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第125章 梅殷!梅殷!又是梅殷!

第125章 梅殷!梅殷!又是梅殷!

“臣劉伯溫拜見上位,拜見太子殿下。”

劉伯溫來到武英殿內,對着朱元璋和太子朱標二人行禮。

朱元璋只淡淡的看了劉伯溫的一眼,就把頭扭到一邊去,沒有理會他。

朱標見此開口道:“誠意伯,起來吧,不用太多禮。”

劉伯溫感激的看了一眼朱標,站起身來。

“誠意伯,你此番前來,有什麼事兒?”

朱標又一次主動開口,望着劉伯溫詢問。

這是朱標在給劉伯溫,創造一個開口的機會。

“上位,太子殿下,臣此番前來是有一件事情,要與上位說。”

劉伯溫開口說道。

朱元璋依舊是把頭扭到一邊,不看劉伯溫,絲毫面子都不給他留。

劉伯溫這個時候,也不去管面子不面子的事了。

自顧自的開口道:“上位,臣想說小明王之死,和臣沒有任何的關係。

臣沒有指使楊憲,讓他去給廖永忠說那些話。

連一丁點的暗示都沒有。

更不曾親自給廖永忠說些什麼。

這事兒與臣無關。

得知瓜步沉船,小明王身死後,臣也同樣是心中震動。

完全沒有想到,竟然會發生這等事。”

都到了這一步,劉伯溫也不藏着掖着了。

直接就開始說重點。

“沒有你劉伯溫的事兒?劉先生,你可當真是推的乾淨!”

一直扭過頭去,不去看劉伯溫的朱元璋,聽到他這話終於是忍不住了。

轉過頭來,聲音裡帶着冰冷和嘲諷質問。

“一開始時,就是伱對我說,不能繼承宋的法統。

要咱繼承元的法統。

還給我各種的分析利弊。

咱沒有同意,還是準備把小明王迎接過來,讓其禪讓,繼承宋的法統。

再然後,船就翻了,小明王就被淹死了!

你敢說這裡面,沒有你劉伯溫的手筆?

那楊憲是你的弟子,你這會兒與咱說這不是你指使的?!”

劉伯溫聞言跪了下去。

搖頭道:“上位,我知道這事不好解釋,也解釋不太清。

可臣還是要說,臣沒有做過任何這方面的事。

雖然我也特別想要上位您繼承元的法統,可既然上位你不同意,想要繼承宋的法統,那這事兒也就那麼過去了。

我絕對不會在暗地裡做是什麼手腳,把事情給弄成這樣。

我劉伯溫不會那麼做,也不是那樣的人。

我只是一個謀士,只負責爲上位您提供一些,我該提供的建議。

最終您採不採納,我不能強行干涉。

我也知道,上位您對於蒙元,有多麼痛恨……”

“你也知道咱對蒙元有多痛恨?

知道咱多痛恨,還如此做?!

這事,就是你們這些在元朝當過官的人在搗鬼!

一旦小明王禪讓,咱繼承宋的法統。

你們這些前元的官,都成了亂臣賊子!

所以你們坐不住了!勸咱勸不住,就開始用這樣的陰招!

讓咱揹負這種罵名,讓咱捏着鼻子吃屎!

你劉伯溫是浙東黨的帶頭人,這事和你脫不了關係!!”

這話說完,朱元璋的雙目已經佈滿了血絲。

“上位,這事兒真不是臣授意的。

若是臣做的,臣早就承認了。

臣不是那種敢做不敢當的人。”

劉伯溫暗自嘆息一聲,出聲說道。

就知道梅殷小友說的的這個辦法,也不怎麼好用。

上位這人疑心病重,很多事情,只相信他自己的判斷。

只要認準了,別人想要解釋都不好解釋。

“不是你做的?

那爲什麼廖永忠剛一出事兒,你就眼巴巴的跑了過來?

還對咱說什麼小明王之死,對這個事進行解釋?

你這分明就是在心虛!”

朱元璋怒氣不減。

劉伯溫搖頭道:“上位,臣並非是心虛,臣只是不願意蒙受冤屈而死。

想要把一些事,給上位解釋清楚。

不是臣做的,就不是臣做的。

是臣做的,臣絕對不會辯解。”

“滾你孃的!”

朱元璋一巴掌拍在了御案上,震的筆筒,硯臺亂跳。

“都到了這個時候了,還在這裡給咱揣着明白裝糊塗?

還敢裝出一副,忠心耿耿敢作敢當的樣子?

你裝個逑啊!

真以爲咱不知道,你都做了什麼勾當?

來來來!

你給咱看看!你給咱好好看看!

看看你和廖永忠寫信,都說了些什麼!

看看你做的好事兒!!!”

朱元璋猛的起身,拿起那幾封被燒的破破爛爛的信,來到了劉伯溫身前不遠處,對着劉伯溫就甩了上去!

