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開闢新天地

有了長江水運,效率大大提高,黃家在長江上的內河戰船噸位都不大,但是已經有了幾十艘一百噸左右的鋼鐵平地船,有了海軍的增援,漢口的基地無論誰也打不下。

朝廷是否維護長江水道黃家管不着,但是黃家專門成立了疏浚航道的團隊,有幾十艘工作船,都安裝了手動扒鬥,扒航道清淤總在進行時。

水下爆破礁石的技術又精進了不少,維護漢口至石柱段長江的航道安全完全沒問題,這段航道已經能夠通行一百多噸的平地江船。

逆流而上過三峽時需要的縴夫太多,黃家每每都在這些縴夫裡挑選工作了三年以上的從軍,他們無疑是山地兵好苗子。

黃家江海聯運的效率顯著,自然獲利豐厚,衆樂樂是家主的目的,因此黃家給縴夫的出價高於其他船隊五成,縴夫收入高了日子當然改善許多。

況且每一個年輕的縴夫心中都有夢想,那當然是被黃家看上,從今往後拖家帶口遠離拉縴的悲慘命運,成爲“戰神”麾下昂首挺胸的預備山地兵。

經營延綏鎮的武義這一年多也卓有成效,他組織獨輪車運輸隊從山西鎮總兵府所在地太原城、大同鎮總兵府所在地大同城運糧。

大同、太原早已修建了新式糧庫,開設了“華夏大錢莊”和郵局,千里陸路運糧不容易,效率低下。

榆林到太原在後世只有六百餘里路程,在明朝足有一千里開外,路況還很糟糕,特別是穿越呂梁山太費時費力,沒有獨輪車還真的難以運輸。

武義已經運作了幾個軍情處武官成功上位,這些人或者成爲團練或者成爲巡檢,已經招募了許多前邊軍騎兵,人數達到兩千餘。

大明財政每況愈下,而騎兵又是相當耗費錢糧的兵種,邊將只能夠保證自己爲數不多家丁的戰鬥力,勉強維持家丁的戰馬不掉膘。

因此混不到家丁的邊軍根本難以生計,朝廷點驗兵馬時發現騎兵的戰馬養廢了還會追責,更加導致普通營兵逃亡嚴重。

黃家帶來大量錢糧廣收騎兵,又運作了許多基層武官依舊打大明旗號,很容易就招攬了兩千餘人馬。

武義把他們的家小全部轉運去了忠明堡屯田,在榆林只留下五百騎兵保證運糧安全,其餘人都安排他們在韓寬麾下接受訓練學習文化。

剛開始這些邊軍根本不敢帶着家小去山海關外屯墾,武義安排幾個軍官帶了三百人組團去忠明堡實地考察。

這些邊軍見到了防禦力無與倫比的雙子堡,見到了千軍萬馬奔馳的黃家騎兵,見到了一望無際的屯田,見到黃家屯戶的日子都過得滋潤,心動不已。

他們得知只要來這裡就會得到五畝私有土地,如果家小被建奴襲擊殺害,哪怕是婦女,黃家都按照一個人給予一百兩銀子的陣亡將士標準撫卹。

三百前延綏鎮邊軍騎兵回到榆林,一五一十給戰友講述在忠明堡附近二百里的所見所聞,又講了黃家對待邊軍兄弟們家小的態度,大家這才放心大膽拖家帶口去了遼西走廊。

加上收留的許多老百姓,這一年多,黃家從延綏鎮又轉運了五萬多人口來到忠明堡附近屯墾,現在這個領地的軍民高達二十多萬,四萬餘戶。

滲透大明九邊是戰略,力爭不讓邊軍從賊是軍情處的基本任務。

“戰神”威名在九邊一樣叫得響,因爲這裡有許多高級將領曾經追隨黃勝打過仗,而且他們的升職就是跟着黃家人馬混到的功勞。

“華夏大錢莊”和郵局、糧行在九邊重鎮開設不但沒有遭到刁難,還得到了太多文官武將的幫助,連徵用土地的價錢都很公道,開始建築時都會來許多軍戶勞作。

黃家給這些軍戶飽食,每天付三十文華夏通寶作爲工錢,許多軍戶都不願意走了,就想永遠跟隨黃家打工。

忠明堡人口暴增,駐守主將韓寬、顧山河、曹虎成三人還是用最簡單、最有效的法子防止建奴細作。

從寧遠西就開始執行人員只許進不許出的政策,給寧遠、錦州運輸給養的活兒也是黃家承接。

從遼東過來了投奔的人根本不需花心思辨別是不是奸細,直接送他們去交趾成爲修路勞工的一員即可。

范文程不知派了多少細作去遼西打探都音信全無,忠明堡的神秘感更加使得後金不敢覬覦。

遙遠的五千裡外,瓊崖郡王在開闢新天地,九月七日,亞齊國王伊斯坎達爾·穆達的十五萬部隊終於進入早已張網以待的戰場,李大鋼和谷一倉的騎兵突擊迅速堵住敵軍退路。

參加戰鬥的十三個千總和異民族組建的衝鋒隊五千人開始收網,一邊倒的圍殲戰打了足三天,敵軍被消滅一小半,近十萬人變成了俘虜。

黃勝一天都沒有耽擱,即刻轉運俘虜去了爪哇島,依舊一下船就把繳獲的冷兵器還給他們。

爪哇島上的反抗軍一下子得到了十萬人的增援,力量直線上升。

因爲這十萬人和以前到來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大不相同,他們大多數是參加訓練的軍人,一個個都是青壯。

荷蘭人剛剛穩住形勢和反抗軍形成戰略僵持,誰知剛剛過了兩三個月,反抗軍就在此發動了大規模進攻,離大海遠一些的幾個據點被攻破,許多荷蘭軍民被虐殺。

爪哇島果然陷入曠日持久的聖戰,荷蘭人的日子再也不會好過,黃勝準備讓他們繼續折騰,等上一兩年,等荷蘭人發現無法守衛爪哇島時,可以出面收購東印度公司,參股也可以考慮。

