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天上掉銀子一樣

??

“回楊大人,正是!”李老秀才趕忙朝着楊銘一拱,道:“每年夏季之時,最容易漲潮,水位一般來說會到達我們小腿位置,不知道大人還有何問題?”

“當然有問題了!”楊銘笑了笑,朝衆人講解道:“我們造鹽田必須要明白一件事情!所謂鹽田,其實就是一個用於曬制海鹽的平臺,當然這個平臺並不是一味的平,必須是兩端高,中間低的這樣的一個凹面地帶。≧

如此一來,這海水才能夠灌進去,有了足夠的海水在裡面被陽光蒸也才能夠得到足夠的海鹽!所以,對潮汐的最高點我們就必須掌握好!”

他這麼一說,有些腦子靈活的人都已經明白了個七七八八。

楊銘又繼續道:“所以咱們修建的鹽田就必須考慮這些問題!比如雨季、比如如何接引海水、比如潮汐的長勢.....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

“你們看,那就是近年來潮汐的最高位置!”說着楊銘便指了指前方的一側,沙子上那淺淺的痕跡雖然淺,但是卻非常明顯,大約有三尺多高的模樣。

“不錯,看樣子這裡正是最高點!”劉儀摸了摸鬍鬚,點了點頭,對於如何現潮汐的最高點並不難,看了看,然後朝楊銘問道:“楊銘,你得意思是我們修建的鹽田必須要高於這個點?可是你有沒有算過,如此一來這惠東沿岸不知道幾十里路,那需要的水泥何止是一個天文數字?哪怕老夫天天燒至,等你要想將這鹽田修成不知道要何年月月才行!”

聽道劉儀的話,其他衆人都不禁黯然起來。

正如劉儀所說的那樣,如果真的按照潮汐的最高點來修建鹽田,那麼需要的水泥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這鹽田足足需要提高將近兩尺半,這麼遠的路而且還需要一定的寬度,這無疑讓他們剛剛興奮起來的心情瞬間又跌落了低谷。

只有一些士紳雖然心情有些黯然,但是還是沒說什麼。<>

楊銘知道,對於官員來說,一任就是三年,而他們顯然已經等不到將整座鹽田修建完成便會調往其他地方爲官,自己辛辛苦苦修鹽田,到時候還不是便宜了外人?

這樣的想法幾乎是每個在場官員的心思。

“一起修完?”楊銘哈哈一笑,朝劉儀看了看,才指着一望無涯的沙灘道:“劉大人難道就沒有想過斷開嗎?”

他朝着前面走了走,指着前面的沙灘道:“修,肯定是要修完的!不過我們可以一段一段的修建,一來引入海水方便,二來這曬鹽也不會因爲通道過長而造成水分蒸緩慢!

依我看,咱們就以一百米爲單位來修建,不僅修建的工期短,據我估計三日內便可以修成,哪怕是再等鹽田的水泥凝固也不過是七天時間!

更何況,只有有水泥,我們還可以同時進行修建,人手咱們有的是,這一來一去你們算算能省出多少時間?最關鍵的是咱們一百米爲一個鹽田,不禁可以達到快修建的以及省時短料得情況,對於人員和海鹽的管制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說到海鹽的管制,這邊涉及到了鹽務的問題上來了。

大明的鹽稅高是一個特點,但是這並不是阻礙鹽費居高不下的關鍵原因,最大的問題在於販售鹽的人活着商號必須持有大明官府所頒的鹽引。

明朝時期,如果想要合法販鹽,商人必須先向政府取得“鹽引”。每引一號,分前後兩卷,蓋印後從中間分成兩份,後卷給商人的,叫“引紙”——鹽引;前卷存根叫“引根”。商人憑鹽引到鹽場支鹽,又到指定銷鹽區賣鹽。如此看來,“鹽引”可以和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的“糧票”、“油票”、“肥皂票”做一個不甚恰當的類比——明朝,拿着鹽引領鹽;當年,父輩們拿着糧票買糧食。

鹽業專賣就是國家實行壟斷經營。<>這種做法始於春秋時的齊國,始作俑者是管仲,但到秦朝和西漢初年,鹽業專賣實際上是廢除了。漢武帝想增強國力征服匈奴,於是採用大鹽商東郭威陽的意見,從元狩四年起在全國實行鹽業官賣制度。在產鹽的28郡和36縣設置鹽官,招募百姓由政府提供“牢盆”等工具製鹽,成品鹽由政府定價收購、設官販運,實行專賣。