劉伯溫身子顫了一下,被朱元璋的氣勢給弄的有些心驚。

他將之撿起,拿着手中觀看。

看了一會兒,便將直都給之又重新放下。

“上位,這信不全。

這些回信的內容臣還記得。

臣沒有收廖永忠的金銀。

給他回信,只是因爲廖永忠讓人給臣送去了金銀財寶等東西,臣沒有要。

並回了信與他說一下。

這是正常的禮節。”

“呵呵……”

朱元璋冷笑起來。

“信都已經燒燬成了這個樣子了,自然是你說什麼就是什麼。

白紙黑字在這裡寫着,你也想抵賴?”

劉伯溫搖頭道:“上位,事情真不是這樣的。

寫信給廖永忠回的這些信,臣都有留底。

這時候,這些留底臣還能找到。

彼此對照一下上位您就能明白,在這些事上,臣絕對沒有說任何的假話。

臣有個習慣,給別人寫書信時都會再騰抄一遍,保存下一份。

不僅是對廖永忠,所有人都是這樣,就連奏報也都是如此,

還有,廖永忠給臣寫的信,臣也都保存着,沒有毀掉。

書信來往的內容具體如何,上位您一看便知。”

朱元璋聞言愣住了,顯然是沒有想到,劉伯溫居然還有這樣的習慣。

至於朱標,發愣之後變得驚喜起來。

原本他以爲這次的事兒,根本沒有任何挽回的餘地了。

就算是劉先生親自來見自己父皇,也是無濟於事。

自己父皇,已經認準了是劉先生做了那些事。

可哪能想到,劉先生竟然還有留底兒這麼個習慣!

他若是真的有留底兒,且這書信上的內容,也真的如同劉先生所說,沒有收下金銀,只是拒絕之類的話。

那這事兒,可就有了轉機了!

甚至可以,說是有了驚天大逆轉!

“誠意伯,你說的都是真的?”

太子朱標帶着一些驚喜的出聲詢問。

劉伯溫道:“回稟太子殿下,句句屬實。

臣絕對不敢說任何的假話。”

“好好!”

太子朱標忍不住興奮的道:“孤這就與你一起回去,將這東西給取來!”

“慢着!”

朱元璋的聲音響了起來。

“別那麼麻煩了,咱們一起過去!”

一方面是朱元璋對這件事特別的在意,想要在第一時間裡就得到結果。

不想有任何的等待。

另外一方面主要是因爲,他擔心有人會在這件事情上做一些手腳。

當然不是說不信任朱標,而是說他知道,他自己的標兒性格太好。

不少時候,都願意把人往好處想,想要多保下來一些人。

從他在劉伯溫這件事情上的種種反應來看,保不齊標兒就會做出這種事情來。

隨後,這一行幾人出了武英殿,匆匆朝着誠意伯府而去,

走在路上,朱元璋還在心裡面想,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劉伯溫真的,就把所有的書信來往都留底了?

倘若事情如同他所說的一樣,那在這事上,真就說明自己冤枉他了……

……

胡惟庸得了劉伯溫前去武英殿見朱元璋的消息後,想了想便也朝着武英殿這邊而來。

結果等到他來到的時候,朱元璋已經和劉伯溫朱標一起,前去了誠意伯府,不在皇宮了。

得到這麼個消息後,胡惟庸愣在了當場。

怎麼會這樣?

這次的事兒,怎麼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樣?

一股不祥的預感,出現在了他的心頭。

莫非……自己這邊發動的必死一擊,竟真的能讓劉伯溫這傢伙給躲過去?

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劉伯溫他沒這個本事!

雖然不住的這樣想,但是心裡,卻已經不可避免的擔憂起來。

胡惟庸沒有之前那樣自信了。

這……該不會真的讓劉伯溫這個傢伙,在這種必死的局面裡都鑽出了一個漏洞,逃了出去吧?

一直以來,信心滿滿的胡惟庸,這個時候變得驚疑不定起來。

任他怎麼想都想不到,劉伯溫在這等必死的局面裡,該如何破局……

而在這個時候,朱元璋一行人,已經來到了劉伯溫的府上。

劉伯溫帶着朱元璋,和朱標來到他的書房,一陣兒的翻找。

很快就拿出來了幾封書信。

其中有三封,是廖永忠寫給劉伯溫的。

另外五封,是劉伯溫寫給廖永忠書信的留底。

都交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和太子朱標兩個人,在這裡仔細觀看。

發現廖永忠和劉伯溫的書信往來之間,就是很正常的書信往來。

從廖永忠寫給劉伯溫的書信裡,能夠看出廖永忠面對劉伯溫時的一些奉承和巴結。

至於劉伯溫給廖永忠的回信,這就顯得簡單多了。

大多都是感謝一下廖永忠送來的金銀財寶等東西,然後再客套一番。

最終又表示無功不受祿,心意領了,財寶什麼的都給退回去……

朱元璋又將那些殘片,和劉伯溫所寫的留底進行對照。

發現都能對得上。

事情到了此時,已經是變得真相大白了。

“劉先生……”

朱元璋看着劉伯溫,神情顯得複雜,嘴巴張了張,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停頓了一會兒才道:“這事兒,確實是咱誤會劉先生了。

