撫掌而笑。“陛下高見,臣爲天下賀。主父君,你雖然是趙國王室後人,如今卻是大漢子民,難道不覺得陛下此論高明,當得一聲贊?”

主父偃愣了片刻,也跟着拍起手掌。

天子有些意外,狐疑的看着樑嘯。“你也這麼覺得?”

“陛下,臣從來不反對大一統。”樑嘯笑嘻嘻的說道:“臣甚至可以毫不謙虛的說,臣奮不顧身,捨生忘死,正是爲了陛下的大一統而戰。若非如此,臣何至於年紀輕輕便落下腿疾?”

天子釋然,連連點頭。樑嘯的確沒有反對過大一統,而且正如他所說,他一直在爲他的大一統事業效力,幾乎所有的對外征伐中都有樑嘯的心血,不管他是親自上陣廝殺,還是出謀劃策。

“那你爲什麼還要提倡希臘制度?”

“陛下誤會了,臣提供研究希臘制度,卻不是提供希臘制度。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臘的制度是石,可以攻我朝之玉,卻不代表就應該取石而棄玉。陛下,你覺得臣說的對不對?”

天子想了想,微微頜首。“這麼說,倒是我想得簡單了。那你指責秦始皇又是何意,難道不是與希臘制度相呼應嗎?”

“陛下,臣只是覺得過猶不及。秦政也好,希臘制度也罷,其實都走了極端。欲求長治久安,還須調和兩者,取長補短,不使全無約束。就像河水一樣,水太少固然不好,可是水太多同樣不妥。欲使大河有益無害,就必須有穩固的河堤將河水限制在其中。一旦河堤崩潰,河水一泄千里,那就是害了。”

天子沉吟不語,若有所思。

“陛下爲天子,統御羣臣,撫育萬民。若兄弟之間尚不能相容,臣等外姓之人又怎麼能安心征戰?互相猜忌,有理難明,弱者如河間王只能一死了之,強者又當如何?陛下希望大漢以內弱者皆如雞犬,強者皆有異心嗎?”

樑嘯拜倒在地。“臣愚昧,然感於陛下恩遇,不揣妄陋,冒昧進言,懇請陛下爲千秋大業計,示天下以誠。俗雲: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陛下誠能集天下才俊之力,君臣同心,天下事,何足論?莫說兩越匈奴,即便是萬里之外,馬蹄所至,皆爲大漢疆土,能言之人,皆爲陛下子民,豈不壯哉?” ——

(。)

第428章 反擊第202章 星空第200章 匈奴少女第629章 陷阱第60章 殺人第398章 一鼓作氣第530章 心機第333章 大練兵第438章 差距第344章 殺人第435章 王霸之間第329章 封侯難第138章 心有靈犀第156章 老虎和病貓第334章 操之過急第639章 喜與憂第455章 四兩撥千斤第525章 威逼第624章 亂石陣第13章 兼併第512章 虛實第277章 滑雪板,副團長第610章 借兵第409章 知音第443章 小人第108章 討債第463章 灌夫第502章 練兵第375章 董仲舒第23章 激將第355章 見好就收第354章 東方朔脫困第640章 憐惜第60章 殺人第518章 開戰第518章 開戰第382章 霸王技第91章 出遊第385章 羣英會第336章 慢走,不送第147章 民情第32章 明槍暗箭第540章 枚皋第162章 狼羣戰術第51章 借刀殺人第367章 司馬遷第311章 能,示之以不能第12章 當頭棒喝第290章 俠義第232章 大宛明珠第535章 翻船第579章 出征第188章 軟硬兼施第307章 秘法第47章 主動出擊第639章 喜與憂第156章 老虎和病貓第390章 致命失誤第189章 移民鎮邊第185章 衛青的任務第624章 亂石陣第218章 生肉第95章 追星不分老少第242章 烏茲刀、大宛馬第546章 白鹿第123章 非常手段第302章 大兵壓境第87章 四有新士第205章 草原人第543章 手足第365章 暗流涌動第490章 訓練第156章 老虎和病貓第549章 招生第404章 主動進攻第205章 草原人第102章 坐地起價第501章 打賭第230章 大宛公主第567章 大獄第634章 屍體第425章 殺人不用刀第97章 有始有終第583章 威脅第512章 虛實第614章 人心所向第204章 少年荒唐第210章 夜襲第127章 僵持第38章 葡萄架下第49章 人不如馬第437章 聘禮第333章 大練兵第462章 帝王心術第401章 乘馬步卒第7章 藏龍臥虎第80章 打臉第350章 洗劫車師第176章 時不再來第188章 軟硬兼施
第428章 反擊第202章 星空第200章 匈奴少女第629章 陷阱第60章 殺人第398章 一鼓作氣第530章 心機第333章 大練兵第438章 差距第344章 殺人第435章 王霸之間第329章 封侯難第138章 心有靈犀第156章 老虎和病貓第334章 操之過急第639章 喜與憂第455章 四兩撥千斤第525章 威逼第624章 亂石陣第13章 兼併第512章 虛實第277章 滑雪板,副團長第610章 借兵第409章 知音第443章 小人第108章 討債第463章 灌夫第502章 練兵第375章 董仲舒第23章 激將第355章 見好就收第354章 東方朔脫困第640章 憐惜第60章 殺人第518章 開戰第518章 開戰第382章 霸王技第91章 出遊第385章 羣英會第336章 慢走,不送第147章 民情第32章 明槍暗箭第540章 枚皋第162章 狼羣戰術第51章 借刀殺人第367章 司馬遷第311章 能,示之以不能第12章 當頭棒喝第290章 俠義第232章 大宛明珠第535章 翻船第579章 出征第188章 軟硬兼施第307章 秘法第47章 主動出擊第639章 喜與憂第156章 老虎和病貓第390章 致命失誤第189章 移民鎮邊第185章 衛青的任務第624章 亂石陣第218章 生肉第95章 追星不分老少第242章 烏茲刀、大宛馬第546章 白鹿第123章 非常手段第302章 大兵壓境第87章 四有新士第205章 草原人第543章 手足第365章 暗流涌動第490章 訓練第156章 老虎和病貓第549章 招生第404章 主動進攻第205章 草原人第102章 坐地起價第501章 打賭第230章 大宛公主第567章 大獄第634章 屍體第425章 殺人不用刀第97章 有始有終第583章 威脅第512章 虛實第614章 人心所向第204章 少年荒唐第210章 夜襲第127章 僵持第38章 葡萄架下第49章 人不如馬第437章 聘禮第333章 大練兵第462章 帝王心術第401章 乘馬步卒第7章 藏龍臥虎第80章 打臉第350章 洗劫車師第176章 時不再來第188章 軟硬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