唐肅宗寶應六年,鹽鐵使劉晏進行改革,生產和零售都交給商人,政府只控制批這一環節,即政府收購成品鹽並加價批給商人送到各地零售。宋代之後又逐漸形成了鹽引制,即商人花錢購買鹽引到指定鹽場取鹽,並運到指定地區零售。這種鹽引制在不同時期做法也不完全相同,雖然如此,但是鹽引制度直到清朝也一直在採用。

可以說正是這兩大原因才讓食鹽的價格居高不下,甚至一些鹽商在實驗裡摻沙售賣。

當然,這種情況也與當時實驗的製造業有着很大的關係,因爲製鹽工藝的老舊,和鹽產地、天氣等原因,幾乎鹽的製造還處於相當原始的階段。

而楊銘這種鹽田的新式製造方法顯然就是非常先進的,只需要有人將海水引入鹽田之中,然後任憑他風水日曬便可以得到海鹽,這樣的方法不僅不需要熬製法那樣需要大量的柴火,就連人也只需要少量的掃鹽工人,兩者一比較這種辦法的優勢無疑便非常明顯的顯現了出來。

聽楊銘一說,其他的人無論是官員還是士紳眼神都活躍起來。

正如楊銘所說的那樣,不能一條鹽田修通,他們還不能分成段修建嗎?

不僅能一邊修,還能一邊開始用鹽田產鹽,他們在得到利益的同時這偌大的功勞也落到了他們的頭上,這無疑讓他們每個人心裡都說不出的興奮。

“楊大人所言甚是!只要咱們分開製造者鹽田,在材料充足的情況下咱們甚至可以將惠州府內其他兄弟縣的青壯都聚集起來一起修建!”惠東縣縣令無疑是最急切的一個了,身爲楊銘欽點的製鹽縣,他的功勞無疑是除了楊銘和劉儀之外最大的人,所以他將來得到的回報自然最多,理所當然的就開始謀劃起來。<>

“不錯!”這一位是大亞灣的縣令,只見他也蠢蠢欲試,道:“依下官看,劉大人不妨多建造幾座水泥窯!下官曾經在邸報上有聞,這水泥製造方法並不難,只是對於燒製的工藝有所要求,既然這水泥乃是由楊大人所明,這方法自然是相當的成熟,多建造一些正好以備修建鹽田所需!

而且除了咱們惠州府修建鹽田所用之外,咱們還可以賣給其他地方修建城池之用,下官不才,廣東都指揮使陳昇,正是下官的堂舅!”

說到這兒,他不禁有些自得起來。

廣東都指揮使其實就是整個廣東武官的頭子,在大明的軍制下,都指揮使直接節制一省兵馬,乃是堂堂從三品大員,即便是武官地位不如文官,但是能坐到這個位置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了。

而且能被放到廣東、福建這樣的地方擔任都指揮使的人這朝中的關係也並不簡單,楊銘沒有想到自己手底下居然還有這樣的關係戶。

不過......略一思索,他也就明白了!

想必這位張大人便是來撈功勞的了!

只要在楊銘的手下勤勤懇懇的幹上幾年,幾乎就不用說,一大筆資歷和功勞想不要都不行。

正因爲看到了這場機遇,所以哪位陳大人這纔將自己的外甥給放在了這個關鍵位置上。

只是他千算萬算沒有算到,楊銘的重點並不是放在了內6地區,而是將重點放在了這沿海區域,而且還是製造海鹽。

當然,內閣那邊封鎖消息是一個原因,否則很有可能這個惠東縣令就是這位張大人了。

不過楊銘卻並沒有因爲他是關係戶而疏遠,也沒有因爲他是關係戶而多加照顧。

只要踏踏實實的辦實事,對於他來說只要能達到他心裡的目標,分一些功勞出去也無所謂。當然,話說回來,如果是仗着自己上面有人,楊銘也不介意拿他開刀。

這一次他來廣東雖然不像上次那邊直接由嘉靖節制,但是楊銘卻有着與其他知府不一樣的特權,那就是直接向內閣或者嘉靖上摺子。

這一點幾乎就是公衆的秘密,而且就以朝廷對他的重視,一般的人還真的不能拿他怎麼樣。

除了在其他方面動動手腳噁心下人之外可以說楊銘儼然就是一個鐵知府,沒人動的了。

“嗯,也不是不行!”劉儀顯然也動了心,如果水泥能夠大量燒製,一方面不僅能滿足鹽田的需要,如果還能因此帶來額外的收入那也算是造福一方了!畢竟廣東這地方窮的不是一點半點,有了這一大筆收入至少那些內6地區的百姓應該有頓飽飯吃!