劉先生果然不是那種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人。

小明王之死和劉先生無關。”

親耳聽到朱元璋當着自己的面,說出這樣的話,劉伯溫不禁眼圈泛紅。

只覺得這麼長時間以來,所受的委屈,一下子就涌上了心頭。

“上着,您會產生懷疑也正常,畢竟這事兒多少有些巧合。

而臣和楊憲,以及其餘衆多文人之間的關係,也顯得微妙。

您有這樣的想法,再正常不過,是人之常情……”

劉伯溫寬解起了朱元璋。

邊上的太子朱標,見到自己父皇和劉先生二人解開誤會,開誠佈公的來談這件事兒。

也是心中歡喜。

一方面是爲自己父皇解開了心中的疙瘩而歡喜。

另外一方面,則是爲誠意伯劉伯溫,這樣一個有大才之人,能夠被保下而歡喜。

這一次,他都覺得劉伯溫死定了,誰都救不下來。

可誰能想到,竟然還有這樣的反轉!

“劉先生。”

朱元璋望着劉伯溫又一次開了口。

對劉伯溫的稱呼,也回到了從前,不再是稱呼他爲誠意伯。

劉先生,這是當初朱元璋還沒有成皇帝時,對劉伯溫的稱呼。

“依照劉先生的性格,這件事兒縱然是有些誤會,只怕你也不會來親自見咱,和咱進行澄清。

這怎麼突然間,劉先生像是改變了性格一樣?”

朱元璋望着劉伯溫,顯得有些好奇的詢問。

劉伯溫想了一下,決定實話實說。

“原本臣也覺得,這件事說不清,道不明。

解釋起來,也都是白費功夫。

上位您肯定不相信,所以就已經準備,坦然面對這樣的結果了。”

“那……劉先生你怎麼又改變了主意?”

太子朱標替朱元璋,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劉伯溫道:“前段時間,臣前去了雙水村那邊見駙馬。

梅駙馬和臣談及了這些事情。

臣前去,是爲了感謝駙馬在中都城的事情上,仗義執言。

可駙馬卻說,他無心幫忙。

只是在做他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

又說他也沒有幫到我的忙,反而將我推到了一個更大的漩渦裡面。

有些人在經歷了中都城的事情後,肯定會看臣不順眼,將會準備更大的招。

後面臣就和駙馬殿下談及到了這些事情。

臣已經是準備放棄,任由他們行事。

是駙馬殿下與臣說,讓臣見一見上位,就這事好好的和上位您解釋一下。

說人和人之間,最重要的便是真誠。

還說上位您,雖然有些時候看起來表面挺急躁,實際上心也能聽得去進去勸。

很多事猜來猜去沒意思,不如直接見面和上位您來說。

相信上位您一定能夠明白臣的用心。

也知道臣沒有在這件事上,做對不起上位您的事情。

臣在聽了駙馬的話後,也一直顯得猶豫。

並一度覺得駙馬殿下的話,可能有些不太對。

但後面臣想通了。

覺得駙馬殿下還是對的。

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將這件事的真相說與上位。

不能就這樣,蒙受着一些猜疑而死……

見到了陛下您之後,臣才發現這麼多年來,臣對上位您瞭解的還是不夠透徹。

上位您的誤會也頗多。

陛下您果然不是聽不進去勸的人。

這件在臣看來,根本無解的難題,見到了上位您後,開誠佈公的這麼一說,果然冰雪消融了。

駙馬當真是大才。

也是對上位您極爲了解的人。

世人對上位您誤會頗深,還是駙馬最瞭解您……”

劉伯溫將他之前,前去雙水村那邊見梅殷,以及和梅殷之間交談的事都給說了出來。

並在這個過程裡,替梅殷美言了不少。

朱元璋和朱標二人,在聽到劉伯溫說出來的話後,都是不由的愣了愣。

很顯然他們也沒有想到,這件事兒居然是和梅殷有關!

劉伯溫出現這麼大的轉變,竟然也是因爲梅殷!

這梅殷,竟然如此不簡單!

人在雙水村那邊餵豬,可卻已經早早的看出來了劉伯溫會有劫難。

甚至於就連破局的辦法,都給劉伯溫說了。

最終的結果,竟然還和他所說的一樣!

朱元璋和朱標父子二人對視一眼。

眼中神色都是有些複雜,有震驚,有意外,還有不可置信。

話說,這可是劉伯溫啊!

一直以來,都是他給別人出謀劃策,告訴別人該怎麼做事的劉伯溫!

怎麼現在,到了梅殷那裡一切都變了?

變成了梅殷給他出謀劃策,救他性命了?

這事情……是不是弄反了?

而朱元璋震動之後,又聽到劉伯溫所說的,梅殷對自己的那些評價。

心頭也升起了一些不一樣的感受了。

他哼了兩聲:“算這個混賬東西眼還沒瞎,終於說了句人話。

咱還是很深明大義的。

世人對咱確實是誤會頗深。

咱是那種聽不進去勸,不允許別人說話的人嗎?

