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霸道

bookmark

難道自己手下的都是一羣酒囊飯袋嗎?

“沒人能答上來嗎?那朕來告訴你們!”

朱棣示意身邊的內侍,將何秋寫的文章發了下去,每位大臣一人一份。

何秋寫的這份文章,是從漢唐的西域開始說起的。

漢唐之時,西域水草豐茂,可以在當地養兵,而且能有不小的收益,所以漢唐都大力開邊,拓展西域。

可如今,地理上的西域已經變得殘破,沒有辦法再支撐大明往西域移民實邊,若是大明想再往西域拓邊,就是個賠本的事。

如今,西域還盤踞這蒙古的殘部,這樣的勢力,是肯定要剿滅的,待到朝中做好準備,就應該西征。

如此一來,徹底覆滅大明北部的邊患,就可以將目光轉向他處了。

之前說到地理上的西域已經不堪承載大明百姓了,那大明若是想要隆比漢唐,大明的西域又應該在哪裡呢?

顯而易見的,就應該在南洋!

南洋各國,比如安南、暹羅等地都是有名的產糧地,一年可三熟,若是納入大明的統治,就可以緩解東南人多地少的壓力,還能從南洋獲得充足的糧食。

特別是安南,本就是中原一脈,自漢唐以來,都是中原的領地,如今因爲長期和中原隔絕而自立,但還是被叫做‘小中華’,可見安南的制度和大明的幾乎一樣。

如果朝廷想要開發南洋,就可以將安南先打下來,站住腳之後,藉助大明的水師,攻佔南洋其他島嶼。

如今南洋上還有不少漢民,這些人有些是在元朝的時候逃過去的,還有些是因爲經商定居在當地的。

不管怎麼說,也是大明的一種支撐點,至少在當地是有力可使的。

若是有一支強橫的海軍,就可以大肆開發南洋,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

若是大明的水師強橫,自然可以直接將大明的絲綢、瓷器等運往西邊的大秦等地。

若是大明的水師力量不足,也可禦敵於南洋之外,佔住南洋的隘口,讓西邊的敵人進不來大明。

國內的商賈們,一般都是坐地收錢,極少出海,若是大明組織起大規模的水師,將國內的商品販賣至西洋,也不算是與民爭利。

畢竟國內的商賈們壓根沒這個手段,這就是門暴利的生意。

而且,一旦大明擁有一支強大的水師,就不再怕大明的百姓出海下南洋求生活了。

甚至到了那個時候,大明會巴不得百姓往南洋去,畢竟呂宋等國的人口也不少,饒是想要將當地同化爲大明所有,還是需要進行遷民的。

最後,何秋還直接挑明瞭一點,自古的王朝大都是兩三百年的壽命,原因也很簡單。

土地兼併,或者說之前何秋在《國富論》的文章中說過的貧富差距過大。

這是很難避免的,畢竟一直以來土地就這麼多,而人口隨着盛世的到來只會不停的滋生。

更不用說,本朝開始推行攤丁入畝,不再徵收人丁稅,這樣一來百姓生孩子的積極性只會更高。

可以預見的是,大明接下來的人口很快就可能過萬萬人,到了那個時候,縱然有土豆、紅薯等產物,也很難撐得起這麼大體量的國家。

若想要治標,自然就是努力抑制兼併,推行攤丁入畝,理清田地等等。

可要是想要治本,還是需要開發南洋、遼東等地,當地都是地廣人稀,土地肥沃,完全可以減輕中原腹地的人口壓力。

更可以不斷推動技術的進步,提高生產力,這也是何秋在之前的《國富論》做過論述的,在這篇文章中也就沒有再多做論述。

如此一來,大明控制了南洋,給國內的流民、滋生的人口找到了活命的地方,算是固本。

更可以因爲南洋,增加大筆的錢糧收入,由此又可以養起來一支強大的陸軍,讓大明在陸地上再無威脅。

南洋多產米糧,掌握了南洋,就等於大明平白多出一大筆糧食,有這筆糧食,就可以減緩對東南的壓榨,緩和朝廷和東南地方的矛盾,減輕江南百姓們的負擔。

可謂是一舉而數得!

看完何秋的這篇文章,朝臣們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不怪他們,之前何秋的那篇《國富論》已經相當離經叛道了,滿篇沒有聖人之言,但因爲說的東西有實例,大家也都能認了,畢竟是偏理論的東西。

可如今這篇文章就又不一樣了,一看就像是一篇戰略極爲深遠的文章。

可是在這篇文章裡,照樣沒有仁義道德的痕跡,全部都是功利之說,斥裸裸的霸道。

這讓有些人就很難接受了,變法變法,還真的是變成法家的功利學了。

倒是如今管着戶部的夏原吉眼前一亮,他可不在乎這是不是霸道,他只在乎能不能收到錢!

大明這樣體量的國家,就是有再多的錢,戶部也會覺得自己缺錢的,更何況如今的大明對地方投入很大,這都是要從戶部走賬的。

所以夏原吉第一個站出來說道。

“良鄉……陛下此文實在讓臣眼前一亮,爲臣點明瞭接下里戶部該做的事情,臣請開發南洋!

只是建立海軍的錢款,是不是能從內帑走?戶部實在沒錢了!”

雖然夏原吉一看就知道這文章是何秋寫的,但皇帝既然不主動提,那就當成是朱棣自己寫的算了。

聽到開始的地方,朱棣還頗爲滿意夏原吉的識趣,可聽到最後朱棣也有些氣不過了,連忙說道。

“如今內帑裡也沒多少錢了,你就不要想了!”