既然劉儀已經開了口,楊銘便不好再說什麼了。

畢竟水泥的事情他已經交給了劉儀處理,他雖然覺得如果燒製多了也許並不是一件什麼好事,但是現在的明朝水泥的缺口無疑非常之大,就憑着京城裡面那幾座水泥窯的產量在恐怕連京城一地的豪門貴族的需要都不能滿足,至於用於其他建設那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即便是惠州大量燒製,也應該沒有什麼影響。

他怕的只是那些跟風的官員或者士紳,就惠州府還好說,至少在劉儀和他的管制下還能有計劃的燒製,可是其他地方可就不會那麼簡單了。

那些地方爲了凸顯政績,爲了賺銀子,楊銘可以肯定那些人只要在能夠燒製水泥的地方,甚至很有可能不顧一切的批量生產。

那麼多了那個時候,整個廣東一地的水泥便會氾濫。

如果不能輸出到其他省,那麼造成的損失就不是殺幾個官能夠彌補的了。

當然,這是朝壞處想,好處是如果能夠進行有組織的建設和運輸,那麼廣東甚至可以由此成爲一個毫不輸於其他地方的富裕之地。

僅僅憑着這一項,滿足全國之需成爲一個神話!

不過現在可不是想那麼多東西的時候,隨着衆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建議,不知不覺中太陽已經開始西沉,在海的另一端緩緩落下,帶起一片片橙紅。

“楊大人,楊...楊大人,魚,好多的漁獲啊!”......

衆人正準備回村子休息一下然後,李老秀才的聲音便響了起來。

只見這位六十多歲的老人那叫一個飛奔啊!要不是楊銘早就知道那個法子可行,指不定就被這老頭給嚇着了。

看到李老秀才朝衆人跑來,大夥兒也朝他走了過去。

“大人啊!學生有眼無珠啊!”一到楊銘跟前,李老秀才便哭嚷着道:“學生有眼無珠啊!先前還以爲大人不過是隨便弄了個法子忽悠學生等人,想不到實驗之後才現那竹籠的法子居然比出海撒網還要高明不知道多少倍!不僅沒有一點兒危險,而且魚獲簡直多的讓學生這個在海邊長大的人都無法直面而視啊!”

“有多少魚獲?”以爲也是海邊出生的士紳趕忙問道。

“一共收穫了魚獲將近五百斤!折算下來平均一個竹籠就有將近五十斤的漁獲!”李老秀才定了定神,指着後面不少擡着魚獲前來的村民,當然那出海的李家兩兄弟也在裡面。

一個竹籠就是五十斤的漁獲,這無疑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要知道,哪怕是三個非常有經驗的漁民,哪怕是出海到深海區域,還是冒着生命危險的情況下也不可能有如此多的漁獲!因爲大魚他們沒有辦法,只能用撒網的方式來網一些不大不小的魚罷了,可是......可是就憑着幾個竹籠,直接丟到海里,然後栓好繩子躺在船上休息,等上幾個時辰居然就能有如此多的漁獲,這....這特麼簡直就好比天上掉銀子一般。