由於一戰幾乎殲滅了亞齊這個國家的有生力量。接下來的幾個月蘇門答臘島上幾乎沒有大仗可打,敵人都是望風而降。

所有的漢裔被留下,所有的異民族全部送去爪哇島,前前後後可能已經有超過一百萬人去參加聖戰。

目前蘇門答臘島上保守估計還有不超過四十萬土著人口,其中有十萬左右是留下的婦女,以後可以被漢民娶妻納妾。

第七百五十一章:監督機制第二百四十章:雙管短銃第六百五十九章:漢族精英第一百零一十章:七品文官第七十九章:棺材官財第一百七十五章:止小兒啼第一百八十一章:動歪腦筋第五十三章:拔個頭籌第五十七章:得一望二第七百四十四章:直把杭州作汴州第四百七十二章:耕者有其田第三百三十五章:各取所需第三百五十四章:海外建國第七百三十三章:反常即爲妖第一百一十九章:準備就緒第三十七章:大明萬勝第五十四章:四輪馬車第八百二十五章: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七百九十四章:佳期如夢第七百三十八章:揮師北伐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臣之心第四百八十三章:捨我其誰第一百八十六章:吸引百姓第七百六十一章: 橫掃漠南第四百八十章: 千里餓殍圖第四百一十一章:兵分兩路第七十三章:水到渠成第二百九十三章:小有斬獲第六百八十章:軍民魚水情第五百一十五章:陰奴酋第八十五章:妹妹姐姐第二十一章:服從命令第四百七十九章: 主力南下第一百零四章:車載步兵第八百一十六章:喪心病狂第七百八十九章:平定遼東第六百零一章: 華夏發展第四百九十五章:踏平大越國第七百五十六章:遊鬥漢奸第五百二十章:捲土重來第二百三十一章:不怕麻煩第八百一十九章:賊兵崩潰第七百六十九章:不趕時間第二百五十一章:不殺婦孺第五百七十九章:流放海南島第二百六十三章:加強教育第七百零一章: 窮途末路第二百零一章:良性循環第五百三十章:無所不在第四百五十八章:海盜猖獗第七百七十章:拿下北海道第七百八十章:澳洲殖民第一百八十四章:轟動京師第六百八十五章:每況愈下第五百三十四章:天佑軍第八十八章:民族主義第四百四十七章:崇禎殺俘第二百三十九章:佈局沿海第二十六章:好事多磨第七十二章:黃公子賞第六百三十六章:捨得第四百三十五章:太能扯淡第一百四十七章:爭搶屯糧第三百五十章:經營臨高第二百八十八章:劃清界限第八百零八章:志願者第六十八章:前老丈人第八百五十七章:沒有了江戶城第三百九十四章: 張網以待第八百四十二章:日不落的輝煌第五百零一章:終生難忘第六百五十三章:足以凌遲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益共享第八百一十八章:幹掉劉宗敏部第三百四十章:炮火攻堅第六百三十六章:捨得第五百零八章: 攻防炮戰第七十二章:黃公子賞第六十七章:低調奢華第一百六十三章:再生父母第六百一十章:漢服飄飄第三百八十九章:壟斷海貿第三百九十九章:佈置沿海第七十九章:棺材官財第六百四十一章:捨生取義第五百七十七章:套住武納格第二十二章:佈置戰場第八十五章:妹妹姐姐第五百零七章:團團包圍第四百七十章: 北直隸糧倉第一百四十三章:羣衆運動第一百三十七章:城市巷戰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恩賞第一百三十三章:撞大運了第一百二十九章:又得人才第二百四十一章:有了追求第一百六十五章:火炮盲射第五百一十六章:登州陷落第六百六十四章:利國利民第八十六章:運河縴夫