劉先生,這次的事兒你做的很對……”

朱標聽着自己父皇所說的話,嘴角微微的抽動了一下。

自己父皇,是那種聽得進去勸,給別人留說話機會的人?

好像……並不是啊。

接下來,就是賓主盡歡了。

在將這層隔閡給打破之後,朱元璋和劉伯溫二人,又說了不少的話。

索性將別的一些心中有所遲疑的地方,都給說了出來。

當面詢問對方。

朱元璋和劉伯溫二人,雖然君臣多年,可是如同今日這般,直截了當地進行交談還是第一次。

一番的交談下來之後,二人已經是隔閡盡去。

朱元璋臨走之時,望着劉伯溫滿是真誠的道:“劉先生,如今天下雖然平定了。

可是大明所面對的事情,卻一點都不少。

元韃子留下來的爛攤子是真大。

不好收拾。

坐江山比打江山還要難的多!

劉先生今後要好好的將養身子,千萬別把身子骨給弄垮了。

大明的任務還很重,有諸多的事情要做。

用得着劉先生你的地方還多着呢。

劉先生你可別想偷懶。

還要繼續發揮您的聰明才智,給咱出謀劃策,多爲這天下,爲這百姓好好的想上一想。” 劉伯溫忙道:“臣沒那麼多的才能。

可也一定會竭盡所能,做微臣應該做的事。

不過真說起來,其有沒有臣都無妨。

梅駙馬是一個有大才的人。

很多事情都看得特別透徹。

有梅駙馬在,咱們大明必然會變得越來越好……”

劉伯溫說的這些都是心裡話。

並不是說因爲梅殷這次幫了他,他就要專門給梅殷在朱元璋面前說好話。

中都城上的事,還有這次自己用梅殷教給自己的辦法破局的事,都深刻的讓劉伯溫認識到了梅殷的不凡。

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上位去了一趟雙水村之後,便開始下令,讓人商討縮減宗室供養制度的事情。

還有後面上位所公佈出來的辦法。

都讓劉伯溫深爲震撼。

雖然上位並沒有說,他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轉變。

把這早就已經弄成定局,不許別人在說的宗室供養制度往下調整。

但劉伯溫又豈能看不出來,這件事,絕對和梅殷這位駙馬脫不開干係。

那個連他看了,都覺得宛若神來之筆的解決辦法,只怕也都是梅殷這位駙馬所給出來的。

接連幾件大事兒,都證明了這梅殷是真的有大才,最關鍵的是心腸還不錯。

這些事兒,都是在讓大明朝着更好的方向發展。

有這麼一位駙馬在,大明確確實實會變得不一樣。

如此想着,不由的又想起了梅思祖,還有梅義這對父子。

也不知道,在得知梅殷在中都城上,做出來的一些事情之後,立刻就飛快的和梅殷進行切割。

把梅殷從梅家給逐出的他們,這個時候是一個什麼感受。

只怕梅思祖連腸子都悔青了。

“劉先生,你少給梅殷那混賬玩意兒說好話。

那混賬玩意兒,就是狗屁不通的傢伙!

他有大才?

他有個屁的大才!

和劉先生你比起來,他差的太遠!!”

聽到劉伯溫提起梅殷,朱元璋的聲音變得大了起來。

罵罵咧咧,十分嫌棄。

“是,是,上位您說的是。”

劉伯溫連連點頭。

不在這件事上多和朱元璋爭論。

但心裡面卻忍不住的在笑。

他豈能看不出來,表面上嫌棄到不行的上位,對於梅小友實際上也是挺上心。

他對待梅殷的態度,看起來倒是和對待兒子差不多。

提起來就嫌棄的不行,可實際上心裡卻一直念着。

又看看朱元璋這樣子,劉伯溫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事情。

只怕……上一次上位前去雙水村見梅殷這個女婿,經歷不會太愉快。

一個弄不好,是梅小友將他給整得暴跳如雷。

偏偏他又無可奈何。

想一想在別的地方說一不二,說啥就啥,無人敢觸其怒的朱元璋,在梅小友那裡,被梅小友的操作給氣的一佛出世,二佛昇天。

又不能拿他怎麼樣的場景。

劉伯溫就覺得心情,變得特別的愉快。

這種畫面實在是太美好了。

天不生梅小友,大明萬古如長夜啊!

誰能想到有朝一日,朱洪武這個皇帝,也有這麼一天!

能有梅小友這麼一個人,敢如此整治他。

這事只要一想,就讓人覺得心曠神怡。

以至於在送走了朱元璋之後,心情大好的劉伯溫,都倒了一碗酒,坐在這裡慢慢的品嚐。

用這件事來下酒。

“爹,事情成了?誤會解開了?”

劉璉來到房間看着劉伯溫,顯得有些不可思議的說道。

壓抑着心中激動,進行確認。

劉伯溫點頭道:“對,事情過去了。”

劉璉聞言,頓時無比振奮,開懷。

又覺得特別的意外。

自己的父親,前去見上位,對上位解釋的這個行爲,在他看來當真是平平無奇。

很難有什麼效果。

可偏偏就是這麼一個,在他看來平平無奇的辦法,竟然收到了奇效。

自己父親躲過了這次致命的危機!