ps:今日章節送上!菸頭新書已經簽約,喜歡武俠的朋友可以去收藏一下,有推薦的投個推薦,沒有收藏的也請幫忙收藏一下,謝謝!8

第九十五章 拜訪很順利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登門第207章 外放知縣第一百四十二章 覲見第322章 李嫣然當狼外婆第274章 各有心思第五十章 女兒心第四十四章 入場第十五章 快縣試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倭寇 上第九十章 大舅哥第253章 安排兩地第一百章 大喜第281章 消息第一百七十六章 張胖子要發財 中第八十二章 舊識?第235章 進村第244章 黃桶浴第二章 牛有問題第202章 瘋狂的石頭 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躍進第238 鳳鑾第286章 楊銘的期盼第217章 賣彩票第一百九十六章 倭寇 上第274章 各有心思第一百九十一章 勝飲第四章 君子和小人 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施政?第257章 貴州來人第七十二章 夜! 下第六十四章 彌補 上第340章 嚴嵩奏對第300章 七天第279 對自己狠纔是真的狠 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鴻信傳書 下第293章 好官第261章 訂購第一百三十五章 驛票 上第324章 要走了第九十九章 奏摺第十章 窮酸第九十五章 拜訪很順利第十七章 借書 上第四十八章 天上掉銀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雲來客棧第205章 授官 上 求訂閱第316章 勞改第330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心無愧第283章 爲難第十七章 借書 上第222章 脊樑?第七十七章 歸程第一百五十二章 夏雨柔 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院試來臨第一百七十九章 生意不是這麼做的 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生意不是這麼做的 上第333章 工具第四十一章 道盡相思、當年第211章 何爲富足 下第八十一章 護衛 下第278章 動向第二十八章 責任遠大第一百三十五章 驛票 下第251章 興師問罪第七十一章 夜! 中第234章 回鄉第一百九十章 楊慎第五十章 女兒心第五十三章 人性的一面第六十八章 工業酒精第一百五十六章 論第227章 農商之利第307章 挾持第三十二章 金飯碗 下第264章 老爺子的野望第266章 今夜無眠第305章 當官就是做生意 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外放第一百七十五章 張胖子要發財 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顛覆第一百九十一章 勝飲第一百五十七章 失望第333章 工具第四十章 初見第253章 安排兩地第276章 思南的規劃 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滷菜出世 上 本書已肥第208章 嚴嵩啓奏第266章 今夜無眠第269章 祭祖第一百一十五章 底蘊 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施政?第一百二十四章 造勢第七十八章 患得患失第一百九十四章 連鎖店 下第六十五章 彌補 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登門第一百四十六章 猜測
第九十五章 拜訪很順利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登門第207章 外放知縣第一百四十二章 覲見第322章 李嫣然當狼外婆第274章 各有心思第五十章 女兒心第四十四章 入場第十五章 快縣試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倭寇 上第九十章 大舅哥第253章 安排兩地第一百章 大喜第281章 消息第一百七十六章 張胖子要發財 中第八十二章 舊識?第235章 進村第244章 黃桶浴第二章 牛有問題第202章 瘋狂的石頭 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躍進第238 鳳鑾第286章 楊銘的期盼第217章 賣彩票第一百九十六章 倭寇 上第274章 各有心思第一百九十一章 勝飲第四章 君子和小人 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施政?第257章 貴州來人第七十二章 夜! 下第六十四章 彌補 上第340章 嚴嵩奏對第300章 七天第279 對自己狠纔是真的狠 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鴻信傳書 下第293章 好官第261章 訂購第一百三十五章 驛票 上第324章 要走了第九十九章 奏摺第十章 窮酸第九十五章 拜訪很順利第十七章 借書 上第四十八章 天上掉銀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雲來客棧第205章 授官 上 求訂閱第316章 勞改第330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心無愧第283章 爲難第十七章 借書 上第222章 脊樑?第七十七章 歸程第一百五十二章 夏雨柔 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院試來臨第一百七十九章 生意不是這麼做的 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生意不是這麼做的 上第333章 工具第四十一章 道盡相思、當年第211章 何爲富足 下第八十一章 護衛 下第278章 動向第二十八章 責任遠大第一百三十五章 驛票 下第251章 興師問罪第七十一章 夜! 中第234章 回鄉第一百九十章 楊慎第五十章 女兒心第五十三章 人性的一面第六十八章 工業酒精第一百五十六章 論第227章 農商之利第307章 挾持第三十二章 金飯碗 下第264章 老爺子的野望第266章 今夜無眠第305章 當官就是做生意 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外放第一百七十五章 張胖子要發財 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顛覆第一百九十一章 勝飲第一百五十七章 失望第333章 工具第四十章 初見第253章 安排兩地第276章 思南的規劃 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滷菜出世 上 本書已肥第208章 嚴嵩啓奏第266章 今夜無眠第269章 祭祖第一百一十五章 底蘊 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施政?第一百二十四章 造勢第七十八章 患得患失第一百九十四章 連鎖店 下第六十五章 彌補 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登門第一百四十六章 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