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朱元璋能有什麼壞心思呢
第四百九十二章朱元璋能有什麼壞心思呢
“呃,惟庸啊,你說的這個什麼殖民呢!”
Www _TTκan _c○
“咱還得細細想想!”
“畢竟,這事兒之前沒人幹過!”
“咱一時之間呢,也沒法說這事兒到底是好是壞!”
“但若是派人在當地施政、駐軍的話,那此地孤懸海外、天高皇帝遠,咱也擔心有變啊!”
朱元璋說得很誠懇,還真就讓胡大老爺沉默了。
不得不說,胡大老爺哪怕身處這個時代已經好幾年了。
可他的思維模式跟“土著”還是有些區別的。
至少在他看來,只要名義上統治那裡了,市場也打開了。
原材料能不斷的拉回來,然後產出的商品能源源不斷的賣過去,這不就很好了嘛!
甚至到了第二階段,國內的工業升級換代之後,就能把落後的、污染嚴重的那些放到殖民地去。
看似當地不斷的在發展,有了工業、有了市場、有了工作……
但利潤呢?
全被拉回大明瞭啊。
可是,這些搞法,放在朱元璋眼裡,似乎就有些不合適了。
他擔心的,壓根不是什麼能不能掙到這麼多,或者有沒有這麼大的市場。
他在乎的是,會不會派駐那裡的官員和駐軍會黃袍加身。
哪怕朱元璋很清楚,在番邦就算那官員拉上駐軍一起黃袍加身了也鬧不出什麼動靜。
但這事兒,打臉啊!
他老朱,行走江湖,固然貪財了點,但對於自己的臉面,或者說大明的臉面,那是相當的看重來着。
尤其是這種有損他皇帝威嚴的事兒,那絕對是防微杜漸的。
也正是因爲這些方面的考量,因此朱元璋纔會在胡大老爺說完以後,還這麼猶豫。
胡大老爺在跟老朱之後的交流當中,也慢慢體會到老朱的擔心了。
不過,胡大老爺說起這個,反倒是更來勁了。
“陛下啊,您這就不知道了!”
“咱們若是真要殖民那地方,那除了些許的駐軍和派駐一個總督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從當地提拔人啊!”
“那些跟大明親近的,背後有宗族支持的,這不得先拉一把?”
“而後,過上幾年,等他們吃了幾口肉了,再扶持一個他們的對頭起來跟他們唱對臺戲!”
“陛下,這些手段,你信不信,都不用你開口,當地咱們派過去的總督就能把那些番邦小民給玩死!”
說到這兒,胡大老爺嘎嘎直樂,笑得簡直跟個大反派似的。
“嘿嘿嘿嘿,咱們這兒能當官的都是些什麼貨色啊?”
“但凡能在朝堂當中廝混一段時間不倒的,哪個不是眼眨眉毛動的聰明人?”
“這些個御下、制衡的手段,或許在咱們看來是有些普通,可對於那些番邦來說,簡直就是碾壓啊!”
“而且,若是派過去的總督賣相好一些,琴棋書畫熟稔一些的話。”
“好傢伙,怕是把對方坑得欲仙欲死了,對方還得對他感激涕零呢!”
朱元璋聽着這話感覺表情裡寫滿了荒唐二字。
可對於胡大老爺來說,這種推論卻是無比的正確。
當初代英在歐洲以及一應殖民地怎麼玩的?
無非就是平衡政策和攪屎棍玩法嘛。
但這些事情,若是由大明來乾的話,絕對比他們玩得更加利索。
首先,代英最猛的時候,也不過是海軍傲視羣雄而已。
可如果大明來幹呢。
呵呵,不僅海軍,老子的陸軍怕是更加厲害!
沒別的,打了千百年的仗了,專業!
動不動就是幾十萬人的大規模會戰,更枉論各種萬人規模的長途奔襲,經驗簡直不要太豐富。
而面對歐洲大陸上那幾百千把人的所有戰鬥,那放在大明,還真特麼頂多就是個州府剿匪的水平。
其次,論權謀、攪混水,呵呵,咱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專門研究這事兒的學派了。
大名鼎鼎的縱橫家,乾的就是這個。
而從漢代班超一路到大唐王玄策,中原民族的外交人員,那放在番邦眼中,那就是妥妥的文武雙全。
不僅言辭如刀,關鍵是一個轉身的功夫,人找相熟的國家借點兵就把你滅了。
至於說什麼挑撥離間、聲東擊西等各種手段,呵呵,那都是官場上玩剩下的。
口蜜腹劍乃是大明官員的基本功好不好。
可以說,真要殖民的話,大明的條件比代英要強太多了。
老朱也被胡大老爺這番話說得熱血沸騰啊。
主要是因爲胡大老爺忽悠人,講究的就是一個有理有據、一板一眼,他不是信口開河啊,他說得有理啊!
老朱只要順着胡大老爺的說法往下一想,便會覺着,太特麼有道理了。
“陛下啊,其實咱們周邊這兒,這些個番邦小國,還算是比較貧瘠的!”
“沒辦法,誰讓他們是咱的老鄰居呢。”
“咱中原王朝但凡強盛一點,就跑過去敲他們一頓,他們能發展得起來纔怪!”
“可歐洲就不一樣啦!”
“那地方,和平了得有千年了!”
“關鍵是,那幫人會做生意會藏錢還愛享受!”
“那不去撈一把,豈不是白瞎了?”
朱元璋聽到這兒,不自覺的又把那張胡大老爺獻上來的羊皮紙掏了出來。
看着胡大老爺指着的歐陸大片大片的地盤,老朱不自覺的嚥了口口水。
孃的,饞了啊!
不過,朱元璋也知道,那地兒屬實是遠了點。
暫時的話,只能記在心裡。
將來若是準備充分了,倒是可以正兒八經的走一趟。
眼見着老朱鬆口,胡大老爺也滿意的點了點頭,而後便告辭離開了。
說到這份上了,他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若是歐陸被大明都打成殖民地了,還能搶先進入工業革命,那纔是怪事。
而若是大家都在封建時期,那大明就是無敵。
看着心滿意足的胡大老爺離開了,老朱轉頭悄咪咪的再次增派增派五千多人出海。
這一次,他調集了十幾艘艦船,帶夠絲綢和瓷器,只求交換金銀珠寶。
而且,這些人員、船隻,不爲其他的,就爲了掙錢。
快進快出,主打的就是單純貿易!
畢竟,他朱元璋能有什麼壞心思呢,就想掙點小錢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