看上位走時,和自己爹說話的那樣子。

自己爹這次不僅全身而退了,甚至於還收穫到了不少的好處!

這……爹,您真是神了!

這等化腐朽爲神奇的辦法,您都能想得出來!

孩兒就算是把腦袋想破了,也絕對想不出!”

劉璉望着劉伯溫,滿是敬佩的說道。

“別這麼吹捧你爹。”

劉伯溫搖頭道:“這次,這個辦法還真不是你爹我想的。

另有其人。”

竟然不是自己爹想的?

劉璉聞言愣了愣。

“爹,還有誰如此有才?

竟能想出這種辦法來?”

劉伯溫喝了口酒,出聲道:“是梅殷小友。”

竟然是他?!

劉璉聞言,頓時愣住了。

這個結果,當真是出乎他的預料!

那梅殷竟然如此大才?

這等連自己的爹都想不出破解之法的必死局面,他竟然能破開?

“那梅殷小友不是個簡單的人,爲人十分聰慧。

雖然有些時候,行事看起來比較不拘一格。

可實際上卻符合煌煌大道。

你要是有他的三分本事,你爹我也就放心了。”

說起這事兒,劉伯溫就又一次的惋惜起來。

爲什麼這梅殷不是他的兒子?

若是他的兒子,那該有多好啊!

不知不覺間,梅殷竟也成爲了令很多孩子無比痛苦的,別人家的孩子……

說罷之後,劉伯溫心中一動,忽然想到一件事兒。

“秋煙這丫頭也不小了吧?也快到了該嫁人的年紀了。”

秋煙是劉璉的女兒,也就是劉伯溫的孫女。

劉伯溫對這個孫女兒,一直很是疼愛。

“爹,您這是……”

劉璉聽到自己爹的話後,愣了一下,顯得特別的吃驚。

“你說……要是把這梅小友,變成我的孫女婿怎麼樣?”

劉伯溫喝了一口酒後,望着兒子劉璉出聲說道……

……

雙水村。

梅殷在得知了燕王朱棣此番前來,還要替朱元璋,給小媳婦兒和自己傳聖旨之後。

整個人都顯得很是意外。

隨後又異常的好奇。

畢竟這可是聖旨!

以往只有在影視作品裡,看見過的東西。

屬於傳說中的存在。

現在,竟然出現在了自己的面前。

在寧國公主的叮囑和示範下,梅殷學着寧國公主的舉動,行禮接旨。

燕王朱棣見到兩人準備好了,就把這聖旨打開。

神色肅穆的看着聖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那雙水村,以及周圍的幾個村子,就給你倆了。

欽此!”

朱棣一臉肅穆的唸完,把聖旨給合上。

梅殷這個時候,是一臉的懵逼。

就這?

沒了??

啥玩意兒?!!

話說,聖旨不是一件非常神聖的事嗎?

而且,按照他的印象,這聖旨大部分寫的都文采斐然。

就算不是文采斐然,那也要弄上文言文之類的。

這怎麼到了老朱這裡,這聖旨就如此的直白淺顯口語化?

剛剛還想着,要好好的見識見識朱元璋聖旨的梅殷。

這時候,整個人都有些傻眼。

老朱這聖旨,和想象當中的聖旨,差距也太大了吧?

簡直就是青春版的青春版!

朱棣把聖旨唸完之後,把梅殷的反應收入眼中。

說實話,他自己對此也是挺不好意思的。

自己父皇的聖旨,確實有些過於隨意。

“咳咳……”

他咳嗽兩聲,努力讓自己保持嚴肅。

出聲道:“快快接旨。”

聽到朱棣的催促,梅殷忍住滿心的震撼與懵逼站起身來,從朱棣手中接過聖旨。

打開看了看。

發現這上面寫的,確實就是這些字。

朱棣沒有唸錯。

只能說一句,不愧是老朱,連聖旨都這麼別緻。

“那個……二妹夫,用父皇的話來說,聖旨還有官府貼的告示,都是給人看的。

最重要的一點兒,便是要讓人看懂。

尤其是要讓更多的人看懂。

所以他就喜歡用這種白話。

一目瞭然。

朱棣有些不太好意思的,給梅殷進行解釋。

挽回一下自己父皇的形象。

梅殷聽了朱棣的話後,倒是一下子反應了過來。

還確實是這樣,自己在這上面倒是誤會老朱了。

他點了點頭道:“父皇的這個考慮,是非常正確的。

聖旨還有官府公告,這些確實要用白話更好。

如此才能儘可能多的,讓更多的人去了解相應的內容。

有利於宣傳官府的政策。

這點父皇做的特別的好。”

聽了梅殷的話,朱棣一時之間都有些愣神。

話說……自己二妹夫這說的不會是反話吧?

據他所知,二妹夫和父皇可是有些八字相沖。

遇到父皇,就想逮着父皇死諫一番。

現在面對父皇這個明顯有些敷衍,過於隨意的舉措。

竟然還誇了起來?