第七百五十一章:監督機制第二百四十章:雙管短銃第六百五十九章:漢族精英第一百零一十章:七品文官第七十九章:棺材官財第一百七十五章:止小兒啼第一百八十一章:動歪腦筋第五十三章:拔個頭籌第五十七章:得一望二第七百四十四章:直把杭州作汴州第四百七十二章:耕者有其田第三百三十五章:各取所需第三百五十四章:海外建國第七百三十三章:反常即爲妖第一百一十九章:準備就緒第三十七章:大明萬勝第五十四章:四輪馬車第八百二十五章: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七百九十四章:佳期如夢第七百三十八章:揮師北伐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臣之心第四百八十三章:捨我其誰第一百八十六章:吸引百姓第七百六十一章: 橫掃漠南第四百八十章: 千里餓殍圖第四百一十一章:兵分兩路第七十三章:水到渠成第二百九十三章:小有斬獲第六百八十章:軍民魚水情第五百一十五章:陰奴酋第八十五章:妹妹姐姐第二十一章:服從命令第四百七十九章: 主力南下第一百零四章:車載步兵第八百一十六章:喪心病狂第七百八十九章:平定遼東第六百零一章: 華夏發展第四百九十五章:踏平大越國第七百五十六章:遊鬥漢奸第五百二十章:捲土重來第二百三十一章:不怕麻煩第八百一十九章:賊兵崩潰第七百六十九章:不趕時間第二百五十一章:不殺婦孺第五百七十九章:流放海南島第二百六十三章:加強教育第七百零一章: 窮途末路第二百零一章:良性循環第五百三十章:無所不在第四百五十八章:海盜猖獗第七百七十章:拿下北海道第七百八十章:澳洲殖民第一百八十四章:轟動京師第六百八十五章:每況愈下第五百三十四章:天佑軍第八十八章:民族主義第四百四十七章:崇禎殺俘第二百三十九章:佈局沿海第二十六章:好事多磨第七十二章:黃公子賞第六百三十六章:捨得第四百三十五章:太能扯淡第一百四十七章:爭搶屯糧第三百五十章:經營臨高第二百八十八章:劃清界限第八百零八章:志願者第六十八章:前老丈人第八百五十七章:沒有了江戶城第三百九十四章: 張網以待第八百四十二章:日不落的輝煌第五百零一章:終生難忘第六百五十三章:足以凌遲第三百九十一章: 利益共享第八百一十八章:幹掉劉宗敏部第三百四十章:炮火攻堅第六百三十六章:捨得第五百零八章: 攻防炮戰第七十二章:黃公子賞第六十七章:低調奢華第一百六十三章:再生父母第六百一十章:漢服飄飄第三百八十九章:壟斷海貿第三百九十九章:佈置沿海第七十九章:棺材官財第六百四十一章:捨生取義第五百七十七章:套住武納格第二十二章:佈置戰場第八十五章:妹妹姐姐第五百零七章:團團包圍第四百七十章: 北直隸糧倉第一百四十三章:羣衆運動第一百三十七章:城市巷戰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恩賞第一百三十三章:撞大運了第一百二十九章:又得人才第二百四十一章:有了追求第一百六十五章:火炮盲射第五百一十六章:登州陷落第六百六十四章:利國利民第八十六章:運河縴夫