這個時候其他大臣們才彷彿如夢初醒,將軍們是最高興的,不管何秋的這篇文章說的什麼,他們只看到一點,大明要再打仗了。

軍人不打仗,哪來的軍功,怎麼升職?

至於文臣們,心裡就複雜得多,有些家在東南的,甚至以前也有當海商的人,心中自然是一百個願意。

可還有些官員,就覺得這事有些離經叛道了,安南怎麼說也是太上皇設定的不徵之國之一,如今這麼斥裸裸的在朝堂上說要佔領安南,是不是有些太過了?

沒等他們想清楚這點,何秋已經接着站出來說道。

“臣之前已經安排人在遼東一帶伐巨木造船,如今已經有了點成果,臣請令馬和爲先鋒,探明南洋諸國情況,具體的以後再說。”

朝臣們對視一眼,紛紛說道。

“臣附議!”

先拖着吧,萬一拖着拖着,事情就過去了呢?

抱着這樣的鴕鳥心態,大家就把這事晃過去了,只是他們還是小瞧了朱棣的決心,有利益,有危害,朱棣沒道理不重視開發南洋的事情。

第91章 永安公主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298章 鳳陽府第195章 遷都之心第276章 朱棣進京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293章 百官俸祿第97章攻佔豐臺第123章 交心第271章 鎮定的呂氏第341章 西苑舊景第313章 鈍刀子割肉第115章 肉雞長蛇陣第261章 太倉出事第18章:泡麪啤酒賣瘋了第255章 朱棣的奪嫡之心第194章 吾家有兒初長成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200章 一查到底第161章 蒙學字典第314章 那達慕大會第51章 酸辣土豆絲第292章 一年第9章:熱武器和冷兵器的對決第43章 批命第31章 學習管理學第283章 鼓動第299章 祭拜第166章 治家第102章 上架銷售第343章 狩獵第204章 推不掉的職責第251章 朱允炆的眼界第288章 爭搶美差第169章 惠民藥局(上)第287章 勁爆的消息第112章 我說有就有第46章 煉製不鏽鋼第224章 朱允炆的黯淡表現第292章 一年第196 章議遷都第251章 朱允炆的眼界第53章 真香第3章:簽到提取shou雷第261章 太倉出事第75章 舉鼎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70章 煤炭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186章 事情鬧大了第188章 讓方孝孺長長見識第139章 紅樓問世第100章 大明第一IP第322章 朱棣繼位第252章 改組錦衣衛第147章 知行學派(上)第39章 確定人選第81章 跟朱棣結盟第149章 大動作(上)第74章 見花魁第362章 李景隆的打算第358章 下手整頓第176章 後勤事(下)第319章 陝西第167章 大軍北伐第232章 孔家的問題第103章 生擒咬朱第108章 藍慶之死第107章 殺人第140章 影響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311章 蒙漢矛盾第274章 易儲(上)第33章 阿拉伯數字第74章 見花魁第323章 何棟第331章 舊城改造第275章 易儲(下)第44章 朱元璋的渴望第346章 案情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112章 我說有就有第139章 紅樓問世第162章 軍隊訓練第341章 西苑舊景第146章 我是知識的搬運工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114章 一炷香足矣第313章 鈍刀子割肉第108章 藍慶之死第298章 鳳陽府第191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下)第306章 遵化(下)第84章 管教熊孩子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102章 上架銷售
第91章 永安公主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298章 鳳陽府第195章 遷都之心第276章 朱棣進京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293章 百官俸祿第97章攻佔豐臺第123章 交心第271章 鎮定的呂氏第341章 西苑舊景第313章 鈍刀子割肉第115章 肉雞長蛇陣第261章 太倉出事第18章:泡麪啤酒賣瘋了第255章 朱棣的奪嫡之心第194章 吾家有兒初長成第300章 危若累卵的祖陵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200章 一查到底第161章 蒙學字典第314章 那達慕大會第51章 酸辣土豆絲第292章 一年第9章:熱武器和冷兵器的對決第43章 批命第31章 學習管理學第283章 鼓動第299章 祭拜第166章 治家第102章 上架銷售第343章 狩獵第204章 推不掉的職責第251章 朱允炆的眼界第288章 爭搶美差第169章 惠民藥局(上)第287章 勁爆的消息第112章 我說有就有第46章 煉製不鏽鋼第224章 朱允炆的黯淡表現第292章 一年第196 章議遷都第251章 朱允炆的眼界第53章 真香第3章:簽到提取shou雷第261章 太倉出事第75章 舉鼎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70章 煤炭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186章 事情鬧大了第188章 讓方孝孺長長見識第139章 紅樓問世第100章 大明第一IP第322章 朱棣繼位第252章 改組錦衣衛第147章 知行學派(上)第39章 確定人選第81章 跟朱棣結盟第149章 大動作(上)第74章 見花魁第362章 李景隆的打算第358章 下手整頓第176章 後勤事(下)第319章 陝西第167章 大軍北伐第232章 孔家的問題第103章 生擒咬朱第108章 藍慶之死第107章 殺人第140章 影響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311章 蒙漢矛盾第274章 易儲(上)第33章 阿拉伯數字第74章 見花魁第323章 何棟第331章 舊城改造第275章 易儲(下)第44章 朱元璋的渴望第346章 案情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112章 我說有就有第139章 紅樓問世第162章 軍隊訓練第341章 西苑舊景第146章 我是知識的搬運工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114章 一炷香足矣第313章 鈍刀子割肉第108章 藍慶之死第298章 鳳陽府第191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下)第306章 遵化(下)第84章 管教熊孩子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102章 上架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