“四哥,別這麼看我,我可沒有說反話。

說的都是真的。

父皇的這個舉措特別的好。

今後四哥你也要繼續保持,將其發揚光大纔好。”

朱棣聞言愣了一下。

啥玩意兒?

“二妹夫,這話你應該給大哥說纔對。

大哥纔是要當皇帝的人。”

聽到朱棣如此說,梅殷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

自己剛纔與朱棣說這話,想當然的就把他給帶入到了,未來的永樂大帝的角色中。

卻忘記了現在的他,還只是一個燕王。

而這個時候的朱棣,也絕對沒有起升起要做皇帝的心思。

當下便笑道:“四哥,我的意思是說,你回去後,要把這個事兒告訴大哥,讓大哥今後當了皇帝后繼續保持。”

梅殷不動聲色的進行補救。

“我會告訴大哥的。”

朱棣用力點頭,將之答應下來。

對於這件事兒,倒也沒有太過於放在心上。

只以爲是梅殷兒口誤。

畢竟他就是被父皇當做大將來培養的,今後要鎮守一方。

皇位是大哥的,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大哥當皇帝誰都服。

誰要是敢說大哥不適合當皇帝,想要搶皇位,朱棣第一個不答應!

見到朱棣並沒有往深處想,梅殷放下心來。

今後在一些事情上,還是要謹言慎行纔好。

可不能嘴一禿嚕,便把一些事給說出來了。

如此可就不好了。

而朱棣,在把聖旨給了梅殷之後,又從隨行的包裹裡,拿出來了相應的地契等等憑證。

將其交給梅殷。

梅殷打開一看,發現朱元璋這次手筆挺不小。

給的莊子要比原來的更大。

除了雙水村,前崗村等幾個村子外,又多了一個。

上次朱元璋來這裡時,所說是把包括雙水村在內的五個村子,合成一個。

現在則變成了六個村子。

看上面的統計,這個合併而成的大型的莊子裡,有兩百三十二戶。

人口有一千一百零六人。

至於登記在冊的田地,有六千多畝。

這六千多畝裡,應該是算了一些荒地。

不過,這份資產是真的不小了。

短短時間裡,自己竟然也成了一個不小的地主。

這就是娶了一個小富婆,吃上軟飯的感覺啊。

有了這麼多人,又有了這麼多地。

今後自己推廣紅薯等新作物時,那就有地方了。

直接解除了後顧之憂。

還別說,這莊子來的真挺及時的。

……

“好吃好吃,二妹夫,你做的這紅燒鱔魚,簡直是絕!”

頒佈了聖旨,說了正事兒,梅殷就和李景隆,朱棣等人一起動手開始燒飯。

等到飯菜做好,吃到嘴裡以後,朱棣對於梅殷的手藝,那是讚不絕口。

倒不是他在故意誇梅殷,而是梅殷的手藝是真好。

聽着自己四哥,在這裡誇讚自己家夫君的手藝好,寧國公主臉上,也露出了笑容,與榮共焉……

……

“二妹夫,你這房子的窗戶,留的太大了。

哪有這麼大的窗戶?

房子不結實不說,今後裝窗子了也麻煩,不美觀。”

吃過飯後,李景隆,梅殷和朱棣幾人,來到了梅殷那正在建的房屋這裡。

此時梅殷的新房已經封頂了。

主體已經建造完畢。

打量了一圈後,朱棣總覺得這屋子,多少是有些怪模怪樣。

特別是那超大的窗戶,怎麼看怎麼彆扭。

邊上的李景隆聞言也連連點頭,表示自己和四表叔的看法是一致的。

梅殷道:“四哥,這窗戶是大,若是裝現在的窗子,也確確實實不好看。

可……我若是弄那種透明的玻璃,來封堵窗戶呢?

四哥覺得如何?”

“玻璃做窗戶?你說的玻璃……是琉璃吧?”

朱棣愣了一下,望着梅殷詢問。

“奧,就是琉璃。”

梅殷這纔想起,對於玻璃的稱呼,這個時代和後世的不同。

“嘶!”

在從梅殷這裡,得到了確切的答覆之後,燕王朱棣忍不住倒抽了一口涼氣。

就連狗大戶李景隆,也同樣是忍不住跟着抽了一口涼氣。

琉璃啊!

這玩意兒,簡直貴到沒邊兒!

一個小小的鴿子蛋大小的琉璃珠子,都能賣到天價去!

結果現在,梅殷居然說要用琉璃來封窗子!

這得需要多少錢?

尤其是看看,梅殷那大到沒邊,超過一人高的窗子。

李景隆還有朱棣兩人,就更加的吃驚了。

這也……太過於豪橫了吧?……

……

皇宮之中,朱元璋的面色又一次陰沉起來了。

和劉伯溫之間的誤會解開了,可這一次的事兒,並沒有那麼好過去!

比如,胡惟庸這個突然發力,扳倒德慶侯廖永忠的人,需要給個說法!

……

“上位,您回來了?”

武英殿內,又一次被朱元璋招過來的胡惟庸,在對朱元璋行禮之後,先一步的望着朱元璋說話。

“嗯,回來了。”

朱元璋點了點頭。

神情看不出什麼變化。

胡惟庸心裡面還在想着劉伯溫的事。

猶豫了一下,就嘗試着着開口道:“上位,那……微臣還要不要帶着太醫,給劉伯溫診治?”

朱元璋搖了搖頭道:“不用了,劉先生的病已經好了。

我覺得……胡相你應該讓太醫治治病了!”

朱元璋一句話說出,瞬間令胡惟庸呆愣的當場。

渾身發寒!

自己弄下的死局,竟然被破了?!

第158章 以最慫的姿態,說出最硬氣的話第46章 朱元璋被梅殷震驚了!第117章 真香!朱元璋不得已向梅殷低頭第86章 啥?咱四個兒子都被李善長抓走服勞役第141章 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經死了!第184章 得知真相,朱棣懵逼了127.第127章 廢丞相!廢中書省!朱棣被梅殷第235章 要再次模擬梅殷第68章 梅殷征服馬皇后!111.第111章 梅殷:臣,死諫!第188章 誅十族!朱允炆之死!第208章 原來梅殷纔是最狠的人!第161章 新的死諫任務!第243章 呂氏必須死!神仙來了也救不了!第133章 丈母孃向女婿,馬皇后的心全偏梅殷第94章 殺!(四合一)第81章 梅殷,你到底是一個什麼人?!第139章 確認梅殷說的真相,朱元璋氣瘋了!第68章 梅殷征服馬皇后!第102章 梅殷他敢幹這事?!第83章 李善長:別怕,勝利必然屬於我們!第241章 竟然真的是呂氏下的毒手?!第25章 梅先生的這等行爲,竟還符合聖賢之道第164章 梅殷渾身逆骨!第161章 新的死諫任務!第230章 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死諫任務第161章 新的死諫任務!第62章 呵呵,看我怎麼輕鬆碾壓梅殷!第63章 水太深了,你把握不住第51章 大明寶鈔到手趕緊花!第202章 朱元璋虧慘了,打落牙齒往肚裡吞第4章 史上最穩太子120.第120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是梅殷!第211章 梅殷獲得神器,李善長懵逼了!第201章 朱元璋腸子都悔青了!第63章 水太深了,你把握不住第15章 不到一天時間,梅殷便已折服人心第20章 梅殷:這是懲罰?這是大獎勵啊!朱元120.第120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是梅殷!第50章 來自梅殷的,跨時代的降維打擊第73章 真的嗎?我不信第232章 離了大譜!第52章 咱的大明寶鈔會變得不值錢?盡瞎說!第199章 朱元璋人麻了第26章 梅殷成了香餑餑!第199章 朱元璋人麻了129.第129章 得知太子朱標的死因!王妃別回124.第124章 朱允炆當皇帝?就他?他必敗無第79章 好!你們梅家誅九族時和我無關了第47章 竟然全都賣完了?一塊都不剩了?!第210章 規矩?咱就是最大的規矩!第230章 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死諫任務第82章 朱元璋又自信了第24章 朱元璋:哈哈哈,咱這次拿捏住梅殷那第160章 梅殷慘遭修羅場!第10章 胡惟庸給梅殷背黑鍋第243章 呂氏必須死!神仙來了也救不了!第240章 朱元璋模擬呂氏!113.第113章 朱元璋人傻了:咱大明的宗室,第5章 朱元璋:咱妹子肯定能長命百歲!第77章 碾壓!第188章 誅十族!朱允炆之死!第180章 朱元璋模擬朱棣人生!第4章 史上最穩太子第162章 死諫藩王分封制度!第7章 刺激!太刺激了第190章 朱元璋懵了第150章 朱元璋懵了!朱雄英居然得天花了?第27章 渾身上下就嘴最硬的朱元璋第13章 咱的標兒,定然能成千古一帝!第94章 殺!(四合一)第190章 朱元璋懵了第210章 規矩?咱就是最大的規矩!第87章 原來梅殷纔是忠良!他說的纔是真的!第195章 朱標:父皇,你爲啥打老四?您只管第78章 梅殷早已脫胎換骨!第37章 第三十七 哈哈 梅殷落難了,可以隨意第134章 梅殷:咱倆各論各的,我管你叫哥,132.第132章 老朱,別這樣,我還是喜歡你桀第51章 大明寶鈔到手趕緊花!第227章 梅殷:沒有超過三百的王朝,大明也第8章 劉伯溫背黑鍋第7章 刺激!太刺激了第69章 渾身上下就嘴最硬的朱元璋!第137章 朱元璋懵了:咱施行海禁,真的錯了第152章 重八,你說是不是呂氏害死的雄英?第243章 呂氏必須死!神仙來了也救不了!第101章 梅殷喜抱佳人歸(四合一)111.第111章 梅殷:臣,死諫!第210章 規矩?咱就是最大的規矩!第234章 啥玩意?他來真的啊!第79章 好!你們梅家誅九族時和我無關了115.第115章 驚殺朱標馬皇后!112.第112章 朱元璋暴跳如雷!第67章 梅殷這混小子咋比咱這個做皇帝的還滋第64章 比後臺是吧?大明戰神出列!第95章 屍橫遍野!第181章 朱元璋:不是老四他怎麼第98章 生米煮成熟飯
第158章 以最慫的姿態,說出最硬氣的話第46章 朱元璋被梅殷震驚了!第117章 真香!朱元璋不得已向梅殷低頭第86章 啥?咱四個兒子都被李善長抓走服勞役第141章 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經死了!第184章 得知真相,朱棣懵逼了127.第127章 廢丞相!廢中書省!朱棣被梅殷第235章 要再次模擬梅殷第68章 梅殷征服馬皇后!111.第111章 梅殷:臣,死諫!第188章 誅十族!朱允炆之死!第208章 原來梅殷纔是最狠的人!第161章 新的死諫任務!第243章 呂氏必須死!神仙來了也救不了!第133章 丈母孃向女婿,馬皇后的心全偏梅殷第94章 殺!(四合一)第81章 梅殷,你到底是一個什麼人?!第139章 確認梅殷說的真相,朱元璋氣瘋了!第68章 梅殷征服馬皇后!第102章 梅殷他敢幹這事?!第83章 李善長:別怕,勝利必然屬於我們!第241章 竟然真的是呂氏下的毒手?!第25章 梅先生的這等行爲,竟還符合聖賢之道第164章 梅殷渾身逆骨!第161章 新的死諫任務!第230章 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死諫任務第161章 新的死諫任務!第62章 呵呵,看我怎麼輕鬆碾壓梅殷!第63章 水太深了,你把握不住第51章 大明寶鈔到手趕緊花!第202章 朱元璋虧慘了,打落牙齒往肚裡吞第4章 史上最穩太子120.第120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是梅殷!第211章 梅殷獲得神器,李善長懵逼了!第201章 朱元璋腸子都悔青了!第63章 水太深了,你把握不住第15章 不到一天時間,梅殷便已折服人心第20章 梅殷:這是懲罰?這是大獎勵啊!朱元120.第120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是梅殷!第50章 來自梅殷的,跨時代的降維打擊第73章 真的嗎?我不信第232章 離了大譜!第52章 咱的大明寶鈔會變得不值錢?盡瞎說!第199章 朱元璋人麻了第26章 梅殷成了香餑餑!第199章 朱元璋人麻了129.第129章 得知太子朱標的死因!王妃別回124.第124章 朱允炆當皇帝?就他?他必敗無第79章 好!你們梅家誅九族時和我無關了第47章 竟然全都賣完了?一塊都不剩了?!第210章 規矩?咱就是最大的規矩!第230章 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死諫任務第82章 朱元璋又自信了第24章 朱元璋:哈哈哈,咱這次拿捏住梅殷那第160章 梅殷慘遭修羅場!第10章 胡惟庸給梅殷背黑鍋第243章 呂氏必須死!神仙來了也救不了!第240章 朱元璋模擬呂氏!113.第113章 朱元璋人傻了:咱大明的宗室,第5章 朱元璋:咱妹子肯定能長命百歲!第77章 碾壓!第188章 誅十族!朱允炆之死!第180章 朱元璋模擬朱棣人生!第4章 史上最穩太子第162章 死諫藩王分封制度!第7章 刺激!太刺激了第190章 朱元璋懵了第150章 朱元璋懵了!朱雄英居然得天花了?第27章 渾身上下就嘴最硬的朱元璋第13章 咱的標兒,定然能成千古一帝!第94章 殺!(四合一)第190章 朱元璋懵了第210章 規矩?咱就是最大的規矩!第87章 原來梅殷纔是忠良!他說的纔是真的!第195章 朱標:父皇,你爲啥打老四?您只管第78章 梅殷早已脫胎換骨!第37章 第三十七 哈哈 梅殷落難了,可以隨意第134章 梅殷:咱倆各論各的,我管你叫哥,132.第132章 老朱,別這樣,我還是喜歡你桀第51章 大明寶鈔到手趕緊花!第227章 梅殷:沒有超過三百的王朝,大明也第8章 劉伯溫背黑鍋第7章 刺激!太刺激了第69章 渾身上下就嘴最硬的朱元璋!第137章 朱元璋懵了:咱施行海禁,真的錯了第152章 重八,你說是不是呂氏害死的雄英?第243章 呂氏必須死!神仙來了也救不了!第101章 梅殷喜抱佳人歸(四合一)111.第111章 梅殷:臣,死諫!第210章 規矩?咱就是最大的規矩!第234章 啥玩意?他來真的啊!第79章 好!你們梅家誅九族時和我無關了115.第115章 驚殺朱標馬皇后!112.第112章 朱元璋暴跳如雷!第67章 梅殷這混小子咋比咱這個做皇帝的還滋第64章 比後臺是吧?大明戰神出列!第95章 屍橫遍野!第181章 朱元璋:不是老四他怎麼第98章 生米煮成熟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